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美援朝中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參與的英模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的前身是堅持南方三年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改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編為新四軍第1師;

抗日戰爭勝利後,蘇浙地區新四軍部隊於1945年11月北撤山東,其中一部組成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葉飛,

政委賴傳珠,下轄第1旅(原蘇浙軍區第4縱隊)、第2旅(原蘇中軍區教導第1旅)和第3旅(原蘇浙軍區第2縱隊);1947年1月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各旅分別改為第1、第2和第3師,解放戰爭中作為華東野戰軍主力,參加過孟良崮戰役,挺進豫皖蘇和淮海戰役;

1949年2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軍長劉飛,政委陳時夫,屬第3野戰軍第9兵團,各師分別改為第58、第59和第60師,隨後參加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

後擔任上海警衛任務;

1950年11月在軍長兼政委張翼翔率領下入朝參加抗美援朝,1952年10月回國,駐防浙江杭州,屬南京軍區;

1955年1月,第60師與華東軍區海空軍共同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鬥。


楊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璽,革命烈士,江蘇省泰興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戰鬥英雄,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淮海戰役中先後多次榮立大功、小功,28歲在朝鮮戰場阻擊美軍南逃任務戰鬥中犧牲。

楊根思與四十多個敵人同歸於盡(李慶山 )

在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第9兵團在朝鮮戰場東線擔任作戰任務,發起對進至長津湖地區的美海軍陸戰第1師、步兵第7師的分割圍殲戰。

楊根思奉命率本連第3排戰士執行攻佔並堅守咸鏡南道長津郡下碣隅裡週邊1031高地東南——小高嶺陣地的任務。

小高嶺是美軍南逃的唯一通道,也是志願軍必守的要地。出發前,營長對楊根思說:“你們連守住了這個陣地,就打破了敵人的突圍計畫。要記住,你們3排不許敵人爬上小高嶺,堅決把敵人消滅在小高嶺陣地之前。”楊根思領受任務後帶第3排戰士出發了。

那天下著鵝毛大雪,西北風呼呼地叫,雪花直往脖子裡鑽。他們協同第6連很快拿下了小高嶺,並對固守小高嶺作了周密的部署。

11月29日拂曉,戰鬥打響了。美軍集中空、炮火力對小高嶺實施了猛烈急襲,炮彈一陣緊似一陣地落到陣地上,敵機空投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彈,小高嶺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大部分工事被破壞了,一些戰士負了傷。楊根思立即組織戰士利用坑作掩體,準備打擊美軍的衝擊。幾分鐘後,黑壓壓的美軍向小高嶺沖上來。楊根思沉著鎮靜,當美軍爬上嶺,距離只有30米時,發出“打”的命令。重機槍立即向敵人射出一排排密集的子彈,一枚枚手榴彈準確地在敵人堆裡爆炸。美軍丟下一片屍體,潰逃下去。

美軍第一次攻擊被擊退後,又調來8輛坦克和2個連的兵力,以更猛烈的炮火轟擊小高嶺。炮火延伸後,美軍又發起第二次衝擊。楊根思靜等時機,當敵人離陣地很近的時候,首先扔出手榴彈,山上又響起了一陣手榴彈的爆炸聲,這時,機槍、步槍一齊開火,打得前面的敵人抱頭往回跑,後面的敵人仍不斷地往上湧,一片混亂。楊根思乘機帶領戰士跳出工事,沖進敵人堆裡,用刺刀、鐵鍬、石塊同敵人拼殺,射擊聲、格鬥聲、喊殺聲響成一片。美軍很快動搖了,紛紛往山下潰退,進攻又一次被打退了。

美軍連遭打擊,仍不甘心,又以坦克引導步兵發起第三次攻擊。楊根思看看隆隆開上來的坦克,決心先打掉它。他身先士卒,抱起炸藥包準備衝擊敵坦克,剛一躍出,被戰士趙有新一把拉住:“連長,我去。”他搶過炸藥包,直奔敵坦克。在部隊火力掩護下,趙有新迅速接近坦克,敏捷地把炸藥塞進坦克履帶,一聲巨響,領頭的坦克在煙霧中不動了,其餘坦克掉頭就跑。美軍第3次衝擊又被打退了。

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平靜。楊根思利用戰鬥間隙,決定把隊伍整理一下,搶修工事,補充彈藥。沒過多久,敵人又沖上來。楊根思率戰士利用有利地形,連續打退美軍的衝擊。這時,陣地上只剩下6名戰士了。楊根思接過營長姜子義帶回來的紙條,上面寫著:“親愛的3連同志,你們是紅軍連隊,要堅守小高嶺,相信你們一定能守住。”他看完營長的信,面對戰士堅定地說:“這個陣地不能丟,只要有我們的勇敢,就沒有敵人的頑強。敵人凶,我們要凶過他;子彈拼光了拼槍托,拼斷槍托再拼洋鍬。決不能丟陣地,丟陣地就是丟臉。在美國強盜面前丟臉,是最可恥的。”戰士們齊呼:“我們能守得住。”隨後,他和大家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消滅所有反動派。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全人類解放,我們要守住這個陣地。”

