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剛回歸就9.7,這才是我們要的國產真人秀

一段兩年前的舊賬(《花兒與少年》第二季),被重新翻上檯面,結果幾位當事人的名字,以不同的排列組合花式霸屏了一整天。

說來你可能不信,這麼大的陣仗,導火索只是為了爭論——

一隊人組團出遊,誰來睡房車,誰來睡帳篷。

不過想想這獨家官方花絮的來源,再想想近期開播的《花兒與少年》第三季,不用說你也猜到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講真,不會有什麼,比國產明星旅行真人秀更沒勁了吧——

他們要克服的主要困難,是生活自理問題;旅途上最大的安全隱患,是嘉賓間岌岌可危的“友好相處”。

是時候動動真格了。

讓這部生猛的真人秀來告訴觀眾,旅行不該是撒嬌和撕逼——

《我們的侶行》

剛剛回歸,《我們的侶行》就沖上了豆瓣9.7。

這檔節目不止一次換過名字,換過合作方,但評分始終高企。

觀眾始終只認兩個人:“270”張昕宇和梁紅。

一對夫妻。

偶像包袱這種東西,和他們從來不沾邊。

張昕宇“270”的外號,來源於他曾經的體重。喏,“瘦”下來之後的他,長這樣——

梁紅,跟丈夫一樣精神、幹練,巾幗不讓鬚眉。

她給Sir最大的印象,就是愛笑。

不論是採訪、還是旅途中,時時刻刻都會發出爽朗的笑聲。牙齦全露出來,眼睛眯成一條線——什麼笑不露齒,她全然不顧。

太不注意形象了?

他們去的地方,可完全沒有顧及形象的餘地。

全都是你唯恐避之不及的旅行線路,哪裡最苦、哪裡最危險、哪裡最瘮人,他們就去哪裡。

在索馬里,被稱為“恐怖之都”的摩加迪休,電影《黑鷹墜落》背後真實事件的發生地。

他們每次出行,都要雇著十二個安保人員,扛著7支AK47,

車上還得裝挺機槍。

在奧伊米亞康,零下五十二度,他們挑戰室外露營一夜。

在馬魯姆火山,他們冒著酸雨、毒霧、高溫,考察火山口。

這檔不要命的節目,簡直可以換個名字——

“尋找通往地獄的入口”。

怎麼回事,二位吃飽撐了?

在不少人看來,張昕宇和梁紅的確是錢多給鬧的。

節目第一季,花在交通、設備、雇傭軍、恐怖襲擊情報上的費用,超過了1000萬,全部是夫妻倆掏的腰包。第二季雖然有了冠名商,但還是無法抵消3000萬的開銷。

其實,曾經的張昕宇和梁紅,與許多人對“土豪”的刻板印象,並無二致。

夫妻倆在節目中談及他們的發家史——

張昕宇利用自己的機械知識,學會了做豆腐機。本來他們是要賣豆腐,沒想到有人跟他們訂機器。不久,他們就靠賣機器賺到了100萬……

暴富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情——

炫。

轉變始於一次意外的經歷。

08年汶川地震,夫婦二人去到災區,做了志願者。

梁紅說,他們遇見過一個父親,這位父親的女兒已經不幸死去了。在女兒的遺體邊,父親平靜地給“270”講述著,他孩子的一生。

然後她不禁哽咽,眼神躲閃著鏡頭,為自己的失態抱歉:“不好意思”。

這樣錐心的見聞,張昕宇和梁紅遇見了很多。

地獄般的景象,數不清的生離死別,他們被迫停下來思考:後半生該怎麼過?

是繼續掙錢呢,還是去做點想做的事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又是什麼呢?

我們都認為我們還年輕

等我有錢了 我會去完成我的夢想

(但)說不定我哪天這人就沒了

那你就什麼都沒了

然後他們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說過這話的人,海了去了。

可是多少人真的想清楚了,旅行的意義到底又是什麼?

老實說,“意義”這回事,張昕宇和梁紅也不能確定,他們能做的,是去尋找——

現在我也是在探尋

人活著為的是什麼

為什麼偏往危險的地方去呢?

