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摔跤吧!爸爸》燃哭了,熱血沸騰過後,我們對中國體育題材電影有了哪些思考?

文 │ 林霓安

最近,一部印度體育題材的電影《摔跤吧!爸爸》正在國內院線熱映,在起初排片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首週末即收穫8000萬票房,豆瓣評分9.2,影評人、導演、演員以及各路媒體都紛紛力薦,

口碑持續發酵,截止目前票房已超過4億元。不僅打破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還強勢反超好萊塢大片《銀河護衛隊2》,一路逆襲。

《摔跤吧!爸爸》是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威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改編的電影,由印度電影巨星阿米爾•汗主演。印度摔跤手冠軍馬哈威亞•辛格•珀尕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連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

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他讓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長髮,練習摔跤,並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贏來了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機會。

這部讓人“又哭又笑” 的印度電影,引發了一連串有關阿米爾•汗本人、父權、印度女性地位的討論,

然而電影中最讓人熱血沸騰的還屬片中的摔跤場面,有著超強代入感的運動畫面,極具現場感的鏡頭特寫,摔跤運動本身的對抗感都給人一種“燃”爆了的感覺。很多觀眾稱在電影院看到“大女兒奪冠”時,影廳裡都出現了全場鼓掌的熱烈場面。

《摔跤吧!爸爸》為什麼把你燃哭了?

自從這部電影上映以來,引發最多討論的除了阿米爾•汗的身材,

就是新人演員極度專業的摔跤表演了。阿米爾•汗在片中需要演繹男主角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為了達到最佳的角色狀態,他拒絕穿脂肪假體衣,並稱“那樣當演員最有趣一個過程就被抹殺了”,整個拍攝過程中他反復的增重與減重,只為了角色最佳狀態。

此外,阿米爾•汗和他片中的女兒還進行了為期一年左右的摔跤培訓,在之前的採訪中瞭解到,飾演少年吉塔的演員Zaira Wasim進組時十分羸弱,面對壓力也有點脆弱,所有人都懷疑她不行,演青年巴比塔的Sanya Malhotra為了電影裡面的一分鐘不到的摔跤鏡頭,也跟著訓練了九個月。“女兒們”搏命般的訓練才有了電影中的驚豔效果,如今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這種驚人氣勢和爆發力,和之前的高強度訓練分不開。

一般情況下, 體育類題材的電影大多屬於勵志類型,但這部電影不是簡單的勵志,它誕生在男女極度不平等的印度,在對真實事件的故事還原中加入了對女性地位的反思,因此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意義。

在《摔跤吧!爸爸》過後,人們再次關注起運動題材,對國內運動題材影片的思考也都湧了出來。“差點以為《摔跤吧!爸爸》中的女兒們是專業摔跤手”“看完電影我這種運動盲也能看懂摔跤了”“運動題材電影原來也可以這麼好看”“中國不缺運動精神可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電影”,體育愛好者,專業影評人對這部折射運動精神電影的討論和反思也越來越多。

中國缺運動題材電影生長的土壤嗎?

電影在國內上映後,不少媒體和影評人都發表了看法。貓眼電影的專業評分欄裡,曾任時光網總編輯的電影人子非魚評價道,“在印度這樣一個體育小國,誕生了這樣一部優秀的體育電影,讓舉國體制下金牌無數的中國人情何以堪?更讓人難解的是,也是這個讓國人以為女性極不安全的國度,誕生了這部父與女的史詩。看起來,我們這個國度應該擁有更多的苦難和成功,但是,我們的故事去哪兒了?”

山西晚報在文章《摔跤吧!爸爸:一部電影的價值》中稱,“不僅是我們一向忽略的印度電影戰敗了我們一向崇拜的好萊塢電影;也不僅是我們一向拍不好的運動題材,被我們腦子裡固化為只會拍歌舞片的印度拍得讓人看到哭;更不僅是我們還追捧小鮮肉演員時,忽然從印度演員身上看到了責任和擔當;在摳圖、替身漫天飛的電影大環境下,發現了別人的真誠…這部電影,讓我們的電影產業自省。”

從《摔跤吧!爸爸》的漫天讚譽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觀眾對於好電影的渴望和國內運動題材電影長久缺失的遺憾。

中國電影歷史上極少有對體育題材的嘗試。最近十多年來能被多數觀眾知曉的也只有講述拳擊的《激戰》和自行車騎行運動的《破風》,從7.8和7.2的豆瓣評分來看,還是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

事實上,運動類題材電影多是通過競技性衝突表達勵志內核,這種正能量題材無論從審查還是觀眾接受度上都很高,此前曾出現過的《喜劇之王》《滾蛋吧!腫瘤君》《中國合夥人》《海洋天堂》等勵志主題的電影都有著不錯的口碑。

