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0後重慶妹子加盟火鍋店,近500㎡店面年盈利400萬+

年紀輕輕已歷經三次餐飲創業,從勉強保本到年盈利400萬+,

一個90後重慶妹子的創業逆襲故事正在上演!

加盟火鍋生意火爆

引領同類開店風潮

每到傍晚時分,北京西長安街沿線的魯穀臺灣街就迅速喧囂起來。然而現在這條熱鬧紅火的餐飲一條街,也曾經歷過“開一家賠一家”的蕭條。

因受連戰題名,加之以臺灣特色為賣點,魯谷臺灣街一度吸引了不少台商入駐。除了地上的臺灣美食夜市、特產百大館,位於地下的寶島夜市美食城也曾達到一天6000多次刷卡消費、營業額20多萬的盛況。

然而不到半年,因臺灣街的市場定位不清晰、熱度迅速下降,過氣的慘澹收場。除了五桂樓、鄧麗君主題餐廳尚存一絲臺灣氣息,其他商戶早已或放棄抵抗、消極度日或改弦易張另謀生路。

而自從何春燕和姐妹們帶著寬板凳老灶火鍋入駐,這條商業街否極泰來,並逐漸吸引了更多火鍋、燒烤商戶入駐,以另一種姿態煥發了新的活力與商機。

作為臺灣街火鍋化的引領者和同街商戶中的佼佼者,何春燕無疑是相當自豪的。然而,寬板凳老灶火鍋加盟店現在取得的成績,並非一蹴而就。

外人看到的是何春燕年紀輕輕就當了小老闆,加盟寬板凳老灶火鍋及其旗下另一火鍋品牌後,在租金昂貴的臺灣街黃金地段坐擁近500平米店面,員工30多人,在品牌內經營收益名列三甲。而實際上,這個重慶妹子前後創業了三次,

在品牌定位、市場選擇、店面經營上也摔過不少跟頭。

何春燕大方地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三次創業經歷,而我們徵求了她的同意後,將這三次創業的失敗與成功經驗總結並分享出來,幫助更多奮進在創業路上的投資者少走彎路。

第一次創業:

想要的太多 顧此失彼

初見時很難想像,這個將近500平米的重慶火鍋店經營得風生水起的老闆是如此年輕。

90年出生的何春燕經歷了三峽移民,隨家人在政府安置下搬遷到重慶開縣。從小就對“做買賣”感興趣的她,高中時通過收購本地的柑橘拉到城裡賣小賺了一筆,體會到了自己掙錢的快樂,從此對做生意興趣漸濃、一發而不可收拾。

高中畢業後,她考上華中科技大學的園林設計專業,

卻在去學校報到後,回家躺了一天一夜,輾轉反側思考自己的將來。最終,她“任性”地放棄讀大學,下定決心出來闖蕩。

“當時想了一夜,自己上大學要花多少錢,畢業後又能掙多少,庸庸碌碌一輩子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就破釜沉舟地出來創業。”因為覺得自己學歷沒有別人高,所以更加倍努力,何春燕憑著一股“拼勁”驅趕著自己快速成長。

2009年,未滿20歲的何春燕來到北京。

為了學習餐飲運營經驗,她進入飯店打工。從小店的收銀員到大店的服務員,何春燕一直在觀察和學習成熟的餐飲該怎樣運營。

“別人用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我得做兩個小時。但沒辦法,沒有經驗嘛,就慢慢學。”3個月後,何春燕擔任服務員部長,2個月後,又升任部門主管。能力得到了證明的同時,這段吃苦的經歷也塑造了何春燕愈挫愈勇、堅忍不拔的性格。

經過一年在北京餐飲行業的學習和沉澱,何春燕認為自己已經拓展了不少見識,時機成熟,自己可以去幹一番事業了。

2011年,何春燕回到重慶。“當時我覺得自己在北京的大飯店裡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應該夠支撐自己創業開餐館了”。畢竟放不下留在老家的父母、長輩及視力不好的姐姐,何春燕決定回家鄉重慶開州創業,做自己的餐飲品牌,“也更方便陪伴和照顧家人”。

