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父母反對我們的愛情,該何去何從?

1

閨蜜沐沐去年交了一個男朋友,兩人在一個公司。後來我每次約她見面,她都喜笑顏開,如沐春風,儼然一副陷入甜蜜愛情裡的幸福女人模樣,我也著實為她高興。

可過年期間,

她突然給我發來短信,說不知道怎麼辦。

原來她向家裡人如實交代了這段戀情,爸媽卻堅決反對,讓其分手,而理由無非就是男朋友條件不好。

單就條件而言,沐沐的男朋友的確不佔優勢。學歷沒有沐沐高,家裡條件一般,在公司目前也只是個組長職位,看不出任何晉升的機會。

可是他為人實誠,對沐沐更是一心一意的好,屬於那種很適合過日子的伴侶。沐沐這姑娘一頭紮了進去,

每每說起來,眼裡都泛著光。

我問她:“你父母都還沒見過他,怎麼就全盤否定了呢?”

沐沐告訴我,爸媽之前托大姑物色了一人,是個公務員,家裡經濟條件優越,在省城買了房。爸媽本來就計畫著春節約個時間讓兩人相個親,促成這段良緣。誰料沐沐突然就說有了物件,條件還這麼普通,老人家這一對比自然是不同意呀。

我跟沐沐建議:“你應該認真說清楚自己的想法,多為男友加加分,

試著讓他們理解接受。”

“說不通的,我爸媽態度強硬到我都不敢多提這個事情。”

最後這場“無煙戰爭”在沐沐拒絕相親,和爸媽彼此冷戰中暫告一個段落。

2

沐沐的事情讓我想起大學期間,室友小夏是個上海姑娘,男朋友是她的初中同學,從高一正式在一起,

“地下戀情”持續了四年之久。

高中的時候,好巧不巧有一回在路上讓爸媽撞見了,勒令兩人分手。當時畢竟還是學生,小夏就先妥協,嘴上分手了,但私下依然維繫著自己的愛情。

這段戀情也是那種,女生比男生優秀許多,我們都覺得兩人並不相配。我還問過她:“你喜歡他什麼?”她簡單地說了句:對我好呀,話語裡卻是滿滿幸福感和甜蜜。

大二那年,有一次在寢室看到她偷偷抹眼淚。

“怎麼啦這是?發生什麼事了?”我們一時不知所措,因為從來沒見過她這個樣子。

我們一再追問下,她才告訴我們。

“地下戀情”曝光了,爸媽詢問了對方的情況,結果顯而易見:不同意兩人交往。她陷入兩難境地,分手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敢忤逆長輩的意思。

我們都勸她和爸媽再認真地談一次,關於男友,關於自己,還有未來。交談的結果還不算糟,爸媽雖然還是沒有接受,

但持旁觀態度,媽媽甚至放了話:“你就先談著吧,反正以後等你見到更多的人,分手也是遲早的事。”

小夏爸媽口中的“更多的人”無非就是那些有才有錢的優秀人士,這是大多數父母的擇婿標準,他們也只是希望孩子的生活可以過得好一些,物質上無憂無慮。

就在畢業後的第二年,我參加了小夏的婚禮,站在她身邊的人沒變,是那個一路陪她走來,遭受父母無數次反對的初中同學。

小夏和男友兩人在這段戀情裡做了很多努力。她會時不時向爸媽講述和男友相處的趣事,細數對方的優點;盡力製造男友和爸媽見面的機會,促進彼此的進一步瞭解;讓爸媽看到自己幸福的感覺,告訴他們和對方在一起的自己有多好。

男友會經常登門拜訪,關心兩位老人家,和他們聊聊家常;最重要的是他不斷增值自己,努力工作,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就被升為部門經理;他也一如既往地對小夏好,不曾動搖過。

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小夏爸媽從最初的堅決反對,到放任不管,再到後來的欣然接受,小夏的努力我們有目共睹。

