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建橋修路——中聯部部長宋濤為你詳解“民心相通”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習近平主席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重要講話時引用了這句中國古語,並特地指出“這是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的4年”。

習主席還明確提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未來“要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開闢更多合作管道。”

顯而易見,“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發展倡議,更是民心相通倡議。“一帶一路”要行穩致遠,離不開“民心相通”的支撐和保障。那麼,如何才能實施好這項基礎性工程呢?

中聯部部長宋濤在同日舉行的論壇“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上就此發表了主旨講話,談到了把握“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下一階段開展民心相通合作的四點建議。我們來聽聽宋部長的說法:

【為何“相通”: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

為何要推動“民心相通”?換言之,“民心相通”為何重要?

宋濤說,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經濟全球化遭遇許多新挑戰、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中“民心相通”建設有“四點意義”:

——為各國經濟合作夯實社會根基。“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各國民眾的支援。通過齊心協力,不斷強化“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紐帶,更主動地順應民願、汲取民智、動員民力,不斷優化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會更好地惠及相關國家民眾,

為各方務實合作構築強有力的社會環境和民意基礎。

——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注入動力。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全球治理變革的方向。通過“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建設,更好地把握各國民眾的發展訴求,更及時地回應各國民眾的變革意願,更有力地引導社會力量開展相關合作,更平衡地維護好各方利益,進而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凝聚共識、尋求對策。

——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提供平臺。“一帶一路”建設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更離不開文明互鑒的“軟”助力。需要宣導多元多樣、平等相待的文明觀;宣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明觀;宣導不忘本來、面向未來的文明觀;宣導以文化交融化解對抗衝突的文明觀,用“文明和諧”擯棄“文明衝突”。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聚條件。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是民心相通事業的努力方向和目標。

大力促進地緣相聯、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命運與共,讓各國民眾在實現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成為好朋友、好夥伴,逐步構建責任共擔、利益共用、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何“相通”: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如何推動“民心相通”?換言之,“民心相通”接下來應怎樣塑造?

宋濤說,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事業,需要充分發揮各方的“主人翁”精神,把握機遇、齊心協力,將美好願景轉化為實際行動,他提出“四字要訣”:

——突出一個“共”字。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各國共同做好民心相通合作的頂層設計、整體佈局和項目規劃,共同構建雙邊、多邊交流平臺。要加強協調、通力合作,強化共同擔當意識,履行好各自的責任義務,提升相關民心相通項目的落地效率,促進民心相通建設的常態化、機制化。

——把握一個“情”字。帶著感情做好民心相通事業,讓相關專案能夠真正深入各國民眾的內心。多開展可以撥動人們心弦的活動,注重厚植情誼、以情動人,提升各國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同感、支持度。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一帶一路”的“心通”工程。

——講求一個“實”字。把民心相通事業與各方務實合作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圍繞建設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實施好一批指向明確、重點明晰、效果明顯的民心相通專案。要注重增進民心相通項目的普惠性,提升沿線國家不同群體、不同階層民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彰顯一個“容”字。民心相通合作要秉承包容開放原則,不斷完善多元主體合作模式,帶動更多國家、更多國際組織、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要宣導文化包容意識,培育雙贏、多贏、共贏理念,促進各國民眾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正確對待觀念分歧,妥善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係,追求共同發展。

宋濤在講話結束時談到,“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相通則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建設的所有成果,歸根結底是要造福各國人民,讓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民眾得到實惠。

【連結:為“民心相通”點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說,“一帶一路”對於促進沿線國家的文化教育發展與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使所有人享受發展、平等、包容的一把鑰匙。“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軟實力的基礎設施工程,能夠為年輕一代提供知識、開闊眼界,可以促進社會包容與和平。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說,世衛組織和中國一直就衛生系統的政策保持密切溝通。我們非常讚賞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我堅信諒解備忘錄和實施計畫將為中國與世衛組織加強合作提供良好機會。期待通過協同努力,增進全球與區域衛生安全,促進健康,打造“健康一帶一路”。

論壇邀請沿線國家民眾代表講述親身經歷的“一帶一路”建設惠及民生的故事。在成果展示環節,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部門負責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企代表簽署了一批開展民生合作的專案協定,公佈一批增進民間交流的行動計畫。

宋濤說,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事業,需要充分發揮各方的“主人翁”精神,把握機遇、齊心協力,將美好願景轉化為實際行動,他提出“四字要訣”:

——突出一個“共”字。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各國共同做好民心相通合作的頂層設計、整體佈局和項目規劃,共同構建雙邊、多邊交流平臺。要加強協調、通力合作,強化共同擔當意識,履行好各自的責任義務,提升相關民心相通項目的落地效率,促進民心相通建設的常態化、機制化。

——把握一個“情”字。帶著感情做好民心相通事業,讓相關專案能夠真正深入各國民眾的內心。多開展可以撥動人們心弦的活動,注重厚植情誼、以情動人,提升各國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同感、支持度。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一帶一路”的“心通”工程。

——講求一個“實”字。把民心相通事業與各方務實合作更加緊密的結合起來,圍繞建設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實施好一批指向明確、重點明晰、效果明顯的民心相通專案。要注重增進民心相通項目的普惠性,提升沿線國家不同群體、不同階層民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彰顯一個“容”字。民心相通合作要秉承包容開放原則,不斷完善多元主體合作模式,帶動更多國家、更多國際組織、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要宣導文化包容意識,培育雙贏、多贏、共贏理念,促進各國民眾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正確對待觀念分歧,妥善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係,追求共同發展。

宋濤在講話結束時談到,“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相通則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建設的所有成果,歸根結底是要造福各國人民,讓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民眾得到實惠。

【連結:為“民心相通”點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說,“一帶一路”對於促進沿線國家的文化教育發展與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使所有人享受發展、平等、包容的一把鑰匙。“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軟實力的基礎設施工程,能夠為年輕一代提供知識、開闊眼界,可以促進社會包容與和平。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說,世衛組織和中國一直就衛生系統的政策保持密切溝通。我們非常讚賞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我堅信諒解備忘錄和實施計畫將為中國與世衛組織加強合作提供良好機會。期待通過協同努力,增進全球與區域衛生安全,促進健康,打造“健康一帶一路”。

論壇邀請沿線國家民眾代表講述親身經歷的“一帶一路”建設惠及民生的故事。在成果展示環節,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部門負責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企代表簽署了一批開展民生合作的專案協定,公佈一批增進民間交流的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