有了開店的想法後,何春燕馬上就物色到了一家合適的店面。幾經商談,她最終以15萬元的價格將這個270平米的店面盤了下來。用自己的積蓄支付了另外12萬元左右的前期投入後,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調整,之前做炒菜的“一勺私房菜”改頭換面成了“漁將軍火鍋江湖菜”開門營業。

也許是因為在一線城市高檔餐廳的耳濡目染,何春燕非常注重菜品的特色和品質。“那時候以為只要把菜做好,就不愁銷量”,回憶起第一次創業的經歷,她理性地進行分析,“但實際上,我忽略了品牌的定位,行銷也做得不好。”

當時,重慶開州人均消費在50-60元,因此何春燕將她的餐廳定位為平價餐廳,菜品則為重慶人愛吃的江湖菜+魚火鍋。

“客人來了點什麼的都有。一桌吃江湖菜,旁邊一桌可能就是魚火鍋。剛開業的時候還挺火爆,每天能有6、7000元,最高的時候月流水能達到12萬元。但三個多月後,客人迅速流失,營業額開始明顯下滑,一天能有4、5000就不錯了。”

意識到經營在走下坡路,而自己面對這種狀況已束手無策、無力回天,何春燕當即決定:將店鋪轉手。最終,看似經營穩定的店面,以 17萬元的價格轉手給了另一位朋友。多虧及時決定轉讓店面,算上了這筆轉讓費,何春燕才險險地沒有賠錢,甚至盤點下來,還略有結餘。

“不能等山窮水盡、走投無路時再轉讓店鋪,而是要在發現經營開始走下坡路,而自己無力回天時就要及早抽身、考慮轉手了。”說到這裡,何春燕眼底閃過一絲略帶狡黠的笑意,“畢竟,這時候就轉手,還能賣個不錯的價錢,成本能節省一點就是一點嘛。”

失敗教訓:

自主創業難 投資加盟易

複盤當時的經營,何春豔承認,第一次創業有很多不想提及的辛酸。總結其失敗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第一,想要的元素太多,導致品牌定位不清晰,客戶辨識度不高。

餐廳又想做江湖菜,又要兼顧魚火鍋,客人對於品牌的認知很模糊。沒有單品爆款,即使菜品平均水準較高,也不能形成獨特的記憶點,不利於品牌推廣和傳播。

第二,菜品品類多而雜,難以專精,導致品質下降,失去核心競爭力。

“因為不知道客人會點什麼,所以什麼原料都得準備,庫存壓力非常大。”想要面面俱到,卻沒有相應的產能。不會做減法,經營時左支右絀,菜品的品質也有所下降。原本餐廳以高品質的菜品作為,現在連這個都把持不住,自然會導致客人大量流失。由此可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開發、培養、不斷鞏固以及更新,歷經風雨而不倒,才能保證企業長期穩固發展。

第三,未能元件高效員工團隊,服務專業性不強,導致顧客流失。

第一次創業,一上來就投入了27萬左右,為了節約成本,何春燕沒有到市場上雇傭服務員,而是找了自己的親戚來幫忙。“本來想著有他們幫忙自己既能省點心,也能省點錢,結果卻得不償失。”

其實,很多初次創業者在進行自主創業時,都很容易犯這樣相同的錯誤。其中最難的一點,就是品牌定位。

由於缺乏經驗,他們很難精准調研,找到市場空白、或發現消費者痛點。因此,想要快速撈金的創業者會輕易陷入“什麼項目火就跟風做什麼”的心態,市面上成功的項目都想要東拼西湊地收入囊中。

