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的人做了一輩子的珠峰夢,有的人直到八十六歲仍在路上!

又到一年登山季

在期盼著英雄們可以成功圓夢的時候

無可避免的

一些噩耗傳來

繼“瑞士機器”Ueli Steck命殞珠穆朗瑪後的又一噩耗

尼泊爾86歲登山者謝爾占(Min Bahadur Sherchan)6日下午在珠峰大本營死亡

今年86歲的Min Bahadur,本計畫在春季登山季再次嘗試攀登世界最高峰。以刷新“最年長珠峰登頂者”世界記錄。

因為心臟病突發,於5月6日下午5:14分在珠峰大本營去世。

三月份時,在將這個計畫公佈於眾的同時,這位前英國廓爾喀軍人告訴媒體,他的身體狀態良好,

適合進行珠穆朗瑪峰登山探險活動。

出生在Myagdi地區的Sherchan,於2008年,76歲時登上珠穆朗瑪峰,創造了最年長的珠峰登山者記錄。

而五年後,2013年,80歲的日本極限滑雪手三浦雄一郎成功登頂成為登頂珠峰最年長者。

2013年,Sherchan因為錯過非常短暫的視窗期而放棄了他的嘗試,而2015年的攀登嘗試因為那場毀滅性的地震遭到了挫敗。

他的精神激勵了很多人勇敢的去追求夢想,迎接挑戰。

而在這個世界上

像他一樣懷揣“珠峰夢”的人有很多

在他們人生的字典中

沒有垂垂老矣

只有為夢拼搏

三浦雄一郎

三浦雄一郎,一位82歲的探險家,一次又一次打破了世人給老者設定的邊界。他在自己80歲又224天的時候再一次登上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成為當今世界最年長的珠峰征服者。他也是前面提到的86歲的Sherchan想要超越的一個紀錄。

事實上早在10年前,七十歲的三浦雄一郎就已經成功登頂過珠穆朗瑪峰了。當時有不少媒體對這一事件感到驚奇,爭相報導,稱之為人類的奇跡。而三浦雄一郎無疑是一連串奇跡的創造者,此次已經時他第三次登頂珠峰,75歲的時候他也曾登頂成功。

在很多人對於三浦的壯舉佩服不已時,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43年前,他就已經做出了同樣驚人的事情。1970年,三浦雄一郎從珠峰南坳8000米處滑雪下山,在此之前,從未有人做過如此瘋狂的舉動。

不得不說三浦雄一郎的冒險精神來源於家族遺傳。三浦雄一郎在70歲時和次子三浦豪太成功登頂珠峰,其後不久,

NHK科學紀實報導組以“挑戰老齡”為題製作了一檔節目。這檔節目主要談到的人是三浦敬三———三浦雄一郎父親的身體狀況及運動能力,並以科學的角度闡釋了“長壽的秘訣”。

三浦敬三在99歲的時候,從海拔近5000米的勃朗峰滑雪而下,讓世人驚歎,三浦雄一郎一生從世界7大高峰滑雪而下也是受了他的影響。

夏伯渝

從命運的萬丈深淵,到海拔8848米珠峰的世界之巔,要攀爬多長多難的路?24歲的他在珠峰之巔,把睡袋讓給隊友,失去最珍貴的雙腳。41年來,一萬五千個日日夜夜,他一天不曾停止鐵人般的訓練。截肢、癌症,命運一次次把他擊倒,雪崩、地震,夢想一次次與他失之交臂,他卻說,只要山還在那,他一定回來。夏伯渝的所有努力,只為著一個夢想!

