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天河城中村改造亮出“高起點” 潭村複建房最快年內回遷

改造後的獵德 鄧勃 攝、234個經濟社,隨著城市化進程,

原來村的大部分土地被徵用,逐步轉變為城中村,村記憶體在各種各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產業方面的短板。

天河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中央、省、市的統一部署,立足供給側改革,把“城中村”改造作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動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契機,以獵德村改造為試點,破解了“城中村”改造的難題,補齊“城中村”規劃、建設、管理、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產業升級,

也開創了廣州市“城中村”全面改造的先河,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據悉,天河目前已啟動全面改造的城中村6條,占全市已啟動和已完成改造的20條的30%;已經完成的有獵德、林和2條村,占全市已完成改造的4條的50%;現正推進的有新塘新合公司、冼村、潭村和棠下新墟等4條村,占全市16條正在改造城中村的25%,均在全市名列前茅。總計投入資金超400億元。

城中村改造不僅來帶極大社會效益,村民也享受福利。

“我們的6棟村民複建安置房都是50層,是全國城中村改造項目中樓層最高的”。林和潤楊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兼董事長何光勝說,改造前巷道狹窄,房子高低不平,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為1200元/月。如今,一套75平方米的房子租金約為6000元/月,114平方米的租金在8000元/月左右。

據悉,這6條城中村改造完成後,可建成安置房面積約250萬平方米,不僅讓約2.5萬村民喬遷新居,

還有約170萬平方米用於租賃,可以為約5萬人提供居住用房;增加學校、幼稚園、文化活動中心、衛生服務中心、肉菜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築面積近1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近50公頃;原來低端的集體物業全部規劃商業、辦公、酒店等,產業實現全面升級;建成商業面積180萬平方米,可以貢獻約320億元的GDP,占全區GDP約8%。

創新模式

新塘新合城中村改造項目贏得先機

就天河目前正在推進的4條城中村改造項目,

相關部門也通報了最新進展。在新塘新合公司“城中村”改造首期複建房專案建設現場,記者看到6棟正在建設中的住宅樓,每棟18層樓,預計共有770套房屋,目前已經封頂,即將進行外立面建設,預計2年內可以迎接首批村民回遷。

“這裡緊鄰科學城和天河軟體園,是2010年廣州首批必須改造的九條城中村之一,改造涉及人口2000多戶,總建築面積約200多萬平方米,我們最後採取了以政府主導、村為主體、企業配合的改造模式,

並在無先例可循的前提下,採用了‘公開招標’的方式引進合作企業,村企合作共同實施城中村改造,是天河區又一次新的實踐,”天河區城市更新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新塘新合公司“城中村”改造項目北起中華墓園、南至基督教堂、東至潭村、西至天河軟體園,2010年8月啟動第一期改造工程,2011年1月二期改造啟動。根據規劃方案,改造總用地面積66.84萬平米,預計改造總成本為68億元,規劃了回遷住宅、公寓、酒店、寫字樓、商場等綜合物業,其中複建住宅淨用地面積16.69萬平方米,目前村民房屋簽約率超98%,拆除率近99%;除了上述首期複建房已封頂外,另外3大塊複建房安置區建設工作也全面展開,最快建成週期三年左右。

於2012年8月開始全面啟動的潭村改造專案,也迎來好消息。據悉2016年1月,潭村1700餘套複建房主體建築已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很快進入收尾階段,“預計村民最快今年內能搬進回遷房。”此外,冼村城中村改造三期回遷房項目已奠基,一期共558套複建房將於今年8月全部交付,二期約744套複建房也將於今年農曆年底封頂。

預計改造總成本為68億元,規劃了回遷住宅、公寓、酒店、寫字樓、商場等綜合物業,其中複建住宅淨用地面積16.69萬平方米,目前村民房屋簽約率超98%,拆除率近99%;除了上述首期複建房已封頂外,另外3大塊複建房安置區建設工作也全面展開,最快建成週期三年左右。

於2012年8月開始全面啟動的潭村改造專案,也迎來好消息。據悉2016年1月,潭村1700餘套複建房主體建築已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很快進入收尾階段,“預計村民最快今年內能搬進回遷房。”此外,冼村城中村改造三期回遷房項目已奠基,一期共558套複建房將於今年8月全部交付,二期約744套複建房也將於今年農曆年底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