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年前,美國伊朗的海空大戰

霍爾木茲海峽呈人字形,長約150km,寬約55~95km。海峽航道狹長彎曲,最淺處的平均深度只有27.5m,尤其是能夠通行大船的航道只有幾千米寬。而全世界的能源命脈又系於這條幹道,目前平均每8至10分鐘就有一艘油輪通過這裡。

美國年均石油消費量中的22%來自波斯灣國家,這條海峽還輸送著西歐國家年均石油消費量的30%,日本更是占到驚人的76%。

霍爾木茲海峽是中東石油海運的咽喉要道(紅圈內)

所以,一旦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全世界將有大約20%的石油供應量無法從波斯灣通過油輪運出,

主要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秩序立即會激烈動盪。正因為如此,這條海峽常常發生一些莫名的爭端。早在1988年美伊短暫的海戰中,伊朗海軍就曾遭受重創,看家的幾艘主力軍艦被美國海軍編隊擊沉或擊傷,幾乎全軍覆沒。

封鎖戰的真正法寶

美國和伊朗巴列維王朝曾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親密關係。但自1979年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國王政權,

伊朗變為美國的敵人。隨後的德黑蘭人質事件中,伊朗扣留美國的66名外交官,雖然最後人質被有條件釋放,但美伊關係已勢同水火。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伊朗和伊拉克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空前慘烈的消耗戰。在這場戰爭裡,美國為自身利益明裡暗裡支持伊拉克的薩達姆,借他的手打擊伊朗。伊朗決定不與美軍正面交鋒,轉而採用隱蔽性好、難以掃除乾淨的傳統海戰武器:水雷,

以此打擊美國海軍護航艦隊。水雷的重點佈防地區,自然就選擇了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

伊朗水雷部隊,其裝備的是老式觸發錨雷

從4月16日確定佈設水雷的是伊朗,到報告放在時任美國總統雷根的案頭還不到半個小時。

雷根總統在與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要員磋商後,4月17日晚就親自下達了對伊朗實施報復和武力制裁的命令——代號“祈禱螳螂”行動。

1988年4月18日淩晨,輕薄晨霧還籠罩著巴林海軍基地,美軍6艘大中型水面艦艇魚貫而出,全速駛向距伊朗180km的波斯灣南部海域執行打擊作戰任務。

編隊航行至波斯灣主航道一線時,便兵分兩路:一路由滿載排水量8200噸的“溫賴特”號導彈巡洋艦與另兩艘導彈護衛艦組成第一戰鬥群,

向伊朗的“錫裡”號石油鑽井平臺駛去;另一路由17000噸的“特倫頓”號兩栖船塢登陸艦與另兩艘導彈驅逐艦組成的第二水面戰鬥群,則向“薩桑”號石油鑽井平臺猛撲過去。

美國海軍“溫賴特”號導彈巡洋艦

“海上彎刀”被打斷

“錫裡”號和“薩桑”號石油鑽井平臺位於波斯灣主航道伊方一側,距伊朗海岸較遠。這兩個平臺並非伊朗的重要石油設施,日產量僅為15萬桶原油,占伊日產原油總量200萬桶的7.5%。

資料圖:伊朗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但由於它們的戰略位置得天獨厚,扼波斯灣主航道之交通要衝,既可作為海上雷達預警站執行中遠端海上警戒任務,又可作為海上指揮控制中心,引導和指揮伊方艦船佈雷。因此,這兩座石油鑽井平臺早已成為美國海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必除之而後快。炸毀油井平臺後,美軍開始在整個霍爾木茲海峽實行戒嚴。伊朗則決心武力回擊。12時15分,在距第一水面戰鬥群65km的海面上空,一架正在警戒巡邏的美軍直升機發現了海面上伊朗海軍的3艘梅林級巡邏艇。只見火光一閃,一枚“吹管”單兵防空導彈從巡邏艇上躥入天空,向美軍直升機直撲過去,“轟”的一聲巨響,美軍直升機被打得淩空爆炸。

幾乎與此同時,伊朗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其他海域的反擊戰也打響。

13時01分,伊朗海軍的精英傾巢出動,被譽為“伊斯蘭海上彎刀”的伊海軍“約尚”號導彈艇駛出了拉拉克島基地。

“約尚”號是伊朗向法國購買的“女勇士”Ⅱ級導彈艇,裝載美制RGM-84A“魚叉”反艦導彈,是當時世界一流水準的大型導彈艇。在岸基雷達的引導下,“約尚”號很快就發現了美海軍“溫賴特”號導彈巡洋艦。“約尚”號開足馬力,以35節的高速向美巡洋艦直撲過去。