命運對待他,似乎過於嚴苛了。那是中國攀登史上第二次攀登珠峰,夏伯渝就身在其中。而光榮背後,是難以想像的艱辛。那個年代不僅裝備落後,修路建營所有事都要自己做。氧氣更是救命用的,總共只有幾瓶。越往上,氧氣越稀薄,高空風一度猛烈到10級以上。

頂著艱難,燃燒著自己,這群中國登山隊早期隊員終於抵達8600米,眼看就要接近頂峰,天氣突變,狂風卷著雪沙襲來,站都站不起來,幾小時挪不出幾十米。巔峰只差一步之遙,不甘心的隊員們在8600米——這個現今登山者也必須快速通過的死亡地帶,竟然餓著肚子,一呆就是2天3夜。直到所有氧氣給養耗盡,終於只能下撤。

艱難下撤路上,一名藏族隊員體力透支,更不慎把背包連睡袋一起掉下山崖。在珠峰,這個失誤足以致命。宿營在海拔7600米的夜,眼看著同伴蜷在角落裡瑟瑟發抖,呼吸都開始不均勻,夏伯渝心有不忍。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夥,竟就慷慨讓出了睡袋。自己雙手抱胸,就地躺在冰冷地上,零下超30℃的嚴寒中將就了一夜。然而,這一讓竟然讓他因為凍傷而遭到截肢,人生從此改變。

再一次回到珠峰,已是2008年。那年4月,夏伯渝追隨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終於回到他魂牽夢縈的珠峰面前。33年的闊別重逢,讓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等待。到達大本營,換上特製假肢,拿著登山杖,去登附近山頭。碎石遍佈的小山,非常不利於攀登,深一腳淺一腳,走一步滑半步。迫不及待的他索性把登山杖丟到一邊,就是徒手爬,他要爬上去。

於是沒過幾個月,他就踏上海拔6178米玉珠峰的征程。2012年再赴海拔7546米慕士塔格,為備戰珠峰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步。

“我已經幾十年沒登過雪山了,必須登幾座檢驗一下假肢問題。”然而,假肢登山不僅要比常人多消耗至少1/3體力,摔倒更是家常便飯。每次被石頭絆倒,他都要艱難雙膝跪地,手腳並用才能站起,調整好假肢繼續前行……

沿途下山的外國登山者,看到海拔7000米雪山上這樣一位老人,都忍不住驚詫。同行年輕人,總是非常驕傲地說,這是我的大叔,夏伯渝。

然而此後的攀登之路,也沒有那麼順利。2013年剛要啟程,腳不慎摔腫。2014年,珠峰雪崩16名夏爾巴嚮導遇難的慘烈,迫使那一年所有攀登活動停止。2015,已是他不依不饒奔赴而來的第三年。

地震後整整8天,他揣著一顆忐忑的心焦灼等待著最後一絲希望。卻眼睜睜看著一撥撥登山者撤離。直到一度人滿為患的小鎮,最後只剩下他一個還在傻傻等待的人……

“有時真覺得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每一次都各種不順。但我還是一定要去實現我的心願。”

抱著今生唯一的願望,2016年4月,倔強的夏伯渝再次出征。而幾個月前,尼泊爾政府剛宣佈今後不再接受殘障人士的攀登珠峰申請。對於65歲的他,這一次是真的最後一次。

然而這一次他止步於珠峰8750米,因風大受阻,被迫下撤。

“昨天5月13日是登頂的日子。到了8750米,那已經是超過世界第二高峰的高度。天氣突變,一米之外什麼也看不見。當時我特別遺憾。”

雖然四次攀登都未能成功,但人生的珠峰,他早已登頂了。

劉連滿

83歲的劉連滿,在人生中的最後幾天仍是清醒著的,他需要決定要不要截掉自己的雙腿。

老人最終選擇了有尊嚴地面對死亡:撤掉呼吸機,把兒孫們召集在一起,做了最後的告別。這一刻,亦如56年前那次無畏的告別——27歲的劉連滿站在珠峰8700米的冰冷岩石上,把氧氣瓶留給同伴,自己做人梯,托舉著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登上峭壁。在去往世界第三極的最後一段路上,他甘願做了“人梯”。

