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85後姑娘,2年身價從0到100億,只因她做了一輛...

當人們還在呼籲綠色出行

這個85後姑娘已經用一台單車

改變了國民出行習慣

站在“身價100億”的浪尖上

溫婉又聰慧的她,雲淡風輕地說:

“失敗了就當做公益。”

上週末的《朗讀者》

又迎來了一位元最近的熱點話題人物

一個85年的姑娘,

用2年時間,身價從0變成了100億。

她的橘色小單車,

成了各大城市最明豔的色彩,

不僅掀起了一陣綠色出行旋風,

還帶動了整個中國傳統製造業的升級!

就連李克強總理都為她點贊:

“謝謝你,給我們帶來了一股春風。

沒錯!

她就是摩拜單車創始人之一

胡瑋煒

知道她是個85後姑娘,

沒想到居然這麼年輕漂亮!

漂亮中帶著一縷溫婉,

溫婉中又有一絲聰慧,

聰慧裡還帶著一點羞澀,

簡直讓人如沐春風!

董卿問她:

你的創意從產生到第一輛摩拜單車出現,

花了多長時間?

胡瑋煒說:10個月吧。

把董卿都驚訝得一臉欽佩:

我們這個節目都醞釀了一年呢!

為什麼會想到做摩拜單車?

胡瑋煒說,自己是有自行車情結的,

她希望有一輛隨時隨地都可以騎的單車。

如果一個城市適合騎行的話,

那這個城市的幸福指數一定非常高。

她在《朗讀者》裡

朗讀了蘇童的一篇散文

《自行車之歌》

這篇文章是蘇童回憶在蘇州,

爸爸騎自行車載著自己的童年時代。

在用自行車來衡量一個城市幸福指數的今天,

其中一句話讀來頗為意味深長:

“所有人都知道,

看到自行車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國。”

NO.1

創造世界第一輛智慧共用單車前,胡瑋煒當了10年汽車記者。

她不感冒汽車的硬體,卻喜歡和行業裡的先鋒派交流。

後面幾年,每天討論的都是酷酷的話題:智慧設備、汽車形態、未來出行方式。

胡瑋煒覺得,科技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出行行業肯定會發生巨大變化。”

其中一點,就是個人交通工具會回歸到單車,電動車。

當然,說這話時她也肯定沒想到,帶來巨大變化的會是2年後的自己。

在胡瑋煒看來,單車有單車的好。

“傍晚騎單車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騎單車能感知到一座城市很多細微的變化。”

為此,她買過兩次單車,騎著上下班。

只是和大多數人的情況一樣,單車不是被偷了,就是保管太麻煩。

好多去過歐洲的小夥伴和益美君吐槽:

別人單車文化盛行,為什麼曾經是單車大國的中國,騎個車都困難。

後來,公共單車引進中國,胡瑋煒興奮地去試了試,卻發現“要辦卡,要驗身份,要交押金,要一系列的手續才能用。”

她不禁抱怨:“移動互聯網支付已經那麼方便了,為什麼我不能隨時隨地騎一輛呢?”

有想法的不止她一個。2014年,胡瑋煒認識的天使投資人也發出了類似的感慨:

“哎,有沒有想過我們做不定樁的共用單車呢?用手機掃描開鎖那種。”

結果工業設計師們一聽,立馬否決:

“你的自行車會被偷光的”

“你怎麼知道該布在什麼地方”

……

胡瑋煒卻一下被擊中了,“這個想法剛好解決了問題。”

身邊的人都退縮了,她乾脆接受投資人的投資,自己來做。

NO.2

“你瘋了吧……”

第一次聽胡瑋煒要做隨騎隨停的單車,她的前老闆就潑了盆冷水。

智慧共用單車是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概念,要做出來有多難?

