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省16家醫院免費發放第四代黃手環

具有即時定位、雙向通話、SOS一鍵呼叫等功能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老年認知障礙疾病患者可申領

圖片 老人領到的第四代黃手環。

■晨報記者高慧娟采寫

5月11日上午,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舉行第四代黃手環免費發放活動,5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症)的老人領到了黃手環。山醫大一院是我省首家第四代黃手環定點發放機構。第四代黃手環具有即時定位、雙向通話、SOS一鍵呼叫等功能,家人可以即時查詢老人的位置,

降低老人走失風險。

黃手環帶有定位通話功能

黃手環行動,是2012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央視新聞中心共同發起的“我的父親母親”社會公益專案,其主題就是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宣導“給生命的兩頭以同等關愛”,幫助走失的老人安全回家。患病老人佩戴上黃手環,並在其中附上本人姓名、住址、親人聯繫方式等,以便他人發現後報警或者送回。黃手環還可作為老人的特別標識,

容易引起路人關切,最終幫助老人早日回家。截止到2016年,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223個城市免費發放50萬個黃手環。“為了更有效地幫助走失老人,讓家人隨時掌握他們的行蹤,我們又研發製作了第四代黃手環。”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項目負責人王景德說,第四代黃手環具有即時定位、雙向通話、SOS一鍵呼叫、安全圍欄、歷史軌跡查詢等功能,和家人手機綁定後可即時、準確查詢老人的位置,
降低老人走失風險。

符合這些條件的老人可申領

申領標準: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老年認知障礙疾病患者,經我省三級以上醫院或已掛牌的記憶門診醫生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路易體癡呆、額顳癡呆及血管性癡呆等老年認知障礙疾病,並存在走失風險者;申領人已患有嚴重阿爾茨海默病,或具有嚴重走失風險,年齡可放寬至50周歲以上;第四代黃手環在發放過程中,

將優先保障城市特困、農村“五保戶”、城鄉低保、低收入人群、失獨老年人、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失智老年人。

發放程式:需持有我省各醫院已掛牌的記憶門診醫生提供的診斷證明及相關認知評估檢查結果的原件及影本,患者身份證明,代領人身份證明。

發放時間: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審核申領資料後,發放黃手環到醫院,工作人員依據申領資訊通知代領人領取。

這些地方可領取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老年病科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

○山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老年病科

○山西大醫院神經內科、老年病科

○太原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太原市精神病院老年科

○中鐵十二局集團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中鐵十七局集團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腦病科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

○太原市太航醫院神經內科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榆次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

○晉中市中醫院腦病一科

○臨汾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忻州市人民醫院老年科

■特寫

他們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和關心

當天,5位黃手環的領取者均是在山醫大一院確診3年以上,定期隨訪,按時治療的患者。隨著病情進展,現在都出現了定向力減退、判斷力下降,有過迷路、走失情況。

當天,桑阿姨領到黃手環後,特別高興。今年69歲的她已經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8年。在家人的精心照護下,她雖然現在記憶力減退,語言功能也下降了,但仍保留著一些生活自理的能力。老伴每天會陪著她去公園鍛煉,在日常生活中,對她照顧得細緻入微。

李大爺,64歲,他是在老伴兒陪伴下領取的黃手環。“這麼多人管我……”雖然被確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但他知道人們都關心他,激動地哭了。他做過腎臟移植手術,又不幸罹患阿爾茨海默病,每月的藥費成了家裡不小的一筆開銷。“但是,從確診後,他的治療從未中斷,服藥、認知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只要對他有益,我們都願意嘗試。”愛人一邊幫李大爺擦眼淚一邊安慰他,“大家都喜歡你,你是最有用的。”

■提醒

有這些現象就要引起重視

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的腦部疾病,患者的腦細胞急速退化,但並不是正常的衰老過程。腦部功能逐漸減退會導致智力減退,情感和性格變化,最終影響日常生活能力。

阿爾茨海默病約占老年期癡呆的59%,即通常所說的“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一般發生在65歲以後,起病不易察覺,發展緩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有些老年人常說“哎!人老了,記性也變差了”,這可能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先兆。

山醫大一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牛小媛說,如果家裡長輩有患病的,頭部受過外傷的,吸煙、過量飲酒的都應注意。此外,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飽食、營養過剩、營養不均衡的人也都要注意。

牛小媛說,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有老人突然想不起存摺的密碼了,有的老人會將熨斗放進魚缸,有的老人出門找不到家了……這些情況都應該引起重視。

癡呆最早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記憶障礙,尤其對新發生的事情特別容易忘記;另外就是言語障礙,常常找詞困難、用詞不當、命名障礙;另外就是外出容易迷路,理財能力下降;有的還會伴隨暴躁易怒,或主動性下降,對業餘愛好、活動都不喜歡;判斷力有了困難,往往容易上當受騙,買了不適合的東西等,或者反復做同一件事情,說相同的話。

