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望祁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河西征戰紀實(連載之二十)

西望祁連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河西征戰紀實

(連載之二十)

焦元平 著 /天地出版社2001年出版

(接上期)黃超這個人,祖籍貴州,曾任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是張國燾的一員幹將,積極推行張國燾的政治與軍事路線。在川北、甘南參與張國燾分裂党分裂紅軍的活動。後來全黨全軍在批判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時,他理所當然地受到了黨內軍內的嚴肅批評。黃超自調五軍擔任政委後,他在重大問題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喜歡自作主張。

對軍長董振堂不信任,不尊重,不支持。董振堂度量如海,虛懷若谷,始終從團結的願望出發,批評他,幫助他,才使他的驕傲有所收斂,從而保證了部隊思想的基本穩定,較好地完成了歷次作戰任務。

高臺距撫彝46公里,敵飛機在高臺投彈的爆炸聲和兩軍戰鬥的激烈槍炮聲,隱約傳到了撫彝。紅軍戰士心急如焚。可是在撫彝坐陣的黃超卻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不派兵前去偵察和支援。

這真是我軍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觀”。直到高臺激戰了九天,一些營團幹部怒目質問,他才令饒子健帶一個營的兵力馳援。高臺戰事吃緊,一營兵力實屬杯水車薪。饒子健當時有些不悅,要求多派些兵力,黃超卻酸溜溜地說什麼:“亡羊補牢,猶為未遲嘛!”

董振堂看罷黃超的來信,表情嚴肅地凝思著。五軍軍部僅有一部電臺跟隨黃超到了撫彝,他無法直接與上級聯繫,申述自己的主張。

軍令如山,他只得執行。接著,董振堂在城東天主教堂召開了營以上幹部會議,宣讀了黃超來信,命令:“堅決守住高臺!人在高臺在,誓與高臺共存亡!”他的語氣沉重,嚴肅而又堅定。

18日,敵人把西關外民宅院落的牆壁打通了,紅軍將士冒死抵抗,堅守陣地。

敵人不斷增加兵力,攻勢越來越猛,城內房舍被敵炮彈擊中起火,煙霧彌漫,城牆象鋸齒似的殘破不堪。五軍守城將士已多數血灑疆場。

機關幹部、戰士、炊事員、馬夫都投入了戰鬥,用大刀、長矛、石頭與敵人拼殺著,輕傷患用手抓牙咬,重傷患抱住敵人滾下城頭。

城內百姓也趕來助陣。青壯年不避槍林彈雨,搶動傷患。一些婦女把飯菜、熱水送到陣地。他們說:“紅軍真是鐵人模樣,菩薩心腸,自古以來沒見過這樣的好人啊!”

19日上午,戰況更加危急。董振堂對身邊的50多名幹部戰士莊嚴地說:“共產黨員們,

幹部們!敵人上來了,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我們要血戰到底!”

同志們臉上泛著堅毅的神情。他們深知,最後的時刻來了。

20日清晨,敵人傾其全力再次沖上城牆。守城的戰士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用最後的手榴彈和石頭瓦片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拼鬥和廝殺。正在緊張搏鬥的時刻,原收編的300多名民團嘩變,打開了城門,敵人象餓狼一樣沖進了城內。

高臺淪陷了!高臺在燃燒中顫抖!

敵人沿城西向南、向東繼續推進。城牆、巷道、民宅、農舍……到處是白刃戰。上午7時左右,董振堂在東門城樓讓通信員找來騎兵團團長呂仁禮,眼中噴火地喊道:“我要你把東城門守住,堅持戰到最後一個人!”呂仁禮帶著兩個連隊立即趕到東門與敵拼殺。激戰中, 呂仁禮頭部被敵軍騎兵的馬刀砍傷,不省人事。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帶領幾名警衛戰士在城東南角的一座財主宅院內堅持戰鬥。敵人的炮彈將房子擊中起火,烈焰中,他們刀砍石砸,拳打腳踢,在和敵人廝殺中全部壯烈犧牲。

軍長董振堂帶領部分人員,從東門城樓沿著城牆向東南角沖去,當他們沖出大約400多米時,敵人的一顆子彈將董振堂擊中,只貝他身子一晃,就從城牆上摔到了城牆外腳下。警衛員看見董軍長中彈,便沿著城牆飛快下滑。接著,科長寇惠民和幾名戰士也滑到城牆腳下。董振堂穿的灰藍色衣服染滿鮮血。孔建光把董軍長的衣服撕開一看,驚愕地張大嘴巴,只見子彈從他的左胸穿過,血流不止,人已昏迷過去。有人用手摸摸他的鼻子孔,發現還有一絲氣息,便高聲叫喊:“董軍長!董軍長!”過了一會,他慢慢地睜開了眼睛,用很微弱的聲音說:“我不行了,別顧我了,不走就沖不出去了,要血戰到底……”

說著,他頭一歪就停止了呼吸,永遠地離開了他朝夕相處的戰友,離開了他所眷戀的軍旅生活。

關於董振堂的犧牲,說法不一。有人說,董振堂是在城牆上指揮戰鬥,不幸中彈跌下城牆,遂讓一名甘肅籍的警衛員將他擊斃。還有人說,董振堂帶領四名同志邊打邊沖到城東南角,自己摔壞了腰,向前爬行數十米,敵人沖過來,三名戰士光榮戰死,他掩護號兵突圍後,左手拿槍向敵還擊,用右手的槍對準了自己的胸膛

不管怎麼樣,董振堂的死,是英勇的,壯烈的。

高臺之戰,五軍十三師師長葉崇本(2)、參謀長劉培基(3)、騎兵師師長董俊彥(4)、政委秦道賢(5)等3000多名將士,除極少數倖存者外,全部光榮戰死。

噩耗傳來,西路軍廣大官兵無不為之悲痛!

