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師電線抽打學生!如何挽回學生丟失的尊嚴?

輿情傳播脈絡

輿情初起

2017年5月9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第二中學高一4班的班主任毆打學生的照片被網友曝出。圖片顯示,打人老師當眾讓學生跪下,對其拳打腳踢扇耳光,並用電線毆打辱駡學生。

跪地學生前面和側面還有學生靠牆站著,等待接受老師的體罰。

輿情發展

5月9日下午,通江二中官微對此事回復稱,打人老師已被停職反省。然而輿論並未就此平息。10日,中國青年網發文《四川一中學教師體罰學生 校方回應:已停職》引起輿論譁然,

環球網、中國網、鳳凰、新浪、網易等多家媒體轉載報導此事。@四川日報 創建話題#老師當眾讓學生下跪#,引來近157萬線民關注。當晚,通江縣教育科技體育局對此作出了《關於通江二中張某某老師體罰學生有關情況的通報》,給予教師張某某行政記過處分,並給予該校校長、分管領導行政警告處分。

輿情高☆禁☆潮

媒體觀點

媒體拷問師德何在。東北新聞網在《中學教師當眾施暴,

如此“嚴管”有失師德》中稱,嚴管嚴教確實是學校和老師應盡的義務,但並不是只要思路對,就可以亂用方法。“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請教師牢記自己的身份,科學的、合理的給予教誨,樹起自己的師德風範。長江網刊文《逼學生下跪並毆打,師“德”呢?》,教育,所傳授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知識,還要教育他們做人的道理,如果師德都是如此,我們還能奢望我國2.7億的學生德才兼備嗎?莫讓“拳打腳踢”的無良老師打破了公序良俗,
也拉黑了自己。

加強制度建設是治本之舉。中國網在《預防體罰學生行為,制度建設是根本》中表示,要想預防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還需從制度建設抓起。只有建立健全一套涉及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以及師生的管理制度,才能從根本上預防並糾正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

線民觀點

圖:線民觀點占比(抽樣327條)

1.認為對教師的處罰力度太輕(23%)

線民“昭陽fire”:職是什麼處罰?中國沒有法律嗎?有關部門出來走兩步

線民“有時候”:停職,太可惡了,現在什麼社會了。

線民“情疏忘川”:停職不是犯罪的處罰,是對該職業不合格的處理,打罵侮辱還應該受到法律制裁!

2.從教師角度考慮打人原因(11%)

線民“王家大少爺32277”:看到評論和輿論都是一面倒,

感覺有一點痛心,在這個媒體時代,可能一些小事都能成為焦點,有人關心學生,但是有沒有人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考慮過。

線民“下雨天不打黃傘”:作為老師表示,真不愛打娃,更多恨鐵不成鋼啊。

3.表示有相似經歷(8%)

線民“鵬鵬平底鍋”:講真以前我們老師也這樣教訓過我們

線民“再見颯沁1996”:我能說我小學的時候因為遲到天天被罰跪講臺嗎

4.侮辱式教育不可取(15%)

線民“當地一個有名的人”:適當的打罵都可以接受,每個老師都有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但是踐踏人格的打罵已無關教育,不可一忍再忍,必須自衛反擊!

線民“飛在天空踏雪”:用一種錯誤的行為去懲罰另一種錯誤是最可悲的,而這種侮辱式的教育真是不可取啊。

5.譴責教師行為(43%)

線民“水哥efe1e”:如果拿戒尺打一下小孩手板,我還能接受。法規,扯頭髮,用電線抽 ,你還是老師嗎?惡棍吧?

線民“www你的思念”:他有什麼資格有什麼權利讓學生下跪,適當打罵是可以,但是他還扯這學生頭髮打,簡直敗壞教師風氣。

輿情觀察

本次事件中,涉事學校的回應迅速。在9日網友在網上發佈該消息的當晚就對該教師做出停職反省的決定,反應較為及時,抓住了輿情應對的黃金24小時。且高層及回應,發佈情況通報,杜絕了謠言的滋生,防止輿情進一步惡化。然而學校回應方式並不走心,據中國青年網截圖可以看出,貼吧上貼出了通江二中的回復,但並未看到在傳統媒體上的公開回復。貼吧所涉及的傳播面相對較窄,在網路媒體曝光前,對控制負面輿情傳播的作用不大。另外,輿論認為學校對涉事教師“停職反省”的處置“不痛不癢”,缺乏實際意義,因而也從側面助推輿論態勢惡化,引發輿論狂潮。

國內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件早有曝光,而在此事件中,教師以損害學生尊嚴的方式懲罰學生,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且近期教師體罰事件頻頻被媒體曝光,四川茂縣鳳儀小學某教師因體罰學生被記過處分而自殺;廣東茂名五一學校任課美術老師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採取了體罰而被開除;東莞一學校女教師拽女學生頭髮拖行;而據5月7日中國新聞網報導,昆明市一名小學教師,用書本毆打未完成作業的學生,致被害人鄭某某左橈骨中下段骨折,達到輕傷二級。此類事件多發,再次刺痛了輿論敏感神經。有網友反問,校園暴力是否就是從這種教師身上衍生的嗎?如何才能挽回學生丟失的尊嚴?

