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情不好,想發呆?大理這個千年古村可以讓你隨便呆上一年半載!

前面我們為大家推薦了雲南的城子古村,化石村,還有納西族的石頭城。

昆明附近這個古村落,土牆半米厚,比諾鄧更安靜,文化底蘊更深厚

雲南這個來自億萬年前的古村,連豬圈裡的石頭都是寶貝!

堪稱納西族最後的淨土,麗江這個千年古村絕對是你靜心的好地方!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千年諾鄧古村,相對與之前推薦的村子,可能這個古村更為大家熟知。因為《舌尖上的中國》,《我們十七歲》都是在這裡取景,知名度更大些。

「千年民風千年鹽井,雲南深山慢衍傳奇。」用這句話來形容諾鄧,再合適不過了。

畢竟,它與時間相抗了1200年,如同修行的隱者,將萬物理法歸於心間,養育了一代代人,孕育了一段段故事,最後,養活了「諾鄧」這個名字。

若是要細說諾鄧,那就要從秦朝時期說起。

在大約秦朝時期,雲南省雲龍縣城西北面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裡,來了一群白族人。他們如同發現世外桃源一般,發現了這片秘境,青山綠水,白鹽成堆,從此,再也捨不得離去。當然,為了讓他們的居住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於是,他們給這片秘境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諾鄧,意為「有老虎的山坡」。至此,諾鄧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也再沒有更過名字。

雖然上文所提具有部分戲劇性,

但確實諾鄧有著悠久的歷史,因為雲南最早的史書《蠻書》中有言:「劍川有細諾鄧井」。

也正是這口井,讓諾鄧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旮旯小村,成為了封建社會滇西地區的經濟重鎮。據說當時東至大理、南至保山、西至緬甸、北至西藏的人,都來這裡買鹽做菜,

當時的盛況可謂堪比「洛陽紙貴」。

食鹽的優質,也讓諾鄧的文化更加豐富起來。因為這樣直接催生出了一條物流運輸線——鹽馬古道,

一道風物美食——諾鄧火腿。

都說「好酒不怕巷子深」,可是在山連著山,山的另一面還是山的雲南,若是不走出一條路,諾鄧鹽的出名恐怕要晚好多年。所以,勤勞善良的諾鄧人用人與馬的腳步,走出了一條極具文化特色的「鹽馬古道」。

從而使得高“鹽”值的諾鄧成為連通騰沖、緬甸和西藏、大理、保山等地的“鹽馬古道”軸心地。也讓諾鄧名鎮滇西,緬北,經濟繁極一時。

食鹽的富饒,又孕育了美食的豐富,諾鄧火腿就此應運而生。一條成功的諾鄧火腿,具有四個特點:肉質細、油脂薄、瘦肉多、入味。諾鄧火腿切口肉色嫩紅,鋪展於圓盤之上如盛開的花朵。

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選用特有的諾鄧鹽,不含碘,卻含有豐富的鉀,可以滲透七層肉。製作精細,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白族醃臘製品的風格。諾鄧火腿屬於“物以稀為貴”的典範,醃制完成一隻火腿需要不少時間和心血。即便是現在,火腿的產量每年也只有不到100噸。

美食雖能永存,可是「鹽馬古道」的風光卻不得不因為時代的發展,退出歷史舞臺,成為過往歲月。智慧的諾鄧人也知道,依靠苦力建造的輝煌,終究抵不過歷史的風霜,文化的發展還需要文化自身的力量。

所以,諾鄧人在煮鹽之餘,選擇苦讀詩書。諾鄧文風盛行,在明清時達到了鼎盛,人才輩出。在清代雲龍中進士的三人中諾鄧有兩人,歷史上諾鄧一共還出過60余名貢生,500多名秀才。在歷史上有被稱為"滇中儒傑" 、"蜚聲北朔"、"文章為天下士知"者(舉人黃桂),可見其科名鼎盛、人才輩出。

經濟興文風盛則建築壯,這是封建社會時期的特色,也因此成就了諾鄧更深厚的歷史文化。

諾鄧的民居建築依山而建,多為明、清朝時期的修建。100多座依山構建、風格典雅的古民居,分佈在海拔1900米到2300米的山坡上。

向上望去,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依次有龍王廟、古江西會館、萬壽宮、古榕樹、黃姓家族的“題名訪”和玉皇閣前的“欞星門”等古建築群、古牌坊等。

其中,古鎮內的牌坊是滇西現存最大的古木牌訪,村中高大的古黃連木,樹高多達三四十米,最古老的樹齡已有800多年。

而諾鄧的建築也遵從“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特色而建,形成了特色的合院建築和臺式建築。這種建築特別適合諾鄧逼仄的山地環境,大門通風,院場排水,天井採光,居處雖小而別有天地,白族人常說的「心寬不怕屋窄」大概就是如此。

而且據專家介紹:這種合院不僅內部空間層次豐富,在三維的院落內部介入了時間概念,創造了院落內部的四維性。雖然我們不懂其專業性,但足以證明諾鄧人的才華橫溢。

此外,諾鄧民居建築重視工藝精美,門、窗、木梁、柱、簷,都講究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山牆、院牆上都有繪畫或圖案,每戶人家正房、廂房、面房或照壁的佈置和工藝都各有特色,幾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兩家來。

