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鼻咽癌標靶藥來了!中大破解鼻咽癌4組基因變異,助研發標靶藥

鼻咽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一般採用標靶或免疫治療,但是效果因人而異,也不是每位患者都可以通過這兩種治療得到痊癒。

據調查顯示,香港每年鼻咽癌新症達800宗,多數與感染EB病毒有關。

但由於早期病徵不明顯,逾60%病人確診時已屆晚期,沒有在最佳時期進行治療,鼻咽癌成為掠奪患者生命的一大殺手!

中大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許斌表示,目前雖有標靶藥物醫治鼻咽癌,但醫生未能掌握患者何種基因變異,用藥如大海撈針,作用有限,效果亦因人而異,治療效率僅10至20%。

鼻咽癌的患者是什麼症狀呢?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為感染EB病毒的鼻咽癌病人,抽取腫瘤樣本做基因分析,2015至16年間,一共收集111個鼻咽癌腫瘤樣本,並做出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鼻咽癌基因圖譜。

這是全球首個有系統地分析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將拉開鼻咽癌治療的新篇章,也是廣大患者期盼已久的福音。

專家們發現了些什麼?

分析結果發現,居然高達40%的樣本存在多種基因變異的現象,有4組包括CYLD、TRAF3、NFKBIA、NLRC5基因出現變異,比外國研究發現3至5%樣本出現基因變異的比例高。

今次研究亦發現30%樣本有“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變異”,這種變異令癌細胞隱身,避開身體免疫系統攻擊,或令免疫治療作用大打折扣。

這也就是說明,基因的變異足以令負責調節細胞發炎機制失效,從而助長癌細胞快速生長。研究團隊針對此次研究結果,希望此項發現,在未來可以為研發相應的標靶藥提供一定的理論與資料支撐,提高治療效率,讓更多的鼻咽癌患者得以痊癒。

如何理解實驗中的基因變異呢?

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解釋,有關的基因變異令“NF-кB通道”一組蛋白失效,令調節細胞發炎機制不正常地開啟。他形容,情況猶如“關燈”變成"開燈",有利癌細胞更快速地生長。

這次研究對靶向藥研發有何幫助?

中大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透露,發現新標靶點"NF-кB通道‘’後,現正與一間英國大學合作新標靶藥,可望一至兩年完成動物實驗,若情況順利可展開臨床實驗。

本次的基因分析開發了全新的生物標記平臺,這是以前在治療鼻咽癌方面沒有的技術,這將幫助醫生找出適合藥物,讓治療效率提升至70%以上,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癒率。

鼻咽癌患者怎麼看?

56歲的徐先生于07年確診第四期鼻咽癌,接受治療後病情受控,並且在10年復發並擴散至肺部。他表示,以往曾參與中大的標靶藥和和免疫治療研究,這一次徐先生將腫瘤樣本捐獻給了研究者,希望自己能夠為靶向藥研究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讓醫生儘快找到或研發適合藥物幫助病友,讓廣大患者早日擺脫病痛折磨。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小編也為眾多受鼻咽癌折磨的患者們感到高興,醫學的進步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救助每條珍貴的生命。也希望這款靶向藥能夠早日發明出來,發揮醫學研究的最大作用。

接受治療後病情受控,並且在10年復發並擴散至肺部。他表示,以往曾參與中大的標靶藥和和免疫治療研究,這一次徐先生將腫瘤樣本捐獻給了研究者,希望自己能夠為靶向藥研究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讓醫生儘快找到或研發適合藥物幫助病友,讓廣大患者早日擺脫病痛折磨。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小編也為眾多受鼻咽癌折磨的患者們感到高興,醫學的進步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救助每條珍貴的生命。也希望這款靶向藥能夠早日發明出來,發揮醫學研究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