伊朗海軍裝備的“約尚”號的同級導彈艇

第一水面戰鬥群的“辛普森”號導彈驅逐艦見此危機情景,急忙全速趕來,插到“約尚”號和“溫賴特”號之間,幾秒鐘後,一枚標準SM-1型反艦/對空兩用導彈呼嘯著直奔“約尚”號而去。頃刻之間,海面上泛起一片火光,“約尚”號中彈起火爆炸,15名艇員葬身於火海之中,其餘29人棄艇跳海逃生,艦艇最後葬身霍爾木茲海峽。

美伊海空鏖戰

伊朗在得知“約尚”號被擊沉的消息後惱羞成怒,繼續向波斯灣增兵。

下午14時許,伊朗海軍“海豚”武裝直升機突襲穆巴拉克海上油田的美屬巴拿馬斯坎灣石油鑽井平臺,其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並引發了大火。幾分鐘後,美軍隨即報復。美海軍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上起飛4架A-6E“入侵者”艦載攻擊機飛抵油田上空,準備對伊“海豚”直升機進行攻擊。“海豚”直升機見勢不妙,迅速降低高度,貼近海面飛走了。這時,3艘伊朗海軍的博哈默級巡邏艇急速駛來,企圖繼續攻擊斯坎灣石油平臺。美機發現後,立即俯衝下來,向沖在最前面的巡邏艇投擲4枚“石眼”集束炸彈,突然抛灑出的幾百枚小炸彈瞬間將伊朗巡邏艇炸沉。後面的兩艘巡邏艇見狀馬上高速撤離。

美國海軍A-6E“入侵者”艦載攻擊機

仍不服輸的伊朗出動了最現代化的軍艦——英制“沃斯珀”-5型導彈護衛艦“薩漢德”號,當日16時,“薩漢德”號遭遇了美國海軍的“威廉斯”水面戰鬥群。

16時21分,隨著卡薩爾艦長的一聲令下,“薩漢德”號向美艦發射了“魚叉”反艦導彈,由於受到美艦的干擾,“魚叉”撲了空,一頭紮進大海。不幸的是,這一攻擊行為暴露了“薩漢德”號。隨後,美A-6E“入侵者”攻擊機的雙機編隊撲向“薩漢德”號。首先是一枚“魚叉”空艦導彈命中伊艦,緊接著又是一枚1000磅的“跳躍者”Ⅱ型鐳射制導炸彈準確擊中目標。“薩漢德”號命中兩彈遭受重創,于當夜沉沒于霍爾木茲海峽。

被重創的伊朗海軍“薩漢德”號導彈護衛艦

為給“薩漢德”號報仇,姊妹艦“薩巴蘭”號又駛出阿巴斯港尋戰,卻被美機一枚鐳射制導炸彈命中,癱瘓在海上,艦長也當場身亡。自此,伊朗海軍能夠抵抗美海空力量的艦隻已完全喪失戰鬥力。

在這次二戰結束以來美軍最大的海上作戰中,美國海軍重創了伊朗的海上力量,成功地宣示了自己在波斯灣地區擁有絕對的海上控制能力。海戰結束後,伊朗海軍的剩餘小艇只能躲在港口,再也不敢出來。

接下來的幾個月,美國海軍護航艇隊的行動尺度越來越大。7月3日,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反應過度,甚至將伊朗航空公司的655航班當做伊朗空軍戰鬥機而擊落。

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

1988年7月18日,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伊朗同意停火。8月20日,伊朗和伊拉克在1200km長的戰線上全面停火,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正式結束。

“海上彎刀”被打斷

“錫裡”號和“薩桑”號石油鑽井平臺位於波斯灣主航道伊方一側,距伊朗海岸較遠。這兩個平臺並非伊朗的重要石油設施,日產量僅為15萬桶原油,占伊日產原油總量200萬桶的7.5%。

資料圖:伊朗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但由於它們的戰略位置得天獨厚,扼波斯灣主航道之交通要衝,既可作為海上雷達預警站執行中遠端海上警戒任務,又可作為海上指揮控制中心,引導和指揮伊方艦船佈雷。因此,這兩座石油鑽井平臺早已成為美國海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必除之而後快。炸毀油井平臺後,美軍開始在整個霍爾木茲海峽實行戒嚴。伊朗則決心武力回擊。12時15分,在距第一水面戰鬥群65km的海面上空,一架正在警戒巡邏的美軍直升機發現了海面上伊朗海軍的3艘梅林級巡邏艇。只見火光一閃,一枚“吹管”單兵防空導彈從巡邏艇上躥入天空,向美軍直升機直撲過去,“轟”的一聲巨響,美軍直升機被打得淩空爆炸。