康復訓練要把握度

牛小媛介紹,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癡呆老人,每年走失的老年人約有50萬,平均每天約有1370人走失,這些老人大多數都有記憶力障礙。如果確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應及早就診接受藥物治療,長期規範服藥。“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定期複診非常重要。可以讓這部分老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如烹調、園藝、釣魚,以及運動;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做遊戲,進行康復訓練,延緩病情進程。但不能像哄孩子一樣,因為那樣他們不屑和你玩”。“拿找不同舉例,如果是孩子會喜歡卡通的畫面,但這部分老人會覺得幼稚,可以嘗試讓他們從名人畫像、風景中找差別,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或者讓他們看一些精美的圖畫,鍛煉聽說讀寫的能力……”但這些一定要家人全程參與,“不要把他們當孩子一樣”。

這些方法可防止走失

“看護者可定時陪伴患者外出散步和增加他們的日間活動,以滿足他們外出的需要,消耗他們過剩的精力,令他們晚上產生睡意。”針對走失者,牛小媛建議。

老人出門時要帶上卡片、黃手環,“裡面要寫上名字、住址、連絡人及聯繫方式;避免患者單獨活動”。

在家裡擺放一些患者和看護者的舊照片或患者喜愛和熟悉的東西,增加患者對這個家的歸屬感,降低他們離家的機會。一旦發生患者走失,要保持冷靜、尋求幫助。“首先嘗試在鄰近地方尋找,儘快報警,並且提供患者的基本資料和近期彩色近照;找到患者後,謹記要好好安慰,並帶回到熟悉的地方,切忌責駡。”牛小媛說。

○太原市太航醫院神經內科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榆次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

○晉中市中醫院腦病一科

○臨汾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忻州市人民醫院老年科

■特寫

他們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和關心

當天,5位黃手環的領取者均是在山醫大一院確診3年以上,定期隨訪,按時治療的患者。隨著病情進展,現在都出現了定向力減退、判斷力下降,有過迷路、走失情況。

當天,桑阿姨領到黃手環後,特別高興。今年69歲的她已經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8年。在家人的精心照護下,她雖然現在記憶力減退,語言功能也下降了,但仍保留著一些生活自理的能力。老伴每天會陪著她去公園鍛煉,在日常生活中,對她照顧得細緻入微。

李大爺,64歲,他是在老伴兒陪伴下領取的黃手環。“這麼多人管我……”雖然被確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但他知道人們都關心他,激動地哭了。他做過腎臟移植手術,又不幸罹患阿爾茨海默病,每月的藥費成了家裡不小的一筆開銷。“但是,從確診後,他的治療從未中斷,服藥、認知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只要對他有益,我們都願意嘗試。”愛人一邊幫李大爺擦眼淚一邊安慰他,“大家都喜歡你,你是最有用的。”

■提醒

有這些現象就要引起重視

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的腦部疾病,患者的腦細胞急速退化,但並不是正常的衰老過程。腦部功能逐漸減退會導致智力減退,情感和性格變化,最終影響日常生活能力。

阿爾茨海默病約占老年期癡呆的59%,即通常所說的“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一般發生在65歲以後,起病不易察覺,發展緩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有些老年人常說“哎!人老了,記性也變差了”,這可能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先兆。

山醫大一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牛小媛說,如果家裡長輩有患病的,頭部受過外傷的,吸煙、過量飲酒的都應注意。此外,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飽食、營養過剩、營養不均衡的人也都要注意。

牛小媛說,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有老人突然想不起存摺的密碼了,有的老人會將熨斗放進魚缸,有的老人出門找不到家了……這些情況都應該引起重視。

癡呆最早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記憶障礙,尤其對新發生的事情特別容易忘記;另外就是言語障礙,常常找詞困難、用詞不當、命名障礙;另外就是外出容易迷路,理財能力下降;有的還會伴隨暴躁易怒,或主動性下降,對業餘愛好、活動都不喜歡;判斷力有了困難,往往容易上當受騙,買了不適合的東西等,或者反復做同一件事情,說相同的話。

康復訓練要把握度

牛小媛介紹,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癡呆老人,每年走失的老年人約有50萬,平均每天約有1370人走失,這些老人大多數都有記憶力障礙。如果確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應及早就診接受藥物治療,長期規範服藥。“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定期複診非常重要。可以讓這部分老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如烹調、園藝、釣魚,以及運動;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做遊戲,進行康復訓練,延緩病情進程。但不能像哄孩子一樣,因為那樣他們不屑和你玩”。“拿找不同舉例,如果是孩子會喜歡卡通的畫面,但這部分老人會覺得幼稚,可以嘗試讓他們從名人畫像、風景中找差別,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或者讓他們看一些精美的圖畫,鍛煉聽說讀寫的能力……”但這些一定要家人全程參與,“不要把他們當孩子一樣”。

這些方法可防止走失

“看護者可定時陪伴患者外出散步和增加他們的日間活動,以滿足他們外出的需要,消耗他們過剩的精力,令他們晚上產生睡意。”針對走失者,牛小媛建議。

老人出門時要帶上卡片、黃手環,“裡面要寫上名字、住址、連絡人及聯繫方式;避免患者單獨活動”。

在家裡擺放一些患者和看護者的舊照片或患者喜愛和熟悉的東西,增加患者對這個家的歸屬感,降低他們離家的機會。一旦發生患者走失,要保持冷靜、尋求幫助。“首先嘗試在鄰近地方尋找,儘快報警,並且提供患者的基本資料和近期彩色近照;找到患者後,謹記要好好安慰,並帶回到熟悉的地方,切忌責駡。”牛小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