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珍貴樣本全球僅有9塊,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驚天秘密”!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了4塊蘑菇化石,發現早在1.25億年前的恐龍時代,蘑菇就已經出現。這一發現將蘑菇的誕生時間往前推了約2500萬年。

編者按

緬甸琥珀,形成于早白堊紀,在地質年代上比絕大部分的琥珀種類早了至少5000萬年,

從揭示地球上生物的起源與進化反面,緬甸琥珀絕對稱得上是價值連城的。近日,科學家們又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個有關蘑菇的重大秘密,與其相伴的還有一種神秘小蟲……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在緬甸琥珀中找到了4塊蘑菇化石,發現早在1.25億年前的恐龍時代,

蘑菇就已經出現。這一發現將蘑菇的誕生時間往前推了約2500萬年。

緬甸琥珀蘑菇標本切片。(本文圖片皆來緬甸金鳳凰中文報社)

珍貴樣本全球只有9塊

黃迪穎科研團隊研究的緬甸琥珀樣本中的蘑菇化石比人的指甲蓋還小,也就兩三毫米,被打磨得很薄很薄,

和紙片一般。但在顯微鏡下,蘑菇的輪廓就顯得非常清晰起來。仔細觀察,遠古蘑菇跟現在的蘑菇長得幾乎差不多,一根長柄上頂著薄薄的傘蓋,傘蓋下麵有細細的褶皺菌絲。

緬甸琥珀中多樣化的蘑菇,比例尺在a,c,d為1毫米,b,e為0.5毫米。

“找到這些蘑菇化石很不容易,

至今全球也就9塊,我們一下子發現了4塊,運氣真是太好了。”黃迪穎介紹,形形色色的蘑菇,屬於真菌界,它們生活週期短,質地柔軟,常常幾個小時就腐爛了,很難保存。

據黃迪穎介紹,科學界至今沒有在岩石中發現蘑菇化石。“因為蘑菇既沒有礦化殼體,也不具備高等植物的維管束結構,很難保存為印痕化石。”迄今發現的蘑菇化石,都是在琥珀中的。

圖為專家根據琥珀化石繪製的蘑菇和隱翅蟲復原圖。

神秘小蟲能在蘑菇中打洞產卵

巨須隱翅蟲的多樣性。a-c,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中不同的巨須隱翅蟲;d-f,

不同的巨須隱翅蟲鞘翅上具有不同的花斑;g-h,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中的巨須隱翅蟲;j為現代的巨須隱翅蟲。

更加有意思的是,專家們還從同時期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了一種專門吃蘑菇的隱翅蟲。早在在1.25億年前,恐龍稱霸的年代,巨須隱翅蟲“盯”上了蘑菇。

巨須隱翅蟲的口器,顯示下唇須末端的嗅覺感受器。比例尺在a為200微米,b為50微米,c和d為20微米,e為5微米。

別看巨須隱翅蟲只有幾毫米大,但它們下唇末端密佈多種嗅覺感受器,大老遠的就能聞到蘑菇散發出的氣味,辨別出蘑菇的新鮮程度。它們爬到蘑菇傘蓋上,在蘑菇上打洞、安家、安心產卵。巨須隱翅蟲上顎內緣呈鋸齒狀,專門切割取食蘑菇。

巨須隱翅蟲的口器,顯示下唇須末端的嗅覺感受器。比例尺在a為200微米,b為50微米,c和d為20微米,e為5微米。

別看巨須隱翅蟲只有幾毫米大,但它們下唇末端密佈多種嗅覺感受器,大老遠的就能聞到蘑菇散發出的氣味,辨別出蘑菇的新鮮程度。它們爬到蘑菇傘蓋上,在蘑菇上打洞、安家、安心產卵。巨須隱翅蟲上顎內緣呈鋸齒狀,專門切割取食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