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托普學院使我成長,教會我回報

2014年那個驕陽如火的暑假,我們高中畢業了。有人歡喜有人愁,我卻歸於了憂愁的那一派。填報志願的時候,班主任說托普學院有圓夢助學的政策,每年為100名新生提供三年全額學費,

於是我填報了這所學校。

我深知大學時光轉瞬即過,這三年中,無時不刻不在鞭策自己,不僅學到了理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培養了不少特長愛好。無論有多累,我都不敢止步,堅信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換來我想要的生活。

大一的那個晚會上,

從我接受了托普學院圓夢助學專案的助學金起,我的心裡就埋下了一顆種子,我暗下決心要去支教!將學校、老師、同學給予我的幫助回饋社會,我會讓別人看到,我值得被幫助,同時也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決心有了,就要付出行動。除了瘋狂的學習,還憑著一腔熱血參加了好幾個學生組織的面試,全票通過的我沒有激動,反而陷入了迷茫。因為時間的關係,只好捨棄多數取其一個。

我放棄了學校青年志願者服務總隊,也放棄了學校黨辦,就算沒有一個明確的志願者身份我也可以參加公益活動,沒有進入學校黨辦我也可以一如既往貫徹黨的思想。最後我留在了學生會,一呆就是兩年。

那時候特別需要別人的認可,

急切的想要變強,我盡可能的參加各種比賽。從剛開始抄著一口平翹舌不分的普通話站在主持人比賽的臺上,兩條腿發抖到我只能把腿分開站來保持平衡。到後來,自信從容的站在舞臺接過書法比賽一等獎的證書。我陸陸續續獲得了朗誦比賽三等獎、優秀先進個人的稱號、外研杯英語寫作比賽四川賽區二等獎、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大三時還評上學院優秀大學畢業生,
三年間我還被評了很多次優秀學生幹部、被評為圖書館優秀讀者。好像和我的學長說的一樣,獲獎成了一種習慣。

2016年,初次接觸公益,我才明白公益和慈善的差別:慈善是個人的,公益是公眾的;慈善偏向於捐獻物質,而公益則側重於喚醒公眾。

我不是慈善家,沒有捐獻的資產,但我可以做公益,用自己在托普學院裡的所學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全力擁抱這個世界的美好。

我看到了很多學生,他們認真想學,卻沒有學習的條件。眼前一濕,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若不是托普學院的幫助,我又如何能夠站在這裡。

2016年底,我參加了“益起邦”杯中國校園大使評選比賽,與來自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的一百多名學生競爭。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與支持下,我進入了複賽,以成都賽區唯一一名專科學生的身份繼續參賽。最終,我為自己和托普學院爭得了榮譽,以總分第一獲得成都賽區第一名,得到了進入全國半決賽的資格。

我始終沒有忘記心中那顆小小的種子,三年的澆水、灌溉,如今已長成了一棵大樹,我很幸運,從始至終,托普學院給予我的,不只是物質上的資助,更多的是專業能力上的提高、精神上的支撐和安慰。今年五月我就要參加專升本考試了,我想證明,通過三年的學習,我的專業知識已經達到本科水準,能力也越來越強。

感恩托普學院,我會不斷提升自己,把這份幸運和幸福傳遞下去,也會一直走在支教的路上。

我又如何能夠站在這裡。

2016年底,我參加了“益起邦”杯中國校園大使評選比賽,與來自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的一百多名學生競爭。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與支持下,我進入了複賽,以成都賽區唯一一名專科學生的身份繼續參賽。最終,我為自己和托普學院爭得了榮譽,以總分第一獲得成都賽區第一名,得到了進入全國半決賽的資格。

我始終沒有忘記心中那顆小小的種子,三年的澆水、灌溉,如今已長成了一棵大樹,我很幸運,從始至終,托普學院給予我的,不只是物質上的資助,更多的是專業能力上的提高、精神上的支撐和安慰。今年五月我就要參加專升本考試了,我想證明,通過三年的學習,我的專業知識已經達到本科水準,能力也越來越強。

感恩托普學院,我會不斷提升自己,把這份幸運和幸福傳遞下去,也會一直走在支教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