在他看來,眼前的這個女孩有點野,壓根沒預估風險。

然而,胡瑋煒想的卻是另一回事。

“我也沒有特別簡單地看成是製作一輛自行車,而是能夠自己產生動力,解決零到五公里出行需求的新運力。”

如果這個新物種成了,它會讓所有人都意識到,我們可以騎自行車出行,可以把城市規劃得更加適合騎行。

這樣的城市有自行車道,有綠樹,有新鮮的空氣。它可以讓這些事情通通發生。

Step 1

為此,胡瑋煒請了好幾個設計師設計單車模型。

為了防止被偷,內置GPS;為了實現不定樁,設二維碼電子鎖,動能充電;

製作實心輪胎,防止爆胎漏氣;用軸承傳動代替鏈條傳動,防止掉鏈子;車身全鋁代替鋼鐵,防止生銹。

一個個硬體摸索下來,世界第一輛智慧共用單車出現了。

Step 2

順利設計模型,到批量生產環節,胡瑋煒卻氣了。

找遍所有生產過公共自行車的供應商,沒一個答應合作。

“工業是有惰性的。造自行車100年不變都能賺錢,他們沒有那麼大的動力去弄一條新的生產線。”

退而求其次,那就自己組裝吧。可將北方最大的自行車市場跑了個遍,沒人搭理胡瑋煒。

一不做二不休,她乾脆四處借錢建了個自己的工廠。

花費一年多時間,經歷多次瀕臨資金枯竭的險境,摩拜挺了過來。

2016年4月,胡瑋煒在上海開始了第一批摩拜單車試運營。

NO.3

在上海,胡瑋煒投放了1萬量摩拜單車,分佈各個區域。

“在大城市上下班,出了地鐵到單位和家裡都有一段距離,步行時間太長,打車又打不上,坐摩的又危險。”

摩拜名聲因此一傳十,十傳百。

從上海傳到北京、深圳、廣州……陸續獲得了李開複、馬化騰等大咖的投資,估值一度達到100億。

與此同時,胡瑋煒大聲喊出了“騎行改變城市”的口號。

因為摩拜單車的出現,一大批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也隨之出世。

原本不完善的單車道重新油上了白漆。

通過單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綠色出行從口號變成了騎行。

摩拜單車的開關鎖記錄,一下點亮了整座城市。

每一個亮點都是一輛摩拜的一次開鎖記錄

惡意佔用、損毀單車的人不少。胡瑋煒每一次看著“兇殺案現場”都覺得心疼。

可讓她欣慰的是,摩拜設置的信用積分體系(違規使用的人被舉報後會扣分,積分影響單車使用價格)衍生了一群摩拜獵人。

他們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像打怪一樣去尋找各個違停,並把他們拍下來,獲取了信用分。

摩拜因此變成了全民的城市運動。每個人做出一點努力,然後改變城市生活。

然而,共用單車愈演愈烈,也有不少人替摩拜操心。

“盈利模式找到了嗎”

“這場共用單車的戰爭,你們怎麼面對”

……

胡瑋煒對這種商業模式的“過度關注”卻嗤之以鼻。

“商業模式那種思維和邏輯沒有積極的社會效益,這個世界上有比數字和金錢重要一萬倍的東西需要人們去關注。”

她說,“失敗了,就當是公益。”

動圖

對她來說,騎行改變城市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比起站在“身價100億”的浪尖,或許胡瑋煒更感動的是得知:為什麼深圳一天24小時有這麼多人在騎行。

“很多人,像保潔阿姨她們在淩晨兩點的時候剛剛下班,而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公共的交通工具了。”

...END...

雲浮新鮮資訊,一手掌握!

好多去過歐洲的小夥伴和益美君吐槽:

別人單車文化盛行,為什麼曾經是單車大國的中國,騎個車都困難。

後來,公共單車引進中國,胡瑋煒興奮地去試了試,卻發現“要辦卡,要驗身份,要交押金,要一系列的手續才能用。”

她不禁抱怨:“移動互聯網支付已經那麼方便了,為什麼我不能隨時隨地騎一輛呢?”