美軍又開始進攻了。美軍在狂轟濫炸之後,黑壓壓的一片撲向小高嶺。面對數倍於己、整營整營的美軍,戰士們毫不畏懼。楊根思沉著指揮,逐一與敵拼殺,又一次把敵人打退了。這時陣地上只有楊根思和重機槍排長兩個人了,而且子彈打光了。楊根思對重機槍排長說:“武器不能落到敵人手裡,你趕快帶著重機槍撤下去。”

楊根思獨立小高嶺之巔,脫下軍帽,拍去塵土,端正地戴在頭上,極目遠眺,緩步慢行,繞著小高嶺巡視一周。他撿起可用的槍支和1包炸藥放在身旁,隱蔽起來,兩隻眼睛緊盯著山下,監視敵人。這時,美軍又開始向小高嶺傾瀉炮彈,發起了第9次攻擊。在敵軍蜂擁而上,爬近山頂的危急關頭,楊根思毅然抱起僅有的1包炸藥,拉燃導火索,沖向密集的敵群。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他與四十多個敵人同歸於盡。楊根思用生命保住了陣地,阻擋住了敵人又一次進攻,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軍退路的阻擊任務。

英雄楊根思,是江蘇省泰興縣王官鄉楊夥村人。1922年冬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幼年當過地主家的“牛倌”、資本家的童工。他的祖父、父親、母親、哥哥先後被地主、資本家害死了,仇恨的種子深埋在心中。他發誓要報這血海深仇,要打碎吃人的舊世界。

1944年2月,楊根思報名參加新四軍,194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華東第1縱隊第1師副班長、班長、副排長、排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副連長、連長。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歷次作戰中,他英勇頑強,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榮立大功一次,兩次被評為戰鬥模範,榮獲“爆破英雄”、“華東一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1950年9月,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是全國有名的戰鬥英雄。

楊根思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根思連"。

1950年10月,楊根思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第3連連長,率連隊跨過鴨綠江,走上了朝鮮戰場。他率隊入朝後,開始了艱苦的行軍。11月的北朝鮮,天寒地凍,氣溫達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可戰士們仍頭戴大沿帽,身著薄棉衣,腳穿膠鞋。在冰天雪地裡凍傷的戰士越來越多。楊根思發動大家想辦法,戰勝嚴寒,解決防凍問題。

1952年5月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稱號,他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根思連”。英雄的家鄉修建了“楊根思烈士事蹟陳列館”,紀念碑上刻著陳毅元帥的題詞:“楊根思烈士碑”。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朝鮮政府還在長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楊根思英雄紀念碑。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題詞讚譽他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志願軍的模範指揮員。”



張翼翔,1914年6月出生,湖南瀏陽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4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12月後任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1934年參加長征。1935年8月起任師司令部參謀、偵察科長、團參謀長。1942年1月起任新四軍第二師六旅副旅長兼任淮南蘇皖邊軍區路西分區副司令員。曾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並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虎將多次“關門打狗”:打殘美陸戰第一師(來源人民網 龍衛平)

長津湖畔,三次“關門打狗”,打殘了美陸戰第一師

長津湖位於朝鮮半島東北蓋馬高原,地勢險要,氣候寒冷。朝鮮戰爭第一次戰役後,美軍想挽回失敗的局面,擬在東線長津湖地區發動進攻,以陸戰第一師擔負向西線迂回的任務,部隊部署在長津湖、江界一帶,在完成攻擊後,再配合西線美韓軍隊包我西線志願軍的“餃子”後,而後折西北向鴨綠江方向進犯。

1950年11月7日,張翼翔率第二十軍經輯安(今集安)跨過鴨綠江,經江界、雲松洞等地向柳潭裡開進。途中,他命令部隊關閉電臺,嚴密偽裝,夜行晝宿,全部按時到達指定位置,預伏在密林之中。11日,美陸戰第一師進至富盛裡。這個二戰時中途島登陸作戰中的王牌部隊,素來驕橫跋扈。他們進入戰區不是先做敵情偵察工作,而是一路招搖過市,率先將師指駐紮。張翼翔判斷:以陸戰第一師之驕傲,進至富盛裡之後,會轉向柳潭裡西進,也會與同在長津湖地區作戰的美第七師分開。因此他決定給美陸戰第一師布一個“口袋”,讓他們“主動”往裡鑽。他令第五十八師預伏在富盛裡、上坪裡一帶,一旦戰爭打響,立馬拿下並攻擊下碣隅裡;令第五十九師另加上第二六七團預伏在新興裡、西興裡等地,切斷柳潭裡與下碣隅裡的聯繫;令第六十師預伏在古土裡以北有利地形,堅決阻擊南逃、北援之敵,並趁機佔領古土裡;令第八十九師預伏社倉裡,戰鬥打響時,主力向上通裡、下通裡前進,以切斷長津湖地區美軍的退路,並阻擊增援之敵。這種排兵佈陣,有如老虎捕獵,事先埋伏,待獵物鑽進埋伏圈之後,立即一躍而出,一招致命。

