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姍姍來遲”的出處-風流君王情也癡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劉徹三歲時,皇帝爸爸抱著他玩,問他願不願意當皇帝。劉徹既沒說願意也沒說不願意,只是說:“這種事是由老天爺定,我做不了主。但我願意每天在皇宮裡住著,

在父親面前玩耍,決不會放肆不恭而不盡作兒子的責任。”

這麼巧妙周全迂回的回答,當然讓皇帝爸爸聽了心裡高興!劉徹四歲被冊立為膠東王,七歲時被冊立為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

漢武帝劉徹光輝的政治生涯,同時也是風流成性的皇帝。野史稱其“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後宮美女如雲。但偏偏這樣一位一個荒淫無度的淫君,卻也獨獨對一美情有獨鍾,美人就是那位詩歌的女主角: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當朝“傾國傾城”第一人--李妍。

李妍生得雲鬢花顏,婀娜多姿,楚楚動人,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卻不幸淪入紅塵,不知道有多少王孫公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風韻、舉止、言行方面與那些來自閨秀的後宮嬪妃相比,更加自然、奔放、熱烈、主動,給漢武帝一種全新的感覺,使漢武帝眼前一亮。同時,李妍悠揚婉轉的歌聲和翩翩欲飛舞姿,更激起了漢武帝的蓬勃意興,

馬上冊封李妍為“夫人”,一時間與之雲山霧水,神魂顛倒,甚至三天不上朝。之後,漢武帝對李妍寵之專房,愛若至寶。兒子出生後更是封為昌邑王。不過,李妍出身青樓,可以說是典型的“心機婊”,她素來心性機敏,更知道後宮中色衰失寵的競爭原則,為了自始至終給漢武帝一個美好的印象,所以生病後不再見漢武帝,即使劉徹親自來看她,李妍也“以被蒙面”,
不肯相見,只是哀求漢武帝善待她的孩子和兄弟。這使得漢武帝對李妍更是難以忘懷!

李妍死後,漢武帝傷心欲絕,不但以皇后之禮厚葬,並親自讓畫工繪製他印象中的李妍形象,懸掛在甘泉宮中,旦夕徘徊瞻顧,低徊嗟歎,茶飯不思。為了能夠再與夢系魂牽的李妍見上一面,英明神武的漢武帝叫方士少翁為其招魂。當劉徹在帷帳觀看到李夫人的身影,作詩一首:“立而望之,

偏何姍姍其來遲”。意思是我在焦急盼望,你卻姍姍來遲。

漢武帝死後,托孤大臣霍光體諒皇帝的心,不但請求繼位的漢昭帝追封李妍為皇后,並將其衣物與漢武帝合葬,以慰籍其相思之苦,真真演繹了一段“人鬼情未了”的佳話。有後人這樣感歎李夫人:傾國傾城難再得,延涼室留蘅蕪香。萬千寵愛加一身,香衾蒙面實堪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