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給孩子使用抗生素究竟有多可怕?

濫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 當了父母之後最怕的莫過於孩子生病,孩子病了最怕的莫過於醫生說需要使用抗生素!

的確,小兒生病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也較為普遍。而且由於我國對抗生素的管控並不嚴格,

因此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許多家長對抗生素產生了恐懼感,談“抗生素色變”,甚至不管疾病的情況拒絕使用抗生素,那麼抗生素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1.到底什麼是抗生素?

簡單的講抗生素是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藥物,

習慣稱抗菌素。

2.小兒常用的抗生素分哪些?

青黴素類、頭孢類和包括紅黴素、白黴素、乙醯螺旋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等的一類。

3.什麼情況下使用抗生素?

小兒生病只有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才推薦使用抗生素。通常家長們並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是細菌感染。因此父母們不要輕易自行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也不能用於預防感染的發生,比如預防感冒、預防咳嗽轉變為肺炎等。

相反,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引起細菌耐藥。濫用抗生素還會引起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並不是“消炎藥”,因此更不能輕易用來消炎。

4.抗生素使用是不是殺菌越廣泛越好?

殺菌廣泛的抗生素就像打仗時用大炮轟,對細菌全部消滅,對人體內寄生的有益菌也殺滅掉。

抗生素是專門針對細菌微生物感染所使用的,每一種抗生素都有自己的殺菌範圍,並且有自己的特效範圍,

如果刻意使用殺菌過於廣泛的抗生素,且反復使用就會使得體內的細菌再也不怕抗生素。那麼就很難再將其殲滅了!

在沒有更高一級別的抗生素發明出來的情況下,對它就無能為力(當前的科技水準下發明一種新藥再投入臨床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5.小兒使用抗生素種類是越少越好,還是越多越好?

大多數寶寶的疾病,使用一種抗生素就夠了。使用抗生素並不提倡隨便合用幾種抗生素。因為合用藥不僅不能增強療效,反而會降低療效,而且容易產生毒副作用或者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所以合併用藥的種類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發生率就越高。當然,抗生素的使用並非越單一越好,

使用必須依靠疾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許多嚴重的疾病常常是許多細菌共同導致的結果,單一使用抗生素會增加毒性,因此,聯合使用抗生素有時也有必要。

6.抗生素使用時間是多長?

抗生素的使用後,在體內達到具有治療作用的濃度需要一個時間段,如果頻繁更換抗生素,反而容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如果是急性☆禁☆感染,用藥2到3天效果不明顯,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考慮調整用藥。有些家長害怕藥物的毒副作用,在療程不夠的情況下,自行減量或停藥,由於自行縮短了療程,用藥不足,可能造成病情延長或加重。大多數抗生素的使用是3到6天。

7.小兒抗生素的用法?

小兒使用抗生素,能夠口服的儘量口服,不能口服的可選擇打針,推薦使用的順序是:口服、打針、打吊瓶。不要一味追求快就輕易打吊瓶。

8.抗生素的副作用是什麼?

①過敏反應,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過敏反應,皮膚起疹最為常見,嚴重者可出現休克,甚至死亡。首次用藥一般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類藥物,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

②毒性反應,主要影響肝、腎功能。

③局部刺激反應,比如肌肉注射處疼痛或靜脈輸液處的靜脈炎。

9.兒科常見疾病需要抗生素麼?

①兒科門診患兒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80%以上為病毒所致。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不能改變感冒的病程和預後,抗生素不應該用來預防感冒。

②嬰幼兒感染性腹瀉約有63%為病毒和腸桿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縮短病程,亦不能減輕腹瀉症狀,反而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③支氣管肺炎是小兒常見的肺炎,病原主要是病毒或細菌。大多數重症肺炎系由細菌感染引起,或在病毒感染後繼發細菌感染,因此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支氣管肺炎是十分重要的控制炎症方法。

