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餐館全球開店2000家,年入100億,為何偏不在中國開店?

本期我們將探討的話題是中餐標準化,即開了一家店餐廳後,怎樣最快速、最穩定地複製開店模式,享受開店規模帶來的巨大紅利。

中餐標準化被稱為是餐企的天花板。一家中餐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通常會因為標準化問題再也無法突破了——這就是中國雖然有570萬家餐企,但始終沒有百億級巨無霸的根本原因。

我曾參加過一個餐飲論壇,當時一個投資人發言:中餐永遠做不太大。他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家餐企開到5000家店,

每家店6名廚師,那麼光是廚師就達到了3萬,怎麼管理?你能保證他們做菜的味道都一樣嗎?味道不一樣,還談什麼標準化?

但是本期我們將介紹一家中式速食企業,它不僅破解了中餐無法標準化的“珍瓏棋局”,而且還全球開店2000多家,年入130多億,更奇怪的是,這家中式速食竟沒有一家分店開在中國。

這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店?

蔣介石的御用廚師

這家店在中國鮮為人知,但在國外卻遍佈多個國家地區,它就是熊貓速食。它在美國47個州都有分店,平均3天開一家店,促成了麥當勞、肯德基、熊貓速食三家速食爭霸的局面。

1973年,熊貓速食創始人程正昌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由於其父親曾是蔣介石的御用廚師,當時他一心想著為父親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館。

一次,他無意中看到一家飯店要倒閉了,於是說服全家湊了6萬美元,開了一家名叫“聚豐園”的餐館,他做經理,父母擔任廚師。

與美國華人區的中餐廳不同,程正昌一開始就把目標對準了美國人。他說,在美國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做美國人的生意才能把事業做大。

開了兩家聚豐園餐廳後,1983年,程正昌在加州的一個商場中開出了第一個快店,取名熊貓速食。

這家中式餐廳1985年增長到9家,1997年254家,營收達1.78億美元。從這時起,熊貓速食定下目標,要成為10億美元級的企業。2010年熊貓目標達成,銷售額為10.69億美元。

如今,熊貓速食已經在全球開了2000多家店,年營收20億美元(約138億人民幣),成為名副其實的中餐第一品牌。

講到這裡,很多餐飲創業者不禁會質疑:開這麼多店,熊貓餐廳是怎麼解決標準化問題的?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國內餐廳的標準化進程。

▲創始人程正昌夫婦

蒸功夫、海底撈、西貝的連鎖之路

標準化就是讓不同的店,不同的廚師做出同樣的菜肴。餐飲的標準化可以分為兩方面的內容:出品標準化和管理標準化。

中餐由於複雜和博大精深的特性,食材、火候、刀工等等對廚師能力和技術要求非常高。另外,一家餐廳還普遍需要迎賓、服務員、傳菜員、洗碗工、採購等職位,所以無論是出品標準化還是管理標準化,實行起來都極其困難。

比如目前國內連鎖數量最多的速食品牌是蒸功夫,它選擇的品類是標準化難度低的蒸菜。由中央廚房做成半成品,然後配送到門店,再由自己研發出專利產品——電腦程式控制蒸汽櫃製作,基本上實現了無廚師的產品標準化。

▲真功夫的電腦程式控制蒸汽櫃

儘管如此,截止到2016年,蒸功夫也只開了600多家店,並且在管理上還時不時傳出負面新聞出來,蒸功夫的連鎖之路並沒有一帆風順。

再比如國內知名火鍋品牌海底撈,它的品類同樣標準化難度低,而且其管理模式在國內口碑載道。但是截止到去年,海底撈在全球也只開了142家門店。

還有西貝賈國龍的“十萬家店計畫”,當時這個計畫提出後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但多次封測後,賈國龍出手按下了暫停鍵:中國標準化風險太大了,即使西貝這樣的實力派也輸不起。

那開出2000多家門店的熊貓速食到底是怎麼做到標準化的?

4招打造標準化1、重塑正宗的概念

儘管熊貓速食在美國大受歡迎,但卻非常不受當地華人待見,在他們眼中,熊貓速食並不是正宗的中式速食。

面對這樣的質疑,創始人程正昌這樣回答:什麼是“正宗”?賣得掉就是正宗,賣不掉就不正宗!熊貓速食做的是正宗的美式中餐!

