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討論:大學是創意創業的聚居地,還是懶人的大本營?

大學擴張,使得大學生越來越多,俗話說的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大學生多了,各種事件都被貼上了大學生這個標籤,這個標籤攜帶的元素,既有正能

量的,也有不太光明的。

在李克強總理的號召,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創業這個詞語快速成長發芽,大學裡面的各種創意,各種腦洞,在這一背景的渲染之下,無限放大。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先從自己身邊開始,校園市場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發掘深度。像ofo這樣的從校園走向每一個犄角旮旯的項目不在少數。

但是大學也是懶人的大本營,遊戲,宅男宅女都通常會和大學生聯繫起來。外賣市場份額最大的就是大學生和白領,甚至代替上課都有人做了軟體運營。這些都與積極向上的學術創業氛圍形成鮮明對比。

大學裡面的創業專案,

很多都與懶人經濟相關,和跑腿送貨相關。記得小編高三的時候,在豬八戒網上第一次看到代替排隊,覺得很是新穎,可是現在在大學裡面,除了吃飯睡覺換衣服,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被代替的。不知道到底是社會發展了,還是教育的不幸。

懶人想要懶,那麼必定有“勤快”的人,看中這一塊商機來做賺錢。大量的校園跑腿團隊誕生,他們借助快跑者這樣的眾包式短距物流配送系統,管理自己的跑腿團隊。從傳統的跑腿模式,到互聯網眾包軟體,可以說,快跑者這樣的軟體也為大學生小規模跑腿創業提供了機會,但是校園跑腿這個概念的的發展,到底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還是教育的不夠完善呢?希望大家參與到討論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