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媽媽學會這4招,輕鬆讓寶寶變聰明!

作為新手爸爸媽媽,我們都希望有個健康聰明的寶寶。

但是,如何判斷自家寶寶到底聰不聰明呢?聰明寶寶又有哪些表現呢?下面叮噹麻麻就為大家揭秘,寶寶聰明的8個表現,快看看你家寶寶有嗎?

1、嬰兒更愛笑

一般來講,出生幾個星期的嬰兒就開始會微笑,有的孩子可能會更早。剛開始嬰兒的笑往往是在睡夢中出現的微笑,稍微大一點,嬰兒可能會在睡夢中會咯咯地笑出聲來。有些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發現,從嬰兒的微笑中可以大致瞭解其智力發育的情況。

聰明的寶寶更愛笑。

2、寶寶出生時更大一些、重一些

非常聰明的寶寶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儘然。這個依據主要還是因為寶寶在後天的生長中,較重一些的寶寶會有更好的身體,在生活上有更多的優勢,成長會更快活。

3、嬰兒有好奇心

在小寶寶出生時,聰明的寶寶可能要比其他孩子對外界環境有更強的好奇心。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自然的把頭抬高一會兒,好像在看周圍的東西,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4、嬰兒感覺敏銳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分什麼是讓他感到愉快的,

什麼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感覺越敏銳,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更有可能是個聰明的寶寶。

5、嬰兒能用眼睛「跟人」

新生兒瞳孔對光有反應,但因視黃斑區細胞較少,眼肌調節不良,故視覺很不敏銳,並能短暫注視。嬰兒4~6周能在水準方向用目光追隨活動的物體轉動90度,

12周時聽到母親說話的聲音會轉頭朝向母親。

12~16周時,看見成人拿奶瓶準備給他(她)餵奶時,會張開嘴等著。聰明的寶寶會願意用眼睛跟人。

6、嬰兒睡眠相對減少

新生兒每天絕大部分都在睡覺,隨著他的長大,睡眠時間越來越少,清醒時間越來越長。清醒時間相對變長,嬰兒可以更好的認識世界,大腦發育更好。

7、寶寶說話早

有的寶寶很早就學會說話,而且慢慢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2歲就掌握了大量詞彙,喜歡發問,遇到這樣的寶寶,家長千萬不要煩,其實說話早、還能清楚表達自己意思的寶寶,可是一個天才寶寶哦!

8、寶寶興趣廣泛

寶寶慢慢長大,對周圍環境有更多的感受,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寶寶可能對音樂、畫畫、足球、寫字等等都感興趣,都挺喜歡,這可不是不專心、三心二意,其實興趣廣泛並且能專注於一件事的寶寶可能更聰明。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培養寶寶的聰明感知呢?

答案不是益智玩具,不是早教班,而是與父母的日常互動。這是因為,孩子的學習過程是連貫的、線狀的,它貫穿在生活的每時每刻,而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個時間點。早教班品質再高,一周也不過1-3個小時;玩具再益智,沒有人陪著寶寶玩,沒有人在寶寶想要分享喜悅時提供回饋,那TA也會很快對玩具失去興趣。

真正注重教育的父母,

一定是將最多的心思和時間花在與寶寶互動上。

1.把孩子當回事。

這個叮噹麻麻覺得很難用一句話來翻譯。它的核心意思就是要把孩子當獨立的人看,重視孩子的感受,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喜好,也有厭惡的東西,尊重孩子的偏好,時常問一問自己:“孩子到底喜歡什麼?”,“我這樣做讓孩子感到舒服嗎?”

2. 多對孩子說話。

無論是在餵奶、換尿布還是陪玩時,對孩子說話時要多看著TA的眼睛。目光接觸是孩子發展出安全感的基石。不管我們在和孩子做什麼,都儘量用語言描述和解釋出來。

一些具體的做法指導:

有意識地說出寶寶看到的物體的名稱。

對寶寶閱讀繪本。

當寶寶發出一些聲音時,用同樣的聲音回應寶寶,這會讓寶寶為自己剛才的嘗試感到自豪,並繼續做出更多嘗試。

經常重複自己的話,加深寶寶的印象。

使用正確的詞彙和句式,發音清晰,語速不要太快。

生活中隨時對寶寶解釋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

當對寶寶說“不”時,請解釋一下為什麼。

多對寶寶唱歌和念押韻的童謠。

考慮引入母語外的第二語言,越早越好。

3. 用愛☆禁☆撫和肌膚之親來灌溉寶寶

孩子需要愛☆禁☆撫和肌膚之親的灌溉,缺少了它們,就像花朵缺少陽光雨露一樣,很快會萎謝。這種萎謝損傷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情感,連大腦發育都會因此滯後,直接降低孩子的智商。