通過重塑傳統的正宗概念,熊貓速食解決了本源理念問題,從此瞄準美國人的口味專注出品,深得老美青睞。我們可以看見,在很多美劇中,都出現了熊貓速食的身影。

2、縮減功能表,穩定與創新結合

中國菜系之間差異大,菜品多,食材五花八門。因此程正昌認為,做中式連鎖速食最重要的是解決維持中國菜品特色與標準化的矛盾。從店面大小、物流成本以及功能表簡單易懂幾個方面考慮,熊貓餐飲選擇了“少做幾個菜”。

熊貓速食以京、川菜系為主,橘子雞是其最熱銷的一道菜,口味酸甜中帶辣,能占到銷售額的30%左右。熊貓速食的基本菜肴只有十幾道,除了全年保留的特色品種,每個月還會創新2個品種,以便讓顧客保持一定的新鮮感。

品種不多也讓熊貓餐飲可以採取現場手工製作的方式,它在現場用中餐傳統的明火炒菜,以保持菜的原味和特色。廚師將菜炒好後,裝入餐盤放在桌子上保溫銷售。每盤量不大,賣完後再炒。

考慮到速食的特點,程正昌還放棄了一些耗時的烹飪方法,比如燉鍋和生煎。另外,為達到不同餐廳味道一致的目的,熊貓速食還製作了統一的複合調味料和調味汁。

▲永遠只供應24道菜品

3、原材料外包

在原材料處理上,熊貓速食也做了標準化處理,食物的清洗、切割、運輸全部交由供應商來完成,這也減小了廚房的壓力和面積。熊貓速食供應的肉類只有雞肉和牛肉兩種,供應商必須做成半成品,極大方便了進貨和出品。

4、大資料管理

程正昌的妻子蔣佩琪是電子工程學博士出身,她1982年辭職後加了熊貓速食,致力於提高餐廳系統計劃性和運作效率。

蔣佩琪設計投用的軟體,除讓點餐變得簡單、門店之間可互相分享資訊外,還可自動追蹤庫存、自動添購食材、控制資產、廚餘浪費問題,對熊貓餐廳的運營、財務、供應鏈來了個180度的技術提升。後臺的大資料可以及時分析和調配菜品,廚師減少到最少,但效率卻大大提高。熊貓速食因此成為了當時唯一使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中餐廳。

▲熊貓速食點餐系統

解決資訊管理系統化問題後的熊貓速食,順應了時代資訊化管理的浪潮,在運營效率快人一步方面占到市場先機。從此,程正昌的事業一發不可收拾,2011年,程正昌進軍國際市場,在墨西哥開了第一家熊貓速食,緊接著擴張至加拿大、迪拜、韓國、波多黎各、日本,如今在全球有超過2000家店。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樣一家中式餐廳竟然從未踏足過中國大陸半步。為什麼會這樣?程正昌態度很堅決:

“中國不需要熊貓速食,那裡的競爭也太過激烈,我們是做給外國人吃的。”

“哪裡有問題,就解決哪裡的問題。你們說中餐裡不可能出現麥當勞,我就把它變成可能。”程正昌的中式速食在美國取得了成功,但歸根結底,這種模式還沒有得到中國市場的檢驗。那麼各位餐飲人,你們看好在國內做出一家麥當勞規模的中餐廳嗎?

A:看好,這個模式已經在國外取得成功。多給中國餐飲一些耐心,相信蒸功夫、海底撈等餐企能夠做好,因為它們才發展20多年,未來可期。

B:不看好,中餐博大精深,操作複雜,而且東南西北口味差異大,無法做到標準化,也就無法形成規模化。

C:中立,你們說的都有道理,讓時間來說話。

另外,一家餐廳還普遍需要迎賓、服務員、傳菜員、洗碗工、採購等職位,所以無論是出品標準化還是管理標準化,實行起來都極其困難。

比如目前國內連鎖數量最多的速食品牌是蒸功夫,它選擇的品類是標準化難度低的蒸菜。由中央廚房做成半成品,然後配送到門店,再由自己研發出專利產品——電腦程式控制蒸汽櫃製作,基本上實現了無廚師的產品標準化。

▲真功夫的電腦程式控制蒸汽櫃

儘管如此,截止到2016年,蒸功夫也只開了600多家店,並且在管理上還時不時傳出負面新聞出來,蒸功夫的連鎖之路並沒有一帆風順。

再比如國內知名火鍋品牌海底撈,它的品類同樣標準化難度低,而且其管理模式在國內口碑載道。但是截止到去年,海底撈在全球也只開了142家門店。

還有西貝賈國龍的“十萬家店計畫”,當時這個計畫提出後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但多次封測後,賈國龍出手按下了暫停鍵:中國標準化風險太大了,即使西貝這樣的實力派也輸不起。

那開出2000多家門店的熊貓速食到底是怎麼做到標準化的?