這些文化藝術濃郁的宅院,不同於如今的豪宅,它所體現的不僅是家境的殷實,更是諾鄧人內心精神的富足與安寧。

它們從建造起便留存下來,替那些逝去的故人看盡人們沒看完的風景,同時又帶著故人的秉性對抗世間的風雨。它們懂得慢下來的道理,也學會了如何去守護所有諾鄧人內心深處的精神家園。

據村裡人說,歷史上諾鄧村從沒出過一次惡性案件。在諾鄧古村,人們的確能感受到民風淳樸,尊禮重道。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諾鄧人自古以來追求的信仰。

因為如此,諾鄧古村即使經歷了千年的歷史洗牌,仍然能在雲南的深山中屹立不倒。這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情懷。諾鄧人知道,精神生活的充實,遠比物質生活的富足更重要。

青石板鋪就的街巷,數不清的石階,清晨山頂的陽光照射下來,老人輕輕拉開木門,房檐上的火腿隨風微動,路上的雞與狗互不干擾,時間就沉澱在這裡。如果你也尋一方淨土,不如來這裡吧。

我們專注于雲南定制旅行,深度發掘雲南最美的旅行線路,喜歡也可以關注我們哦!

也讓諾鄧名鎮滇西,緬北,經濟繁極一時。

食鹽的富饒,又孕育了美食的豐富,諾鄧火腿就此應運而生。一條成功的諾鄧火腿,具有四個特點:肉質細、油脂薄、瘦肉多、入味。諾鄧火腿切口肉色嫩紅,鋪展於圓盤之上如盛開的花朵。

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選用特有的諾鄧鹽,不含碘,卻含有豐富的鉀,可以滲透七層肉。製作精細,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白族醃臘製品的風格。諾鄧火腿屬於“物以稀為貴”的典範,醃制完成一隻火腿需要不少時間和心血。即便是現在,火腿的產量每年也只有不到100噸。

美食雖能永存,可是「鹽馬古道」的風光卻不得不因為時代的發展,退出歷史舞臺,成為過往歲月。智慧的諾鄧人也知道,依靠苦力建造的輝煌,終究抵不過歷史的風霜,文化的發展還需要文化自身的力量。

所以,諾鄧人在煮鹽之餘,選擇苦讀詩書。諾鄧文風盛行,在明清時達到了鼎盛,人才輩出。在清代雲龍中進士的三人中諾鄧有兩人,歷史上諾鄧一共還出過60余名貢生,500多名秀才。在歷史上有被稱為"滇中儒傑" 、"蜚聲北朔"、"文章為天下士知"者(舉人黃桂),可見其科名鼎盛、人才輩出。

經濟興文風盛則建築壯,這是封建社會時期的特色,也因此成就了諾鄧更深厚的歷史文化。

諾鄧的民居建築依山而建,多為明、清朝時期的修建。100多座依山構建、風格典雅的古民居,分佈在海拔1900米到2300米的山坡上。

向上望去,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依次有龍王廟、古江西會館、萬壽宮、古榕樹、黃姓家族的“題名訪”和玉皇閣前的“欞星門”等古建築群、古牌坊等。

其中,古鎮內的牌坊是滇西現存最大的古木牌訪,村中高大的古黃連木,樹高多達三四十米,最古老的樹齡已有800多年。

而諾鄧的建築也遵從“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特色而建,形成了特色的合院建築和臺式建築。這種建築特別適合諾鄧逼仄的山地環境,大門通風,院場排水,天井採光,居處雖小而別有天地,白族人常說的「心寬不怕屋窄」大概就是如此。

而且據專家介紹:這種合院不僅內部空間層次豐富,在三維的院落內部介入了時間概念,創造了院落內部的四維性。雖然我們不懂其專業性,但足以證明諾鄧人的才華橫溢。

此外,諾鄧民居建築重視工藝精美,門、窗、木梁、柱、簷,都講究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山牆、院牆上都有繪畫或圖案,每戶人家正房、廂房、面房或照壁的佈置和工藝都各有特色,幾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兩家來。

這些文化藝術濃郁的宅院,不同於如今的豪宅,它所體現的不僅是家境的殷實,更是諾鄧人內心精神的富足與安寧。

它們從建造起便留存下來,替那些逝去的故人看盡人們沒看完的風景,同時又帶著故人的秉性對抗世間的風雨。它們懂得慢下來的道理,也學會了如何去守護所有諾鄧人內心深處的精神家園。

據村裡人說,歷史上諾鄧村從沒出過一次惡性案件。在諾鄧古村,人們的確能感受到民風淳樸,尊禮重道。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諾鄧人自古以來追求的信仰。

因為如此,諾鄧古村即使經歷了千年的歷史洗牌,仍然能在雲南的深山中屹立不倒。這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情懷。諾鄧人知道,精神生活的充實,遠比物質生活的富足更重要。

青石板鋪就的街巷,數不清的石階,清晨山頂的陽光照射下來,老人輕輕拉開木門,房檐上的火腿隨風微動,路上的雞與狗互不干擾,時間就沉澱在這裡。如果你也尋一方淨土,不如來這裡吧。

我們專注于雲南定制旅行,深度發掘雲南最美的旅行線路,喜歡也可以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