不出張翼翔所料,10月24日,美陸戰第一師全部進入長津湖地區,主力部隊幾乎都鑽進了“口袋”。響噹噹的王牌部隊,笨重的裝備使其動作緩慢,直到26日,才基本部署完畢。翌日,戰區普降大雪,氣溫陡降至攝氏零下30多攝氏度。美倚其裝備精良向我東線戰場發起猛烈進攻,但大多漫無目標。是日黃昏,張翼翔率部從隱蔽之處躍出,對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部隊發起猛烈攻擊,一時間,殺聲震天,二十軍將士有如猛虎出山。戰至28日清晨,率先完成了對長津湖地區美軍的分割包圍,並大量殺傷了敵之有生力量。美陸戰第一師及同在長津湖作戰的美第七師被分別包圍于柳潭裡、新興裡、下碣隅裡等幾個據點。美軍為打破這種狀態,恢復其相互之間的聯繫,于28日白天發起了兇猛的反攻。張翼翔率部頑強抗擊。死鷹嶺陣地一度失守,他親上前線,與官兵于當晚組織反擊,重新奪回陣地。他給師、團領導下死命令:“領導幹部必須親上前線。”然而面對武裝到了牙齒的陸戰王牌第一師,我軍因後勤補給不上,在作戰中很吃虧,經常有全殲之勢卻未能有全殲之實。28日晚,張翼翔率部繼續對被圍之敵發起進攻。在我軍的猛烈攻擊下,東線美軍不得不由進攻轉入防禦。美陸戰第一師師長史密斯為保持通往長津湖以南地區的道路暢通,令第一陸戰團主力北上,增援下碣隅裡,打通彼此間的聯繫。29日上午,第一陸戰團以配屬該團的英國皇家陸戰隊第四十突擊隊為主,加美軍2個步兵連、2個坦克排和大量火力支援,共約1000人,在英國皇家陸戰隊第四十突擊隊隊長德賴斯代爾的指揮下,組成德賴斯代爾特遣隊,由真興裡北上,在30餘架飛機掩護下,向我一線陣地發起進攻。張翼翔親自指揮兩個團沉著應戰,與敵激戰4個多小時,除一部敵軍突破我陣地,進至上坪裡, 且後來也被圍殲之外, 其餘大部被阻於乾磁開南北地區。當晚, 我軍對敵發起猛烈反擊, 經數小時激戰, 將敵分割包圍。德賴斯代爾特遣隊陷入絕境, 士氣盡失。張翼翔決定採取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結合, 一面緊縮包圍, 對敵施加軍事壓力, 一面利用俘虜喊話, 迫敵投降。被圍的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派出代表請求投降。在我軍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攻勢下,於30日8時被圍美英軍全部放下武器,舉手投降。這次“關門打狗”,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全殲美王牌陸戰第一團的輝煌戰例。

美陸戰王牌第一師在長津湖地區被分割包圍,特別是第一陸戰團被殲的消息,震驚了美國朝野。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十分緊張,要求麥克亞瑟務必拯救出陷入絕境的陸戰第一師。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根據麥克亞瑟的計畫,決定將部隊收縮於元山、興南地區。30日,他在下碣隅裡召集第一師師長史密斯、第七師師長巴大維開會,強調要迅速將部隊從長津湖地區撤至興南地區,並授權史密斯在部隊撤出長津湖地區時,可以銷毀任何延遲其行動的裝備,並直接呼叫所需要的空中支援。

針對敵我兵力部署出現的變動, 張翼翔決定再次“ 關門打狗”,令第五十八師對下碣隅裡之敵進行鉗制性攻擊,令第五十九師堅守西興裡、死鷹嶺,以割斷下碣隅裡和柳潭裡之敵的聯繫。部署完畢,敵軍立即發覺再次被圍。美東線部隊至此全線動搖。特別是陸戰第一師陷入分割包圍之中,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阿爾蒙德命令所有部隊,立即實施總退卻。12月1日,位於柳潭裡的美陸戰第一師,在大批飛機和火炮的支援下,邊撤退邊攻擊第五十九師,社倉裡的美軍也於12月2日開始南撤。張翼翔決定採取圍追堵截戰術,務求殲滅長津湖之敵。他令第五十九師迅速殲滅柳潭裡突圍的美軍;令第六十、第五十八師前出至黃草嶺地區,第八十九師留一部於社倉裡警戒,師主力前出至黃草嶺以南上通裡、下通裡地區,阻止美軍南逃北援,又一次實施“關門打狗”。在我軍的猛烈進攻下,美陸戰第一師四面受困,傷亡嚴重。12月3日,該部在50餘架飛機掩護下,以坦克群為先導,傾力突圍。下碣隅裡美軍也以一部去接應柳潭裡的美軍。第五十九師腹背受敵,終因連日作戰,彈藥不濟,凍傷及戰鬥減員較大,陣地被美軍突破。柳潭裡美軍逃至下碣隅裡後,美陸戰第一師毀壞全部重裝備,整頓隊伍,準備南逃。阿爾蒙德也調集飛機,接應陸戰第一師主力突圍;美第一陸戰航空聯隊也傾巢出動,不分晝夜地轟炸掃射公路沿線的所有目標,全力掩護陸戰第一師南逃。