兒童由於免疫力低等自身特點,容易遭受感染。年齡越小越易受到感染。一旦確定細菌性☆禁☆感染,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10.常見的小兒不宜使用的藥物

①小於1歲的小兒禁用、不推薦使用的藥物:林可黴素、複方新諾明(CO.SMZ)、磺胺嘧啶、呋喃妥因(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噻嘧啶、更生黴素、布洛芬、腦複康、苯海拉明、嗎叮林、維生素K3、維生素K4、大觀黴素、甲碸黴素、疣脫欣、頭孢呋辛、頭孢三嗪。

②兒童禁用、不宜使用的藥物:四環素、強力黴素:小於8歲;克林黴素:小於4歲;磷黴素:小於5歲;柳氮磺胺吡啶、阿苯達唑(腸蟲清)、地芬諾酯(複方苯乙呱啶)、芬太尼:小於2歲;消炎痛:小於14歲;美洛昔康:小於15歲;乙胺丁醇:小於6歲;司莫司汀:小於5歲;丙戊酸鈉:小於3歲;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培氟沙星、諾氟沙星):小於18歲。

溫馨提醒:

各位寶媽不必“談抗生素色變”,牢記抗生素使用三大原則就可避免抗生素使用的弊端。

1.明確細菌感染時才用;

2.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一種堅決不用兩種;

3.濫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

有些家長害怕藥物的毒副作用,在療程不夠的情況下,自行減量或停藥,由於自行縮短了療程,用藥不足,可能造成病情延長或加重。大多數抗生素的使用是3到6天。

7.小兒抗生素的用法?

小兒使用抗生素,能夠口服的儘量口服,不能口服的可選擇打針,推薦使用的順序是:口服、打針、打吊瓶。不要一味追求快就輕易打吊瓶。

8.抗生素的副作用是什麼?

①過敏反應,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過敏反應,皮膚起疹最為常見,嚴重者可出現休克,甚至死亡。首次用藥一般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類藥物,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

②毒性反應,主要影響肝、腎功能。

③局部刺激反應,比如肌肉注射處疼痛或靜脈輸液處的靜脈炎。

9.兒科常見疾病需要抗生素麼?

①兒科門診患兒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80%以上為病毒所致。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不能改變感冒的病程和預後,抗生素不應該用來預防感冒。

②嬰幼兒感染性腹瀉約有63%為病毒和腸桿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縮短病程,亦不能減輕腹瀉症狀,反而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③支氣管肺炎是小兒常見的肺炎,病原主要是病毒或細菌。大多數重症肺炎系由細菌感染引起,或在病毒感染後繼發細菌感染,因此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支氣管肺炎是十分重要的控制炎症方法。

兒童由於免疫力低等自身特點,容易遭受感染。年齡越小越易受到感染。一旦確定細菌性☆禁☆感染,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10.常見的小兒不宜使用的藥物

①小於1歲的小兒禁用、不推薦使用的藥物:林可黴素、複方新諾明(CO.SMZ)、磺胺嘧啶、呋喃妥因(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噻嘧啶、更生黴素、布洛芬、腦複康、苯海拉明、嗎叮林、維生素K3、維生素K4、大觀黴素、甲碸黴素、疣脫欣、頭孢呋辛、頭孢三嗪。

②兒童禁用、不宜使用的藥物:四環素、強力黴素:小於8歲;克林黴素:小於4歲;磷黴素:小於5歲;柳氮磺胺吡啶、阿苯達唑(腸蟲清)、地芬諾酯(複方苯乙呱啶)、芬太尼:小於2歲;消炎痛:小於14歲;美洛昔康:小於15歲;乙胺丁醇:小於6歲;司莫司汀:小於5歲;丙戊酸鈉:小於3歲;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培氟沙星、諾氟沙星):小於18歲。

溫馨提醒:

各位寶媽不必“談抗生素色變”,牢記抗生素使用三大原則就可避免抗生素使用的弊端。

1.明確細菌感染時才用;

2.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一種堅決不用兩種;

3.濫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