揮別隊友後,他寫下了這樣的遺書——“富洲同志:我沒有完成党和祖國交給我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三個人去完成吧!我這氧氣筒裡還有氧氣,留給你們三個人勝利回來時用吧!你們的同志劉連滿”。

那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劉連滿作為登山突擊隊的領頭羊走在前面開路,這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面對著高大的“第二臺階”,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採用“人梯”的辦法成功地翻過高牆的經歷,他沒有選擇,在第一時間就決定自己當“人梯”,因為他知道怎樣做。

半個耳朵凍掉了,已經不抱生還希望的劉連滿最後熬過了酷寒、缺氧,奇跡般地活著等到了隊友下山,但他的人生軌跡卻因為“最後那幾米”而發生了改變,沒有像三名登頂的隊友一樣在中國登山協會擔任要職,而是悄然地回到哈爾濱電機廠,任職消警科長,後來卻因為趕上“割資本主義尾巴”,他變成了普通工人,清貧地度過了一生……

而登山運動員因為氣壓、溫度等,大多都有一個職業病,那就是血栓。就這樣,任由壞死的雙腿裡血栓繼續擴散,劉連滿只能默默等待,等待那個56年前與他擦身而過的死神。

有人曾經問過“如果,重新來過,在1960年的那個5月,還會選擇放棄登頂做人梯嗎?”

當時年逾八十的劉連滿面對這個略帶冒失的提問,是這樣回答的:“我當時確實認為自己不行了,當不當人梯,登不登頂峰,你說,還那麼重要嗎?只要能讓我們四個都活著,我想,哪一個人都願意當這個梯子。”

他們都是執著於珠峰的人

而無論成功與否

他們早已登上人生的頂峰

把睡袋讓給隊友,失去最珍貴的雙腳。41年來,一萬五千個日日夜夜,他一天不曾停止鐵人般的訓練。截肢、癌症,命運一次次把他擊倒,雪崩、地震,夢想一次次與他失之交臂,他卻說,只要山還在那,他一定回來。夏伯渝的所有努力,只為著一個夢想!

命運對待他,似乎過於嚴苛了。那是中國攀登史上第二次攀登珠峰,夏伯渝就身在其中。而光榮背後,是難以想像的艱辛。那個年代不僅裝備落後,修路建營所有事都要自己做。氧氣更是救命用的,總共只有幾瓶。越往上,氧氣越稀薄,高空風一度猛烈到10級以上。

頂著艱難,燃燒著自己,這群中國登山隊早期隊員終於抵達8600米,眼看就要接近頂峰,天氣突變,狂風卷著雪沙襲來,站都站不起來,幾小時挪不出幾十米。巔峰只差一步之遙,不甘心的隊員們在8600米——這個現今登山者也必須快速通過的死亡地帶,竟然餓著肚子,一呆就是2天3夜。直到所有氧氣給養耗盡,終於只能下撤。

艱難下撤路上,一名藏族隊員體力透支,更不慎把背包連睡袋一起掉下山崖。在珠峰,這個失誤足以致命。宿營在海拔7600米的夜,眼看著同伴蜷在角落裡瑟瑟發抖,呼吸都開始不均勻,夏伯渝心有不忍。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夥,竟就慷慨讓出了睡袋。自己雙手抱胸,就地躺在冰冷地上,零下超30℃的嚴寒中將就了一夜。然而,這一讓竟然讓他因為凍傷而遭到截肢,人生從此改變。

再一次回到珠峰,已是2008年。那年4月,夏伯渝追隨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終於回到他魂牽夢縈的珠峰面前。33年的闊別重逢,讓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等待。到達大本營,換上特製假肢,拿著登山杖,去登附近山頭。碎石遍佈的小山,非常不利於攀登,深一腳淺一腳,走一步滑半步。迫不及待的他索性把登山杖丟到一邊,就是徒手爬,他要爬上去。

於是沒過幾個月,他就踏上海拔6178米玉珠峰的征程。2012年再赴海拔7546米慕士塔格,為備戰珠峰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步。