由於第五十九師沒能全殲柳潭裡的美軍,使張翼翔原定的作戰計畫受挫,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他的目光沒有盯在這一隅之地、少量之敵,而是果斷地命令部隊,在戰役進行期間,一定要以殺傷敵之有生力量為第一要務,不得在其他細節之處耽誤任務的落實。可惜天公不作美,在戰鬥進行期間,戰區數次降雪,氣溫極低,二十軍因軍需物資供應不上,制約了作戰行動,數次作戰均未盡全功。12月7日,二十軍依託已占陣地對南撤之敵層層阻擊,但美軍最終逃至古土裡地區。8日,美陸戰第一師在大量航空兵支援下,繼續向南突圍,我軍炸毀公路橋樑,堅守陣地,使敵寸步難行。8日夜間,氣溫驟降至零下40多攝氏度。堅守陣地的我軍官兵,衣著單薄,凍餓數日,體力不支。12月9日,當美陸戰第一師再次攻擊陣地時,堅守在陣地上的官兵已全部凍僵。12日,美陸戰第一師在美第三師的接應下,最終逃出長津湖地區的包圍圈,竄至五老裡,而後從海上逃跑。

經過拼死掙扎,美陸戰第一師最終突破我軍重重包圍,逃脫了跟“北極熊團”一樣被殲滅的命運,帶著部分裝備和傷患從海上撤離,顯示了王牌部隊的老練與強悍。而二十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不畏強敵,不但擊退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而且創造了成建制殲滅美軍一個團的成功戰例,足以彪炳史冊。志願軍最後未盡全功,讓敵得以逃脫,但這場用血肉長城抗擊鋼鐵洪流的經典戰例,永遠值得人們仔細研究。美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地區,經歷了該師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據史可查,該師因戰鬥減員達7321人。美國人把長津湖之戰稱作“陸戰隊歷史上最為艱辛的磨難”。而張翼翔因在此役中有如老虎下山,讓美軍官兵聞之膽寒,而獲得“虎將”之稱。

蜂腰線上,兩次“關門打狗”,粉碎了美軍計畫

1951年4月,美韓軍隊向北推進,妄圖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為粉碎敵人的狂妄計畫,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決定舉行新的反擊作戰。

22日,張翼翔率第二十軍投入戰鬥。在戰役第一階段,他指揮部隊在金化以南地區展開,主力沿多木裡、實乃裡、史倉裡由東向西包抄英美軍隊,斷敵退路,協同友軍對敵包圍,形成一個近乎封閉的“口袋”,實施“關門打狗”。他從南朝鮮第六師正面劈開缺口,迅猛向敵縱深南山裡、抱川穿插迂回,重創美軍第二十四師和南朝鮮第六師。在戰役第二階段,他指揮部隊由蘭裡至九萬里地段突破敵第一陣地,直插五馬峙,搶佔龍浦公路以西山地,迅速割裂南朝鮮軍第三、九師,形成合圍之勢,又一次“關門打狗”,殲其大部。此役,第二十軍共計殲敵5000餘人,徹底粉碎了美韓軍隊“在朝鮮蜂腰建立新防線”的狂妄計畫。

在戰役的第一、二階段,張翼翔都是實施“關門打狗”之戰術,大量殺傷敵人,完成了上級賦予的戰鬥任務。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戰術的選擇上,實施正面突破,迂回包抄的“關門打狗”戰術,給對手以極大的心理震懾。如在戰役的第一階段,其正面是李承晚的第六師。就在二十軍發動反擊戰役的前一天,敵第六師還在按計劃北進。22日17時左右,他們在北進的途中突然遭到二十軍大規模的正面攻擊。敵師長張都映一下就給打懵了,僅象徵性地抵抗了一下之後,便命令部隊撤退到幾公里處的一條預定的防禦線。但是,兵敗如山倒,其二團的陣地也被二十軍官兵從兩側迂回,在團指揮所遭到炮轟後,全團如驚弓之鳥,慌亂後撤。敵十九團見二團的遭遇不敢貿然前進,觀望了一會兒之後發現自己的側後兩翼也出現了志願軍部隊,知大事不好便潰不成軍。在撤退的時候,敵十九團被二十軍官兵的衝擊打亂,敵團長林益淳無法組織部隊進行阻擊,全線潰敗。作為預備隊的敵第七團本來在防禦線上做了阻擊準備,任務是掩護主力撤退,但是他們很快就明白,作為預備隊的自己頃刻間便成為前沿,而前沿的任務不堪面對。因此,敵第七團沒有作戰就開始狂逃。

