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靈感了?這是一篇創作套路攻略!

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聖女盧多維卡·阿爾貝托尼》

研究歷代藝術家的作品時,我們會發現,經典的題材會被反復繪製。總被人歌頌的故事必然是極經典的,能成為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共同的情感載體。不過,神話發生的年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神話講述的年代。

羅丹《皮格馬利翁和伽拉泰亞》

在希臘的種種神話傳說中,

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叫做皮格馬利翁的國王,他不喜歡賽普勒斯的凡間女子,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熱情和愛戀都賦予了這座雕像。

伯恩·鐘斯所繪的《皮格馬利翁和伽拉泰亞》,他是新拉斐爾前派(又名牛津會)最重要的畫家之一,是拉斐爾前派理想的支持者與實踐者。

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為伽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

藝術家保羅·德爾沃所繪的《皮格馬利翁》,超現實主義畫家筆下的國王和女神性別錯置,流露出了保羅·德爾沃內心對人類情感的思考。

這個故事成為了極經典的繪畫題材,畢竟它承載的是創作者和藝術品的情感關係,不計其數的藝術家描繪了伽拉泰亞幻為肉身的那一刻,而皮格馬利翁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著。

讓·萊昂·傑羅姆所繪的《皮格馬利翁》,他是法國畫家和雕塑家,被稱為學院派風格大師。他的作品範圍包含歷史畫、希臘神話、東方主義、肖像和其他學科,他使學術派的傳統繪畫達到了藝術高☆禁☆潮。

當然,這個故事不只入了畫,在其他藝術形式中同樣是常客,

只是經過了一番包裝。

在電影《窈窕淑女》中,語言學家希金斯(Higgins)與朋友打賭,要把操著一口倫敦貧民窟口音、毫無學識和教養的賣花女伊莉莎(Eliza)在短時間內訓練成貴族淑女。最後,伊莉莎褪繭成蝶,而希金斯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她的高貴和美麗所吸引,兩人喜結良緣,最終是個花好月圓的結局。

《窈窕淑女》電影劇照

這部電影改編自蕭伯納所寫的戲劇《賣花女》,語言學家希金斯正是現代版的皮格馬利翁——他們終歸不願承認另一半的獨立人格,只是愛上了她們的試驗品。這也凸顯了蕭伯納的高明之處——他筆下的賣花女最終愛上了和她一樣樸實的年輕人,從而拒絕了希金斯教授的追求。

《窈窕淑女》劇照

無獨有偶,這個故事在東方亦有一個版本——日本的《源氏物語》。源氏公子在10歲的紫姬身上花費數年時間,從舉止到言談、從挑選服裝的品位到禮儀教養,全數按照自己心中最為理想的女性去調教,最終娶她為妻。

《源氏物語千年之謎》電影劇照

當然,紫式部寫《源氏物語》時,絕對不是沿襲了皮格馬利翁的故事,在她所處的年代,“養成”一個女孩子並不是什麼罕見之事。我們所在意的是,這些背後傳出關於人性的交疊之處。在“皮格馬利翁”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關於暗示、期待以及他人對於自我的影響等等人們統統感知過的心理。

《源氏物語千年之謎》電影海報

為什麼希臘故事和日本古代的小說發生了情節上的雷同?本質上,希臘神話就是一部在描繪人性的寓言故事,而人性並不區分國界、種族、時代。在神話故事中最經典的,正是西西弗斯的故事。

西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與更加悲劇的俄狄浦斯王類似,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國王。他甚至一度綁架了死神,讓世間沒有了死亡。最後,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由於那巨石太重了,每每還沒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提香《西西弗斯》

這個故事最戲劇化之處便是它的“閉環”模式——西西弗斯在不斷地努力去做一件完全看不到盡頭的事情,這種恐懼感成為了諸多藝術作品表達的內核。

Gilbert Garcin攝影作品

比如電影《恐怖遊輪》中,女主角被留在了無盡的迴圈之中。女主不斷迴圈殺人的意義,是因為她只知道有人在等著她,拼了命地屠殺只為了活下去,為了再次帶兒子逃離死亡的追捕。

