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文華工作室筆記:臨帖

劉文華先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主任,

同時又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隸書委員會副主任,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也是我最敬佩的書法老師之一。

近幾年來,我陸續參加了幾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舉辦的書法高級班、臨帖與創作培訓班,有幸直接聆聽劉老師的書法講課,接受劉老師的當面教誨和指點,深感受益匪淺。

早就知曉,劉老師知識淵博,書法功底深厚,教學經驗豐富,不僅是當今活躍在書壇的屈指可數的隸書大家,

更是書法理論、教學和和實踐的佼佼者。

劉老師講課,聲音洪亮,深入淺出,開門見山,不搞虛閑套。不用講稿,但卻思路開闊,出口成章,不離主題,緊緊抓住學員的心理和問題,不厭其煩,因人施教,毫不保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翻閱並整理聽課筆記時,深深感到,整理的過程也是重新學習、加深記憶的過程。儘管劉老師的幾次講課和作品點評的大部分,

特別是最精彩部分,難以記全,但綱目、要點基本沒有落下。現整理如次,閱後定會有所受益。

劉文華書法講課筆記要點

(根據筆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錯漏之處在所難免)

關於書法的認識和理解

*什麼叫書法?要給書法藝術下個定義,誰也說不清楚。拿毛筆去寫字,是個工具,不是書法。書法不好下定義,就是因為書法藝術太複雜了。

*書法是一門學問,是制約,不是一種技法。把書法只當成技法來對待,

這是一種悲哀。

*看一個人的書法功力如何,不是看他每天寫多少字,而是看他對書法有多少理解。

*當前書法學習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對書法的認識理解不足;二是臨帖不足。

*書法難,難於上青天。古往今來,能寫會寫的人無數。但歷史上留下來的並不多,屈指可數。歷史上留下來的,一不看權,二不看錢,三不看學問,是真實的。

*學習書法要學古人的,

學到民國還可以,要向上追。這是學習書法特別是篆隸的根本途徑。學現代人、現代名家書法不可取。

*學習古人,共性的東西要強化,個性的東西要弱化。

*學習書法,我們提倡學習共性,反對學習個性,這是書法藝術繼承與傳承的保障。

*要把自己變小,把古人變大。

*書法藝術需要點辣勁,象白酒,喝下去以後,回味起來有餘香,達到“微醉”的狀態。喝的過程並不美,喝過以後的“回味”,才使人感到美孜孜的。

*漢隸《史晨碑》,現在的印刷體隸書基本上是從《史晨碑》來的,太完美了,太甜了。

*書法藝術永遠沒有“成功”二字,只能是逗號,不能劃句號。對藝術要存敬畏之心。

*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學會限制自己的過程。沒有限制不叫書法,叫寫字。

*書法要講究“中和之美”,講究 “中庸之美”(為人處世,要按儒家學說去做,如德、仁、禮、智、信。)

*在書法裡面,無一例外,都是對立統一的,沒有任何一個技法是獨立存在的。如長與短、快與慢、粗與細、濃與淡、曲與直等等。

*中國羊毫筆在明朝才使用,在這以前沒有人用羊毫的。

*我們學習書法,要理解書法,越學越不清楚,“學然後知不足”。

*書法追求兩個東西:一是法度,二是意趣。藝術不是技術,藝術從技術開始,最後達到“道”的境界。“從靜止中看出生命來”。

關於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但只抄帖不行,如不研究、不假思索,方法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凡是抄帖的、不用腦思考的,永遠不出成績;凡是用腦思考的,一定能出好成績。

*在臨帖和創作的時間安排上,一個優秀的書法家,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時間在臨帖和研究,創作只占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時間。

*臨帖並不是越多越好,臨的太多並不科學。如《蘭亭序》每天臨十遍,並不一定效果好。寫的太多,那不叫臨帖,那叫抄書。

*不破不立。隸書是對篆書的破壞,小篆是對大篆的破壞。

*我們臨帖,要象它,而不能不象它,還不能真象它。但有的帖就無法意臨,如泰山刻石、多寶塔、鐵線篆等。

*要通過讀帖、臨帖,學會與古人交流,與古人對話,感受到活生生的所在。

*寫字追求“金石氣”,嚴格講是違背書法原則的。如有人為了追求“澀”,在運筆過程中,手有意哆嗦,是不可取的。碑帖上的風蝕斑駁狀態,不要有意去臨寫,而是要去還原它。

*學習要科學,要得法,可以練單字,一個一個地練,會了再換一個。每天學好五個字,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十個字。