小夏結婚那年,男友還未在上海買房,但對她爸媽來說,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因為他們看到了有這麼一個人全心全意地對女兒好就夠了,他們也相信這個人會不斷進步,一定會給女兒更好的婚姻生活。

愛情和父母到底該怎麼選擇?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單項選擇題。父母是世界上真正愛我們的人,物質條件的考慮也好,兩人合適與否也罷,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子女能過得幸福美滿。

當愛情的選擇與父母的意見發生衝突的時候,你要換位思考,彼此理解,更要學會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畢竟愛情能得到父母的祝福本身也是一種幸福。

3

以前看過一個街頭採訪視頻,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父母逼你放棄你最愛的人,你會怎麼辦?

採訪結果很有意思,女生普遍的回答是“會”,而男生則是“不會”,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我不知道這個視頻的剪輯是不是存在刻意性,但被採訪者的理由,我覺得就是多數人面對這個問題會考慮的方向。

在選擇放棄的一方看來,父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如果反對必定有他們的理由;作為過來人,他們思考問題會更全面,看人有時也更准;婚姻能得到父母的祝福,讓雙方家庭都和美才是最好的結果。

堅決不放棄的說,遇到一個相互喜歡的人不容易,應該堅持自己的愛情,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盲目聽從父母的建議。甚至有個男生說,再不行就先斬後奏,誓死捍衛愛情。

歷史上就有這樣先斬後奏的婚姻,那便是孫中山和宋慶齡,宋當時的做法就是不顧家庭的反對毅然和孫結成連理。

宋慶齡的父親是孫中山的摯友,在革命道路上給予孫很多支持。宋慶齡從美國讀書歸來後,接替了父親和姐姐的工作,後來正式擔任孫的英文秘書。孫中山從宋美齡這得到幫助和撫慰,而宋十分敬仰孫先生,兩個是患難中生長出來的革命愛情。

孫中山告訴慶齡:“你必須得到你父母的同意才行,我不能對不起你和他們。”宋卻堅持:“我會跟他們說,但現在一切都算決定了。”

母親自然堅決反對:“兩人的年齡相差28歲!”宋慶齡被父母軟禁,被介紹名門子弟,甚至對外宣稱訂婚。

後來,孫中山得知,派人將宋慶齡救了出來。1915年10月,宋趕赴東京與孫中山成婚,兩人情深意篤,令人感動。孫中山在1925年逝世,雖然只有短短10年聚首,卻勝過人間無數。

真愛難能可貴,但這十年裡,父母又何嘗不是宋慶齡心裡的痛呢?不被祝福的愛情,即便兩情相悅,似乎也存在著一種缺憾。

父母逼你放棄真愛的時候,你要做的是溝通與交流,彼此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堅持己見。

父母與愛情之間的鴻溝,需要觀念的磨合和時間的見證,你要懂他們在想什麼,也要讓他們走進你的內心,才是解決這道難題的關鍵。

4

當今社會,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們追求戀愛自由,也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祝福。

父母希望子女過得幸福,不僅著眼于對方是否愛你,也會考慮很多外在物質因素,這都沒有錯。但當對方真正愛自己的子女,那些所謂的物質條件都是可變項,應該被考慮,卻不能過度看重。

在父母和愛情之間找到平衡點,學會溝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願天下父母都能有顆包容的心對待和審視子女的愛情,也希望作為子女要嘗試著去理解父母的愛與擔憂,互相理解,共同選擇。

我也希望沐沐找個機會和父母好好談一談,畢竟能得到父母祝福的愛情更美好。

為您分享更多的情感經歷,從真實故事中感悟人生。敬請關注!

