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近長春90後美女入殮師工作並不可怕 至今未婚曾遭遇相親尷尬

每段旅程都有終點,每個生命都有盡頭,而陪伴生命走過最後一站的就是入殮師,

這是個在世人眼中特殊而神秘的職業。他們身著一襲黑衣,陪伴逝者守望在生命的終點,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和手中的工具,讓逝者溫暖而有尊嚴地走進另一個世界,也給生者以慰藉。

[導讀]3月17日,伴隨清晨的第一縷朝陽,記者來到位於四通路與洋浦大街交會的長春市殯葬服務中心,近距離接觸90後女入殮師門渴欣,揭開她職業背後的神秘面紗……

繼承祖父對於生命的認知

90後夢想女孩成為入殮師

2009年,20歲的門渴欣畢業於吉林省藝術學院音樂表演系,夢想成為一名知名女歌手的她,因爺爺、父親的耳濡目染及對於逝者的別樣認知,她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的本專業,選擇到長春市殯儀館工作。

“上學那會兒,我特別喜歡那英,尤其是她所演唱的《夢一場》,我特別喜歡;經常參加一些歌唱比賽,也曾夢想有一天能成名!”回憶起往事,門渴欣拋下在職業中的嚴肅,燦爛的笑容瞬間浮現在臉頰。

“我父親就是殯儀館的殯葬車司機,爺爺也在殯儀館工作,也是一名入殮師,專門為逝者化妝,爺爺和父親對於生命的認知在我內心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爺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逝者更需要體面和尊重。

”門渴欣說。

化妝間遠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第一次上崗值夜班內心忐忑

接待逝者及家屬、化妝、安排房間、協調火化時間及遺體告別儀式的準備等等,這是一名入殮師基本的工作流程。第一次進入化妝間,她並未感到害怕。

“殯葬中心經常接待的逝者都是因病或自然死亡的,爺爺常叮囑我,讓我就當他們睡著了;化妝間是敞開式的,常有人經過,所以沒有外界謠傳或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門渴欣說。

門渴欣告訴記者,由於入殮師工作的特殊性,除了日常工作外,她們還要值夜班。“我們上一次班都是一天一宿,晚上10點以後,大樓裡就剩下我自己,而且還要時刻關注各房間存放遺體冷櫃的溫度。“門渴欣說,

第一次值夜班我也有些忐忑。空蕩蕩的大樓,就我自己,心裡能不怪怪的麼,也曾靠看書轉移注意力。”當時覺得時間過得慢,希望快點天亮,好有同事來交接班;幹一行愛一行,時間久了,經歷的多了,也就逐漸適應了。“

至今未婚

曾遭遇相親尷尬

和許多“90後”的姑娘一樣,門渴欣也喜歡看書、美食、逛街。脫下殯葬服務的工裝,她是個時髦、漂亮的姑娘,目前還是單身。

“之前家裡倒是介紹過,也會事先告訴對方我的職業,有的會見面,有的一聽就退縮了。”門渴欣說,這是多數未婚女入殮師的“相親”經歷。

有時出門打車,門渴欣會委婉地報上單位位址。“一到地方,有的司機一個激靈,‘殯儀館嗎?’”為了便於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尷尬,她的家距離殯儀館不到500米。

“如果能遇到合適的人,首先希望對方能認識、理解並且接受我的工作。”在她看來,自己從事的是一份給別人尊嚴和體面的工作,沒有理由輕易放棄。

品白事感悟

珍惜當下,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入職至今,門渴欣服務了近萬名逝者,見過太多因親人離別而流下傷心淚水的場面,這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因車禍去世的女孩。

在門渴欣的印象裡,車禍讓女孩頭骨塌陷,臉上也被劃出嚴重的傷口。“白髮人送黑髮人,甭提女孩母親有多難過了。”

女孩的父母哭求入殮師盡力為女兒複容,好讓女兒乾淨漂亮地離開。遺體告別後,女孩宛如熟睡,再度以往日的美麗謝幕。 “這一次我才覺得,我們的工作到底有多麼重要和神聖,讓逝者在人生謝幕時依然美麗,讓他們充滿尊嚴、體面地離去,讓牽掛他們的家人得到心靈的安慰,我認為這一切很有意義” 門渴欣說。

正是因為每天接觸逝者, “90後”姑娘對生死有了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體會。“親人在的時候,真的應該好好愛他們。好好活,這比什麼都重要。”

門渴欣也喜歡看書、美食、逛街。脫下殯葬服務的工裝,她是個時髦、漂亮的姑娘,目前還是單身。

“之前家裡倒是介紹過,也會事先告訴對方我的職業,有的會見面,有的一聽就退縮了。”門渴欣說,這是多數未婚女入殮師的“相親”經歷。

有時出門打車,門渴欣會委婉地報上單位位址。“一到地方,有的司機一個激靈,‘殯儀館嗎?’”為了便於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尷尬,她的家距離殯儀館不到500米。

“如果能遇到合適的人,首先希望對方能認識、理解並且接受我的工作。”在她看來,自己從事的是一份給別人尊嚴和體面的工作,沒有理由輕易放棄。

品白事感悟

珍惜當下,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入職至今,門渴欣服務了近萬名逝者,見過太多因親人離別而流下傷心淚水的場面,這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因車禍去世的女孩。

在門渴欣的印象裡,車禍讓女孩頭骨塌陷,臉上也被劃出嚴重的傷口。“白髮人送黑髮人,甭提女孩母親有多難過了。”

女孩的父母哭求入殮師盡力為女兒複容,好讓女兒乾淨漂亮地離開。遺體告別後,女孩宛如熟睡,再度以往日的美麗謝幕。 “這一次我才覺得,我們的工作到底有多麼重要和神聖,讓逝者在人生謝幕時依然美麗,讓他們充滿尊嚴、體面地離去,讓牽掛他們的家人得到心靈的安慰,我認為這一切很有意義” 門渴欣說。

正是因為每天接觸逝者, “90後”姑娘對生死有了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體會。“親人在的時候,真的應該好好愛他們。好好活,這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