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磅|近5年高考全國卷各科高頻考點分佈圖+第三輪複習建議!

2017年各省份的試卷使用情況?

全國Ⅰ卷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全國Ⅱ卷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陝西、重慶

全國Ⅲ卷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四川

自主命題省份

自主命題:江蘇、北京、天津

部分使用全國卷省份

海南省:全國Ⅱ卷(語、數、英) 單獨命題(政、史、地、物、化、生)

山東卷:全國Ⅰ卷(外語、文綜、理綜) 自主命題(語文、文數、理數)

本文用圖表形式説明使用全國卷的省份考生分學科解讀,包括高頻考點分析、典型例題剖析、複習建議及備考策略及資深名師多年教學精華總結,

幫同學們為2017年高考做好充分的準備。

重在教大家分析考點、把握重點的方法,希望大家堅持看完!定受益良多!

【注】

1、本文內容較多,閱讀時間約25min,建議大家收藏起來。

2、本文分析資料基於2013-2015年高考試題,未涵蓋2016年高考試題。

3、請結合2017年最新考試大綱進行備考!

4、附:第三輪備考策略,內容僅供參考!

2017年高考九大學科高頻考點

數學(理科)

一、高頻考點

由以上直條圖可以得出,新課標I卷高考理科數學近五年高頻考點為:

1. 圓錐曲線與方程,導數及其應用和概率與統計,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數列,年均占比11.43%,9.36%,7.69%,6.34%;

2. 立體幾何初步/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占比合計12%左右,也需同學們著重注意;

3. 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平面解析幾何初步,推理與證明題,占比4%左右;其餘知識點年均占分約為一道選/填題的分值5分;

4. 最後一道計算題為3選1,共10分,可在幾何證明題、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這三道大題中任選其一。

二、複習建議及應試技巧

試卷結構與考試時間同文科數學。

● 拿分技巧:

1. 三角函數、數列、概率、綜合、立體幾何、三選一題目難度不大,保證拿到基本分數;

2. 圓錐曲線和導數難度相對較大,請拿到基本分後,再突破高難。

● 複習重點:

1. 補全易錯題、薄弱知識點;

2. 善於總結結論、方法;

3. 多與同學交流做題經驗與思路;

4. 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①做往年的模擬題或真題,選填控制40分鐘,進行強化訓練;

②每天做1-2道圓錐曲線或者導數的大題,不用限制時間,做深入地分析。

語文

語文科目課標Ⅰ卷與課標Ⅱ考查形式上和難度差別不大,考題內容選材上有所區別。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更注重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組,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1.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鑒賞評價能力。

2.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資訊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資訊篩選處理能力。

3.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2個選考模組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

4.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1-2016年均是材料作文。

備考建議:

1、今後的高考語文試題,勢必會從新聞、科普文、學術論文、文學作品等材料中,選取更多生動鮮活的事例,意在引導考生將自身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起來。考生在2017年高考備考中,一定要增強“時事語文”意識,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度。

2、考生還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基本的瞭解。

3、以往的高考大綱中,現代文閱讀共有三篇,其中一篇論述類文章閱讀為必考,實用類和文學類閱讀則是二選一。現在三篇都是必考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閱讀加答題要15-20分鐘,如果其他題量沒有減少,就意味著語文高考答題時間將更加緊張。

英語

一、近3年高頻考點分析

1. 2015試題分值

2. 2013年到2015年各類題型的考點分佈

2.1 閱讀理解

由上圖可知,近3年英語閱讀理解以細節題和推斷題為主;詞義推測和主旨大意兩類題型考查較少,每年一種題型一道或無。

體裁以記敘文為主,應用文/說明文/議論文基本每年一篇。

● 做題方法:

(1)細節題

①略讀獲取主旨大意;

②寫下資訊詞,注意層次結構的詞;

③查讀法(帶著問題找答案);

④細讀。

(2)推斷題

①文章沒有給出明顯的事實和依據,讓你自己根據文章給出事實進行理解、推斷;

②做題方法:可用排除法。

2.2 完形填空

● 考查詞性頻率:

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

● 體裁:

記敘文、議論文、夾敘夾議。其中記敘型完形填空是高考和備考的重點。

2015年選材常用國外網站幾年前的文章、選項表意優先,長短其次。

● 做題技巧:

①首句信息:主旨

②暗示資訊:語境

③語篇標誌語、邏輯關係詞語

④原詞複現,近義詞語

2.3 語法填空(2014年由單選題變為語法填空)

● 體裁:

短文體,提示詞7個,無提示3個。只填1個詞。

● 如何下手:

(1)分析句子結構;

(2)結合語境;

(3)具體出題形式與答題技巧:

①給出動詞基本形態,填寫詞性詞形轉化(轉為名詞、形容詞),或填寫謂語部分,可能需要填寫兩個或三個詞,或是填寫非謂語動詞;

②給出形容詞,需要填寫比較級、最高級,或詞性詞形轉化,轉化為副詞,或是填寫反義詞(首碼);

③給出副詞,填寫比較級、最高級,或是填寫反義詞;

④有提示詞考查: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形容詞、副詞;