其次是在對手的選擇上,張翼翔善於尋敵之短、擊敵之弱。在戰役的第一階段,他針對美、李軍隊的強弱搭配、相互夾雜配置的特點,選擇戰鬥力不強、換防不久的南朝鮮軍第六師開刀;戰役的第二階段,同樣又是選擇了南朝鮮軍第五師與第九師的結合部,從而保證了兩次突破的成功。

第三,在戰機的把握上,張翼翔面對戰場情況複雜多變的特點,不受局部情況的干擾,不為小敵所誘,不貪圖繳獲而始終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不因道路複雜、穿插路線長而影響行進速度,指揮部隊大膽突擊,積極推進,從而兩次圓滿完成穿插迂回、分割包圍的殲敵任務。

在抗美援朝期間,張翼翔率第二十軍屢建奇功,創造了中外戰史許多經典戰例。後人根據我軍將領在朝鮮戰場的表現,評選了十大“虎將”,張翼翔即是其中之一。

那天下著鵝毛大雪,西北風呼呼地叫,雪花直往脖子裡鑽。他們協同第6連很快拿下了小高嶺,並對固守小高嶺作了周密的部署。

11月29日拂曉,戰鬥打響了。美軍集中空、炮火力對小高嶺實施了猛烈急襲,炮彈一陣緊似一陣地落到陣地上,敵機空投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彈,小高嶺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大部分工事被破壞了,一些戰士負了傷。楊根思立即組織戰士利用坑作掩體,準備打擊美軍的衝擊。幾分鐘後,黑壓壓的美軍向小高嶺沖上來。楊根思沉著鎮靜,當美軍爬上嶺,距離只有30米時,發出“打”的命令。重機槍立即向敵人射出一排排密集的子彈,一枚枚手榴彈準確地在敵人堆裡爆炸。美軍丟下一片屍體,潰逃下去。

美軍第一次攻擊被擊退後,又調來8輛坦克和2個連的兵力,以更猛烈的炮火轟擊小高嶺。炮火延伸後,美軍又發起第二次衝擊。楊根思靜等時機,當敵人離陣地很近的時候,首先扔出手榴彈,山上又響起了一陣手榴彈的爆炸聲,這時,機槍、步槍一齊開火,打得前面的敵人抱頭往回跑,後面的敵人仍不斷地往上湧,一片混亂。楊根思乘機帶領戰士跳出工事,沖進敵人堆裡,用刺刀、鐵鍬、石塊同敵人拼殺,射擊聲、格鬥聲、喊殺聲響成一片。美軍很快動搖了,紛紛往山下潰退,進攻又一次被打退了。

美軍連遭打擊,仍不甘心,又以坦克引導步兵發起第三次攻擊。楊根思看看隆隆開上來的坦克,決心先打掉它。他身先士卒,抱起炸藥包準備衝擊敵坦克,剛一躍出,被戰士趙有新一把拉住:“連長,我去。”他搶過炸藥包,直奔敵坦克。在部隊火力掩護下,趙有新迅速接近坦克,敏捷地把炸藥塞進坦克履帶,一聲巨響,領頭的坦克在煙霧中不動了,其餘坦克掉頭就跑。美軍第3次衝擊又被打退了。

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平靜。楊根思利用戰鬥間隙,決定把隊伍整理一下,搶修工事,補充彈藥。沒過多久,敵人又沖上來。楊根思率戰士利用有利地形,連續打退美軍的衝擊。這時,陣地上只剩下6名戰士了。楊根思接過營長姜子義帶回來的紙條,上面寫著:“親愛的3連同志,你們是紅軍連隊,要堅守小高嶺,相信你們一定能守住。”他看完營長的信,面對戰士堅定地說:“這個陣地不能丟,只要有我們的勇敢,就沒有敵人的頑強。敵人凶,我們要凶過他;子彈拼光了拼槍托,拼斷槍托再拼洋鍬。決不能丟陣地,丟陣地就是丟臉。在美國強盜面前丟臉,是最可恥的。”戰士們齊呼:“我們能守得住。”隨後,他和大家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消滅所有反動派。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全人類解放,我們要守住這個陣地。”

美軍又開始進攻了。美軍在狂轟濫炸之後,黑壓壓的一片撲向小高嶺。面對數倍於己、整營整營的美軍,戰士們毫不畏懼。楊根思沉著指揮,逐一與敵拼殺,又一次把敵人打退了。這時陣地上只有楊根思和重機槍排長兩個人了,而且子彈打光了。楊根思對重機槍排長說:“武器不能落到敵人手裡,你趕快帶著重機槍撤下去。”

楊根思獨立小高嶺之巔,脫下軍帽,拍去塵土,端正地戴在頭上,極目遠眺,緩步慢行,繞著小高嶺巡視一周。他撿起可用的槍支和1包炸藥放在身旁,隱蔽起來,兩隻眼睛緊盯著山下,監視敵人。這時,美軍又開始向小高嶺傾瀉炮彈,發起了第9次攻擊。在敵軍蜂擁而上,爬近山頂的危急關頭,楊根思毅然抱起僅有的1包炸藥,拉燃導火索,沖向密集的敵群。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他與四十多個敵人同歸於盡。楊根思用生命保住了陣地,阻擋住了敵人又一次進攻,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軍退路的阻擊任務。

