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光緒元寶,正面滿漢文化的融合,錢背明確標示西方文化介入

錢幣學是一門研究錢幣發生、發展與錢幣不同版別、質地、形制、鑄造等特徵的學科。在中國歷史上,錢幣根據厚薄、大小、錢文、紋飾可以分出許多不同的版別來,特別對宋代錢幣,

人們研究的側重點更是在版別方面。錢幣一般有銅、鐵、鉛、金、銀等質地,哪一個朝代曾鑄造過哪一種或幾種質地的錢幣,對於鑒定來說,尤其顯得重要。

清代銀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

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罕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光緒元寶銀幣的種類十分之多,但是存世量十分之少。今天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銀幣的鑒

光緒十五年(1889)廣東錢局鑄造的蟠龍圖“光緒元寶”,俗稱“龍洋”,拉開了清代銀幣鑄造的大幕,此後,湖北、江南、北洋、浙江、安徽、奉天、吉林、湖南、福建、四川、雲南等地均鑄造龍洋。

此外,四川、西藏、新疆等地鑄有其他銀元。

《中國近代機制幣》一書收入的清代中央政府和各省鑄造清代機制銀幣430種,行家指出遠不止此數,可見其豐富、複雜之一斑。

大清銀幣是錢幣拍賣的主要板塊,以今年北京誠軒春拍為例:機制幣專場上拍1613件標的,清代機制銀幣占559件,超過三成,高價成交的銀幣多集中於這一板塊。俗稱廣東龍洋“七二版”的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拍至126.5萬元,讓行家大跌眼鏡。此幣NGC評MS66分,是迄今內地錢品的最高分。

價格飆升最快的也是清代銀幣,廣東龍洋、湖北龍洋、造幣總廠幣、江南幣、戶部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三、川龍等主幣系列精品,2005年以來是一場一個價。這些系列銀幣各自有著廣泛的珍藏群體,是市場上的主力品種,它們的拍賣成交價格,反映了珍藏市場的行情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