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版的工業4.0智慧製造2025

科技天天說,天天說科技,中國科技由世界工廠正向工業4.0邁進。

互聯網加製造等於工業4.0

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20年的發展另世界刮目相看,全球見證了一個由農業大國走向製造大國的過程,中國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速度最快,人口最多的國家,毫無疑問這一切都取決於中國是一個勤勞的民族,嚮往和平的民族,離不開每一代中國的付出。

其次,通訊中國的3大通訊公司,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網路全面覆蓋,

目前,我國三大3G網路,中國聯通的W-CDMA,中國電信的CDMA2000,中國移動的TD-S-CDMA。其中,W-CDMA是以歐洲國家為主導推行的3G標準,網速最快,但覆蓋面積不如電信,在比較小的三線城市有可能搜不到信號。電信的CDMA2000是以美國為主導推行的3G標準,特點是信號強,覆蓋廣,和W-CDMA不同,CDMA2000在全國泛圍內都能搜到非常不錯的信號,即使是偏遠一點的農村也有覆蓋,平均網速也是在2M以上。中國移動的TD-S-CDMA,網路信號肯定是移動的最好的。
中國製造智慧手機短短幾年時間快速崛起,華為,步步高,小米,魅族,中信,聯想。如今華為,步步高,小米全球智慧手機排行榜已經上榜。

中國科技港口造船工業,全球十大港口就有7個在中國。軍艦如同下餃子一般在建造和服役,2016年中國造船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均居世界第一,這是中國的科技。大連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第二艘航空母艦由我國自行研製。

中國科技航太航空,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太“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淩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

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資料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天宮一號整器結構完整,運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跟蹤監視之中,平均軌道高度約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減,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毀。

天宮二號即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太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與神舟十一號飛船對接。

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2016年10月23日早晨7點31分,天宮二號的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

早在1992年,中國就確立了以建立空間站為目標的航太計畫。這一計畫分三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目標是能夠把宇航員送到太空,正常運行若干天,並成功返回。

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在這個階段要解決組裝、交互對接、補給以及迴圈利用等四大技術。這些技術關係到空間站的組裝、宇航員在空間站的生存等關鍵問題。天宮一號就是中國在第二步計畫中為了解決交互對接問題而發射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被運往太空之後,通過對接可以被改造成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對接技術成熟之後,就可以發射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以及其他一些科研專案。經過空間實驗室階段,在中國的載人航太“三步走”計畫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為此,中國會在海南文昌新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航太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品質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中國航空發動機在軍事領域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太行發動機已經裝備服役,我們的Y-20,J-10,J-15,都已經服役了。

2016年11月1日,殲-20身披割裂迷彩塗裝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雙飛展示。

2017年3月9日,中央電視臺報導殲-20戰鬥機已正式進入空軍序列。3月13日,《中國日報》發佈消息稱,中國自主研製的殲-20近期將裝配國產發動機。

中國的高鐵,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路,中國擬在2020年前建造最快的子彈列車的計畫並不令人吃驚。

《人民日報》網路版報導說,中國已有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軌道長超過1.9萬公里。2016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65%以上。這一鐵路網預計在2020年將擴至2.89萬公里。同時,第二條亞歐專線將連接約60個國家,有望在2019年建成的試驗線路正在北京-瀋陽高速鐵路部分路段旁架設。

最後中國是否正在邁向工業4.0呢?工業4.0九大技術支柱包括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工業大資料、工業機器人、3D列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路安全、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這九大支柱中會產生無數的商機和上市公司。

這是一次巨大的產業革命,錯過了工業4.0也就錯過了這個時代!誰最終贏得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權?第四次工業革命以2013年德國漢諾威為標誌,宣佈這一輪工作革命以智慧製造為核心。

中國政府的策略是,緊盯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潮流,選擇工業4.0,推出中國版的中國製造2025,尋找機會彎道超車,後發先制。

工信部和中國工程院把中國版的工業4.0的核心目標定義為智慧製造,這個詞表述非常準確。由智慧製造再延伸到具體的工廠而言,就是智慧工廠。智慧製造、智慧工廠是工業4.0的兩大目標。


在未來的工業4.0時代,軟體重要還是硬體重要,這個答案非常簡單:軟體決定一切,軟體定義機器。所有的工廠都是軟體企業,都是資料企業,所有工業軟體在工業4.0時代,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說軟體定義一切。


工業時代4.0這條路剛剛開始,但給了我們大概的方向,未來企業會變成資料的企業、創新的企業、集成的企業、不斷快速變化的企業。對於整個製造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顛覆,稱之為工業革命,是毫不為過的。

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與神舟十一號飛船對接。

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2016年10月23日早晨7點31分,天宮二號的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

早在1992年,中國就確立了以建立空間站為目標的航太計畫。這一計畫分三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目標是能夠把宇航員送到太空,正常運行若干天,並成功返回。

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在這個階段要解決組裝、交互對接、補給以及迴圈利用等四大技術。這些技術關係到空間站的組裝、宇航員在空間站的生存等關鍵問題。天宮一號就是中國在第二步計畫中為了解決交互對接問題而發射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被運往太空之後,通過對接可以被改造成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對接技術成熟之後,就可以發射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以及其他一些科研專案。經過空間實驗室階段,在中國的載人航太“三步走”計畫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為此,中國會在海南文昌新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航太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品質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中國航空發動機在軍事領域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太行發動機已經裝備服役,我們的Y-20,J-10,J-15,都已經服役了。

2016年11月1日,殲-20身披割裂迷彩塗裝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雙飛展示。

2017年3月9日,中央電視臺報導殲-20戰鬥機已正式進入空軍序列。3月13日,《中國日報》發佈消息稱,中國自主研製的殲-20近期將裝配國產發動機。

中國的高鐵,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路,中國擬在2020年前建造最快的子彈列車的計畫並不令人吃驚。

《人民日報》網路版報導說,中國已有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軌道長超過1.9萬公里。2016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65%以上。這一鐵路網預計在2020年將擴至2.89萬公里。同時,第二條亞歐專線將連接約60個國家,有望在2019年建成的試驗線路正在北京-瀋陽高速鐵路部分路段旁架設。

最後中國是否正在邁向工業4.0呢?工業4.0九大技術支柱包括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工業大資料、工業機器人、3D列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路安全、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這九大支柱中會產生無數的商機和上市公司。

這是一次巨大的產業革命,錯過了工業4.0也就錯過了這個時代!誰最終贏得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權?第四次工業革命以2013年德國漢諾威為標誌,宣佈這一輪工作革命以智慧製造為核心。

中國政府的策略是,緊盯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潮流,選擇工業4.0,推出中國版的中國製造2025,尋找機會彎道超車,後發先制。

工信部和中國工程院把中國版的工業4.0的核心目標定義為智慧製造,這個詞表述非常準確。由智慧製造再延伸到具體的工廠而言,就是智慧工廠。智慧製造、智慧工廠是工業4.0的兩大目標。


在未來的工業4.0時代,軟體重要還是硬體重要,這個答案非常簡單:軟體決定一切,軟體定義機器。所有的工廠都是軟體企業,都是資料企業,所有工業軟體在工業4.0時代,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說軟體定義一切。


工業時代4.0這條路剛剛開始,但給了我們大概的方向,未來企業會變成資料的企業、創新的企業、集成的企業、不斷快速變化的企業。對於整個製造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顛覆,稱之為工業革命,是毫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