小夏和男友兩人在這段戀情裡做了很多努力。她會時不時向爸媽講述和男友相處的趣事,細數對方的優點;盡力製造男友和爸媽見面的機會,促進彼此的進一步瞭解;讓爸媽看到自己幸福的感覺,告訴他們和對方在一起的自己有多好。

男友會經常登門拜訪,關心兩位老人家,和他們聊聊家常;最重要的是他不斷增值自己,努力工作,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就被升為部門經理;他也一如既往地對小夏好,不曾動搖過。

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小夏爸媽從最初的堅決反對,到放任不管,再到後來的欣然接受,小夏的努力我們有目共睹。

小夏結婚那年,男友還未在上海買房,但對她爸媽來說,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因為他們看到了有這麼一個人全心全意地對女兒好就夠了,他們也相信這個人會不斷進步,一定會給女兒更好的婚姻生活。

愛情和父母到底該怎麼選擇?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單項選擇題。父母是世界上真正愛我們的人,物質條件的考慮也好,兩人合適與否也罷,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子女能過得幸福美滿。

當愛情的選擇與父母的意見發生衝突的時候,你要換位思考,彼此理解,更要學會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畢竟愛情能得到父母的祝福本身也是一種幸福。

3

以前看過一個街頭採訪視頻,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父母逼你放棄你最愛的人,你會怎麼辦?

採訪結果很有意思,女生普遍的回答是“會”,而男生則是“不會”,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我不知道這個視頻的剪輯是不是存在刻意性,但被採訪者的理由,我覺得就是多數人面對這個問題會考慮的方向。

在選擇放棄的一方看來,父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如果反對必定有他們的理由;作為過來人,他們思考問題會更全面,看人有時也更准;婚姻能得到父母的祝福,讓雙方家庭都和美才是最好的結果。

堅決不放棄的說,遇到一個相互喜歡的人不容易,應該堅持自己的愛情,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盲目聽從父母的建議。甚至有個男生說,再不行就先斬後奏,誓死捍衛愛情。

歷史上就有這樣先斬後奏的婚姻,那便是孫中山和宋慶齡,宋當時的做法就是不顧家庭的反對毅然和孫結成連理。

宋慶齡的父親是孫中山的摯友,在革命道路上給予孫很多支持。宋慶齡從美國讀書歸來後,接替了父親和姐姐的工作,後來正式擔任孫的英文秘書。孫中山從宋美齡這得到幫助和撫慰,而宋十分敬仰孫先生,兩個是患難中生長出來的革命愛情。

孫中山告訴慶齡:“你必須得到你父母的同意才行,我不能對不起你和他們。”宋卻堅持:“我會跟他們說,但現在一切都算決定了。”

母親自然堅決反對:“兩人的年齡相差28歲!”宋慶齡被父母軟禁,被介紹名門子弟,甚至對外宣稱訂婚。

後來,孫中山得知,派人將宋慶齡救了出來。1915年10月,宋趕赴東京與孫中山成婚,兩人情深意篤,令人感動。孫中山在1925年逝世,雖然只有短短10年聚首,卻勝過人間無數。

真愛難能可貴,但這十年裡,父母又何嘗不是宋慶齡心裡的痛呢?不被祝福的愛情,即便兩情相悅,似乎也存在著一種缺憾。

父母逼你放棄真愛的時候,你要做的是溝通與交流,彼此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堅持己見。

父母與愛情之間的鴻溝,需要觀念的磨合和時間的見證,你要懂他們在想什麼,也要讓他們走進你的內心,才是解決這道難題的關鍵。

4

當今社會,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們追求戀愛自由,也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祝福。

父母希望子女過得幸福,不僅著眼于對方是否愛你,也會考慮很多外在物質因素,這都沒有錯。但當對方真正愛自己的子女,那些所謂的物質條件都是可變項,應該被考慮,卻不能過度看重。

在父母和愛情之間找到平衡點,學會溝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願天下父母都能有顆包容的心對待和審視子女的愛情,也希望作為子女要嘗試著去理解父母的愛與擔憂,互相理解,共同選擇。

我也希望沐沐找個機會和父母好好談一談,畢竟能得到父母祝福的愛情更美好。

為您分享更多的情感經歷,從真實故事中感悟人生。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