《恐怖遊輪》電影劇照

電影《異次元陣殺》講的是一群人被困在了無盡的密室中,每一間密室逃脫失敗則會立刻有人喪命,絕望的人們開始相信自己再也逃不脫死亡的噩運。

《異次元陣殺》電影劇照

這類的命運就像是小蟲在莫比烏斯環上爬行——時間在前行,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希臘悲劇之所以能被世世代代的藝術家所反復提起,正是源于“無法戰勝命運”的悲慪感。

Barbier Giovanni Francesco手稿

根據太陽理論(Solar Theory),西西弗斯代表著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也有學者將他視為潮起潮落或是危險大海的人格化。阿爾貝·加繆在其1942年的散文《西西弗斯的神話》中得出的結論是:“人一定要想像西西弗斯的快樂,因為向著高處掙扎本身足以填滿一個人的心靈。”

實際上,中國本土也存在代代流傳的經典題材。大量山水繪畫題材廣受追捧,是東方文化特有的現象。例如瀟湘,一處包含著深厚文化內涵的東方瑰景。

文從昌《瀟湘八景圖》(其中兩景),明代

瀟湘八景,相傳為瀟湘一帶的湖南八處佳勝。為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書畫》中所描述,而歷代皆有才子追和。

牧溪《瀟湘八景》(局部)

一般認為,瀟湘八景的畫題始創於北宋山水畫家宋迪。其實,在宋迪之前,瀟湘八景之名就已經出現。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就記載五代黃筌有《瀟湘八景》傳世,但以瀟湘八景名世的不是黃筌,而是宋迪。

相阿彌《瀟湘八景》,屏風

相阿彌《瀟湘八景》,屏風(局部,左下角)

據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瀟湘八景”原是宋代宋迪創作的八幅山水畫題目。瀟湘八景,即《瀟湘夜雨》、《平沙落雁》、《煙寺晚鐘》、《山市晴嵐》、《江天暮雪》、《遠浦歸帆》、《洞庭秋月》和《漁村夕照》,所反映的是文人追求詩意的精神。

張遠《瀟湘八景圖》(局部)

沈宣《瀟湘夜雨圖》

【雙調】壽陽曲·平沙落雁

南傳信,北寄書,半棲近岸花汀樹。

似鴛鴦失群迷伴侶,兩三行海門斜去。

【雙調】壽陽曲·山市晴嵐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

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

【雙調】壽陽曲·遠浦帆歸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雙調】壽陽曲·瀟湘夜雨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

【雙調】壽陽曲·煙寺晚鐘

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

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

【雙調】壽陽曲·漁村夕照

鳴榔罷,閃暮光,綠楊堤數聲漁唱。

掛柴門幾家閑曬網,都撮在捕魚圖上。

【雙調】壽陽曲·江天暮雪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雙調】壽陽曲·洞庭秋月

蘆花謝,客乍別,泛蟾光小舟一葉。

豫章城故人來也,結末了洞庭秋月。

馬致遠的這八首《壽陽曲》小令,如八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畫,它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湖南洞庭湖一帶的旖旎風光。但它並非純粹寫景,而是借寫景來抒發作者對塵世的不滿和對山林的嚮往。

米芾《瀟湘八景》

到了當下,依舊有藝術家在描繪瀟湘八景。2016年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藝術家郝量就展出了他筆下的“瀟湘八景”。

郝量《瀟湘八景——士游》

水墨精神是本體,但表現形式有很多。藝術家梁銓在美國學的是拼接藝術,他希望突破傳統手法的思維定式,企圖找尋被丟失的傳統美學。梁銓說道,“古人的美學是‘不得一字,盡得風流’,這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典雅。”他出於對水墨傳統的憧憬和敬重,開始嘗試把這二者結合起來。