然而,“大雜燴”的定位,新手創業者很難將之操作成“博採眾長”的企業,而是相反,成為“四不像”。這樣一來,反而會讓自己的品牌失去“特色”。

另外,盲目自信的心態,也會導致創業者忽略產品品質管制、管理團隊、員工凝聚力等方面的建設。這些因素都會成為一個企業的短板,最終將品牌引向毀滅之路。

但是,加盟既有品牌,就能大大降低前期風險,即因品牌定位模糊不清導致創業失敗的風險。正如何春燕所言,經過兩次創業,她最終選擇做加盟,而不是自主創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因為加盟這個(寬板凳老灶火鍋)品牌,也是因為考察時發現,它的定位非常清晰。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專門做重慶老灶火鍋的品牌。再加上‘寬板凳’這個充滿人文色彩,自帶重慶生活氣息的品牌名,一下子就能讓人記住。”

經歷了第一次不算成功的創業後,何春燕意識到自己還是“太嫩”,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在創業開店的實踐中實屬自作聰明。於是,轉讓了重慶的飯店後,何春燕經過長時間的反思,在2013年夏天再次出發,這次她跑到廣東進行了第二次創業——做麻辣燙。

第二次創業,何春燕在廣東做麻辣燙,不到一年,生意再次宣告終結,以將店面轉手告終。

她這次創業又遇到了什麼難題?最後是賺是賠?……最終,她為什麼能做到引領一條街“火鍋化”經營,加盟兩家火鍋品牌究竟如何平衡管理?而她的近500㎡火鍋店又是如何做到年盈利400萬+的成績?

創業直播未完待續,且聽下回分解。

1

END

1

2009年,未滿20歲的何春燕來到北京。

為了學習餐飲運營經驗,她進入飯店打工。從小店的收銀員到大店的服務員,何春燕一直在觀察和學習成熟的餐飲該怎樣運營。

“別人用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我得做兩個小時。但沒辦法,沒有經驗嘛,就慢慢學。”3個月後,何春燕擔任服務員部長,2個月後,又升任部門主管。能力得到了證明的同時,這段吃苦的經歷也塑造了何春燕愈挫愈勇、堅忍不拔的性格。

經過一年在北京餐飲行業的學習和沉澱,何春燕認為自己已經拓展了不少見識,時機成熟,自己可以去幹一番事業了。

2011年,何春燕回到重慶。“當時我覺得自己在北京的大飯店裡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應該夠支撐自己創業開餐館了”。畢竟放不下留在老家的父母、長輩及視力不好的姐姐,何春燕決定回家鄉重慶開州創業,做自己的餐飲品牌,“也更方便陪伴和照顧家人”。

有了開店的想法後,何春燕馬上就物色到了一家合適的店面。幾經商談,她最終以15萬元的價格將這個270平米的店面盤了下來。用自己的積蓄支付了另外12萬元左右的前期投入後,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調整,之前做炒菜的“一勺私房菜”改頭換面成了“漁將軍火鍋江湖菜”開門營業。

也許是因為在一線城市高檔餐廳的耳濡目染,何春燕非常注重菜品的特色和品質。“那時候以為只要把菜做好,就不愁銷量”,回憶起第一次創業的經歷,她理性地進行分析,“但實際上,我忽略了品牌的定位,行銷也做得不好。”

當時,重慶開州人均消費在50-60元,因此何春燕將她的餐廳定位為平價餐廳,菜品則為重慶人愛吃的江湖菜+魚火鍋。

“客人來了點什麼的都有。一桌吃江湖菜,旁邊一桌可能就是魚火鍋。剛開業的時候還挺火爆,每天能有6、7000元,最高的時候月流水能達到12萬元。但三個多月後,客人迅速流失,營業額開始明顯下滑,一天能有4、5000就不錯了。”

意識到經營在走下坡路,而自己面對這種狀況已束手無策、無力回天,何春燕當即決定:將店鋪轉手。最終,看似經營穩定的店面,以 17萬元的價格轉手給了另一位朋友。多虧及時決定轉讓店面,算上了這筆轉讓費,何春燕才險險地沒有賠錢,甚至盤點下來,還略有結餘。