一些具體的做法建議:

多對寶寶微笑,多抱寶寶。

輕輕撫摸寶寶的頭、身體,溫柔地對TA說話。

多讓寶寶坐在父母的大腿上,與父母面對面地玩。如果寶寶自己還不會坐,就讓TA背靠在父母的大腿上。

和寶寶一起泡澡

為寶寶按摩。

穿著背帶多帶寶寶出去逛逛,去超市買東西、公園散步,既呼吸點新鮮空氣,又能多見識新環境。

母乳餵養。

4. 陪玩

父母就是一歲前寶寶最好的活玩具。回想一下我在一歲前給悠悠買的玩具,除了床鈴、裡面帶鈴鐺的布球、咬膠、布書、其他的基本沒派上用場。

用心把「聰明」培養出來,認真感受寶寶要表達的,多跟寶寶交流,不要吝嗇你對寶寶的愛,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寶寶,感情會更積極,也更容易和小朋友交往。

叮噹麻麻每天與您分享專業的育兒知識,

共同呵護寶寶的健康成長。

本文原創,轉載合作請聯繫。

叮噹麻麻:DDmum123

寶寶可能對音樂、畫畫、足球、寫字等等都感興趣,都挺喜歡,這可不是不專心、三心二意,其實興趣廣泛並且能專注於一件事的寶寶可能更聰明。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培養寶寶的聰明感知呢?

答案不是益智玩具,不是早教班,而是與父母的日常互動。這是因為,孩子的學習過程是連貫的、線狀的,它貫穿在生活的每時每刻,而不僅僅局限在某一個時間點。早教班品質再高,一周也不過1-3個小時;玩具再益智,沒有人陪著寶寶玩,沒有人在寶寶想要分享喜悅時提供回饋,那TA也會很快對玩具失去興趣。

真正注重教育的父母,

一定是將最多的心思和時間花在與寶寶互動上。

1.把孩子當回事。

這個叮噹麻麻覺得很難用一句話來翻譯。它的核心意思就是要把孩子當獨立的人看,重視孩子的感受,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喜好,也有厭惡的東西,尊重孩子的偏好,時常問一問自己:“孩子到底喜歡什麼?”,“我這樣做讓孩子感到舒服嗎?”

2. 多對孩子說話。

無論是在餵奶、換尿布還是陪玩時,對孩子說話時要多看著TA的眼睛。目光接觸是孩子發展出安全感的基石。不管我們在和孩子做什麼,都儘量用語言描述和解釋出來。

一些具體的做法指導:

有意識地說出寶寶看到的物體的名稱。

對寶寶閱讀繪本。

當寶寶發出一些聲音時,用同樣的聲音回應寶寶,這會讓寶寶為自己剛才的嘗試感到自豪,並繼續做出更多嘗試。

經常重複自己的話,加深寶寶的印象。

使用正確的詞彙和句式,發音清晰,語速不要太快。

生活中隨時對寶寶解釋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

當對寶寶說“不”時,請解釋一下為什麼。

多對寶寶唱歌和念押韻的童謠。

考慮引入母語外的第二語言,越早越好。

3. 用愛☆禁☆撫和肌膚之親來灌溉寶寶

孩子需要愛☆禁☆撫和肌膚之親的灌溉,缺少了它們,就像花朵缺少陽光雨露一樣,很快會萎謝。這種萎謝損傷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情感,連大腦發育都會因此滯後,直接降低孩子的智商。

一些具體的做法建議:

多對寶寶微笑,多抱寶寶。

輕輕撫摸寶寶的頭、身體,溫柔地對TA說話。

多讓寶寶坐在父母的大腿上,與父母面對面地玩。如果寶寶自己還不會坐,就讓TA背靠在父母的大腿上。

和寶寶一起泡澡

為寶寶按摩。

穿著背帶多帶寶寶出去逛逛,去超市買東西、公園散步,既呼吸點新鮮空氣,又能多見識新環境。

母乳餵養。

4. 陪玩

父母就是一歲前寶寶最好的活玩具。回想一下我在一歲前給悠悠買的玩具,除了床鈴、裡面帶鈴鐺的布球、咬膠、布書、其他的基本沒派上用場。

用心把「聰明」培養出來,認真感受寶寶要表達的,多跟寶寶交流,不要吝嗇你對寶寶的愛,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寶寶,感情會更積極,也更容易和小朋友交往。

叮噹麻麻每天與您分享專業的育兒知識,

共同呵護寶寶的健康成長。

本文原創,轉載合作請聯繫。

叮噹麻麻:DDmum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