梁銓《瀟湘八景×7》

終其所說,無論是西方的希臘神話故事或者是東方的山水題材,我們反復去描繪的統稱為——母題。

《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維納斯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母題是文化傳統中具有傳承性的文化因數,是藝術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人類基本行為、精神現象和關於周圍世界的概念,能夠在文化傳統中完整保存並在後世不斷延續和複製。

《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創作者在運用古典的題材時,不單單在複述一個古老的故事,而會將當下融入到創作之中。

委拉斯貴支《鏡前的維納斯》

例如在魯迅的《故事新編》中,寫經典的遠古傳說“大禹治水”。但主人公又不是大禹,而是圍繞著大禹上任到治水,出現的各色人等——文人的酸腐風氣、官吏的虛應其事、還有百姓愚昧且卑微的作態,均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鍋是老鍋,盛的總是新湯。

精彩回顧:

吸血鬼般面容的他,用天才的感官,重新定義了攝影!

比樓市暴漲更慘的是巴黎畫派的這幾位大師!

安迪·沃霍爾甘願為她脫掉衣服,她被譽為女版佛洛德。

[編輯、文/沙爽]

《窈窕淑女》電影劇照

這部電影改編自蕭伯納所寫的戲劇《賣花女》,語言學家希金斯正是現代版的皮格馬利翁——他們終歸不願承認另一半的獨立人格,只是愛上了她們的試驗品。這也凸顯了蕭伯納的高明之處——他筆下的賣花女最終愛上了和她一樣樸實的年輕人,從而拒絕了希金斯教授的追求。

《窈窕淑女》劇照

無獨有偶,這個故事在東方亦有一個版本——日本的《源氏物語》。源氏公子在10歲的紫姬身上花費數年時間,從舉止到言談、從挑選服裝的品位到禮儀教養,全數按照自己心中最為理想的女性去調教,最終娶她為妻。

《源氏物語千年之謎》電影劇照

當然,紫式部寫《源氏物語》時,絕對不是沿襲了皮格馬利翁的故事,在她所處的年代,“養成”一個女孩子並不是什麼罕見之事。我們所在意的是,這些背後傳出關於人性的交疊之處。在“皮格馬利翁”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關於暗示、期待以及他人對於自我的影響等等人們統統感知過的心理。

《源氏物語千年之謎》電影海報

為什麼希臘故事和日本古代的小說發生了情節上的雷同?本質上,希臘神話就是一部在描繪人性的寓言故事,而人性並不區分國界、種族、時代。在神話故事中最經典的,正是西西弗斯的故事。

西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與更加悲劇的俄狄浦斯王類似,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國王。他甚至一度綁架了死神,讓世間沒有了死亡。最後,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由於那巨石太重了,每每還沒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提香《西西弗斯》

這個故事最戲劇化之處便是它的“閉環”模式——西西弗斯在不斷地努力去做一件完全看不到盡頭的事情,這種恐懼感成為了諸多藝術作品表達的內核。

Gilbert Garcin攝影作品

比如電影《恐怖遊輪》中,女主角被留在了無盡的迴圈之中。女主不斷迴圈殺人的意義,是因為她只知道有人在等著她,拼了命地屠殺只為了活下去,為了再次帶兒子逃離死亡的追捕。

《恐怖遊輪》電影劇照

電影《異次元陣殺》講的是一群人被困在了無盡的密室中,每一間密室逃脫失敗則會立刻有人喪命,絕望的人們開始相信自己再也逃不脫死亡的噩運。

《異次元陣殺》電影劇照

這類的命運就像是小蟲在莫比烏斯環上爬行——時間在前行,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希臘悲劇之所以能被世世代代的藝術家所反復提起,正是源于“無法戰勝命運”的悲慪感。

Barbier Giovanni Francesco手稿

根據太陽理論(Solar Theory),西西弗斯代表著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也有學者將他視為潮起潮落或是危險大海的人格化。阿爾貝·加繆在其1942年的散文《西西弗斯的神話》中得出的結論是:“人一定要想像西西弗斯的快樂,因為向著高處掙扎本身足以填滿一個人的心靈。”