*認真是一種態度,寫像是一種能力。我們首先要做到認真,然後力求寫象。

*要用創作的理念去臨帖,就是對所臨的帖背著寫出來,進行二度創作。當你拿起筆要寫這個字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好,做到有準備、有思想、有手段,寫三四遍後,即可成功。

*隸書是從篆書中來,起筆要發力,不可以放鬆,收筆較弱,正好與楷書相反。

關於唐楷

*唐楷來自北碑,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是唐楷的代表。從藝術上來說,法度嚴謹,盡善盡美,在書法史上地位很重。但正因為它太完美了,也就帶來了美術化、程式化傾向,有點刻板,象工匠。在取法上,建議大家選學北碑、櫧遂良、虞世南,顏體可以有選擇地學,柳體(歐體)(一般)不要(輕易)學。

*書法作品達到嚴謹完美,進入一種模式,程式化了,具有了工藝性特點,其意趣也就沒有了。

*楷書象儀仗隊員,筆挺,嚴肅,規矩,森嚴。唐楷有固定的法度,基本沒有變化的餘地。不如魏楷,因為古人給你留下了變化的餘地。

*唐楷缺少火花,不能發揮。柳體、歐體工匠氣太重,藝術趣味有限。有一個可以寫,就是褚遂良,虞世南也可以寫。

關於書法創作

*向古人學習,要讓古人改造你,不是你去改造古人。

*有人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有快慢,有高低,有節奏,有旋律,有動態變化。我們說行草是動態,篆、隸、楷是靜態。但篆、隸、楷也是以動態美為標準的。褚遂良用行書筆意寫楷書,而現代人只學柳公權的幾乎沒有寫成書法家的。總之,生動活潑是書法創作的第一要求。要學會用腦寫字,別老是用手寫字;要少寫字,不要多寫字;寫字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書法創作最大的麻煩是“無法無天”的行為。在國展作品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屬於這類作品(看不出師承,叫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書法創新,就是要“取新意於法度之中,聚妙理於豪放之外”。

*書法臨摹與創作要善於自我判斷,學會自己找毛病,這要貫穿於自己的一生。

*看不出是什麼風格,是書法創作的大忌。

*一個成熟的書家,應該具有通變的能力,處理好上字與下字、左字與右字的關係。在創作前應有所思考,寫上一個字時,下一個字已經考慮好了。

*創作要以精取勝,不能以大取勝。字大毛病大,字小毛病小;幅大毛病大;幅小毛病小。

*一幅作品,看了字要知道象誰,如果看不出象誰,沒有出處,都是自己的東西,沒有根基,那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等於不贍養自己的爹娘。

*寫小楷要有技巧,要有輕靈味,有通透之氣。不能有負重感,手法不要太緊。

*寫草書一定要先從行書開始,通過行書的練習,打牢基礎。不能用大草筆法寫小草,小草字型用大草的動作也不可取。

*行草作品的創作,如果你要創作一首詩,不妨先帶著情感去讀這首詩,然後再按情感順筆而書,效果可能會更好。

延伸閱讀:劉文華臨張遷碑

才使人感到美孜孜的。

*漢隸《史晨碑》,現在的印刷體隸書基本上是從《史晨碑》來的,太完美了,太甜了。

*書法藝術永遠沒有“成功”二字,只能是逗號,不能劃句號。對藝術要存敬畏之心。

*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學會限制自己的過程。沒有限制不叫書法,叫寫字。

*書法要講究“中和之美”,講究 “中庸之美”(為人處世,要按儒家學說去做,如德、仁、禮、智、信。)

*在書法裡面,無一例外,都是對立統一的,沒有任何一個技法是獨立存在的。如長與短、快與慢、粗與細、濃與淡、曲與直等等。

*中國羊毫筆在明朝才使用,在這以前沒有人用羊毫的。

*我們學習書法,要理解書法,越學越不清楚,“學然後知不足”。

*書法追求兩個東西:一是法度,二是意趣。藝術不是技術,藝術從技術開始,最後達到“道”的境界。“從靜止中看出生命來”。

關於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但只抄帖不行,如不研究、不假思索,方法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凡是抄帖的、不用腦思考的,永遠不出成績;凡是用腦思考的,一定能出好成績。

