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造英國“黃金時代”的女人: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本名伊莉莎白·都鐸,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被稱為“童貞女王”。

她即位時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湧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法蘭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

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伊莉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英國在百年戰爭後被完全逐出歐陸。亨利八世父女的宗教改革,使英國從歐陸轉向大洋擴張。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1668年以“光榮革命”確定君主立憲制。以自由貿易(對反對者堅決訴諸戰爭)開始帝國之路。

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進入全盛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其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在追求帝國民族利益的同時,也向全世界傳播了先進技術、商業、語言和社會管理模式。

回顧大英帝國的崛起, 伊莉莎白一世自強不息的英格蘭精神,亞當·斯密的國富理論體現的蘇格蘭啟蒙思想,猶如兩座不同的坐標軸,從不同維度詮釋著19世紀人類的歷史進程。

對出入伊莉莎白一世宮廷的外國使節來說,最可怕的是女王的一項特別愛好——站著講話。這位長期患病的女王特別喜歡站立。不止一個倒楣的外國使節,

在女王面前站了幾個小時後,踉踉蹌蹌地離去,而女王依然從容地站立著,而且很可能會傳詔:“下一位!”

同一時代的歐洲君主、大公、教宗,絕大多數已經在時間長河中倒下,被遺忘了,而伊莉莎白一世依然在歷史中巍然屹立,代表著那個英國崛起最為輝煌的時代——伊莉莎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