此外,體育題材電影都取材於真實的人物和故事,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主人公戰勝自己的過程本身就具有戲劇衝突性,再加上他們與某種社會觀念抗爭的精神,就像《摔跤吧!爸爸》當中,女摔跤手不僅僅是為自己去戰鬥,也是為千千萬萬個被歧視,被迫早早走向童婚的同齡女孩去奮爭,震懾人心的效果更佳凸顯。

著名影評人梁鵬飛在《摔跤吧爸爸火爆背後,是中國體育題材電影的迷失》一文中寫道,“中國並不缺乏體育題材電影的現實土壤”,他認為,中國體育,尤其是女子體育,絕不缺乏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素材。

包括梁鵬飛在內的很多媒體人影評人在討論中國體育電影素材的時候,都不約而同提到了中國女排。無疑,她們的故事曾激勵過好幾代人,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逆轉戰勝了此前曾18次贏過自己的東道主巴西隊最終奪冠更是讓所有國人熱淚盈眶。

不得不承認,體育電影在目前的中國電影製作中還一直是弱項,但中國的確不缺體育電影生長的土壤。著名導演陳可辛此前在宣傳電影《喜歡你》時曾透露,展現中國女子網球大滿貫得主李娜傳奇人生的體育題材電影《李娜》會在今年開機,屆時將會以李娜與教練卡洛斯對話、解開心結的過程,回憶自己的成長以及成名經歷。

網路大電影對體育競技題材的嘗試怎麼樣了?

除了院線電影,近兩年剛剛發展起來的網路大電影行業對體育競技類題材也有一定的嘗試,但縱覽各視頻平臺上線的此類影片,大多都是借用一小部分運動元素,題材上仍是青春、喜劇、二次元之類的,真正的體育影片少之又少。

《乒乓俠》出品方映美傳媒創始人高銳告訴骨朵,這部影片就不屬於運動題材,只是借用了乒乓球這個運動元素,它的題材定位是熱血、奇幻、二次元。高銳認為,從市場的角度考慮,運動類的題材比較難做,“不管是院線電影還是網路電影,要往運動題材走的話都要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

從這個表格展示出的部分體育競技類網大中不難看出,大多數都是在片名或者影片中借用“拳擊”“足球”“乒乓”等運動元素,加上“搞怪”“青春”“美女”等內容,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影片本身並不能歸類為運動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體育題材電影雖然有種種潛力,但它顯然比青春、都市、愛情等題材更需要專業知識和視角的介入,拍好它並不容易。體操電影《翻滾吧!阿信》導演林育賢就曾說過,創作體育題材電影,對體育深層內涵的體會和挖掘需要時間,對它的呈現需要靈感和機遇。國內體育題材電影的稀少是現狀,但它的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困境,這其中有多數國人對體育運動認知的缺失,也有故事劇本基礎薄弱的短板。

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應該是各種類型和題材百花齊放,但目前國內不只是體育題材電影缺少,近幾年來整個電影市場類型非常狹窄,院線電影多為喜劇片和特效片,或者是都市愛情片,網路大電影中喜劇類型的占比也遠遠高於其它類型。“偏重商業娛樂,缺少現實人文關懷”的電影發展現狀已經讓我們距離好萊塢和印度電影越來越遠了,這次《摔跤吧!爸爸》的出現更是給了國人致命一擊。

正如某媒體在文章中質疑的,“在同樣來自亞洲的印度電影屢次震撼中國電影觀眾心靈的時候,一個實際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急速膨脹的這十多年裡,我們有什麼代表作,向誰輸出過什麼價值觀?這確實值得中國電影人和中國電影去思索”。

也跟著訓練了九個月。“女兒們”搏命般的訓練才有了電影中的驚豔效果,如今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這種驚人氣勢和爆發力,和之前的高強度訓練分不開。

一般情況下, 體育類題材的電影大多屬於勵志類型,但這部電影不是簡單的勵志,它誕生在男女極度不平等的印度,在對真實事件的故事還原中加入了對女性地位的反思,因此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意義。

在《摔跤吧!爸爸》過後,人們再次關注起運動題材,對國內運動題材影片的思考也都湧了出來。“差點以為《摔跤吧!爸爸》中的女兒們是專業摔跤手”“看完電影我這種運動盲也能看懂摔跤了”“運動題材電影原來也可以這麼好看”“中國不缺運動精神可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電影”,體育愛好者,專業影評人對這部折射運動精神電影的討論和反思也越來越多。

中國缺運動題材電影生長的土壤嗎?

電影在國內上映後,不少媒體和影評人都發表了看法。貓眼電影的專業評分欄裡,曾任時光網總編輯的電影人子非魚評價道,“在印度這樣一個體育小國,誕生了這樣一部優秀的體育電影,讓舉國體制下金牌無數的中國人情何以堪?更讓人難解的是,也是這個讓國人以為女性極不安全的國度,誕生了這部父與女的史詩。看起來,我們這個國度應該擁有更多的苦難和成功,但是,我們的故事去哪兒了?”

