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天,你知道“醜人多作怪”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嗎?

“醜人多作怪”連同華妃娘娘的“賤人總是矯情”被廣泛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好像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蹦躂得特別高,讓人不勝其煩,萬般無奈下只有感歎一句:“唉,醜人多作怪”。

但是大家知道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嗎?跟隨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什麼是愁人多作怪?

古有東施效顰,今有鳳姐出鏡,醜人多作怪就是指那些長相醜陋或、自卑的人經常做出一些離奇古怪的事來為難別人,或博取他人眼球。“醜人多作怪"在大多數人看來,

就是外觀已經很不討喜,做起事情來格外討人厭。

醜人多作怪的心理:

“ 醜人多作怪”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傾向,心理學上稱作“暈輪效應”。

當人們在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印象後,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徵。如果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的,

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第一印象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的品質。

總的來說,就是不是因為他醜才作怪,而是因為他又醜又作怪而已。

“醜人多作怪”的來源是什麼?

“醜人多作怪”的出處是 茅盾《叩門》中所寫的:“是你這工於吠影吠聲的東西,

醜人作怪似的驚醒了人,卻只給人們一個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