因為那裡可能存在著超乎想像的生活形態。

在摩加迪休,侶行夫婦見到了一個雙腿受傷的青年。全家人全在一場恐怖襲擊中被炸死了,只活下他一個人,雙腿也嚴重受傷。

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在對著鏡頭笑。

梁紅很納悶,問他“疼嗎”。青年沒回答。於是,她又問——

那他怎麼還能笑得出來呢

然後那孩子回答了一句話

那至少我還活著呢

同樣是摩加迪休,在一間中國援建的醫院,他們意外發現了一位普通話流利的索馬里青年。

他家在迪拜,祖籍索馬里,在中國學醫,畢業于武漢大學。

以前,他父母常對他說:“你是索馬里人。”

畢業之後,他到了最危險的摩加迪休,在這裡做一名醫生。

在一個死神統治的地方,他們找到了兩個發光的生命。

當然,生與死這兩件事,每個人都不是看客。

布魯姆火山,張昕宇系著繩子垂降火山口。

因為通訊故障,他在繩子上吊了五個小時。後來,他到達火山口附近,進退兩難,不知道是下還是不下。

下,他可能就會掉進岩漿裡。不下,他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

梁紅說——

老張如果發生危險

我也不走了(活著離開這裡)

權衡之後,張昕宇決定暫時放棄這次行動。

上來之後,梁紅一檢查才發現,繩子,這樣了——

在新一季中,他們又挑戰起一項聽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學開飛機,環球飛行。

開的是一架有32年歷史的小貨機,全手動,沒有自動飛行系統。

機艙裡的座位、廁所、空調全被拆了,堆上兩個巨大的油箱——這是為了延長飛機的航程。

除了駕駛員,其他人全坐小板凳。

這還不算,飛到幾千米高空,艙內氣壓幾乎和外界接通。

飛機後艙颼颼漏風,他們沒法起來活動身體,只能坐在冰凍板凳上強忍酷寒。

開上飛機不久,他們就碰到了各種難題。一個沒解決好,就是殞命的危險。有時候,刹車失靈——

刹車一點都沒有了?

沒了。

左輪刹車都失效是吧?

全部失效!

坦白說,張昕宇和梁紅夫婦的旅行方案,對普通人沒多少借鑒意義。

原因很簡單——沒錢。

他們能夠從種種險境全身而退,背後是有強大的資金、設備和團隊保障安全的結果,否則貿然探險,只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但,這並不代表《侶行》的不靠譜。

正如他們在旅行中分享異鄉人的人生,我們也同樣能在節目中分享侶行夫婦的人生——

未知的人,原來這麼美;相伴的人,原來這麼珍貴。

張昕宇和梁紅在節目中已經有了多重的身份。

他們是旅行者,是探險家,是主持人,是戰地記者,是文化人類學家……

最重要的,是生活家。

掙脫弱女子,掙脫大胖子。

掙脫口紅、掙脫美白;掙脫健身房、掙脫蛋白粉。

掙脫有錢人的標籤,掙脫中國人保守傳統形象。

而做到這些,我們不一定需要離開生活,逃到所謂“說走就走的旅行”中。

Sir印象最深的,不是張昕宇和梁紅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

反而是一個“化干戈為玉帛”的地方——

金門。

以前兩岸關係緊張的時候留下了很多炮彈。

侶行夫婦在這認識了一位元人稱“金門刀王”的做刀師傅,做了四十年的刀。他特別擅長把炮彈變成菜刀。

做好的菜刀,精美又實用,大多為大陸遊客買走。

不管你是炮彈,還是安放在廚房的菜刀。

看多了你也就發現,人生的材料原來是相同的。

《侶行》的神奇在於,它在某些時刻,打通了人與人之間的生命經驗。

在平富差距、膚色差異、意識形態的紛爭之外,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開闊得多。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這檔不要命的節目,簡直可以換個名字——

“尋找通往地獄的入口”。

怎麼回事,二位吃飽撐了?

在不少人看來,張昕宇和梁紅的確是錢多給鬧的。

節目第一季,花在交通、設備、雇傭軍、恐怖襲擊情報上的費用,超過了1000萬,全部是夫妻倆掏的腰包。第二季雖然有了冠名商,但還是無法抵消3000萬的開銷。

其實,曾經的張昕宇和梁紅,與許多人對“土豪”的刻板印象,並無二致。

夫妻倆在節目中談及他們的發家史——

張昕宇利用自己的機械知識,學會了做豆腐機。本來他們是要賣豆腐,沒想到有人跟他們訂機器。不久,他們就靠賣機器賺到了100萬……

暴富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情——

炫。

轉變始於一次意外的經歷。

08年汶川地震,夫婦二人去到災區,做了志願者。

梁紅說,他們遇見過一個父親,這位父親的女兒已經不幸死去了。在女兒的遺體邊,父親平靜地給“270”講述著,他孩子的一生。

然後她不禁哽咽,眼神躲閃著鏡頭,為自己的失態抱歉:“不好意思”。

這樣錐心的見聞,張昕宇和梁紅遇見了很多。

地獄般的景象,數不清的生離死別,他們被迫停下來思考:後半生該怎麼過?