山西晚報在文章《摔跤吧!爸爸:一部電影的價值》中稱,“不僅是我們一向忽略的印度電影戰敗了我們一向崇拜的好萊塢電影;也不僅是我們一向拍不好的運動題材,被我們腦子裡固化為只會拍歌舞片的印度拍得讓人看到哭;更不僅是我們還追捧小鮮肉演員時,忽然從印度演員身上看到了責任和擔當;在摳圖、替身漫天飛的電影大環境下,發現了別人的真誠…這部電影,讓我們的電影產業自省。”

從《摔跤吧!爸爸》的漫天讚譽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觀眾對於好電影的渴望和國內運動題材電影長久缺失的遺憾。

中國電影歷史上極少有對體育題材的嘗試。最近十多年來能被多數觀眾知曉的也只有講述拳擊的《激戰》和自行車騎行運動的《破風》,從7.8和7.2的豆瓣評分來看,還是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

事實上,運動類題材電影多是通過競技性衝突表達勵志內核,這種正能量題材無論從審查還是觀眾接受度上都很高,此前曾出現過的《喜劇之王》《滾蛋吧!腫瘤君》《中國合夥人》《海洋天堂》等勵志主題的電影都有著不錯的口碑。

此外,體育題材電影都取材於真實的人物和故事,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主人公戰勝自己的過程本身就具有戲劇衝突性,再加上他們與某種社會觀念抗爭的精神,就像《摔跤吧!爸爸》當中,女摔跤手不僅僅是為自己去戰鬥,也是為千千萬萬個被歧視,被迫早早走向童婚的同齡女孩去奮爭,震懾人心的效果更佳凸顯。

著名影評人梁鵬飛在《摔跤吧爸爸火爆背後,是中國體育題材電影的迷失》一文中寫道,“中國並不缺乏體育題材電影的現實土壤”,他認為,中國體育,尤其是女子體育,絕不缺乏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素材。

包括梁鵬飛在內的很多媒體人影評人在討論中國體育電影素材的時候,都不約而同提到了中國女排。無疑,她們的故事曾激勵過好幾代人,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逆轉戰勝了此前曾18次贏過自己的東道主巴西隊最終奪冠更是讓所有國人熱淚盈眶。

不得不承認,體育電影在目前的中國電影製作中還一直是弱項,但中國的確不缺體育電影生長的土壤。著名導演陳可辛此前在宣傳電影《喜歡你》時曾透露,展現中國女子網球大滿貫得主李娜傳奇人生的體育題材電影《李娜》會在今年開機,屆時將會以李娜與教練卡洛斯對話、解開心結的過程,回憶自己的成長以及成名經歷。

網路大電影對體育競技題材的嘗試怎麼樣了?

除了院線電影,近兩年剛剛發展起來的網路大電影行業對體育競技類題材也有一定的嘗試,但縱覽各視頻平臺上線的此類影片,大多都是借用一小部分運動元素,題材上仍是青春、喜劇、二次元之類的,真正的體育影片少之又少。

《乒乓俠》出品方映美傳媒創始人高銳告訴骨朵,這部影片就不屬於運動題材,只是借用了乒乓球這個運動元素,它的題材定位是熱血、奇幻、二次元。高銳認為,從市場的角度考慮,運動類的題材比較難做,“不管是院線電影還是網路電影,要往運動題材走的話都要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

從這個表格展示出的部分體育競技類網大中不難看出,大多數都是在片名或者影片中借用“拳擊”“足球”“乒乓”等運動元素,加上“搞怪”“青春”“美女”等內容,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影片本身並不能歸類為運動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體育題材電影雖然有種種潛力,但它顯然比青春、都市、愛情等題材更需要專業知識和視角的介入,拍好它並不容易。體操電影《翻滾吧!阿信》導演林育賢就曾說過,創作體育題材電影,對體育深層內涵的體會和挖掘需要時間,對它的呈現需要靈感和機遇。國內體育題材電影的稀少是現狀,但它的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困境,這其中有多數國人對體育運動認知的缺失,也有故事劇本基礎薄弱的短板。

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應該是各種類型和題材百花齊放,但目前國內不只是體育題材電影缺少,近幾年來整個電影市場類型非常狹窄,院線電影多為喜劇片和特效片,或者是都市愛情片,網路大電影中喜劇類型的占比也遠遠高於其它類型。“偏重商業娛樂,缺少現實人文關懷”的電影發展現狀已經讓我們距離好萊塢和印度電影越來越遠了,這次《摔跤吧!爸爸》的出現更是給了國人致命一擊。

正如某媒體在文章中質疑的,“在同樣來自亞洲的印度電影屢次震撼中國電影觀眾心靈的時候,一個實際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急速膨脹的這十多年裡,我們有什麼代表作,向誰輸出過什麼價值觀?這確實值得中國電影人和中國電影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