實際上,中國本土也存在代代流傳的經典題材。大量山水繪畫題材廣受追捧,是東方文化特有的現象。例如瀟湘,一處包含著深厚文化內涵的東方瑰景。

文從昌《瀟湘八景圖》(其中兩景),明代

瀟湘八景,相傳為瀟湘一帶的湖南八處佳勝。為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書畫》中所描述,而歷代皆有才子追和。

牧溪《瀟湘八景》(局部)

一般認為,瀟湘八景的畫題始創於北宋山水畫家宋迪。其實,在宋迪之前,瀟湘八景之名就已經出現。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就記載五代黃筌有《瀟湘八景》傳世,但以瀟湘八景名世的不是黃筌,而是宋迪。

相阿彌《瀟湘八景》,屏風

相阿彌《瀟湘八景》,屏風(局部,左下角)

據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瀟湘八景”原是宋代宋迪創作的八幅山水畫題目。瀟湘八景,即《瀟湘夜雨》、《平沙落雁》、《煙寺晚鐘》、《山市晴嵐》、《江天暮雪》、《遠浦歸帆》、《洞庭秋月》和《漁村夕照》,所反映的是文人追求詩意的精神。

張遠《瀟湘八景圖》(局部)

沈宣《瀟湘夜雨圖》

【雙調】壽陽曲·平沙落雁

南傳信,北寄書,半棲近岸花汀樹。

似鴛鴦失群迷伴侶,兩三行海門斜去。

【雙調】壽陽曲·山市晴嵐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

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

【雙調】壽陽曲·遠浦帆歸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雙調】壽陽曲·瀟湘夜雨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

【雙調】壽陽曲·煙寺晚鐘

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

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

【雙調】壽陽曲·漁村夕照

鳴榔罷,閃暮光,綠楊堤數聲漁唱。

掛柴門幾家閑曬網,都撮在捕魚圖上。

【雙調】壽陽曲·江天暮雪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雙調】壽陽曲·洞庭秋月

蘆花謝,客乍別,泛蟾光小舟一葉。

豫章城故人來也,結末了洞庭秋月。

馬致遠的這八首《壽陽曲》小令,如八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畫,它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湖南洞庭湖一帶的旖旎風光。但它並非純粹寫景,而是借寫景來抒發作者對塵世的不滿和對山林的嚮往。

米芾《瀟湘八景》

到了當下,依舊有藝術家在描繪瀟湘八景。2016年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藝術家郝量就展出了他筆下的“瀟湘八景”。

郝量《瀟湘八景——士游》

水墨精神是本體,但表現形式有很多。藝術家梁銓在美國學的是拼接藝術,他希望突破傳統手法的思維定式,企圖找尋被丟失的傳統美學。梁銓說道,“古人的美學是‘不得一字,盡得風流’,這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典雅。”他出於對水墨傳統的憧憬和敬重,開始嘗試把這二者結合起來。

梁銓《瀟湘八景×7》

終其所說,無論是西方的希臘神話故事或者是東方的山水題材,我們反復去描繪的統稱為——母題。

《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維納斯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母題是文化傳統中具有傳承性的文化因數,是藝術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人類基本行為、精神現象和關於周圍世界的概念,能夠在文化傳統中完整保存並在後世不斷延續和複製。

《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創作者在運用古典的題材時,不單單在複述一個古老的故事,而會將當下融入到創作之中。

委拉斯貴支《鏡前的維納斯》

例如在魯迅的《故事新編》中,寫經典的遠古傳說“大禹治水”。但主人公又不是大禹,而是圍繞著大禹上任到治水,出現的各色人等——文人的酸腐風氣、官吏的虛應其事、還有百姓愚昧且卑微的作態,均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鍋是老鍋,盛的總是新湯。

精彩回顧:

吸血鬼般面容的他,用天才的感官,重新定義了攝影!

比樓市暴漲更慘的是巴黎畫派的這幾位大師!

安迪·沃霍爾甘願為她脫掉衣服,她被譽為女版佛洛德。

[編輯、文/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