英雄楊根思,是江蘇省泰興縣王官鄉楊夥村人。1922年冬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幼年當過地主家的“牛倌”、資本家的童工。他的祖父、父親、母親、哥哥先後被地主、資本家害死了,仇恨的種子深埋在心中。他發誓要報這血海深仇,要打碎吃人的舊世界。

1944年2月,楊根思報名參加新四軍,194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華東第1縱隊第1師副班長、班長、副排長、排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副連長、連長。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歷次作戰中,他英勇頑強,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榮立大功一次,兩次被評為戰鬥模範,榮獲“爆破英雄”、“華東一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1950年9月,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是全國有名的戰鬥英雄。

楊根思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根思連"。

1950年10月,楊根思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第3連連長,率連隊跨過鴨綠江,走上了朝鮮戰場。他率隊入朝後,開始了艱苦的行軍。11月的北朝鮮,天寒地凍,氣溫達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可戰士們仍頭戴大沿帽,身著薄棉衣,腳穿膠鞋。在冰天雪地裡凍傷的戰士越來越多。楊根思發動大家想辦法,戰勝嚴寒,解決防凍問題。

1952年5月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稱號,他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根思連”。英雄的家鄉修建了“楊根思烈士事蹟陳列館”,紀念碑上刻著陳毅元帥的題詞:“楊根思烈士碑”。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朝鮮政府還在長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楊根思英雄紀念碑。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題詞讚譽他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志願軍的模範指揮員。”



張翼翔,1914年6月出生,湖南瀏陽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4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12月後任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1934年參加長征。1935年8月起任師司令部參謀、偵察科長、團參謀長。1942年1月起任新四軍第二師六旅副旅長兼任淮南蘇皖邊軍區路西分區副司令員。曾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並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虎將多次“關門打狗”:打殘美陸戰第一師(來源人民網 龍衛平)

長津湖畔,三次“關門打狗”,打殘了美陸戰第一師

長津湖位於朝鮮半島東北蓋馬高原,地勢險要,氣候寒冷。朝鮮戰爭第一次戰役後,美軍想挽回失敗的局面,擬在東線長津湖地區發動進攻,以陸戰第一師擔負向西線迂回的任務,部隊部署在長津湖、江界一帶,在完成攻擊後,再配合西線美韓軍隊包我西線志願軍的“餃子”後,而後折西北向鴨綠江方向進犯。

1950年11月7日,張翼翔率第二十軍經輯安(今集安)跨過鴨綠江,經江界、雲松洞等地向柳潭裡開進。途中,他命令部隊關閉電臺,嚴密偽裝,夜行晝宿,全部按時到達指定位置,預伏在密林之中。11日,美陸戰第一師進至富盛裡。這個二戰時中途島登陸作戰中的王牌部隊,素來驕橫跋扈。他們進入戰區不是先做敵情偵察工作,而是一路招搖過市,率先將師指駐紮。張翼翔判斷:以陸戰第一師之驕傲,進至富盛裡之後,會轉向柳潭裡西進,也會與同在長津湖地區作戰的美第七師分開。因此他決定給美陸戰第一師布一個“口袋”,讓他們“主動”往裡鑽。他令第五十八師預伏在富盛裡、上坪裡一帶,一旦戰爭打響,立馬拿下並攻擊下碣隅裡;令第五十九師另加上第二六七團預伏在新興裡、西興裡等地,切斷柳潭裡與下碣隅裡的聯繫;令第六十師預伏在古土裡以北有利地形,堅決阻擊南逃、北援之敵,並趁機佔領古土裡;令第八十九師預伏社倉裡,戰鬥打響時,主力向上通裡、下通裡前進,以切斷長津湖地區美軍的退路,並阻擊增援之敵。這種排兵佈陣,有如老虎捕獵,事先埋伏,待獵物鑽進埋伏圈之後,立即一躍而出,一招致命。