4招打造標準化1、重塑正宗的概念

儘管熊貓速食在美國大受歡迎,但卻非常不受當地華人待見,在他們眼中,熊貓速食並不是正宗的中式速食。

面對這樣的質疑,創始人程正昌這樣回答:什麼是“正宗”?賣得掉就是正宗,賣不掉就不正宗!熊貓速食做的是正宗的美式中餐!

通過重塑傳統的正宗概念,熊貓速食解決了本源理念問題,從此瞄準美國人的口味專注出品,深得老美青睞。我們可以看見,在很多美劇中,都出現了熊貓速食的身影。

2、縮減功能表,穩定與創新結合

中國菜系之間差異大,菜品多,食材五花八門。因此程正昌認為,做中式連鎖速食最重要的是解決維持中國菜品特色與標準化的矛盾。從店面大小、物流成本以及功能表簡單易懂幾個方面考慮,熊貓餐飲選擇了“少做幾個菜”。

熊貓速食以京、川菜系為主,橘子雞是其最熱銷的一道菜,口味酸甜中帶辣,能占到銷售額的30%左右。熊貓速食的基本菜肴只有十幾道,除了全年保留的特色品種,每個月還會創新2個品種,以便讓顧客保持一定的新鮮感。

品種不多也讓熊貓餐飲可以採取現場手工製作的方式,它在現場用中餐傳統的明火炒菜,以保持菜的原味和特色。廚師將菜炒好後,裝入餐盤放在桌子上保溫銷售。每盤量不大,賣完後再炒。

考慮到速食的特點,程正昌還放棄了一些耗時的烹飪方法,比如燉鍋和生煎。另外,為達到不同餐廳味道一致的目的,熊貓速食還製作了統一的複合調味料和調味汁。

▲永遠只供應24道菜品

3、原材料外包

在原材料處理上,熊貓速食也做了標準化處理,食物的清洗、切割、運輸全部交由供應商來完成,這也減小了廚房的壓力和面積。熊貓速食供應的肉類只有雞肉和牛肉兩種,供應商必須做成半成品,極大方便了進貨和出品。

4、大資料管理

程正昌的妻子蔣佩琪是電子工程學博士出身,她1982年辭職後加了熊貓速食,致力於提高餐廳系統計劃性和運作效率。

蔣佩琪設計投用的軟體,除讓點餐變得簡單、門店之間可互相分享資訊外,還可自動追蹤庫存、自動添購食材、控制資產、廚餘浪費問題,對熊貓餐廳的運營、財務、供應鏈來了個180度的技術提升。後臺的大資料可以及時分析和調配菜品,廚師減少到最少,但效率卻大大提高。熊貓速食因此成為了當時唯一使用自動化管理系統的中餐廳。

▲熊貓速食點餐系統

解決資訊管理系統化問題後的熊貓速食,順應了時代資訊化管理的浪潮,在運營效率快人一步方面占到市場先機。從此,程正昌的事業一發不可收拾,2011年,程正昌進軍國際市場,在墨西哥開了第一家熊貓速食,緊接著擴張至加拿大、迪拜、韓國、波多黎各、日本,如今在全球有超過2000家店。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樣一家中式餐廳竟然從未踏足過中國大陸半步。為什麼會這樣?程正昌態度很堅決:

“中國不需要熊貓速食,那裡的競爭也太過激烈,我們是做給外國人吃的。”

“哪裡有問題,就解決哪裡的問題。你們說中餐裡不可能出現麥當勞,我就把它變成可能。”程正昌的中式速食在美國取得了成功,但歸根結底,這種模式還沒有得到中國市場的檢驗。那麼各位餐飲人,你們看好在國內做出一家麥當勞規模的中餐廳嗎?

A:看好,這個模式已經在國外取得成功。多給中國餐飲一些耐心,相信蒸功夫、海底撈等餐企能夠做好,因為它們才發展20多年,未來可期。

B:不看好,中餐博大精深,操作複雜,而且東南西北口味差異大,無法做到標準化,也就無法形成規模化。

C:中立,你們說的都有道理,讓時間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