⑤無提示詞考查:冠詞、介詞、連詞、代詞。

2.4 短文改錯

上表顯示,近三年全國課標 I卷短文改錯高頻考點為名詞單複數、連詞、冠詞、介詞、形容詞和副詞、動詞時態和代詞。

● 出題遵循11815原則:

“一刪,一填,八改,15個出題點”。難度較低,共8-10個句子,符合每個句子有0-2處錯誤。

下面給同學們列舉近3年短文改錯的實例,説明同學們練習總結規律:

二、書面表達

● 體裁:

書信體。如邀請函、自薦信、感謝信、道歉信等,並熟悉各種相關的體裁和句式;

● 內容:

體現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主題的題材;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話題,如遊覽名勝、民俗節日等;會用英文描寫傳統文化。

● 高分作文的三大要求:

① 內容完整,表達準確

② 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③ 表達正確,語句優美

三、複習建議及應試技巧

一輪複習:基礎知識。詞彙、短語、語法。3月前

二輪複習:專項練習。語法專項練習,題型專項練習。4月

三輪複習:衝刺高考。5月→高考

● 習慣:

① 詞彙習慣:掌握3500個詞彙;

② 閱讀習慣:每天做至少1篇閱讀練習;

③ 字典習慣;

④ 錯題本習慣:經常拿出來複習;

⑤ 提問習慣:不留任何知識死角;

⑥ 多關注社會時政熱點、傳統文化及英美文化。

● 應試技巧:

① 考試做好時間分配;

② 考試時注意保持好心態;

③ 重視平時做的練習和試卷;

④ 貴在堅持,日積月累,達到量→質的轉化。

物理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1.進一步細化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題進行闡釋,明確能力考查的具體要求。

2.優化考試內容。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組分別為選修2-2、3-3、3-4和3-5。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選修2-2的內容,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其餘2個選考模組的內容和範圍都不變,考生從中任選1個模組作答。

一、近5年高頻考點分析

1. 試卷結構:

● 8221(3)模式:

8選擇、2道實驗、2道計算、最後一道3選1模式。

● 選擇(48分):

8個選擇4個必修模組思路不變,跨模組題目一般在第18題或21題出現。電磁感應是選擇題的壓軸題。

【14-18】 單選 偏向力、電 (4道)

【19-21】 多選 綜合(4道)

實驗(必出一力一電)(15分)

【22】力學實驗題

【23】電學實驗題

計算(力、電交替)(32分)

【24】必修模組(靜力學或運動學)

【25】選修模組(力電磁綜合)

● 選考:

【33/34/35】(15分)

(選修3-3/3-4/3-5每本書出一道)

以湖南省為例,湖南省近5年新課標Ⅰ卷理綜物理不同題型的學生高考的得分情況給大家做一個匯總,希望給別的省份的同學們一個參考,瞭解同學們的失分點主要在哪裡,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備考。

● 得分率 = 湖南省學生平均得分/近5年此模組的總分值,由圖可知:

① 選擇題和第一道實驗題較簡單,得分率50%;

② 第二道實驗題比第一道難度稍大,得分率40%;

③ 兩道計算題第一道和第二道得分率43.5%和18.5%,所以要注意難度梯度合理攻克;

④ 在33/34/35三道選考題目中,得分率分別為20%、39%、43%,也就是選擇第35題的學生得分率最高,但也不能左右同學們選考的具體題目,還以最擅長做為選考。

2. 考點分佈:

從近9年新課標Ⅰ卷物理高考各本書考查平均分值可以看出,其中必修Ⅰ和必修3-1考查力度最大,占分最高,其次為必修2,選修三本書每本賦值均為15分。

● 選擇題年年必考的知識點是前4個:

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靜電場、物理學史;其次為電磁感應與理想變壓器、交變電流。

二、各本書考查的高頻知識點:

● 必修一:

① 直線運動的規律及運動圖像分析; (以選擇題為主,交替考查)

② 力:共點力,平衡分析;(年年必考)

③ 牛頓第二定律。(年年必考)

● 必修二:

① 曲線運動之拋體運動圓周運動;

② 萬有引力在天體運動中的應用;(高頻考點)

③ 機械能。

● 選修3-1:

① 電場疊加;(高頻考點)

② 恒定電流(電路的動態分析);

③ 帶點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 選修3-2:

電磁感應;交流電(高頻考點)。

● 選修3-3:

熱學。

● 選修3-4: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光學,作圖。

● 選修3-5:

動量守恆、原子物理。

● 能力方法:

① 夯實基礎,注重高頻考點:牛頓定律、直線與曲線運動、能量觀點、電場與磁場及磁感應主幹知識;

② 需進行方法的強化:整體法、隔離法、極值法、逆向思維法、模型法、數形結合法在物理中的應用;

③ 注重創新,在變壓器和實驗中表現地較多;

④ 綜合性題目,各模組知識的堆積。

三、各主觀題特點與答題分析

1. 近5年實驗題分析——全國I卷

● 特點:

① 源于教材,高於教材;

② 力學與電學實驗交替出現;

③ 由“一小加一大”的模式,逐漸兩題分值均衡;

④ 22題力學實驗主要考查:數學應用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素養;

⑤ 23題電學實驗主要考查:電錶改裝、電路器材的選擇以及資料的處理;

⑥ 試題分多個層次進行設問,由易至難。

2. 近5年計算題分析——全國I卷

● 特點:

24題(較簡單)—純力學綜合,胡克定律,物體受力平衡,牛頓運動定律;

25題(壓軸題)多過程、多知識點、考查面廣、綜合性強、區分度大的壓軸題。

● 計算題主要考查三種能力:

① 推理能力;

② 分析綜合能力;

③ 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3. 選做題

【33題】熱學:晶體非晶體;氣態方程;

【34題】振動和波;光學:折射、干涉、衍射;作圖部分:折射定律與全反射定律;

【35題】第1小題光電效應方程,第2小題動量守恆定律。

四、複習建議及備考策略

1. 複習建議:

重點放在物理解答技巧與公式的理解。

考綱修訂後,將修改後變為必考的內容抓緊時間去複習,同時,在日常的複習和練習當中,不要僅僅只是鍛煉解題能力,更要注重對題目的分析能力和解題思維的開闊,在有限的機會裡多培養動手實驗的能力。

2. 備考策略:

明確已知—方法運用—透視隱含—規律選取—瞭解考查—知道要求

化學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組分別為“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要求學生從4個選考模組中選擇1個模組作答。

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模組。考生從“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組中任選1個模組作答。

一、近5年高考化學考點分析

● 必考:必修一、必修二、選修四

● 選考:選修三、選修五任選一題

下面5幅圖分別是每本書各章節內容占比,以期幫助同學們有重點的進行複習:

有機化學、物質結構與元素週期律、化學與生活、實驗綜合、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仍然是占分最多的5個部分(包括選做題在內)。

生物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1.對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進行了調整。例如,將“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調整成“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

2.在考試大綱中刪去選修1中“植物組織培養”的內容;考試說明選修1中增加“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選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調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含PCR)”。

一、近5年新課標Ⅰ卷生物綜述

1. 試卷結構(總分90) :

【6道選擇題】每題6分;

【4道必做簡答題】均為必修內容;

【1道選做題(2選1)】選修1和3;

2. 試題總體評價:總體難度適中

3. 試題總體特點:

① 緊扣教材內容,強化雙基考查;

② 突出主幹知識,重視四大能力;

③ 注重知識綜合,把握內在聯繫;

④ 突出實驗考查,注重探究能力;

⑤ 突出核心概念,重視語言表達。

4. 詳細分析

① 題圖與文字數目的變化

由上圖可以看出,2011年-2015年的文字數,除2012年外,數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希望同學們加大生物試題文字閱讀能力的提升。

圖表題是生物考查的重點內容,在生物學考查中佔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如果同學們不能從圖表中獲取有效資訊,就不能從容作答。

表格題每年必考一道,多在大題中體現。

圖題比重最大,12年考查5道,除了15年沒有考到,每年均有大量的圖題,近5年年均3幅圖。

② 新課標全國卷生物分值分佈及比例

必修三比最大為40%;其次為必修一27%;必修二17%;選修一/選修三為二選一,占比16.1%。

③ 高考實驗與探究題統計

近5年實驗與探究題的比例越來越大,2015年占比達到28%,也即將近1/3的題目都是實驗題,因此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一般29、31題都是實驗題或探究題,除此之外,選擇題中5或6題也有可能考查一道實驗題。

二、近5年高頻考點分析

1. 新課標全國卷生物考點分佈頻率

如上表所示,其中:

1代表近5年考查幾率為100%,也即年年必考,這些知識點有細胞代謝、遺傳的基本規律、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種群和群落;

0.8代表近5年考查幾率為80%,也即5年中考了4年,這些知識點有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生藥系統及其穩定性;

0.6代表考查了3次,有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基因工程;

其餘為考查了兩次和一次的知識點。由此得出高頻考點的考查幾率,同學們一定要把握高頻考點,多做多練,達到牢牢掌握的目的。

2. 近5年各知識點考查分值合計

有的知識點雖然高頻,但是多半考的是客觀題,所以未必占分很高,看看占分最多的知識點有哪些吧: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和群落,細胞代謝,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遺傳的基本規律,基因工程,年均分別14分、10.8分、9 .6分、9分、8分、7.8分。

三、 複習建議及應試技巧

1. 重視教材,規範語言;

2. 結合主幹,構建網路;

3. 重視圖表、資訊題的審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4. 總結反思,溫故知新;

5. 關注生產、生活,關注生物學熱點,聯繫實際。

附:第三輪複習策略

一、基礎最重要,難題要放棄;不做難題,重回教材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知識最重要。高考對基礎知識的考核占60%~70%。高三班主任說道:“如果學生能把基礎題全部作對,考上本科沒有問題。”

要學會取捨,不要把大量時間花費在應付難題、偏題、怪題上。尤其是成績中等的學生,應敢於捨棄難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基礎知識的再熟悉、再鞏固上。

最後35天內,考生在複習備考時要堅決克服重資料、輕課本;重解題、輕聽課;重深難題、輕基礎題的傾向。

總的要求是點點落實,板塊清晰,網路完善。回歸課本時,注重知識的歸納總結,構建學科知識網路。因為高考中的任何一道題,幾乎不可能只考一個知識點,而是綜合了相關聯的幾個知識點。

因此,複習備考時要特別注意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繫,弄清其來龍去脈,同時注重應用和理解,以及知識的遷移和創新。