是繼續掙錢呢,還是去做點想做的事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又是什麼呢?

我們都認為我們還年輕

等我有錢了 我會去完成我的夢想

(但)說不定我哪天這人就沒了

那你就什麼都沒了

然後他們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說過這話的人,海了去了。

可是多少人真的想清楚了,旅行的意義到底又是什麼?

老實說,“意義”這回事,張昕宇和梁紅也不能確定,他們能做的,是去尋找——

現在我也是在探尋

人活著為的是什麼

為什麼偏往危險的地方去呢?

因為那裡可能存在著超乎想像的生活形態。

在摩加迪休,侶行夫婦見到了一個雙腿受傷的青年。全家人全在一場恐怖襲擊中被炸死了,只活下他一個人,雙腿也嚴重受傷。

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在對著鏡頭笑。

梁紅很納悶,問他“疼嗎”。青年沒回答。於是,她又問——

那他怎麼還能笑得出來呢

然後那孩子回答了一句話

那至少我還活著呢

同樣是摩加迪休,在一間中國援建的醫院,他們意外發現了一位普通話流利的索馬里青年。

他家在迪拜,祖籍索馬里,在中國學醫,畢業于武漢大學。

以前,他父母常對他說:“你是索馬里人。”

畢業之後,他到了最危險的摩加迪休,在這裡做一名醫生。

在一個死神統治的地方,他們找到了兩個發光的生命。

當然,生與死這兩件事,每個人都不是看客。

布魯姆火山,張昕宇系著繩子垂降火山口。

因為通訊故障,他在繩子上吊了五個小時。後來,他到達火山口附近,進退兩難,不知道是下還是不下。

下,他可能就會掉進岩漿裡。不下,他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

梁紅說——

老張如果發生危險

我也不走了(活著離開這裡)

權衡之後,張昕宇決定暫時放棄這次行動。

上來之後,梁紅一檢查才發現,繩子,這樣了——

在新一季中,他們又挑戰起一項聽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學開飛機,環球飛行。

開的是一架有32年歷史的小貨機,全手動,沒有自動飛行系統。

機艙裡的座位、廁所、空調全被拆了,堆上兩個巨大的油箱——這是為了延長飛機的航程。

除了駕駛員,其他人全坐小板凳。

這還不算,飛到幾千米高空,艙內氣壓幾乎和外界接通。

飛機後艙颼颼漏風,他們沒法起來活動身體,只能坐在冰凍板凳上強忍酷寒。

開上飛機不久,他們就碰到了各種難題。一個沒解決好,就是殞命的危險。有時候,刹車失靈——

刹車一點都沒有了?

沒了。

左輪刹車都失效是吧?

全部失效!

坦白說,張昕宇和梁紅夫婦的旅行方案,對普通人沒多少借鑒意義。

原因很簡單——沒錢。

他們能夠從種種險境全身而退,背後是有強大的資金、設備和團隊保障安全的結果,否則貿然探險,只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但,這並不代表《侶行》的不靠譜。

正如他們在旅行中分享異鄉人的人生,我們也同樣能在節目中分享侶行夫婦的人生——

未知的人,原來這麼美;相伴的人,原來這麼珍貴。

張昕宇和梁紅在節目中已經有了多重的身份。

他們是旅行者,是探險家,是主持人,是戰地記者,是文化人類學家……

最重要的,是生活家。

掙脫弱女子,掙脫大胖子。

掙脫口紅、掙脫美白;掙脫健身房、掙脫蛋白粉。

掙脫有錢人的標籤,掙脫中國人保守傳統形象。

而做到這些,我們不一定需要離開生活,逃到所謂“說走就走的旅行”中。

Sir印象最深的,不是張昕宇和梁紅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

反而是一個“化干戈為玉帛”的地方——

金門。

以前兩岸關係緊張的時候留下了很多炮彈。

侶行夫婦在這認識了一位元人稱“金門刀王”的做刀師傅,做了四十年的刀。他特別擅長把炮彈變成菜刀。

做好的菜刀,精美又實用,大多為大陸遊客買走。

不管你是炮彈,還是安放在廚房的菜刀。

看多了你也就發現,人生的材料原來是相同的。

《侶行》的神奇在於,它在某些時刻,打通了人與人之間的生命經驗。

在平富差距、膚色差異、意識形態的紛爭之外,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開闊得多。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