華文網

洛溪橋到廣州南站將投15億進行快捷化改造,新建5座隧道

大洋網訊 作為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統工程的一部分,洛溪橋南~廣州南站段改造工程今日起進行環評審批前公示,專案涉及6個節點,將通過新建隧道、匝道橋、人行天橋,以及對部分路段進行拓寬等方式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提高行車速度。項目預計總投資超過15億元,工期預計為兩年,但具體開工日期並未透露。

工程:如意一馬路節點暫緩實施全線新建5座隧道

廣州大道是廣州最為重要、最為繁忙的一條交通幹道,由北向南,穿越白雲區、天河區、越秀區、海珠區、番禺區,往北可由華快、機場高速接白雲國際機場,往南可經洛溪大橋接番禺和廣州南站。

目前,廣州大橋的拓寬工程接近完工,洛溪橋的拓寬也計畫在今年內開工,接下來對洛溪橋到廣州南站段進行快捷化改造是整個系統工程內在要求。

根據環評報告,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期(洛溪橋南~廣州南站)工程南北起洛溪橋南,南至漢溪大道,現狀是 G105國道,全長7.2公里,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工程主要為節點改造,全線設計共7個節點,分別為:洛溪如意一馬路節點、大石朝陽路節點、南大幹線節點、南浦大道節點、市廣路節點、舊 G105國道節點和漢溪大道節點。

但根據穗建前期紀〔2016〕307號文,如意一馬路節點暫緩實施,因此本次環評內容為專案後6個節點,實施範圍長度5.24公里。全線共設置匝道橋2座、隧道5座、新建人行天橋4座,同步新建或改造20處公車站。專案總投資151089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為11489.51萬元,占總投資的7.60%,施工期預為24個月。

具體改造內容為:大石朝陽路節點,

新建隧道一座,長430米;南大幹線節點,新建隧道一座,長385米;南浦大道節點,新建隧道一座,長442.5米;市廣路節點,新建一條北往東的左轉隧道 A以及東往南的左轉隧道 B,隧道 A長360米,隧道 B長325米;舊 G105國道節點,新建北往東的左轉匝道,橋長207米;漢溪大道節點,新建西往北的左轉匝道,橋長432米。節點改造同時,對現有路基進行部分路段拓寬。

方案:儘量不拆遷做到人車分離

從現狀看,廣州大道洛溪橋南~廣州南站段(即G105國道)交通並不順暢,擁堵現象比較嚴重。交通部門分析,主要原因是沿途十字路口多、導致道路交通中斷,車流交通不連續,極大的影響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據悉,廣州大道從洛溪大橋到漢溪大道目前還有5處燈控,分別為:朝陽路交叉口,

南大幹線交叉口,石南一路(規劃南浦路附近)交叉口,市廣路交叉口,X939(舊G105國道)交叉口。此外,這一路段現狀交通組織混亂,缺乏足夠的公共交通設施以及交通管理措施,常因過街行人及掉頭車輛等原因堵塞交通。

據悉,本次快捷化改造主要結合現狀的橫斷面進行改造,盡可能不拆遷,減小實施難度。例如,大石橋南到南大路段,兩側人行道外側到商鋪之間有3~8米的距離,擬利用這些空間來進行改造。南大路到市廣路段,段兩側人行道外側為空地和綠化地,南浦大道及市廣路節點就是利用這些空間拓寬改造。儘管如此,整個專案紅線範圍內需要拆建築物仍約7205.52平方米。

改造方案顯示,根據 G105國道在路網中的地位,路基按60米寬控制,立交部分用主輔分隔,根據車流量大小採用雙向六車道(主)+雙向四車道(輔),下穿隧道或跨線橋採用雙向六車道,行人和機動車分離、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與行人分離,加強三者之間的安全性,減小三者之間的相互干擾,提高機動車的行車速度。項目改造後將設有專門的自行車道。

