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母親節複盤|中國式教育,爸爸去哪了?媽媽,該放手時就放手

中國媽媽太累了,中國爸爸都去哪了?

01

啊。啊。啊。

忙碌了小半年了,

終於又迎來了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日子——母親節。

說實話,過這個節日,我真的有點兒不好意思,我家的家務老公幹得永遠比我多;

在孩子的照顧上,老公也永遠比我用心的多,我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

不說了,再說我真的要臉紅了……

但像我這樣的奇葩媽媽實屬少數,大多數媽媽對於孩子,如果滿分是100分,她們絕大多數都可以得120分,都是超常發揮好嗎。

而孩子爸爸呢?60分及格,

就算是好爸爸了。

記得好久之前,魚媽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媽,我渴了。媽,我餓了。媽,我衣服呢?媽,買好吃的了嗎?

而跟爸爸永遠就一句話:爸,我媽呢?

可見,媽媽對於孩子的重要性,那還真不是一般爸爸能比的。(男同志們聽了可別吃醋哈。)

好吧,魚媽想說的是,這其實不只是段子,也是中國萬千家庭的真實寫照啊。

孩子對媽媽的依戀遠超過爸爸,而且超的很過分!

一方面是因為母親這個角色天生會與孩子產生最親密的連接,另一方面是父親總是習慣性缺席,這也讓孩子不得不更多的依賴母親。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無論父親還是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一方能夠包辦另一方的職責。

可是很大一部分中國家庭,卻仍在進行著這樣的失衡教育模式。

母親過度操勞,父親做甩手掌櫃。

作為一個懶癌患者,

魚媽當然是一萬個不認同嘍。

比如,我們家就不是醬嬸的,小魚他爸洗碗拖地、教育孩子,活是一樣沒少幹。

魚媽打心底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兩個人的事,缺了誰都不行。

尤其是作為母親,懷孕生娃已經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如果帶娃也全權包辦了,那還要孩子爹幹啥呢?

今天趁著母親節,魚媽就真得和你們好好說道說道。

02

中國的媽媽太累了

魚媽知道,從孩子出生開始,很多媽媽便告別了社交、旅遊、打扮和休閒時間,

僅有的休閒也是為了陪孩子。

圍著孩子轉,是很多中國媽媽的生活狀態,而且大部分這樣的媽媽“樂此不疲”。

她們即使感覺到自己很累了,也還是很難放下這樣的擔子,讓自己透透氣。

魚媽在做老師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元家長,後來我們成為了朋友,她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媽媽”。

她曾和我說:“從懷孕到孩子出生,我一直沒做過頭髮,擔心會影響哺乳。

以前就沒有化妝的習慣,現在更是省略到洗一把臉了事。

換季添置的衣服也是趁著上班的空隙去淘來的,根本不可能花上大把時間去逛街。

孩子上學後,我的大部分精力都在管孩子的學習。上班時間盡可能提高效率,不加班,回家就陪孩子。”

說實話,魚媽在聽到她的這番話之初,是有些慚愧的,畢竟我不是這樣的,但是這種愧疚感很快隨著她的抱怨消失了。

既要上班,還要照顧孩子,讓她疲憊不堪,經常抱怨。“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個黃臉婆了”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

雖然我也曾安慰過她很多次,但都無濟於事。

而我這位朋友呢,既看不慣公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懂得向丈夫求助,什麼事都自己扛。

我知道,其實沒有哪個媽媽甘願放棄自己的美麗和犧牲全部個人生活的。

畢竟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機會,為別人而活就是會很累,無論這個人是孩子還是丈夫。

但是作為母親,我可以理解這些媽媽的做法,她們就是把孩子和家庭看得太過重要了,重要到失去了自我。

這樣的媽媽在中國一點也不罕見,可是媽媽們家裡家外拼死拼活的努力,換來的真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嗎?

03

中國的爸爸去哪了

與中國的媽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式爸爸”。

有調查顯示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占50%,以父親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

也就是說,有50%的家庭,父愛教育是缺失的。

記得“爸爸去哪兒”播出的那年,我和小魚還有我老公我們一家三口一起追節目。

第一季中,除了黃磊這位奶爸還算有模有樣外,其他幾位爸爸都是窘態百出,雖然很有意思,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應出了中國的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孩子普遍和爸爸不親,而爸爸在照顧孩子方面,也是真差勁!