*在臨帖和創作的時間安排上,一個優秀的書法家,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時間在臨帖和研究,創作只占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時間。

*臨帖並不是越多越好,臨的太多並不科學。如《蘭亭序》每天臨十遍,並不一定效果好。寫的太多,那不叫臨帖,那叫抄書。

*不破不立。隸書是對篆書的破壞,小篆是對大篆的破壞。

*我們臨帖,要象它,而不能不象它,還不能真象它。但有的帖就無法意臨,如泰山刻石、多寶塔、鐵線篆等。

*要通過讀帖、臨帖,學會與古人交流,與古人對話,感受到活生生的所在。

*寫字追求“金石氣”,嚴格講是違背書法原則的。如有人為了追求“澀”,在運筆過程中,手有意哆嗦,是不可取的。碑帖上的風蝕斑駁狀態,不要有意去臨寫,而是要去還原它。

*學習要科學,要得法,可以練單字,一個一個地練,會了再換一個。每天學好五個字,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十個字。

*認真是一種態度,寫像是一種能力。我們首先要做到認真,然後力求寫象。

*要用創作的理念去臨帖,就是對所臨的帖背著寫出來,進行二度創作。當你拿起筆要寫這個字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好,做到有準備、有思想、有手段,寫三四遍後,即可成功。

*隸書是從篆書中來,起筆要發力,不可以放鬆,收筆較弱,正好與楷書相反。

關於唐楷

*唐楷來自北碑,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是唐楷的代表。從藝術上來說,法度嚴謹,盡善盡美,在書法史上地位很重。但正因為它太完美了,也就帶來了美術化、程式化傾向,有點刻板,象工匠。在取法上,建議大家選學北碑、櫧遂良、虞世南,顏體可以有選擇地學,柳體(歐體)(一般)不要(輕易)學。

*書法作品達到嚴謹完美,進入一種模式,程式化了,具有了工藝性特點,其意趣也就沒有了。

*楷書象儀仗隊員,筆挺,嚴肅,規矩,森嚴。唐楷有固定的法度,基本沒有變化的餘地。不如魏楷,因為古人給你留下了變化的餘地。

*唐楷缺少火花,不能發揮。柳體、歐體工匠氣太重,藝術趣味有限。有一個可以寫,就是褚遂良,虞世南也可以寫。

關於書法創作

*向古人學習,要讓古人改造你,不是你去改造古人。

*有人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有快慢,有高低,有節奏,有旋律,有動態變化。我們說行草是動態,篆、隸、楷是靜態。但篆、隸、楷也是以動態美為標準的。褚遂良用行書筆意寫楷書,而現代人只學柳公權的幾乎沒有寫成書法家的。總之,生動活潑是書法創作的第一要求。要學會用腦寫字,別老是用手寫字;要少寫字,不要多寫字;寫字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書法創作最大的麻煩是“無法無天”的行為。在國展作品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屬於這類作品(看不出師承,叫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書法創新,就是要“取新意於法度之中,聚妙理於豪放之外”。

*書法臨摹與創作要善於自我判斷,學會自己找毛病,這要貫穿於自己的一生。

*看不出是什麼風格,是書法創作的大忌。

*一個成熟的書家,應該具有通變的能力,處理好上字與下字、左字與右字的關係。在創作前應有所思考,寫上一個字時,下一個字已經考慮好了。

*創作要以精取勝,不能以大取勝。字大毛病大,字小毛病小;幅大毛病大;幅小毛病小。

*一幅作品,看了字要知道象誰,如果看不出象誰,沒有出處,都是自己的東西,沒有根基,那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等於不贍養自己的爹娘。

*寫小楷要有技巧,要有輕靈味,有通透之氣。不能有負重感,手法不要太緊。

*寫草書一定要先從行書開始,通過行書的練習,打牢基礎。不能用大草筆法寫小草,小草字型用大草的動作也不可取。

*行草作品的創作,如果你要創作一首詩,不妨先帶著情感去讀這首詩,然後再按情感順筆而書,效果可能會更好。

延伸閱讀:劉文華臨張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