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平大戰,究竟是白起的臨戰反應好,還是秦昭王指揮的好

秦昭王四十五年,秦朝大將王稽率大軍攻打韓國的野王城(今河南沁陽),從而隔斷了韓國上黨郡跟首都陽翟(河南新鄭)之間的聯繫,使上党成為一塊孤地。

上党守將馮亭是個聰明人,

自知不敵,就跑去趙國投降。趙國孝成王一看大喜過望,白白得了韓國十幾座城池,真是天大的美事。於是派平原君趙勝前去受降。並且封馮亭為萬戶侯。這個萬戶侯可了不得,大大小小管幾十萬人,土皇帝啊。

馮亭其實是想嫁禍於人。秦昭王聽到這個消息那個氣啊。

馬上下令加速攻打上黨,到嘴的肥肉被趙國搶了去,不能忍。

趙王一聽也急了,馬上命令大將廉頗率軍二十萬解救上黨,怎奈走到一半聽說上黨已被攻陷,於是為防秦軍南下原地待命,中國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長平大戰,拉開了帷幕。

廉頗久經沙場,極富作戰經驗。他見上黨失守,命令部隊在長平修建工事,深挖戰壕,固守禦敵。因為他知道,雖然秦軍勇猛,

可是他們遠離家鄉需要速戰速決。而己方在本土作戰,適合打長期消耗戰。

王稽回身攻打長平數次未果,秦昭王急得不行。想去掉廉頗這個眼中釘肉中刺,於是派人去趙國散佈謠言,說廉頗是因為怯戰所以龜縮不出。廉頗不足慮,秦軍真正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王聽到這個傳聞果然上了當,他撤掉了廉頗換上了趙括,並加派二十三萬大軍駐紮長平,這樣一來,

長平的守軍就達到了四十三萬之眾。

秦昭王一看趙王換將,馬上命白起前去應戰,因為白起威名太甚,所以下令任何人都不得走漏風聲,違者斬。

趙括一上任,馬上改變了戰術。他認為己方人多勢眾於是主動出擊。白起觀察了地勢,對屬下說,很快就能取得勝利。

他命令將軍王齡率軍三千前去誘敵,只許敗不許勝。又命王稽率軍一萬,看見趙括離開大本營馬上切斷後路,自己則率大軍圍困輕易出擊的趙軍。

見秦軍挑釁,趙括果然中計,帶兵出戰。秦軍且戰且退,趙括奮起直追,不知不覺追出去幾十裡地,

結果中了白起誘敵深入的計策,被秦軍團團圍住。秦昭王聽說困住了趙軍,於是命令全國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壯年男子全部加入圍困。把趙軍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結實。

一個月後,因糧草被秦軍阻斷,趙軍軍心大亂。幾次突圍不成,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狀況。趙括也在突圍的過程中被亂箭射死。最後,饑餓的趙軍無奈全部投降了秦軍。

白起擔心四十三萬降兵作亂,而且糧草也難以為繼,於是下令殺俘,一夜之間血流成河,四十三萬人被殘忍屠殺,只留二百人回邯鄲報信。

這就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長平之戰,坑殺四十三萬降兵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筆者認為,長平大戰之所以秦國能夠勝出,白起用兵如神是一個方面,秦昭王破釜沉舟果決行事才是成敗的關鍵。當然,諸位各存高論,願聞其詳。

而且糧草也難以為繼,於是下令殺俘,一夜之間血流成河,四十三萬人被殘忍屠殺,只留二百人回邯鄲報信。

這就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長平之戰,坑殺四十三萬降兵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筆者認為,長平大戰之所以秦國能夠勝出,白起用兵如神是一個方面,秦昭王破釜沉舟果決行事才是成敗的關鍵。當然,諸位各存高論,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