二、反思很關鍵,總結要及時;收集錯題,反思錯題

在複習備考時要記住做題重在題後反思。收集整理、反思錯誤是為了今後少出錯誤甚至不出錯誤。知識掌握越準確、越精細、越深刻,高考取勝的把握才會越大。

反思最好的形式是建立錯題本。錯題本的建立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分類整理;二是勤於回頭;三是整理細節;四是拓展延伸。對每一道錯題的整理,至少包括:這是什麼問題,我為什麼出錯,應該怎樣做,還會有哪些變化等部分。

在認真審題的前提下,還要學會對做過的題進行反思。很多學生就是為了做題而做題,過分在乎所做題的數量、正確率,不對知識進行反思,缺少對解題思路、解題技巧的總結和歸納,沒有構建起自己的解題模式。

教師講題時,有些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自己的答案和教師的一致了,就高興,不一致,就沮喪。僅是對照答案,而沒有認真理解教師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

答案只是參照物,題目做錯了也沒關係,只要能把題目和課本知識相結合,找到題目考核的知識點,分析題目,找出做錯的原因,反思出一類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也是一種進步和提高。

看似費時,實則有助進步。建議考生不要怕耽誤時間,一定要用些時間來進行思考、總結。不能只等著教師來“餵飯”,還要學會自己“做飯”。

三、複習有計劃,演練經常化;天天要做題,“手感”不能丟

三輪複習時間雖短,卻不能沒有計劃。有些學生常感高考臨近,時間不夠用,卻又無從下手。建議考生列一個時間表,這樣就能目的明確,條理清晰,使自己的複習進度和時間同步,心中不慌亂。

去年,有個女生就做得非常好。在距離高考還有35天的時候,她訂了自己的複習計畫——把知識過三遍。第一遍,用15天時間,第二遍、第三遍各用10天時間。她把複習任務細化到了每一天,列了一個計畫表,貼在課桌上。每完成一項,她就畫一個“√”。高考前,她順利完成了自己的複習計畫。

三輪複習時,模擬訓練是家常便飯。但是,能與高考的時間完全吻合的訓練並不多。高考上午考試時間在9點,而高三學生上午的模擬訓練時間大多從8點就開始了。學生最好能利用 “高考時間”做高考模擬題。比如做語文模擬題時,時間卡在9點~11點半,在這個時間段內,認真答題,包括作文,要認真寫完。

有些學生做模擬題時,喜歡拖拖拉拉,一套題能做3個多小時。還有些學生,只做客觀題,不做主觀題。這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模擬。

平時要養成用黑色水筆的習慣。有些學生平時喜歡用鉛筆、圓珠筆答題,說等高考時再用水筆,這個習慣不好。去年,有個學生,平時喜歡用圓珠筆,高考時,換成了黑色水筆。因為平時沒用習慣水筆,加上高考答題紙又硬,他覺得寫起來很費勁,心情立馬不好了。心情不好,就影響了考試的發揮。

曾經有個女生,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三輪複習時,把大量時間花費在了文綜上,數學題只是看看,想想解題思路,就放一邊了。高考後,她只走了一個二本學校,讓周圍人頗感意外。

看著容易做著難,三天不練會手生。我們建議學生,在三輪複習時,要保證每天做一定量的題,保證“手熱”,不能把一輪、二輪複習時掌握熟練的知識、技能“放涼”或“整丟”。

高考時間緊迫,考場上學生心理緊張,需要有非常熟練的做題“手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高品質地完成考試。沒有做題“手感”,在分秒必爭的高考考場上,勢必影響做題速度,影響考試發揮。

△規範答題,養成習慣。

卷面品質不高,潦草、塗改、不條理、不整齊、用筆顏色不美等現象比較突出。失分有時往往不是知識遺漏,而是答題不夠規範。

規範答題的習慣靠平時養成,考生們可以學習近幾年高考評分細則,熟悉各科規範答題的要求。平時答題時要糾正“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壞習慣,爭取高考時該得的分一分都不丟。

△不能提早回家複習,家裡環境雖好,但是沒氛圍。

實踐證明,提早回家複習的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一會兒喝杯水,一會兒上趟廁所,一會兒吃個蘋果,或者乾脆躺著看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一個人在家複習,還會產生孤獨感,對學習並沒有幫助。建議同學們,不要提早回家,應留在學校,緊跟老師的進度,有序複習。

△飲食上保持清淡,忌生冷。

飲食是同學們後勤保障最關鍵的環節。複習和考試期間,同學們用腦過度,儘量不要吃油膩的東西,少吃肉,少放鹽,保持清淡。另外,可以多吃菠菜、草莓、檸檬,這些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有助於緩解壓力。胡蘿蔔、乾果等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均可以提高記憶力。

切記不要再吃油膩及生冷食物,以防拉肚子及腸胃不適。此外,同學們要少食多餐,不可吃得過飽或饑餓。在感受到壓力時,可以嚼口香糖緩解壓力。

四、情緒要穩定,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研究表明,影響高考成績的二十個因素中,學生學習基礎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態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臨考心態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見,好心態才會有好成績。

