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鐵鍋補鐵?骨湯補鈣?“吃啥補啥”這個廣泛流傳的說法靠譜麼

“吃鐵鍋炒菜能補鐵”、“喝骨頭湯能補鈣”、“腎虛要吃腰子”……很多人都聽過類似的話。一傳十、十傳百,“吃啥補啥”似乎就成了老百姓坊間默認的食物療法,可說到底這究竟有沒有效果?

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吃啥補啥”的說法。我國第一間中醫醫院的創辦者張錫純曾提出,這一說法的形成與人類的傳統思維方式“取象比類”有一定關係。

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吃啥補啥”的一些說法因為沒有科學依據支撐而失去了其信服力。一些食物對人體的有益效果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小,如果不注意食用方法,別說“吃啥補啥”了,有時甚至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鐵鍋炒菜不補鐵

據央視網報導,炒菜時鍋壁與鋼鏟的反復刮蹭,的確會使得微量的鐵屑混入到食物中,不過這部分鐵主要是無機狀態的鐵,人體對它的利用和吸收率是極低的。利於人體吸收的鐵元素,主要是存在於動物的肉、肝臟和血中的血紅素型的鐵,

和豆類、木耳等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型的鐵。

喝骨頭湯難補鈣

大骨頭中含有的鈣量非常高,那喝骨頭湯是否就能對人體所需的鈣質進行補充了呢?據《南方日報》報導,骨頭湯中的鈣,是非溶解狀態的鈣,人體對這種狀態鈣的吸收和利用率也是極低的。

所以喝骨頭湯並不能起到很好的補鈣作用,為了更有效地補鈣,應多吃含可溶性鈣的食物,比如說牛奶。研究顯示,牛奶中的鈣含量遠高於骨頭湯,堅持每天喝300毫升以上牛奶可以有效補鈣,預防骨質疏鬆。

動物器官不能隨便吃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

儘管人類和動物在器官功能方面有著諸多相同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吃啥就能補啥”,相反,如果大量地食用動物器官,還有可能有損健康。例如,肝臟功能受損者過多地吃動物肝臟,會導致膽固醇升高,反而增加了肝臟負擔;經常食用動物腎臟,也可能導致重金屬沉澱在體內無法排出,致使男性睾丸、附睾等組織器官發生結構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最終導致男性生殖能力的減退。

總的來說,食物對人體是否有益,不僅要看食物的主要成分,還要看人體能否充分吸收以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吃啥補啥”絕不能被當作是養生的正道,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食物多樣化和打造均衡的飲食結構,這才是健康生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