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位國寶級科學家讓中國再次超越美國:全能艦概念頂得上百枚核彈

3月15日,據中船媒體報導,我國艦載電磁彈射系統和艦艇電氣系統專家,

海軍馬偉明院士在近期中船一次講座中,首次曝光了我軍新一代“全能艦”概念,據瞭解,他在這次講座中詳細分析了目前,我國海軍和其他海軍強國海上防空、反潛與對陸攻擊裝備的現狀與局限,分析了未來海上作戰面臨的挑戰,闡述了當前海上作戰模式及革新的需求,立足於即時打擊、攻防一體、經濟可承性,闡述了”全能艦“對未來海上作戰模式的顛覆性影響,
提出了在該型艦艇基礎上的新的海上作戰模式構想。

據悉,當時在場的中船重工總經理孫波和表示,馬偉明院士的講座充分體現出科技創新對海洋裝備和作戰模式的顛覆性影響,讓人耳目一新,心靈受到震撼,這個“全能艦”概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會讓聆聽者如此震撼呢?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結合馬偉明院士的研究背景,”全能艦“概念應該與艦艇先進綜合電力系統有關,

據瞭解,當前水面艦艇的總功率達到了數十兆瓦,但大部分能量都以機械能的形式存在,我們常見的艦艇都是由柴油機、燃氣輪機或核反應爐提供能量,然後通過複雜的傳動系統推進艦艇,現代艦艇僅有小部分的能量用於武器、探測、通信、輔機等負載用電。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先進軍事裝備所需電能將日益增加,使用電能直接驅動艦艇,
甚至成為武器已經是一個大趨勢。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綜合電力系統是以“電”為基本能量形態,將全艦的能量集中調配使用,可以對武器、探測、推進、輔機等設備所需能量進行整合,能夠為作戰平臺搭載鐳射炮、電磁炮等高能武器提供必要的能源。

動力系統的變革將從根本上改變軍隊的武備和戰鬥力,這在從帆船到蒸氣機艦船、從蒸氣機艦船到核動力艦船的兩次變革已經得到驗證,現在從核動力艦船向全電推進艦艇的新技術提升已經開始,艦艇的全面電力技術提升,將讓未來的艦艇可以使用鐳射武器和微波武器進行反導和防空作戰,這將進一步壓縮防空導彈這一武器的應用空間,最終能量武器將逐漸取代導彈武器成為艦艇武器系統的主流。

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鐳射炮、電磁炮、微波炮等的科研試驗頻頻曝光,高能武器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顛覆了幾百年來使用火藥發射彈丸的作用機理,被稱為是自“冷”兵器過渡到“熱”兵器之後的又一次武器技術的大變革,已成為先進國家搶佔軍事科技領域制高點的標誌性技術之一。採用綜合電力系統的水面艦艇未來將率先實現高能武器裝備。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在快速性和準確性方面,鐳射武器、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可以做到“瞄準即命中、發射即相遇”,可基本忽略彈道飛行時間,武器的反應速度大幅提高,此外,高能武器上艦還意味著水面艦艇打擊範圍的明顯擴大,未來水面艦艇將可輕易攻擊近距離軌道上的衛星,而且也可利用鐳射水下爆轟和電磁軌道發射魚雷和導彈,拓展水面艦艇對水下的作戰空間。因此,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他認為“全能艦”概念如果得以實現,其意義比得上幾百枚核武器的作用。

據美國海軍計算,在戰鬥初期的8個小時內,高能電磁軌道炮發射的彈藥數量將達到艦載機中隊投放彈藥數量的6至13倍,撞擊總動能是後者的3至6倍,打擊目標的數量是後者的10倍,使水面艦艇的對陸打擊能力按數量級水準提升,而航空母艦的作用實質上將被弱化。目前,中、美、英等海軍技術強國都將全電推進和高能武器作為未來兵器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

據悉,馬偉明院士曾是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2014年以來,由於其在艦船綜合電力推進系統、電磁軌道推進、電磁彈射器等領域的傑出貢獻曾多次獲國家級獎項,被海外媒體譽為中國的“國寶”級科學家。據媒體報導,2009年6月,馬偉明腰肌損傷不能站立,連續4個晚上讓人把他抬到試驗現場,躺在椅子上指導課題組成員解決難題。“如果我們不能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那國家還要我們這些院士有什麼用?”馬偉明說,“如果我現在不拼命,國家選我這個最年輕的院士又有什麼意義?!”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在快速性和準確性方面,鐳射武器、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可以做到“瞄準即命中、發射即相遇”,可基本忽略彈道飛行時間,武器的反應速度大幅提高,此外,高能武器上艦還意味著水面艦艇打擊範圍的明顯擴大,未來水面艦艇將可輕易攻擊近距離軌道上的衛星,而且也可利用鐳射水下爆轟和電磁軌道發射魚雷和導彈,拓展水面艦艇對水下的作戰空間。因此,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他認為“全能艦”概念如果得以實現,其意義比得上幾百枚核武器的作用。

據美國海軍計算,在戰鬥初期的8個小時內,高能電磁軌道炮發射的彈藥數量將達到艦載機中隊投放彈藥數量的6至13倍,撞擊總動能是後者的3至6倍,打擊目標的數量是後者的10倍,使水面艦艇的對陸打擊能力按數量級水準提升,而航空母艦的作用實質上將被弱化。目前,中、美、英等海軍技術強國都將全電推進和高能武器作為未來兵器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

據悉,馬偉明院士曾是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2014年以來,由於其在艦船綜合電力推進系統、電磁軌道推進、電磁彈射器等領域的傑出貢獻曾多次獲國家級獎項,被海外媒體譽為中國的“國寶”級科學家。據媒體報導,2009年6月,馬偉明腰肌損傷不能站立,連續4個晚上讓人把他抬到試驗現場,躺在椅子上指導課題組成員解決難題。“如果我們不能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那國家還要我們這些院士有什麼用?”馬偉明說,“如果我現在不拼命,國家選我這個最年輕的院士又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