五軍是1931年甯都起義時組建的,曾為革命立下了豐功偉績。中央將其命名為紅五軍團,下屬三個軍,共一萬七千人。在中央蘇區的第三次、第四次反“圍剿”中,曾參加過著名的贛州戰役和水口大戰,打得乾脆、漂亮。長征路上,五軍團一直擔任後衛,用殊死的戰鬥保衛中央縱隊的安全。1935年8月,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五軍團曾擔任左路軍前衛,率先走過草地。1936年元月上旬,又奉命同四方面軍三十三軍(轄兩個團)合編,改稱紅五軍。9月,會寧會師前的華家嶺一戰,紅五軍為阻擊胡宗南部主力的進攻,副軍長羅炳輝犧牲,部隊減員。10月,五軍奉命渡過黃河西進,與敵苦戰三個月之久,尤其是在高臺戰鬥九天九夜,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幾乎全軍覆沒。(未完待續)

敵人沿城西向南、向東繼續推進。城牆、巷道、民宅、農舍……到處是白刃戰。上午7時左右,董振堂在東門城樓讓通信員找來騎兵團團長呂仁禮,眼中噴火地喊道:“我要你把東城門守住,堅持戰到最後一個人!”呂仁禮帶著兩個連隊立即趕到東門與敵拼殺。激戰中, 呂仁禮頭部被敵軍騎兵的馬刀砍傷,不省人事。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帶領幾名警衛戰士在城東南角的一座財主宅院內堅持戰鬥。敵人的炮彈將房子擊中起火,烈焰中,他們刀砍石砸,拳打腳踢,在和敵人廝殺中全部壯烈犧牲。

軍長董振堂帶領部分人員,從東門城樓沿著城牆向東南角沖去,當他們沖出大約400多米時,敵人的一顆子彈將董振堂擊中,只貝他身子一晃,就從城牆上摔到了城牆外腳下。警衛員看見董軍長中彈,便沿著城牆飛快下滑。接著,科長寇惠民和幾名戰士也滑到城牆腳下。董振堂穿的灰藍色衣服染滿鮮血。孔建光把董軍長的衣服撕開一看,驚愕地張大嘴巴,只見子彈從他的左胸穿過,血流不止,人已昏迷過去。有人用手摸摸他的鼻子孔,發現還有一絲氣息,便高聲叫喊:“董軍長!董軍長!”過了一會,他慢慢地睜開了眼睛,用很微弱的聲音說:“我不行了,別顧我了,不走就沖不出去了,要血戰到底……”

說著,他頭一歪就停止了呼吸,永遠地離開了他朝夕相處的戰友,離開了他所眷戀的軍旅生活。

關於董振堂的犧牲,說法不一。有人說,董振堂是在城牆上指揮戰鬥,不幸中彈跌下城牆,遂讓一名甘肅籍的警衛員將他擊斃。還有人說,董振堂帶領四名同志邊打邊沖到城東南角,自己摔壞了腰,向前爬行數十米,敵人沖過來,三名戰士光榮戰死,他掩護號兵突圍後,左手拿槍向敵還擊,用右手的槍對準了自己的胸膛

不管怎麼樣,董振堂的死,是英勇的,壯烈的。

高臺之戰,五軍十三師師長葉崇本(2)、參謀長劉培基(3)、騎兵師師長董俊彥(4)、政委秦道賢(5)等3000多名將士,除極少數倖存者外,全部光榮戰死。

噩耗傳來,西路軍廣大官兵無不為之悲痛!

五軍是1931年甯都起義時組建的,曾為革命立下了豐功偉績。中央將其命名為紅五軍團,下屬三個軍,共一萬七千人。在中央蘇區的第三次、第四次反“圍剿”中,曾參加過著名的贛州戰役和水口大戰,打得乾脆、漂亮。長征路上,五軍團一直擔任後衛,用殊死的戰鬥保衛中央縱隊的安全。1935年8月,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五軍團曾擔任左路軍前衛,率先走過草地。1936年元月上旬,又奉命同四方面軍三十三軍(轄兩個團)合編,改稱紅五軍。9月,會寧會師前的華家嶺一戰,紅五軍為阻擊胡宗南部主力的進攻,副軍長羅炳輝犧牲,部隊減員。10月,五軍奉命渡過黃河西進,與敵苦戰三個月之久,尤其是在高臺戰鬥九天九夜,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幾乎全軍覆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