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墨菲定律是個什麼鬼?為什麼越擔心的事情就越會發生!

文 | 範琳琳

編輯 | 木木

為什麼偏偏是我?

生活中你是否會經歷過……

[洗車必下雨]

[等公車太久沒來,你剛剛想走遠打車,回頭公車就來了。]

[你早到了,會議卻取消;你準時到,卻還要等;遲到,

就是遲了。]

[在超市里結帳,總覺得另一排動的比較快;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了。]

其實這就是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工程師提出的。它的主要內容是:

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似乎每人都能感覺到,總是有些事情不會出現自己希望的結果,

而越不希望的那個結果,它越會發生。初次看到墨菲定律會覺得真是神准的概括,但這應該和人的選擇性記憶有莫大關係,不順的事總是比順順利利的事給人最深的印象和記憶。

其實你洗車後卻沒下雨的次數占多數,

這些多數你並不會注意到因此很容易被遺忘,你只會對洗車後下雨的糟糕情緒記憶深刻,所以在你的記憶裡不自覺的就認為“洗車就會下雨”。

並且當“洗車就會下雨”這個想法在你腦中紮根後,你就會因為身邊出現的符合“洗車會下雨”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強化你腦中的這個想法,導致你更加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的感覺。

超市排隊也是,總會感覺自己排的隊常常會很慢。原因就在於,假設11條通道,你有1/11的機會排到最快的,但有10/11排到慢的。很多定律給大家的感覺總是那麼准,其實多半都是感覺上與實際情況所存在的偏差導致的。

分享一位運氣不太好的L君:

“那麼多份報告只有一份搞錯了,偏偏交到了領導手上,怎麼那麼倒楣!”

“我就知道這次一定會失敗”

今天又聽到永遠中招的L君在辦公室大喊“為什麼偏偏是我?就連老天也欺負我”

同事們也非常同情他,活在墨菲世界裡的L君,似乎永遠也吃不到那塊麵包。

墨菲定律的終極含義是:可能出錯的事情終將出錯,

哪怕這種可能性只有0.001%。

L君的遭遇確實值得同情,但仔細想想好像又有哪裡不對?為什麼有些人身上總會發生概率0.001%的事件,難道他們真的特別倒楣,總是“怕什麼來什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原來,L君掉入了自我實現預言的怪圈。我猜他是抱著“可能會失敗”的心態完成任務,可想而知,在執行中沒有百分之百的付出努力。

果真失敗後,L君又自暴自棄地覺得這是意料之中的結果。他比別人更擅長收集對自己不利的負面資訊,為什麼L君如此消極?大家都聽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心理學家會告訴你,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過往的成功經驗奠定了對未來成功的期待,這種信念被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稱為自我效能感,指“人們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研究表明,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做事更主動、積極,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則消極拖拉,無法堅持到底。L君沒有發覺導致失敗的是他工作方式,而不是不可預測的其他因素。

說到底,“怕什麼來什麼”該怎麼破?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學著不要怕。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自我效能感過低,也不要太擔心。不過從現在開始要從失敗中查找自己的原因,丟掉“墨菲定律”這個藉口。

做好當下、務實前行!

他比別人更擅長收集對自己不利的負面資訊,為什麼L君如此消極?大家都聽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心理學家會告訴你,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過往的成功經驗奠定了對未來成功的期待,這種信念被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稱為自我效能感,指“人們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研究表明,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做事更主動、積極,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則消極拖拉,無法堅持到底。L君沒有發覺導致失敗的是他工作方式,而不是不可預測的其他因素。

說到底,“怕什麼來什麼”該怎麼破?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學著不要怕。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自我效能感過低,也不要太擔心。不過從現在開始要從失敗中查找自己的原因,丟掉“墨菲定律”這個藉口。

做好當下、務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