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楊旗|頭頸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在腦血管病精准中最新應用進展

點擊「神經介入線上」可快速關注

衛生部2012年統計結果顯示中國40歲以上腦卒中人口高達1036萬,腦卒中因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等特點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

眾所周知,頭頸動脈狹窄是腦血管主要病因之一,北京宣武醫院的楊旗教授為此為我們帶來了“頭頸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在腦血管病精准中最新應用進展”的精彩演講。

楊旗教授作報告

楊旗教授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頸動脈磁共振管壁成像應用、顱內動脈磁共振管壁成像應用、全腦動脈磁共振管壁成像新技術應用、黑血血栓成像新技術應用。

1. 頸動脈磁共振管壁成像應用

頭頸部動脈狹窄病變影像學手段主要有:TCD、CTA、DSA、MRA。另外頸動脈斑塊管壁成像包括:① 亮血成像序列,如TOF;② 黑血成像序列,如:T1WT、T2WI、PDWI;③ 特殊技術應用,如:脂肪抑制、FSD+DANTE血流抑制。

2. 顱內動脈磁共振管壁成像應用

管壁成像技術是顯示顱內動脈血管壁病變特徵的最有潛力工具,

現因其具有3D黑血成像序列、全腦成像等便捷掃描方案、更高的空間解析度以及大血管、代償血管及穿支血管一站式成像等優點被臨床所需求。

3. 全腦動脈磁共振管壁成像新技術應用

楊旗教授通過數個臨床病例生動形象的展示了該項技術的新應用。

4. 黑血血栓成像新技術應用

腦靜脈及靜脈竇血栓(CVST)由於其生理、病理、解剖學結構特徵,如側支吻合豐富、不與動脈伴行、分佈不對稱等,

使醫生一直困擾于對其的診斷。當前 CVST 大多依賴于間接成像的多模影像技術聯合診斷,但臨床診療中誤診率較高,由此,新興技術黑血血栓成像(BTI)應運而生,其對準確標定血栓、直接血栓成像對比傳統技術優勢顯著。

報告現場

最後,楊旗教授就目前影像學技術在腦血管病精准中應用做出了進一步展望。讓我們不僅期待著全腦顱內動脈管壁成像新技術能成為腦卒中分型新手段,也期待著頭頸部血管、主動脈弓一站式成像將成為研究的新方向,更期待著通過BTI技術(直接黑血血栓成像技術)顯著提高CTV診斷準確性,使其成為一線檢查技術。

文 / 安徽省立醫院 馮穎

圖 / 安徽省立醫院南區院辦 李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