通過觀察發現:成績處於一本線到二本線之間、二本線到三本線之間的同學以及高分數段的同學更容易焦慮。這些在分數線邊緣的孩子擔心自己從一本線掉到二本線上,或者從二本掉到三本。他們通常認為,“一分之差”可能改變命運,因此給自己施加較大的壓力。

另外高分段的同學,目標特別明確,一般都瞄準北大、清華等頂尖高校,一旦考不上,心理落差較大,因此考前給自己施加的壓力也過於沉重。

對於大家出現的考前焦慮,北京市宏志中學心理輔導教師周冬梅表示,焦慮並不意味著對同學們完全不利。適度的焦慮其實有助於大家在高考中獲得好成績。

心理學上做過有關考試心理的研究, 研究表明,焦慮的水準與學習效果呈現“倒U”型關係。焦慮水準過高或過低,學習效果都不理想,而中等程度的焦慮,則會讓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因此,適度焦慮其實是同學們最好的狀態,如果同學們對高考過於不在乎,情緒放鬆,那膠原蛋白等身體激素的釋放指數會很低,則無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並不利於考試的發揮。

而重度焦慮則會造成心理過度緊張,大腦或身體都將出現不適應的狀態,影響考試發揮,甚至導致考試發揮失常。只有適度的緊張和焦慮,才能保持最好的狀態。

語文

語文科目課標Ⅰ卷與課標Ⅱ考查形式上和難度差別不大,考題內容選材上有所區別。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更注重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組,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1.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鑒賞評價能力。

2.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資訊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資訊篩選處理能力。

3.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2個選考模組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

4.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1-2016年均是材料作文。

備考建議:

1、今後的高考語文試題,勢必會從新聞、科普文、學術論文、文學作品等材料中,選取更多生動鮮活的事例,意在引導考生將自身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起來。考生在2017年高考備考中,一定要增強“時事語文”意識,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度。

2、考生還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基本的瞭解。

3、以往的高考大綱中,現代文閱讀共有三篇,其中一篇論述類文章閱讀為必考,實用類和文學類閱讀則是二選一。現在三篇都是必考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閱讀加答題要15-20分鐘,如果其他題量沒有減少,就意味著語文高考答題時間將更加緊張。

英語

一、近3年高頻考點分析

1. 2015試題分值

2. 2013年到2015年各類題型的考點分佈

2.1 閱讀理解

由上圖可知,近3年英語閱讀理解以細節題和推斷題為主;詞義推測和主旨大意兩類題型考查較少,每年一種題型一道或無。

體裁以記敘文為主,應用文/說明文/議論文基本每年一篇。

● 做題方法:

(1)細節題

①略讀獲取主旨大意;

②寫下資訊詞,注意層次結構的詞;

③查讀法(帶著問題找答案);

④細讀。

(2)推斷題

①文章沒有給出明顯的事實和依據,讓你自己根據文章給出事實進行理解、推斷;

②做題方法:可用排除法。

2.2 完形填空

● 考查詞性頻率:

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

● 體裁:

記敘文、議論文、夾敘夾議。其中記敘型完形填空是高考和備考的重點。

2015年選材常用國外網站幾年前的文章、選項表意優先,長短其次。

● 做題技巧:

①首句信息:主旨

②暗示資訊:語境

③語篇標誌語、邏輯關係詞語

④原詞複現,近義詞語

2.3 語法填空(2014年由單選題變為語法填空)

● 體裁:

短文體,提示詞7個,無提示3個。只填1個詞。

● 如何下手:

(1)分析句子結構;

(2)結合語境;

(3)具體出題形式與答題技巧:

①給出動詞基本形態,填寫詞性詞形轉化(轉為名詞、形容詞),或填寫謂語部分,可能需要填寫兩個或三個詞,或是填寫非謂語動詞;

②給出形容詞,需要填寫比較級、最高級,或詞性詞形轉化,轉化為副詞,或是填寫反義詞(首碼);

③給出副詞,填寫比較級、最高級,或是填寫反義詞;

④有提示詞考查: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形容詞、副詞;

⑤無提示詞考查:冠詞、介詞、連詞、代詞。

2.4 短文改錯

上表顯示,近三年全國課標 I卷短文改錯高頻考點為名詞單複數、連詞、冠詞、介詞、形容詞和副詞、動詞時態和代詞。

● 出題遵循11815原則:

“一刪,一填,八改,15個出題點”。難度較低,共8-10個句子,符合每個句子有0-2處錯誤。

下面給同學們列舉近3年短文改錯的實例,説明同學們練習總結規律:

二、書面表達

● 體裁:

書信體。如邀請函、自薦信、感謝信、道歉信等,並熟悉各種相關的體裁和句式;

● 內容:

體現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主題的題材;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話題,如遊覽名勝、民俗節日等;會用英文描寫傳統文化。

● 高分作文的三大要求:

① 內容完整,表達準確

② 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③ 表達正確,語句優美

三、複習建議及應試技巧

一輪複習:基礎知識。詞彙、短語、語法。3月前

二輪複習:專項練習。語法專項練習,題型專項練習。4月

三輪複習:衝刺高考。5月→高考

● 習慣:

① 詞彙習慣:掌握3500個詞彙;

② 閱讀習慣:每天做至少1篇閱讀練習;

③ 字典習慣;

④ 錯題本習慣:經常拿出來複習;