有想法的不止她一個。2014年,胡瑋煒認識的天使投資人也發出了類似的感慨:

“哎,有沒有想過我們做不定樁的共用單車呢?用手機掃描開鎖那種。”

結果工業設計師們一聽,立馬否決:

“你的自行車會被偷光的”

“你怎麼知道該布在什麼地方”

……

胡瑋煒卻一下被擊中了,“這個想法剛好解決了問題。”

身邊的人都退縮了,她乾脆接受投資人的投資,自己來做。

NO.2

“你瘋了吧……”

第一次聽胡瑋煒要做隨騎隨停的單車,她的前老闆就潑了盆冷水。

智慧共用單車是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概念,要做出來有多難?

在他看來,眼前的這個女孩有點野,壓根沒預估風險。

然而,胡瑋煒想的卻是另一回事。

“我也沒有特別簡單地看成是製作一輛自行車,而是能夠自己產生動力,解決零到五公里出行需求的新運力。”

如果這個新物種成了,它會讓所有人都意識到,我們可以騎自行車出行,可以把城市規劃得更加適合騎行。

這樣的城市有自行車道,有綠樹,有新鮮的空氣。它可以讓這些事情通通發生。

Step 1

為此,胡瑋煒請了好幾個設計師設計單車模型。

為了防止被偷,內置GPS;為了實現不定樁,設二維碼電子鎖,動能充電;

製作實心輪胎,防止爆胎漏氣;用軸承傳動代替鏈條傳動,防止掉鏈子;車身全鋁代替鋼鐵,防止生銹。

一個個硬體摸索下來,世界第一輛智慧共用單車出現了。

Step 2

順利設計模型,到批量生產環節,胡瑋煒卻氣了。

找遍所有生產過公共自行車的供應商,沒一個答應合作。

“工業是有惰性的。造自行車100年不變都能賺錢,他們沒有那麼大的動力去弄一條新的生產線。”

退而求其次,那就自己組裝吧。可將北方最大的自行車市場跑了個遍,沒人搭理胡瑋煒。

一不做二不休,她乾脆四處借錢建了個自己的工廠。

花費一年多時間,經歷多次瀕臨資金枯竭的險境,摩拜挺了過來。

2016年4月,胡瑋煒在上海開始了第一批摩拜單車試運營。

NO.3

在上海,胡瑋煒投放了1萬量摩拜單車,分佈各個區域。

“在大城市上下班,出了地鐵到單位和家裡都有一段距離,步行時間太長,打車又打不上,坐摩的又危險。”

摩拜名聲因此一傳十,十傳百。

從上海傳到北京、深圳、廣州……陸續獲得了李開複、馬化騰等大咖的投資,估值一度達到100億。

與此同時,胡瑋煒大聲喊出了“騎行改變城市”的口號。

因為摩拜單車的出現,一大批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也隨之出世。

原本不完善的單車道重新油上了白漆。

通過單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綠色出行從口號變成了騎行。

摩拜單車的開關鎖記錄,一下點亮了整座城市。

每一個亮點都是一輛摩拜的一次開鎖記錄

惡意佔用、損毀單車的人不少。胡瑋煒每一次看著“兇殺案現場”都覺得心疼。

可讓她欣慰的是,摩拜設置的信用積分體系(違規使用的人被舉報後會扣分,積分影響單車使用價格)衍生了一群摩拜獵人。

他們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像打怪一樣去尋找各個違停,並把他們拍下來,獲取了信用分。

摩拜因此變成了全民的城市運動。每個人做出一點努力,然後改變城市生活。

然而,共用單車愈演愈烈,也有不少人替摩拜操心。

“盈利模式找到了嗎”

“這場共用單車的戰爭,你們怎麼面對”

……

胡瑋煒對這種商業模式的“過度關注”卻嗤之以鼻。

“商業模式那種思維和邏輯沒有積極的社會效益,這個世界上有比數字和金錢重要一萬倍的東西需要人們去關注。”

她說,“失敗了,就當是公益。”

動圖

對她來說,騎行改變城市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比起站在“身價100億”的浪尖,或許胡瑋煒更感動的是得知:為什麼深圳一天24小時有這麼多人在騎行。

“很多人,像保潔阿姨她們在淩晨兩點的時候剛剛下班,而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公共的交通工具了。”

...END...

雲浮新鮮資訊,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