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帝王為方便臣民避諱而主動改名,他是唯一一個

中國封建社會,自古以來等級制度森嚴,關於這一點,“避諱”制度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明證。在古代,臣子及晚輩在取名或寫作上面,只要用到文字的地方,都必須“避帝諱”、“避聖人諱”、“避尊者諱”。

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如果有人違反,輕則受譴責、挨板子,重則性命不保、株連九族。人們不堪其苦,為了遵從這一制度,要改換名字,寫作時要故意寫錯字,尤其是皇帝的名字,任何人任何場合都不得使用。然而,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另類的皇帝,為了方便大臣們和百姓們避諱,自己主動改名字,他就是漢宣帝劉詢。

熟悉中國皇帝諡號的使用規律的朋友們可能知道,“宣帝”即是中興之主的意思。咱們這位主動改名字的漢宣帝劉詢便是西漢的第十任皇帝,因幼年在民間生活,體會過民間疾苦,因此他即位之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輕徭薄賦,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史稱“宣帝中興”。

漢宣帝即位後,在與文武百官議事和批閱奏章時,發現大臣們為了避諱他的本名“劉病已”中的字而大傷腦筋,因為這幾個字太常見了,甚至有些人已經因為“避諱”之事而獲罪入獄,漢宣帝深感不安,於是在元康二年(西元前64年)下詔說:“古代天子之名多用生僻字而易於避諱,現在文武百官因避諱而頭疼,

我心感不安,自今日起決定將原名‘病已’改為‘詢’。凡是在此詔之前觸諱而蒙罪的, 一律赦免。”

在古代,皇帝這麼做是破天荒頭一回的事兒,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這也是唯一一次。劉詢作為一國之主,能考慮得如此細微周到,確實是難得。可能也正是他這樣的品性,

他才能得民心、得賢助,開創了西漢歌舞昇平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