⑤ 提問習慣:不留任何知識死角;

⑥ 多關注社會時政熱點、傳統文化及英美文化。

● 應試技巧:

① 考試做好時間分配;

② 考試時注意保持好心態;

③ 重視平時做的練習和試卷;

④ 貴在堅持,日積月累,達到量→質的轉化。

物理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1.進一步細化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題進行闡釋,明確能力考查的具體要求。

2.優化考試內容。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組分別為選修2-2、3-3、3-4和3-5。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選修2-2的內容,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其餘2個選考模組的內容和範圍都不變,考生從中任選1個模組作答。

一、近5年高頻考點分析

1. 試卷結構:

● 8221(3)模式:

8選擇、2道實驗、2道計算、最後一道3選1模式。

● 選擇(48分):

8個選擇4個必修模組思路不變,跨模組題目一般在第18題或21題出現。電磁感應是選擇題的壓軸題。

【14-18】 單選 偏向力、電 (4道)

【19-21】 多選 綜合(4道)

實驗(必出一力一電)(15分)

【22】力學實驗題

【23】電學實驗題

計算(力、電交替)(32分)

【24】必修模組(靜力學或運動學)

【25】選修模組(力電磁綜合)

● 選考:

【33/34/35】(15分)

(選修3-3/3-4/3-5每本書出一道)

以湖南省為例,湖南省近5年新課標Ⅰ卷理綜物理不同題型的學生高考的得分情況給大家做一個匯總,希望給別的省份的同學們一個參考,瞭解同學們的失分點主要在哪裡,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備考。

● 得分率 = 湖南省學生平均得分/近5年此模組的總分值,由圖可知:

① 選擇題和第一道實驗題較簡單,得分率50%;

② 第二道實驗題比第一道難度稍大,得分率40%;

③ 兩道計算題第一道和第二道得分率43.5%和18.5%,所以要注意難度梯度合理攻克;

④ 在33/34/35三道選考題目中,得分率分別為20%、39%、43%,也就是選擇第35題的學生得分率最高,但也不能左右同學們選考的具體題目,還以最擅長做為選考。

2. 考點分佈:

從近9年新課標Ⅰ卷物理高考各本書考查平均分值可以看出,其中必修Ⅰ和必修3-1考查力度最大,占分最高,其次為必修2,選修三本書每本賦值均為15分。

● 選擇題年年必考的知識點是前4個:

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靜電場、物理學史;其次為電磁感應與理想變壓器、交變電流。

二、各本書考查的高頻知識點:

● 必修一:

① 直線運動的規律及運動圖像分析; (以選擇題為主,交替考查)

② 力:共點力,平衡分析;(年年必考)

③ 牛頓第二定律。(年年必考)

● 必修二:

① 曲線運動之拋體運動圓周運動;

② 萬有引力在天體運動中的應用;(高頻考點)

③ 機械能。

● 選修3-1:

① 電場疊加;(高頻考點)

② 恒定電流(電路的動態分析);

③ 帶點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 選修3-2:

電磁感應;交流電(高頻考點)。

● 選修3-3:

熱學。

● 選修3-4: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光學,作圖。

● 選修3-5:

動量守恆、原子物理。

● 能力方法:

① 夯實基礎,注重高頻考點:牛頓定律、直線與曲線運動、能量觀點、電場與磁場及磁感應主幹知識;

② 需進行方法的強化:整體法、隔離法、極值法、逆向思維法、模型法、數形結合法在物理中的應用;

③ 注重創新,在變壓器和實驗中表現地較多;

④ 綜合性題目,各模組知識的堆積。

三、各主觀題特點與答題分析

1. 近5年實驗題分析——全國I卷

● 特點:

① 源于教材,高於教材;

② 力學與電學實驗交替出現;

③ 由“一小加一大”的模式,逐漸兩題分值均衡;

④ 22題力學實驗主要考查:數學應用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素養;

⑤ 23題電學實驗主要考查:電錶改裝、電路器材的選擇以及資料的處理;

⑥ 試題分多個層次進行設問,由易至難。

2. 近5年計算題分析——全國I卷

● 特點:

24題(較簡單)—純力學綜合,胡克定律,物體受力平衡,牛頓運動定律;

25題(壓軸題)多過程、多知識點、考查面廣、綜合性強、區分度大的壓軸題。

● 計算題主要考查三種能力:

① 推理能力;

② 分析綜合能力;

③ 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3. 選做題

【33題】熱學:晶體非晶體;氣態方程;

【34題】振動和波;光學:折射、干涉、衍射;作圖部分:折射定律與全反射定律;

【35題】第1小題光電效應方程,第2小題動量守恆定律。

四、複習建議及備考策略

1. 複習建議:

重點放在物理解答技巧與公式的理解。

考綱修訂後,將修改後變為必考的內容抓緊時間去複習,同時,在日常的複習和練習當中,不要僅僅只是鍛煉解題能力,更要注重對題目的分析能力和解題思維的開闊,在有限的機會裡多培養動手實驗的能力。

2. 備考策略:

明確已知—方法運用—透視隱含—規律選取—瞭解考查—知道要求

化學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組分別為“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要求學生從4個選考模組中選擇1個模組作答。

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模組。考生從“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組中任選1個模組作答。

