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科學家:1912年5月15日,植物病理學家裘維蕃誕生


他善於動腦、勤於動手,從不畏懼任何困難和險阻;他聰慧好學、勤奮向上,富有極強的進取精神;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廣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他就是我國著名植物病理學家裘維蕃。

1912年5月15日,裘維蕃出生於江蘇無錫。曾任金陵大學農學院、福建農學院、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講師。1935年畢業于金陵大學植物病理學系。

1945年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院深造,1948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農學院副教授。1950年至今,任植物保護學系副教授、教授、一級教授,後任博士研究生導師。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自三十年代起,裘維蕃便開始對中國真菌和植物病害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是中國菌物學先驅,植物病毒學科奠基人。他首創用鋸木屑栽培北風菌和金針菇的技術,並且發表了近代中國第一本關於食用菌的專著——《中國食用菌及其栽培》,

成為中國人工栽培菌的奠基之作。

在美國留學期間,他開始從事瓜類黑腐病的研究,著名植物病理學家J.C.沃克院士指導下,學習有關植物病毒知識和操作技術,協助導師完成有關植物病毒研究進展的綜述。同時他還全面地對瓜類黑腐病菌的形態、變異、生理和致病力做系統探討,首次發現真菌菌絲細胞異核現象,

並闡明異核現象是細胞突變的根源之一,是最早發現真菌異核現象者之一。他還創制了現在廣泛應用的植物病情指數演算公式,成為國際上第一個提出確切表達一種病害發生程度公式的人。

五十年代,裘維蕃開始對中國白菜孤丁病、軟腐病、霜黴病的研究,並為制訂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致力於植物病毒學的研究。1963年編著、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植物病毒學》,

為中國植物病毒學的研究開闢了道路。1969年首先證明了中國小麥叢矮病是由灰飛虱傳染的病毒所致,對該病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提出了頗有預見的意見。

多年來,裘維蕃不僅在科研活動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如今,他的學生遍于全國各地,許多已經成為我國植物保護工作的骨幹。他的著作和教學活動為推動我國植物保護科學的發展,

為我國植物病理學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我國植物病毒病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