衣服不會穿、飯也不會做、孩子哭了不知所措,不好意思,魚媽也是忍不住吐槽啊。

不過要說父親照顧孩子不如母親細心也情有可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父親可一點不比母親差。

教育內容上,父親的知識面相對于母親更廣,在史、地、哲上父親往往精于母親,能夠拓寬孩子的視野;

教育方式上,父親更推崇讓孩子自己動手,而不是包辦代替,要比母親的處處呵護更有利於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

身體素質上,父親大多喜運動好探索,能夠帶領孩子運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父親帶出來的孩子,更堅強,更有忍耐力...等等。

總而言之,母親帶孩子有其優勢,父親帶孩子的優勢一點也不弱。

可是爸爸們卻非常容易偷懶,能夠推給媽媽的都推給媽媽,實在沒辦法了才自己上。

據我所知,周圍朋友中給孩子開家長會的80%以上都是媽媽,而爸爸只會在媽媽抽不出時間的情況下才會去。週末陪孩子的,也是媽媽較多。

這樣懶一時,躲一時,孩子長大後,爸爸們真的能保證自己不會後悔嗎?

04

女人,請學會給自己放假

不會“偷懶”的女人是做不好媽媽的。

不知道各位媽媽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就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和老公都對你越來越不耐煩,很多時候他們認為你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你做的好是應該的,你做的不好就是不盡責。

委屈不委屈?心痛不心痛?

自己辛辛苦苦付出,到頭來還沒落一句好,心在滴血啊有木有!

說實話,魚媽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雖然不多,但足以讓我印象深刻。

那時我家小魚剛上幼稚園,魚媽也開始恢復工作。

由於我老公當時的工作性質問題,沒法那麼早接孩子,所以接小魚的任務就落在我身上了。

有一回,正好趕上學校臨時有事,幼稚園放學前我就給老師打了個電話,讓小魚先在幼稚園待一會,我晚點過去接她。

也不知道是當時老師沒傳達清楚我的意思還是怎麼回事,我加班完了接小魚,結果這孩子跟我犯起脾氣來了。又哭又鬧,還埋怨我沒有準時去接她。

好不容易把她哄好了回家,結果到家一開門,我老公正舒服的窩在沙發上看球。

眼看著我進來了,還問我:“怎麼這麼晚才回來,飯都沒人做,餓死了,快點做飯吧!”反正大致就是這麼個意思。(自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做飯了,哼~)

我心想我辛辛苦苦加班,還要接孩子,結果回家沒人噓寒問暖不說,還要繼續當“勞模”。

我當時就有點火了,感覺特委屈,但是生氣歸生氣,當天還是我做的飯。

那之後,我就和小魚她爸明確提出意見,以後誰回家早誰做飯,家務活也必須是兩個人共同分擔。

週末帶孩子,我也是能夠交給她爸,就絕不“姑息”。

我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活,沒事還給自己放個假。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我就是一個超級大懶。

但是,這樣“懶”出來的效果很好。孩子不再事事依賴我,我老公也更加知道心疼我了。

因為帶過娃才知道,娃有多難帶。不過他說挺值的,因為閨女和他更親了。

魚媽之所以把這件“辛酸往事”搬出來,就是想告訴各位媽媽們,即使做了媽媽,也要先學會愛自己,時不時的讓自己“懶”一下,別人才會更愛你,“別人”當然也包括老公和孩子。

我們因為母親的身份而變得偉大,我們也因為女人的身份依然平凡。

值此母親節之際,魚媽衷心的希望每個媽媽都能夠擁有讓自己變幸福的能力。

我是魚媽,關注K12階段所有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我們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習;幫助家長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態;關注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還要照顧孩子,讓她疲憊不堪,經常抱怨。“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個黃臉婆了”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

雖然我也曾安慰過她很多次,但都無濟於事。

而我這位朋友呢,既看不慣公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懂得向丈夫求助,什麼事都自己扛。

我知道,其實沒有哪個媽媽甘願放棄自己的美麗和犧牲全部個人生活的。

畢竟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機會,為別人而活就是會很累,無論這個人是孩子還是丈夫。

但是作為母親,我可以理解這些媽媽的做法,她們就是把孩子和家庭看得太過重要了,重要到失去了自我。

這樣的媽媽在中國一點也不罕見,可是媽媽們家裡家外拼死拼活的努力,換來的真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嗎?