一、近5年高考化學考點分析

● 必考:必修一、必修二、選修四

● 選考:選修三、選修五任選一題

下面5幅圖分別是每本書各章節內容占比,以期幫助同學們有重點的進行複習:

有機化學、物質結構與元素週期律、化學與生活、實驗綜合、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仍然是占分最多的5個部分(包括選做題在內)。

生物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1.對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進行了調整。例如,將“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調整成“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

2.在考試大綱中刪去選修1中“植物組織培養”的內容;考試說明選修1中增加“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選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調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含PCR)”。

一、近5年新課標Ⅰ卷生物綜述

1. 試卷結構(總分90) :

【6道選擇題】每題6分;

【4道必做簡答題】均為必修內容;

【1道選做題(2選1)】選修1和3;

2. 試題總體評價:總體難度適中

3. 試題總體特點:

① 緊扣教材內容,強化雙基考查;

② 突出主幹知識,重視四大能力;

③ 注重知識綜合,把握內在聯繫;

④ 突出實驗考查,注重探究能力;

⑤ 突出核心概念,重視語言表達。

4. 詳細分析

① 題圖與文字數目的變化

由上圖可以看出,2011年-2015年的文字數,除2012年外,數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希望同學們加大生物試題文字閱讀能力的提升。

圖表題是生物考查的重點內容,在生物學考查中佔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如果同學們不能從圖表中獲取有效資訊,就不能從容作答。

表格題每年必考一道,多在大題中體現。

圖題比重最大,12年考查5道,除了15年沒有考到,每年均有大量的圖題,近5年年均3幅圖。

② 新課標全國卷生物分值分佈及比例

必修三比最大為40%;其次為必修一27%;必修二17%;選修一/選修三為二選一,占比16.1%。

③ 高考實驗與探究題統計

近5年實驗與探究題的比例越來越大,2015年占比達到28%,也即將近1/3的題目都是實驗題,因此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一般29、31題都是實驗題或探究題,除此之外,選擇題中5或6題也有可能考查一道實驗題。

二、近5年高頻考點分析

1. 新課標全國卷生物考點分佈頻率

如上表所示,其中:

1代表近5年考查幾率為100%,也即年年必考,這些知識點有細胞代謝、遺傳的基本規律、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種群和群落;

0.8代表近5年考查幾率為80%,也即5年中考了4年,這些知識點有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生藥系統及其穩定性;

0.6代表考查了3次,有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基因工程;

其餘為考查了兩次和一次的知識點。由此得出高頻考點的考查幾率,同學們一定要把握高頻考點,多做多練,達到牢牢掌握的目的。

2. 近5年各知識點考查分值合計

有的知識點雖然高頻,但是多半考的是客觀題,所以未必占分很高,看看占分最多的知識點有哪些吧: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和群落,細胞代謝,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遺傳的基本規律,基因工程,年均分別14分、10.8分、9 .6分、9分、8分、7.8分。

三、 複習建議及應試技巧

1. 重視教材,規範語言;

2. 結合主幹,構建網路;

3. 重視圖表、資訊題的審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4. 總結反思,溫故知新;

5. 關注生產、生活,關注生物學熱點,聯繫實際。

附:第三輪複習策略

一、基礎最重要,難題要放棄;不做難題,重回教材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知識最重要。高考對基礎知識的考核占60%~70%。高三班主任說道:“如果學生能把基礎題全部作對,考上本科沒有問題。”

要學會取捨,不要把大量時間花費在應付難題、偏題、怪題上。尤其是成績中等的學生,應敢於捨棄難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基礎知識的再熟悉、再鞏固上。

最後35天內,考生在複習備考時要堅決克服重資料、輕課本;重解題、輕聽課;重深難題、輕基礎題的傾向。

總的要求是點點落實,板塊清晰,網路完善。回歸課本時,注重知識的歸納總結,構建學科知識網路。因為高考中的任何一道題,幾乎不可能只考一個知識點,而是綜合了相關聯的幾個知識點。

因此,複習備考時要特別注意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繫,弄清其來龍去脈,同時注重應用和理解,以及知識的遷移和創新。

二、反思很關鍵,總結要及時;收集錯題,反思錯題

在複習備考時要記住做題重在題後反思。收集整理、反思錯誤是為了今後少出錯誤甚至不出錯誤。知識掌握越準確、越精細、越深刻,高考取勝的把握才會越大。

反思最好的形式是建立錯題本。錯題本的建立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分類整理;二是勤於回頭;三是整理細節;四是拓展延伸。對每一道錯題的整理,至少包括:這是什麼問題,我為什麼出錯,應該怎樣做,還會有哪些變化等部分。

在認真審題的前提下,還要學會對做過的題進行反思。很多學生就是為了做題而做題,過分在乎所做題的數量、正確率,不對知識進行反思,缺少對解題思路、解題技巧的總結和歸納,沒有構建起自己的解題模式。

教師講題時,有些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自己的答案和教師的一致了,就高興,不一致,就沮喪。僅是對照答案,而沒有認真理解教師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

答案只是參照物,題目做錯了也沒關係,只要能把題目和課本知識相結合,找到題目考核的知識點,分析題目,找出做錯的原因,反思出一類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也是一種進步和提高。