施工:近2500戶需安裝隔聲窗

該路段兩邊住宅、商鋪密集,本身交通已經非常繁忙,施工期間如何不加劇堵塞呢?環評中透露,將採用部分車道通車部分車道封閉施工的施工組織方案,即舊路繼續通車,同時修建新路基路面和新舊路結合部,完成後再將交通改到新路上,再施工舊路部分。整體施工順序為:

隧道節點段施工:拓寬105國道兩側車行道及人行道→隧道兩側支護結構及懸臂施工→施工隧道主體部分→拆除懸臂,施工擋牆及隧道上方路口綠化及掉頭車道。

橋樑階段段施工:擴寬105國道兩側車行道及人行道→跨線橋施工。

在環境影響方面,環評預測,沿線敏感點預測值除桔芳園、荔芳園、乳芳園、朝陽西路南街住宅區、蓮芳園、東聯村等晝間可達到《聲環境品質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要求外,其餘各敏感點晝夜均超標,晝間超標最大15分貝,超標最嚴重的為武警廣東總院番禺分院;夜間超標最大19.3分貝,超標最嚴重是武警廣東總院番禺分院。

環評同時指出,工程各節點改造均為利用現有道路中部等車行道建設隧道或匝道橋,兩側均留有輔道,若採取隔聲屏障的主動降噪措施,則會影響行車安全,且敏感點與專案距離較近,單純採取隔聲屏障措施,難以達到聲環境品質控制要求。因此,綜合考慮降噪效果、交通安全和美觀因素,不採用隔聲屏障措施。建議為敏感點臨近道路第一、二排的敏感建築加裝隔聲窗戶,共計2468戶,共38020平方米,共需資金6843.6萬元。

廣報記者杜娟

擬利用這些空間來進行改造。南大路到市廣路段,段兩側人行道外側為空地和綠化地,南浦大道及市廣路節點就是利用這些空間拓寬改造。儘管如此,整個專案紅線範圍內需要拆建築物仍約7205.52平方米。

改造方案顯示,根據 G105國道在路網中的地位,路基按60米寬控制,立交部分用主輔分隔,根據車流量大小採用雙向六車道(主)+雙向四車道(輔),下穿隧道或跨線橋採用雙向六車道,行人和機動車分離、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與行人分離,加強三者之間的安全性,減小三者之間的相互干擾,提高機動車的行車速度。項目改造後將設有專門的自行車道。

施工:近2500戶需安裝隔聲窗

該路段兩邊住宅、商鋪密集,本身交通已經非常繁忙,施工期間如何不加劇堵塞呢?環評中透露,將採用部分車道通車部分車道封閉施工的施工組織方案,即舊路繼續通車,同時修建新路基路面和新舊路結合部,完成後再將交通改到新路上,再施工舊路部分。整體施工順序為:

隧道節點段施工:拓寬105國道兩側車行道及人行道→隧道兩側支護結構及懸臂施工→施工隧道主體部分→拆除懸臂,施工擋牆及隧道上方路口綠化及掉頭車道。

橋樑階段段施工:擴寬105國道兩側車行道及人行道→跨線橋施工。

在環境影響方面,環評預測,沿線敏感點預測值除桔芳園、荔芳園、乳芳園、朝陽西路南街住宅區、蓮芳園、東聯村等晝間可達到《聲環境品質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要求外,其餘各敏感點晝夜均超標,晝間超標最大15分貝,超標最嚴重的為武警廣東總院番禺分院;夜間超標最大19.3分貝,超標最嚴重是武警廣東總院番禺分院。

環評同時指出,工程各節點改造均為利用現有道路中部等車行道建設隧道或匝道橋,兩側均留有輔道,若採取隔聲屏障的主動降噪措施,則會影響行車安全,且敏感點與專案距離較近,單純採取隔聲屏障措施,難以達到聲環境品質控制要求。因此,綜合考慮降噪效果、交通安全和美觀因素,不採用隔聲屏障措施。建議為敏感點臨近道路第一、二排的敏感建築加裝隔聲窗戶,共計2468戶,共38020平方米,共需資金6843.6萬元。

廣報記者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