“不能等山窮水盡、走投無路時再轉讓店鋪,而是要在發現經營開始走下坡路,而自己無力回天時就要及早抽身、考慮轉手了。”說到這裡,何春燕眼底閃過一絲略帶狡黠的笑意,“畢竟,這時候就轉手,還能賣個不錯的價錢,成本能節省一點就是一點嘛。”

失敗教訓:

自主創業難 投資加盟易

複盤當時的經營,何春豔承認,第一次創業有很多不想提及的辛酸。總結其失敗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第一,想要的元素太多,導致品牌定位不清晰,客戶辨識度不高。

餐廳又想做江湖菜,又要兼顧魚火鍋,客人對於品牌的認知很模糊。沒有單品爆款,即使菜品平均水準較高,也不能形成獨特的記憶點,不利於品牌推廣和傳播。

第二,菜品品類多而雜,難以專精,導致品質下降,失去核心競爭力。

“因為不知道客人會點什麼,所以什麼原料都得準備,庫存壓力非常大。”想要面面俱到,卻沒有相應的產能。不會做減法,經營時左支右絀,菜品的品質也有所下降。原本餐廳以高品質的菜品作為,現在連這個都把持不住,自然會導致客人大量流失。由此可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開發、培養、不斷鞏固以及更新,歷經風雨而不倒,才能保證企業長期穩固發展。

第三,未能元件高效員工團隊,服務專業性不強,導致顧客流失。

第一次創業,一上來就投入了27萬左右,為了節約成本,何春燕沒有到市場上雇傭服務員,而是找了自己的親戚來幫忙。“本來想著有他們幫忙自己既能省點心,也能省點錢,結果卻得不償失。”

其實,很多初次創業者在進行自主創業時,都很容易犯這樣相同的錯誤。其中最難的一點,就是品牌定位。

由於缺乏經驗,他們很難精准調研,找到市場空白、或發現消費者痛點。因此,想要快速撈金的創業者會輕易陷入“什麼項目火就跟風做什麼”的心態,市面上成功的項目都想要東拼西湊地收入囊中。

然而,“大雜燴”的定位,新手創業者很難將之操作成“博採眾長”的企業,而是相反,成為“四不像”。這樣一來,反而會讓自己的品牌失去“特色”。

另外,盲目自信的心態,也會導致創業者忽略產品品質管制、管理團隊、員工凝聚力等方面的建設。這些因素都會成為一個企業的短板,最終將品牌引向毀滅之路。

但是,加盟既有品牌,就能大大降低前期風險,即因品牌定位模糊不清導致創業失敗的風險。正如何春燕所言,經過兩次創業,她最終選擇做加盟,而不是自主創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因為加盟這個(寬板凳老灶火鍋)品牌,也是因為考察時發現,它的定位非常清晰。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專門做重慶老灶火鍋的品牌。再加上‘寬板凳’這個充滿人文色彩,自帶重慶生活氣息的品牌名,一下子就能讓人記住。”

經歷了第一次不算成功的創業後,何春燕意識到自己還是“太嫩”,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在創業開店的實踐中實屬自作聰明。於是,轉讓了重慶的飯店後,何春燕經過長時間的反思,在2013年夏天再次出發,這次她跑到廣東進行了第二次創業——做麻辣燙。

第二次創業,何春燕在廣東做麻辣燙,不到一年,生意再次宣告終結,以將店面轉手告終。

她這次創業又遇到了什麼難題?最後是賺是賠?……最終,她為什麼能做到引領一條街“火鍋化”經營,加盟兩家火鍋品牌究竟如何平衡管理?而她的近500㎡火鍋店又是如何做到年盈利400萬+的成績?

創業直播未完待續,且聽下回分解。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