看似費時,實則有助進步。建議考生不要怕耽誤時間,一定要用些時間來進行思考、總結。不能只等著教師來“餵飯”,還要學會自己“做飯”。

三、複習有計劃,演練經常化;天天要做題,“手感”不能丟

三輪複習時間雖短,卻不能沒有計劃。有些學生常感高考臨近,時間不夠用,卻又無從下手。建議考生列一個時間表,這樣就能目的明確,條理清晰,使自己的複習進度和時間同步,心中不慌亂。

去年,有個女生就做得非常好。在距離高考還有35天的時候,她訂了自己的複習計畫——把知識過三遍。第一遍,用15天時間,第二遍、第三遍各用10天時間。她把複習任務細化到了每一天,列了一個計畫表,貼在課桌上。每完成一項,她就畫一個“√”。高考前,她順利完成了自己的複習計畫。

三輪複習時,模擬訓練是家常便飯。但是,能與高考的時間完全吻合的訓練並不多。高考上午考試時間在9點,而高三學生上午的模擬訓練時間大多從8點就開始了。學生最好能利用 “高考時間”做高考模擬題。比如做語文模擬題時,時間卡在9點~11點半,在這個時間段內,認真答題,包括作文,要認真寫完。

有些學生做模擬題時,喜歡拖拖拉拉,一套題能做3個多小時。還有些學生,只做客觀題,不做主觀題。這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模擬。

平時要養成用黑色水筆的習慣。有些學生平時喜歡用鉛筆、圓珠筆答題,說等高考時再用水筆,這個習慣不好。去年,有個學生,平時喜歡用圓珠筆,高考時,換成了黑色水筆。因為平時沒用習慣水筆,加上高考答題紙又硬,他覺得寫起來很費勁,心情立馬不好了。心情不好,就影響了考試的發揮。

曾經有個女生,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三輪複習時,把大量時間花費在了文綜上,數學題只是看看,想想解題思路,就放一邊了。高考後,她只走了一個二本學校,讓周圍人頗感意外。

看著容易做著難,三天不練會手生。我們建議學生,在三輪複習時,要保證每天做一定量的題,保證“手熱”,不能把一輪、二輪複習時掌握熟練的知識、技能“放涼”或“整丟”。

高考時間緊迫,考場上學生心理緊張,需要有非常熟練的做題“手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高品質地完成考試。沒有做題“手感”,在分秒必爭的高考考場上,勢必影響做題速度,影響考試發揮。

△規範答題,養成習慣。

卷面品質不高,潦草、塗改、不條理、不整齊、用筆顏色不美等現象比較突出。失分有時往往不是知識遺漏,而是答題不夠規範。

規範答題的習慣靠平時養成,考生們可以學習近幾年高考評分細則,熟悉各科規範答題的要求。平時答題時要糾正“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壞習慣,爭取高考時該得的分一分都不丟。

△不能提早回家複習,家裡環境雖好,但是沒氛圍。

實踐證明,提早回家複習的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一會兒喝杯水,一會兒上趟廁所,一會兒吃個蘋果,或者乾脆躺著看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一個人在家複習,還會產生孤獨感,對學習並沒有幫助。建議同學們,不要提早回家,應留在學校,緊跟老師的進度,有序複習。

△飲食上保持清淡,忌生冷。

飲食是同學們後勤保障最關鍵的環節。複習和考試期間,同學們用腦過度,儘量不要吃油膩的東西,少吃肉,少放鹽,保持清淡。另外,可以多吃菠菜、草莓、檸檬,這些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有助於緩解壓力。胡蘿蔔、乾果等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均可以提高記憶力。

切記不要再吃油膩及生冷食物,以防拉肚子及腸胃不適。此外,同學們要少食多餐,不可吃得過飽或饑餓。在感受到壓力時,可以嚼口香糖緩解壓力。

四、情緒要穩定,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研究表明,影響高考成績的二十個因素中,學生學習基礎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態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臨考心態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見,好心態才會有好成績。

通過觀察發現:成績處於一本線到二本線之間、二本線到三本線之間的同學以及高分數段的同學更容易焦慮。這些在分數線邊緣的孩子擔心自己從一本線掉到二本線上,或者從二本掉到三本。他們通常認為,“一分之差”可能改變命運,因此給自己施加較大的壓力。

另外高分段的同學,目標特別明確,一般都瞄準北大、清華等頂尖高校,一旦考不上,心理落差較大,因此考前給自己施加的壓力也過於沉重。

對於大家出現的考前焦慮,北京市宏志中學心理輔導教師周冬梅表示,焦慮並不意味著對同學們完全不利。適度的焦慮其實有助於大家在高考中獲得好成績。

心理學上做過有關考試心理的研究, 研究表明,焦慮的水準與學習效果呈現“倒U”型關係。焦慮水準過高或過低,學習效果都不理想,而中等程度的焦慮,則會讓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因此,適度焦慮其實是同學們最好的狀態,如果同學們對高考過於不在乎,情緒放鬆,那膠原蛋白等身體激素的釋放指數會很低,則無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並不利於考試的發揮。

而重度焦慮則會造成心理過度緊張,大腦或身體都將出現不適應的狀態,影響考試發揮,甚至導致考試發揮失常。只有適度的緊張和焦慮,才能保持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