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歡樂頌2》有感:父母潛意識的宗族利益,折磨著孩子們的生活

1st

我們的生活發達程度,已經比古代不知高出多少,但大陸家庭依舊在傳統利益束縛中掙扎。以我所見,中國的家庭,在親情關係上綁定了很多金融屬性,情感既不純粹,利益也不清晰。

大多數中國人表面宣稱重視家庭,但本質看重利益——濃重宗族觀念,宣導個人為宗族犧牲,將來個人也在宗族中得地位利益,往往是“晉升”以後,古語雲媳婦熬成婆。因此,接納或者添加新的成員,這是宗族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來關心指導。

例如婚姻,

新進來的這個,跟我們宗族不同姓,其心必異,父母們首先會抱著這樣的觀念來教導子女,豈非一開始就鋪墊了不幸的導火索。婚姻物件是父母需要考察的,年齡是不是比兒子大,是否有過婚史、身材好不好能不能生育,能否踏實養家別出頭,一切都是考慮宗族的利益。至於婚後儘快催促生育,那當然也是宗族傳播的下一步,摻雜著晉升的考慮。

2nd

有趣的是,這樣的現象,

無論是富裕家庭、普通家庭,據我觀察都普遍存在,另外,大家很少有人意識到,宗族觀念在作祟,只是認為這就是生活的真諦。

難怪在《歡樂頌2》裡,樊勝美被男朋友的母親直接打招呼,要求不再聯繫。因為這個女人意味著巨大的拖累,她家需要錢太多,未來對宗族利益有挑戰。另一方面,樊家自己,也是圍繞宗族利益的傳統家庭。哥哥作為男性才是家庭的核心,其他女性成員、包括老人都要圍繞他的利益讓步。

這樣可笑的觀念和家庭實際情況,如今依舊主流。這不是傳統宗族,請問還會是什麼?

所以,古老的中國為什麼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因為如果現在孩子都不受控制,將來成年以後,必定會影響家庭利益、挑戰大家長的決策;另外,

古代父母為什麼經常宣導守孝,因為過去金融工具不發達,沒有養老規劃,必須用活生生的子女作為自己的養老保障,因此婚姻、宗族都是大事。萬一子女不孝順,不養老怎麼辦?萬一兒媳婦女婿壞心眼,攪走了我家財富怎麼辦?

這樣的傳統觀念,植根于基因,依舊流傳在我們社會,造成一代代束縛和壓抑。將親情利益和金融關係剝離,是現代家庭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用金融工具解決養老、教育、婚姻的安排,讓家庭回歸感情交流的場所,回歸純粹的情感依賴。

3rd

80後已經做的很好,當然也是最受壓抑的一代:承上,很多80後的父母沒有做好足夠的醫療、養老保障,一面等待子女按照宗族傳統去養老,同時也在家庭決策刷存在感,喜歡主導,卻不能夠替子女承擔後果。

啟下,80後的父母已經能夠給自己安排好足夠的醫療保障、養老儲備。未來80後的孩子們,會有足夠的資產儲備,也不必擔心父母的養老問題,他們能夠脫離宗族觀念,過上幸福的生活。

至少,我作為家長,意識到前代宗族觀念的衝擊,也同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們免受這樣的苦難煎熬。

為什麼歐美家庭往往感情更為純粹,且子女的生活更自由舒展,我們可以簡單分析:

歐美家庭的好處就在於,經濟,即金融關係相互獨立,更容易建立純粹的情感依賴——少了金融利益的捆綁,一家人只是因為感情相聚,也更容易享受家庭的快樂。

1)孩子畢業過自己的生活,父母不提供經濟支援,獨立出來的好處就是:戀愛婚姻子女決定權利很大,父母不喜歡,也會做到儘量不干涉。

2)父母有天成了爺爺奶奶,依舊有自己的生活,旅遊度假,靠自己年輕時候積累的養老金。而且很少幫子女帶孩子,因為佔用了自己的人生。

寫在節日的一個反話題,祝大家歡喜就好。

會有足夠的資產儲備,也不必擔心父母的養老問題,他們能夠脫離宗族觀念,過上幸福的生活。

至少,我作為家長,意識到前代宗族觀念的衝擊,也同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們免受這樣的苦難煎熬。

為什麼歐美家庭往往感情更為純粹,且子女的生活更自由舒展,我們可以簡單分析:

歐美家庭的好處就在於,經濟,即金融關係相互獨立,更容易建立純粹的情感依賴——少了金融利益的捆綁,一家人只是因為感情相聚,也更容易享受家庭的快樂。

1)孩子畢業過自己的生活,父母不提供經濟支援,獨立出來的好處就是:戀愛婚姻子女決定權利很大,父母不喜歡,也會做到儘量不干涉。

2)父母有天成了爺爺奶奶,依舊有自己的生活,旅遊度假,靠自己年輕時候積累的養老金。而且很少幫子女帶孩子,因為佔用了自己的人生。

寫在節日的一個反話題,祝大家歡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