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明星基金經理“老鼠倉”大案曝光:16股豪取近千萬,罰款3萬元!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近日,又有私募“老鼠倉”被處罰了,其操作16股獲利近千萬元,被罰款3萬元。其原為市場明星基金經理,曾經在多家基金公司做過基金經理,在2006年到2008年甚至管理過淨資產規模最大時約160億元的公募基金.....

根據證監會福建局的公告稱,經查明,吳剛,男,1969年7月出生,住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

在2013年12月,“招商證券—招商銀行—招商匯智之喜馬拉雅集合資產管理計畫”成立,該計畫系以非公開方式向投資者募集資金設立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為招商證券,託管人為招商銀行,研究顧問為北京喜馬拉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間,

吳剛為北京喜馬拉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總經理、投資總監,負責投資決策以及具體下單操作,知悉相關交易資訊。

2015年1月21日至10月23日, 吳剛操作開立于華融證券深圳金田路證券營業部的“譚某”證券帳戶,先於(1-5個交易日)、同期或稍晚於(1-2個交易日)“招商匯智之喜馬拉雅計畫”買入東阿阿膠等16支股票,獲利948.02萬元。上述交易資金來源于“譚某”,吳剛按約定提取業績報酬。

“譚某”帳戶涉案股票包括東阿阿膠、恒逸石化、蘇寧環球、南嶺民爆、天邦股份等16股。

福建證監局認為, 吳剛上述行為違反了中國證監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五)項的規定,構成第三十八條所述情形。於是決定:責令吳剛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罰款。

“老鼠倉”是指機構在用公有資金拉升股價之前,先用自己個人(機構負責人,操盤手及其親屬,關係戶)的資金在低位建倉,待用公有資金拉升到高位後個人倉位元率先賣出獲利。吳剛利用“譚某”資金相較於管理的私募產品先於或差不多時間內買入多檔股票獲利,然後提取分成,屬於典型的“老鼠倉”行為。

那麼涉案的私募和吳剛究竟是誰呢?

喜馬拉雅資產官網上表示,

公司原名“成都喜馬拉雅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於2009年8月在成都註冊成立,於2010年12月21日遷至北京,同時公司更名為“北京喜馬拉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資訊,該私募成立於2009年8月。吳剛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資料顯示,該私募目前旗下無產品,基金業協會資訊顯示,喜馬拉雅2號已清盤。私募排排網同時顯示,公司4只產品已清盤。

火山君同時注意到, 吳剛此前曾是市場的明星基金經理,最早在君安資產做過,是“老君安”了。之後又在多家基金公司做過基金經理,在2006年到2008年甚至管理過淨資產規模最大時約160億元的工銀平衡基金,是市場明星基金經理。根據公司官網介紹,吳剛有15年投資管理經驗,7年基金管理經驗,原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投資委員會委員,專戶投資部基金經理; 2002年進入基金管理行業,先後管理基金融鑫(國投瑞銀成長優選基金前身)、長盛成長價值基金、長盛動態精選基金、工銀瑞信精選平衡基金,工銀瑞信穩健成長基金以及特大型定向資產管理專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是市場明星基金經理。根據公司官網介紹,吳剛有15年投資管理經驗,7年基金管理經驗,原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投資委員會委員,專戶投資部基金經理; 2002年進入基金管理行業,先後管理基金融鑫(國投瑞銀成長優選基金前身)、長盛成長價值基金、長盛動態精選基金、工銀瑞信精選平衡基金,工銀瑞信穩健成長基金以及特大型定向資產管理專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