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來40萬噸級巨輪“長”這樣

在海上停泊了兩天之後,來自巴西的“北京海(sea beijing)”號40萬噸級大型船舶終於接到解除大風警報的消息,

日前安全泊靠在曹妃甸港集團礦石碼頭。

這是曹妃甸礦石碼頭接靠的第14艘次40萬噸級礦砂船。

記者來到礦石碼頭。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調度指揮部部長劉健介紹,“北京海(sea beijing)”船體總長361米、寬65米,是駛進渤海灣最大的船之一。抬頭仰望,高大的門機吊正在緊張地進行卸載。劉建說,坐擁不凍不淤的深水大港,40萬噸級巨輪進港靠泊在曹妃甸已成常態。

曹妃甸:大船大港的國際聲譽

40萬噸級巨輪常態化停靠,得益于曹妃甸得天獨厚的“鑽石級港址”——“面向大海有深槽”,島前500米水深即達25米,溝槽深達36米。獨特的深水港址、優質的岸線資源,使曹妃甸成為渤海灣唯一不需開挖航道和港池的港口。因此,在全國4大港口可接靠40萬噸船舶的7個泊位中,曹妃甸港就有兩個泊位,也是渤海灣唯一能停靠40萬噸級礦石船舶的港口,

在航運界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在駕駛室,記者採訪了韓國籍船長崔東永。他說,“北京海(sea beijing)”號歷經41天的航程,從巴西來到曹妃甸。這位有著10年船長經驗的老船長對曹妃甸港的條件讚不絕口:“雖然因天氣原因在海上耽擱了兩天,但靠泊曹妃甸非常順利!曹妃甸港very good!”劉健告訴記者,曹妃甸是深水大港,這艘40萬噸的船吃水18.2米,而在曹妃甸礦石碼頭,吃水22米的船都可以行進自如。

所以靠泊非常輕鬆。”

曹妃甸:大船大港的國際速度

記者登上“北京海(sea beijing)”號甲板,一字排開的7個巨型貨倉映入眼底,每個貨倉足有一棟大樓那麼深。據介紹,每個貨倉能裝42000噸鐵礦石(鐵礦粉)。劉健介紹:“靠泊一條40萬噸船舶,相當於一次性接卸兩條CAPE型船舶。”記者看到6台卸船機快速往復卸料,礦石碼頭調度指揮部計畫員李明振介紹了大致的工作流程:抓鬥平均一分鐘一個來回,

一次下抓能抓起45噸。然後通過下料漏斗、震動給料器,用皮帶運送到堆場。李明振估算了下進度:“昨天下午4點靠泊,7點30分開始作業,按照這個速度,29小時就能卸載完畢。”他補充說,巴西非常重視環保,所以礦粉中的水分較大,以避免造成粉塵污染。這給卸載速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大船停靠曹妃甸港區,能否快速卸載也相當關鍵。”劉健部長介紹,無論是礦主,還是船主及相關各方,都非常重視節約時間成本。“我們曾刷新了大船卸載率的世界紀錄。2015年11月15日,曹妃甸港接卸第一艘40萬噸巨輪‘宏遠’號時,就刷新了世界卸船速率,達到每小時13051.51噸。現在一艘40萬噸船用時20多小時即可卸完。這樣一來,就能真正做到快靠、快卸、快離。”

曹妃甸:大船大港的成本優勢

眾所周知,水運是當今世界上成本最低廉、最便捷的運輸方式,就船舶而言,噸級越大,運輸費用越低。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40萬噸大船時代的到來,帶來的不僅僅是綜合時間成本的降低、物流成本的降低,同時對相關行業也會產生更深層次的影響。依據市場測算,利用40萬噸大船運輸,比傳統的用30萬噸以下船舶的運輸模式,可為各大鋼鐵企業節約綜合物流成本15%以上。

曹妃甸礦石碼頭的建設,也為首鋼京唐公司帶來了成本優勢,每噸鋼的成本下降了200元。據河北海事局新聞發言人楊哲介紹,40萬噸級船舶常態化靠泊,充分釋放了曹妃甸深水大港潛能,也提升了河北港口整體競爭力。

曹妃甸:大船大港的大進大出

在國家大力推行“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港口產業也迎來了轉型升級。自2005年礦石碼頭建成開港以來,曹妃甸區已與非洲、巴西、澳大利亞等42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直航。隨著蒙冀鐵路通車,唐曹、水曹、漢曹等鐵路線的陸續投運,一張覆蓋京津、聯通西北的鐵路集疏運網路即將成型。水路、鐵路、陸路“三路”並進,用40萬噸大船,憑藉優質大港,大進大出“買世界、賣世界”的格局已經形成。

目前,曹妃甸港已經具備成熟的礦石、煤炭、鋼材、集裝箱、原油等大宗貨種作業條件,年貨物輸送量近3億噸,成為世界級大港。曹妃甸已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交匯點。

投稿及合作:Jane@gangkouquan.com

都非常重視節約時間成本。“我們曾刷新了大船卸載率的世界紀錄。2015年11月15日,曹妃甸港接卸第一艘40萬噸巨輪‘宏遠’號時,就刷新了世界卸船速率,達到每小時13051.51噸。現在一艘40萬噸船用時20多小時即可卸完。這樣一來,就能真正做到快靠、快卸、快離。”

曹妃甸:大船大港的成本優勢

眾所周知,水運是當今世界上成本最低廉、最便捷的運輸方式,就船舶而言,噸級越大,運輸費用越低。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40萬噸大船時代的到來,帶來的不僅僅是綜合時間成本的降低、物流成本的降低,同時對相關行業也會產生更深層次的影響。依據市場測算,利用40萬噸大船運輸,比傳統的用30萬噸以下船舶的運輸模式,可為各大鋼鐵企業節約綜合物流成本15%以上。

曹妃甸礦石碼頭的建設,也為首鋼京唐公司帶來了成本優勢,每噸鋼的成本下降了200元。據河北海事局新聞發言人楊哲介紹,40萬噸級船舶常態化靠泊,充分釋放了曹妃甸深水大港潛能,也提升了河北港口整體競爭力。

曹妃甸:大船大港的大進大出

在國家大力推行“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港口產業也迎來了轉型升級。自2005年礦石碼頭建成開港以來,曹妃甸區已與非洲、巴西、澳大利亞等42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直航。隨著蒙冀鐵路通車,唐曹、水曹、漢曹等鐵路線的陸續投運,一張覆蓋京津、聯通西北的鐵路集疏運網路即將成型。水路、鐵路、陸路“三路”並進,用40萬噸大船,憑藉優質大港,大進大出“買世界、賣世界”的格局已經形成。

目前,曹妃甸港已經具備成熟的礦石、煤炭、鋼材、集裝箱、原油等大宗貨種作業條件,年貨物輸送量近3億噸,成為世界級大港。曹妃甸已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交匯點。

投稿及合作:Jane@gangkou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