“我已經幾十年沒登過雪山了,必須登幾座檢驗一下假肢問題。”然而,假肢登山不僅要比常人多消耗至少1/3體力,摔倒更是家常便飯。每次被石頭絆倒,他都要艱難雙膝跪地,手腳並用才能站起,調整好假肢繼續前行……

沿途下山的外國登山者,看到海拔7000米雪山上這樣一位老人,都忍不住驚詫。同行年輕人,總是非常驕傲地說,這是我的大叔,夏伯渝。

然而此後的攀登之路,也沒有那麼順利。2013年剛要啟程,腳不慎摔腫。2014年,珠峰雪崩16名夏爾巴嚮導遇難的慘烈,迫使那一年所有攀登活動停止。2015,已是他不依不饒奔赴而來的第三年。

地震後整整8天,他揣著一顆忐忑的心焦灼等待著最後一絲希望。卻眼睜睜看著一撥撥登山者撤離。直到一度人滿為患的小鎮,最後只剩下他一個還在傻傻等待的人……

“有時真覺得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每一次都各種不順。但我還是一定要去實現我的心願。”

抱著今生唯一的願望,2016年4月,倔強的夏伯渝再次出征。而幾個月前,尼泊爾政府剛宣佈今後不再接受殘障人士的攀登珠峰申請。對於65歲的他,這一次是真的最後一次。

然而這一次他止步於珠峰8750米,因風大受阻,被迫下撤。

“昨天5月13日是登頂的日子。到了8750米,那已經是超過世界第二高峰的高度。天氣突變,一米之外什麼也看不見。當時我特別遺憾。”

雖然四次攀登都未能成功,但人生的珠峰,他早已登頂了。

劉連滿

83歲的劉連滿,在人生中的最後幾天仍是清醒著的,他需要決定要不要截掉自己的雙腿。

老人最終選擇了有尊嚴地面對死亡:撤掉呼吸機,把兒孫們召集在一起,做了最後的告別。這一刻,亦如56年前那次無畏的告別——27歲的劉連滿站在珠峰8700米的冰冷岩石上,把氧氣瓶留給同伴,自己做人梯,托舉著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登上峭壁。在去往世界第三極的最後一段路上,他甘願做了“人梯”。

揮別隊友後,他寫下了這樣的遺書——“富洲同志:我沒有完成党和祖國交給我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三個人去完成吧!我這氧氣筒裡還有氧氣,留給你們三個人勝利回來時用吧!你們的同志劉連滿”。

那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劉連滿作為登山突擊隊的領頭羊走在前面開路,這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面對著高大的“第二臺階”,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採用“人梯”的辦法成功地翻過高牆的經歷,他沒有選擇,在第一時間就決定自己當“人梯”,因為他知道怎樣做。

半個耳朵凍掉了,已經不抱生還希望的劉連滿最後熬過了酷寒、缺氧,奇跡般地活著等到了隊友下山,但他的人生軌跡卻因為“最後那幾米”而發生了改變,沒有像三名登頂的隊友一樣在中國登山協會擔任要職,而是悄然地回到哈爾濱電機廠,任職消警科長,後來卻因為趕上“割資本主義尾巴”,他變成了普通工人,清貧地度過了一生……

而登山運動員因為氣壓、溫度等,大多都有一個職業病,那就是血栓。就這樣,任由壞死的雙腿裡血栓繼續擴散,劉連滿只能默默等待,等待那個56年前與他擦身而過的死神。

有人曾經問過“如果,重新來過,在1960年的那個5月,還會選擇放棄登頂做人梯嗎?”

當時年逾八十的劉連滿面對這個略帶冒失的提問,是這樣回答的:“我當時確實認為自己不行了,當不當人梯,登不登頂峰,你說,還那麼重要嗎?只要能讓我們四個都活著,我想,哪一個人都願意當這個梯子。”

他們都是執著於珠峰的人

而無論成功與否

他們早已登上人生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