不出張翼翔所料,10月24日,美陸戰第一師全部進入長津湖地區,主力部隊幾乎都鑽進了“口袋”。響噹噹的王牌部隊,笨重的裝備使其動作緩慢,直到26日,才基本部署完畢。翌日,戰區普降大雪,氣溫陡降至攝氏零下30多攝氏度。美倚其裝備精良向我東線戰場發起猛烈進攻,但大多漫無目標。是日黃昏,張翼翔率部從隱蔽之處躍出,對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部隊發起猛烈攻擊,一時間,殺聲震天,二十軍將士有如猛虎出山。戰至28日清晨,率先完成了對長津湖地區美軍的分割包圍,並大量殺傷了敵之有生力量。美陸戰第一師及同在長津湖作戰的美第七師被分別包圍于柳潭裡、新興裡、下碣隅裡等幾個據點。美軍為打破這種狀態,恢復其相互之間的聯繫,于28日白天發起了兇猛的反攻。張翼翔率部頑強抗擊。死鷹嶺陣地一度失守,他親上前線,與官兵于當晚組織反擊,重新奪回陣地。他給師、團領導下死命令:“領導幹部必須親上前線。”然而面對武裝到了牙齒的陸戰王牌第一師,我軍因後勤補給不上,在作戰中很吃虧,經常有全殲之勢卻未能有全殲之實。28日晚,張翼翔率部繼續對被圍之敵發起進攻。在我軍的猛烈攻擊下,東線美軍不得不由進攻轉入防禦。美陸戰第一師師長史密斯為保持通往長津湖以南地區的道路暢通,令第一陸戰團主力北上,增援下碣隅裡,打通彼此間的聯繫。29日上午,第一陸戰團以配屬該團的英國皇家陸戰隊第四十突擊隊為主,加美軍2個步兵連、2個坦克排和大量火力支援,共約1000人,在英國皇家陸戰隊第四十突擊隊隊長德賴斯代爾的指揮下,組成德賴斯代爾特遣隊,由真興裡北上,在30餘架飛機掩護下,向我一線陣地發起進攻。張翼翔親自指揮兩個團沉著應戰,與敵激戰4個多小時,除一部敵軍突破我陣地,進至上坪裡, 且後來也被圍殲之外, 其餘大部被阻於乾磁開南北地區。當晚, 我軍對敵發起猛烈反擊, 經數小時激戰, 將敵分割包圍。德賴斯代爾特遣隊陷入絕境, 士氣盡失。張翼翔決定採取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結合, 一面緊縮包圍, 對敵施加軍事壓力, 一面利用俘虜喊話, 迫敵投降。被圍的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派出代表請求投降。在我軍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攻勢下,於30日8時被圍美英軍全部放下武器,舉手投降。這次“關門打狗”,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全殲美王牌陸戰第一團的輝煌戰例。

美陸戰王牌第一師在長津湖地區被分割包圍,特別是第一陸戰團被殲的消息,震驚了美國朝野。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十分緊張,要求麥克亞瑟務必拯救出陷入絕境的陸戰第一師。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根據麥克亞瑟的計畫,決定將部隊收縮於元山、興南地區。30日,他在下碣隅裡召集第一師師長史密斯、第七師師長巴大維開會,強調要迅速將部隊從長津湖地區撤至興南地區,並授權史密斯在部隊撤出長津湖地區時,可以銷毀任何延遲其行動的裝備,並直接呼叫所需要的空中支援。

針對敵我兵力部署出現的變動, 張翼翔決定再次“ 關門打狗”,令第五十八師對下碣隅裡之敵進行鉗制性攻擊,令第五十九師堅守西興裡、死鷹嶺,以割斷下碣隅裡和柳潭裡之敵的聯繫。部署完畢,敵軍立即發覺再次被圍。美東線部隊至此全線動搖。特別是陸戰第一師陷入分割包圍之中,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阿爾蒙德命令所有部隊,立即實施總退卻。12月1日,位於柳潭裡的美陸戰第一師,在大批飛機和火炮的支援下,邊撤退邊攻擊第五十九師,社倉裡的美軍也於12月2日開始南撤。張翼翔決定採取圍追堵截戰術,務求殲滅長津湖之敵。他令第五十九師迅速殲滅柳潭裡突圍的美軍;令第六十、第五十八師前出至黃草嶺地區,第八十九師留一部於社倉裡警戒,師主力前出至黃草嶺以南上通裡、下通裡地區,阻止美軍南逃北援,又一次實施“關門打狗”。在我軍的猛烈進攻下,美陸戰第一師四面受困,傷亡嚴重。12月3日,該部在50餘架飛機掩護下,以坦克群為先導,傾力突圍。下碣隅裡美軍也以一部去接應柳潭裡的美軍。第五十九師腹背受敵,終因連日作戰,彈藥不濟,凍傷及戰鬥減員較大,陣地被美軍突破。柳潭裡美軍逃至下碣隅裡後,美陸戰第一師毀壞全部重裝備,整頓隊伍,準備南逃。阿爾蒙德也調集飛機,接應陸戰第一師主力突圍;美第一陸戰航空聯隊也傾巢出動,不分晝夜地轟炸掃射公路沿線的所有目標,全力掩護陸戰第一師南逃。