03

中國的爸爸去哪了

與中國的媽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式爸爸”。

有調查顯示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占50%,以父親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

也就是說,有50%的家庭,父愛教育是缺失的。

記得“爸爸去哪兒”播出的那年,我和小魚還有我老公我們一家三口一起追節目。

第一季中,除了黃磊這位奶爸還算有模有樣外,其他幾位爸爸都是窘態百出,雖然很有意思,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應出了中國的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孩子普遍和爸爸不親,而爸爸在照顧孩子方面,也是真差勁!

衣服不會穿、飯也不會做、孩子哭了不知所措,不好意思,魚媽也是忍不住吐槽啊。

不過要說父親照顧孩子不如母親細心也情有可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父親可一點不比母親差。

教育內容上,父親的知識面相對于母親更廣,在史、地、哲上父親往往精于母親,能夠拓寬孩子的視野;

教育方式上,父親更推崇讓孩子自己動手,而不是包辦代替,要比母親的處處呵護更有利於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

身體素質上,父親大多喜運動好探索,能夠帶領孩子運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父親帶出來的孩子,更堅強,更有忍耐力...等等。

總而言之,母親帶孩子有其優勢,父親帶孩子的優勢一點也不弱。

可是爸爸們卻非常容易偷懶,能夠推給媽媽的都推給媽媽,實在沒辦法了才自己上。

據我所知,周圍朋友中給孩子開家長會的80%以上都是媽媽,而爸爸只會在媽媽抽不出時間的情況下才會去。週末陪孩子的,也是媽媽較多。

這樣懶一時,躲一時,孩子長大後,爸爸們真的能保證自己不會後悔嗎?

04

女人,請學會給自己放假

不會“偷懶”的女人是做不好媽媽的。

不知道各位媽媽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就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和老公都對你越來越不耐煩,很多時候他們認為你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你做的好是應該的,你做的不好就是不盡責。

委屈不委屈?心痛不心痛?

自己辛辛苦苦付出,到頭來還沒落一句好,心在滴血啊有木有!

說實話,魚媽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雖然不多,但足以讓我印象深刻。

那時我家小魚剛上幼稚園,魚媽也開始恢復工作。

由於我老公當時的工作性質問題,沒法那麼早接孩子,所以接小魚的任務就落在我身上了。

有一回,正好趕上學校臨時有事,幼稚園放學前我就給老師打了個電話,讓小魚先在幼稚園待一會,我晚點過去接她。

也不知道是當時老師沒傳達清楚我的意思還是怎麼回事,我加班完了接小魚,結果這孩子跟我犯起脾氣來了。又哭又鬧,還埋怨我沒有準時去接她。

好不容易把她哄好了回家,結果到家一開門,我老公正舒服的窩在沙發上看球。

眼看著我進來了,還問我:“怎麼這麼晚才回來,飯都沒人做,餓死了,快點做飯吧!”反正大致就是這麼個意思。(自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做飯了,哼~)

我心想我辛辛苦苦加班,還要接孩子,結果回家沒人噓寒問暖不說,還要繼續當“勞模”。

我當時就有點火了,感覺特委屈,但是生氣歸生氣,當天還是我做的飯。

那之後,我就和小魚她爸明確提出意見,以後誰回家早誰做飯,家務活也必須是兩個人共同分擔。

週末帶孩子,我也是能夠交給她爸,就絕不“姑息”。

我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活,沒事還給自己放個假。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我就是一個超級大懶。

但是,這樣“懶”出來的效果很好。孩子不再事事依賴我,我老公也更加知道心疼我了。

因為帶過娃才知道,娃有多難帶。不過他說挺值的,因為閨女和他更親了。

魚媽之所以把這件“辛酸往事”搬出來,就是想告訴各位媽媽們,即使做了媽媽,也要先學會愛自己,時不時的讓自己“懶”一下,別人才會更愛你,“別人”當然也包括老公和孩子。

我們因為母親的身份而變得偉大,我們也因為女人的身份依然平凡。

值此母親節之際,魚媽衷心的希望每個媽媽都能夠擁有讓自己變幸福的能力。

我是魚媽,關注K12階段所有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我們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習;幫助家長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態;關注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