幾乎與此同時,伊朗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其他海域的反擊戰也打響。

13時01分,伊朗海軍的精英傾巢出動,被譽為“伊斯蘭海上彎刀”的伊海軍“約尚”號導彈艇駛出了拉拉克島基地。

“約尚”號是伊朗向法國購買的“女勇士”Ⅱ級導彈艇,裝載美制RGM-84A“魚叉”反艦導彈,是當時世界一流水準的大型導彈艇。在岸基雷達的引導下,“約尚”號很快就發現了美海軍“溫賴特”號導彈巡洋艦。“約尚”號開足馬力,以35節的高速向美巡洋艦直撲過去。

伊朗海軍裝備的“約尚”號的同級導彈艇

第一水面戰鬥群的“辛普森”號導彈驅逐艦見此危機情景,急忙全速趕來,插到“約尚”號和“溫賴特”號之間,幾秒鐘後,一枚標準SM-1型反艦/對空兩用導彈呼嘯著直奔“約尚”號而去。頃刻之間,海面上泛起一片火光,“約尚”號中彈起火爆炸,15名艇員葬身於火海之中,其餘29人棄艇跳海逃生,艦艇最後葬身霍爾木茲海峽。

美伊海空鏖戰

伊朗在得知“約尚”號被擊沉的消息後惱羞成怒,繼續向波斯灣增兵。

下午14時許,伊朗海軍“海豚”武裝直升機突襲穆巴拉克海上油田的美屬巴拿馬斯坎灣石油鑽井平臺,其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並引發了大火。幾分鐘後,美軍隨即報復。美海軍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上起飛4架A-6E“入侵者”艦載攻擊機飛抵油田上空,準備對伊“海豚”直升機進行攻擊。“海豚”直升機見勢不妙,迅速降低高度,貼近海面飛走了。這時,3艘伊朗海軍的博哈默級巡邏艇急速駛來,企圖繼續攻擊斯坎灣石油平臺。美機發現後,立即俯衝下來,向沖在最前面的巡邏艇投擲4枚“石眼”集束炸彈,突然抛灑出的幾百枚小炸彈瞬間將伊朗巡邏艇炸沉。後面的兩艘巡邏艇見狀馬上高速撤離。

美國海軍A-6E“入侵者”艦載攻擊機

仍不服輸的伊朗出動了最現代化的軍艦——英制“沃斯珀”-5型導彈護衛艦“薩漢德”號,當日16時,“薩漢德”號遭遇了美國海軍的“威廉斯”水面戰鬥群。

16時21分,隨著卡薩爾艦長的一聲令下,“薩漢德”號向美艦發射了“魚叉”反艦導彈,由於受到美艦的干擾,“魚叉”撲了空,一頭紮進大海。不幸的是,這一攻擊行為暴露了“薩漢德”號。隨後,美A-6E“入侵者”攻擊機的雙機編隊撲向“薩漢德”號。首先是一枚“魚叉”空艦導彈命中伊艦,緊接著又是一枚1000磅的“跳躍者”Ⅱ型鐳射制導炸彈準確擊中目標。“薩漢德”號命中兩彈遭受重創,于當夜沉沒于霍爾木茲海峽。

被重創的伊朗海軍“薩漢德”號導彈護衛艦

為給“薩漢德”號報仇,姊妹艦“薩巴蘭”號又駛出阿巴斯港尋戰,卻被美機一枚鐳射制導炸彈命中,癱瘓在海上,艦長也當場身亡。自此,伊朗海軍能夠抵抗美海空力量的艦隻已完全喪失戰鬥力。

在這次二戰結束以來美軍最大的海上作戰中,美國海軍重創了伊朗的海上力量,成功地宣示了自己在波斯灣地區擁有絕對的海上控制能力。海戰結束後,伊朗海軍的剩餘小艇只能躲在港口,再也不敢出來。

接下來的幾個月,美國海軍護航艇隊的行動尺度越來越大。7月3日,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反應過度,甚至將伊朗航空公司的655航班當做伊朗空軍戰鬥機而擊落。

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

1988年7月18日,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伊朗同意停火。8月20日,伊朗和伊拉克在1200km長的戰線上全面停火,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