目前有一點可以明確,即毆打學生的行為是個別教師的做法,不能因此否定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不過,雖然此事是教師的個人行為,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理念和學校對教師管理層面的問題。某些校領導者儘管也認為體罰這種方式固然不對,但管總要比不管好,一旦任學生的毛病發展下去,輕則誤人子弟,更影響學校的聲譽。所以,對一些體罰行為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民不告官不糾”政策。這也是為何體罰事件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要想杜絕這種惡性事件的再次發生,需對教師准入資格加強審核,對教師心理評估的機制建設也必不可少。另外,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時,強調相關規章制度“靴子落地”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職業圈層對此事件中教師的行為表示一定的理解,部分家長也認為這是教師負責任的表現。但這不應當成為損害學生尊嚴行為的藉口,需在合理管教與體罰侮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作者:楊悅 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

4.侮辱式教育不可取(15%)

線民“當地一個有名的人”:適當的打罵都可以接受,每個老師都有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但是踐踏人格的打罵已無關教育,不可一忍再忍,必須自衛反擊!

線民“飛在天空踏雪”:用一種錯誤的行為去懲罰另一種錯誤是最可悲的,而這種侮辱式的教育真是不可取啊。

5.譴責教師行為(43%)

線民“水哥efe1e”:如果拿戒尺打一下小孩手板,我還能接受。法規,扯頭髮,用電線抽 ,你還是老師嗎?惡棍吧?

線民“www你的思念”:他有什麼資格有什麼權利讓學生下跪,適當打罵是可以,但是他還扯這學生頭髮打,簡直敗壞教師風氣。

輿情觀察

本次事件中,涉事學校的回應迅速。在9日網友在網上發佈該消息的當晚就對該教師做出停職反省的決定,反應較為及時,抓住了輿情應對的黃金24小時。且高層及回應,發佈情況通報,杜絕了謠言的滋生,防止輿情進一步惡化。然而學校回應方式並不走心,據中國青年網截圖可以看出,貼吧上貼出了通江二中的回復,但並未看到在傳統媒體上的公開回復。貼吧所涉及的傳播面相對較窄,在網路媒體曝光前,對控制負面輿情傳播的作用不大。另外,輿論認為學校對涉事教師“停職反省”的處置“不痛不癢”,缺乏實際意義,因而也從側面助推輿論態勢惡化,引發輿論狂潮。

國內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件早有曝光,而在此事件中,教師以損害學生尊嚴的方式懲罰學生,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且近期教師體罰事件頻頻被媒體曝光,四川茂縣鳳儀小學某教師因體罰學生被記過處分而自殺;廣東茂名五一學校任課美術老師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採取了體罰而被開除;東莞一學校女教師拽女學生頭髮拖行;而據5月7日中國新聞網報導,昆明市一名小學教師,用書本毆打未完成作業的學生,致被害人鄭某某左橈骨中下段骨折,達到輕傷二級。此類事件多發,再次刺痛了輿論敏感神經。有網友反問,校園暴力是否就是從這種教師身上衍生的嗎?如何才能挽回學生丟失的尊嚴?

目前有一點可以明確,即毆打學生的行為是個別教師的做法,不能因此否定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不過,雖然此事是教師的個人行為,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社會中存在的一些理念和學校對教師管理層面的問題。某些校領導者儘管也認為體罰這種方式固然不對,但管總要比不管好,一旦任學生的毛病發展下去,輕則誤人子弟,更影響學校的聲譽。所以,對一些體罰行為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民不告官不糾”政策。這也是為何體罰事件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要想杜絕這種惡性事件的再次發生,需對教師准入資格加強審核,對教師心理評估的機制建設也必不可少。另外,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時,強調相關規章制度“靴子落地”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職業圈層對此事件中教師的行為表示一定的理解,部分家長也認為這是教師負責任的表現。但這不應當成為損害學生尊嚴行為的藉口,需在合理管教與體罰侮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作者:楊悅 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