由於第五十九師沒能全殲柳潭裡的美軍,使張翼翔原定的作戰計畫受挫,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他的目光沒有盯在這一隅之地、少量之敵,而是果斷地命令部隊,在戰役進行期間,一定要以殺傷敵之有生力量為第一要務,不得在其他細節之處耽誤任務的落實。可惜天公不作美,在戰鬥進行期間,戰區數次降雪,氣溫極低,二十軍因軍需物資供應不上,制約了作戰行動,數次作戰均未盡全功。12月7日,二十軍依託已占陣地對南撤之敵層層阻擊,但美軍最終逃至古土裡地區。8日,美陸戰第一師在大量航空兵支援下,繼續向南突圍,我軍炸毀公路橋樑,堅守陣地,使敵寸步難行。8日夜間,氣溫驟降至零下40多攝氏度。堅守陣地的我軍官兵,衣著單薄,凍餓數日,體力不支。12月9日,當美陸戰第一師再次攻擊陣地時,堅守在陣地上的官兵已全部凍僵。12日,美陸戰第一師在美第三師的接應下,最終逃出長津湖地區的包圍圈,竄至五老裡,而後從海上逃跑。

經過拼死掙扎,美陸戰第一師最終突破我軍重重包圍,逃脫了跟“北極熊團”一樣被殲滅的命運,帶著部分裝備和傷患從海上撤離,顯示了王牌部隊的老練與強悍。而二十軍將士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不畏強敵,不但擊退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而且創造了成建制殲滅美軍一個團的成功戰例,足以彪炳史冊。志願軍最後未盡全功,讓敵得以逃脫,但這場用血肉長城抗擊鋼鐵洪流的經典戰例,永遠值得人們仔細研究。美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地區,經歷了該師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據史可查,該師因戰鬥減員達7321人。美國人把長津湖之戰稱作“陸戰隊歷史上最為艱辛的磨難”。而張翼翔因在此役中有如老虎下山,讓美軍官兵聞之膽寒,而獲得“虎將”之稱。

蜂腰線上,兩次“關門打狗”,粉碎了美軍計畫

1951年4月,美韓軍隊向北推進,妄圖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為粉碎敵人的狂妄計畫,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決定舉行新的反擊作戰。

22日,張翼翔率第二十軍投入戰鬥。在戰役第一階段,他指揮部隊在金化以南地區展開,主力沿多木裡、實乃裡、史倉裡由東向西包抄英美軍隊,斷敵退路,協同友軍對敵包圍,形成一個近乎封閉的“口袋”,實施“關門打狗”。他從南朝鮮第六師正面劈開缺口,迅猛向敵縱深南山裡、抱川穿插迂回,重創美軍第二十四師和南朝鮮第六師。在戰役第二階段,他指揮部隊由蘭裡至九萬里地段突破敵第一陣地,直插五馬峙,搶佔龍浦公路以西山地,迅速割裂南朝鮮軍第三、九師,形成合圍之勢,又一次“關門打狗”,殲其大部。此役,第二十軍共計殲敵5000餘人,徹底粉碎了美韓軍隊“在朝鮮蜂腰建立新防線”的狂妄計畫。

在戰役的第一、二階段,張翼翔都是實施“關門打狗”之戰術,大量殺傷敵人,完成了上級賦予的戰鬥任務。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戰術的選擇上,實施正面突破,迂回包抄的“關門打狗”戰術,給對手以極大的心理震懾。如在戰役的第一階段,其正面是李承晚的第六師。就在二十軍發動反擊戰役的前一天,敵第六師還在按計劃北進。22日17時左右,他們在北進的途中突然遭到二十軍大規模的正面攻擊。敵師長張都映一下就給打懵了,僅象徵性地抵抗了一下之後,便命令部隊撤退到幾公里處的一條預定的防禦線。但是,兵敗如山倒,其二團的陣地也被二十軍官兵從兩側迂回,在團指揮所遭到炮轟後,全團如驚弓之鳥,慌亂後撤。敵十九團見二團的遭遇不敢貿然前進,觀望了一會兒之後發現自己的側後兩翼也出現了志願軍部隊,知大事不好便潰不成軍。在撤退的時候,敵十九團被二十軍官兵的衝擊打亂,敵團長林益淳無法組織部隊進行阻擊,全線潰敗。作為預備隊的敵第七團本來在防禦線上做了阻擊準備,任務是掩護主力撤退,但是他們很快就明白,作為預備隊的自己頃刻間便成為前沿,而前沿的任務不堪面對。因此,敵第七團沒有作戰就開始狂逃。

其次是在對手的選擇上,張翼翔善於尋敵之短、擊敵之弱。在戰役的第一階段,他針對美、李軍隊的強弱搭配、相互夾雜配置的特點,選擇戰鬥力不強、換防不久的南朝鮮軍第六師開刀;戰役的第二階段,同樣又是選擇了南朝鮮軍第五師與第九師的結合部,從而保證了兩次突破的成功。

第三,在戰機的把握上,張翼翔面對戰場情況複雜多變的特點,不受局部情況的干擾,不為小敵所誘,不貪圖繳獲而始終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不因道路複雜、穿插路線長而影響行進速度,指揮部隊大膽突擊,積極推進,從而兩次圓滿完成穿插迂回、分割包圍的殲敵任務。

在抗美援朝期間,張翼翔率第二十軍屢建奇功,創造了中外戰史許多經典戰例。後人根據我軍將領在朝鮮戰場的表現,評選了十大“虎將”,張翼翔即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