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備為什麼沒能一統三國,毛主席一語道破玄機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作為三國時期的一代諸侯,有著無與倫比的領袖氣質,被稱為仁義之君,而且在赤壁之戰後,先後佔據漢末最大的2個州,軍事力量得到極大的提升,人才力量也達到鼎盛時期。

那麼劉備為什麼沒能一統三國,毛主席一語道破玄機。

劉備有仁義之心,而手下有忠智之臣和忠勇之將,加上奪了大半個荊州和益州,外加漢中,地盤以及不低,基本跟當初劉邦時期的水準一樣啦,再加上皇室後裔的身份,按理說是最有希望統一三國的,

為什麼就沒有呢? 其實原因簡單。

劉備不能一統三國主要原因,就是崛起時間太長,而且不能保持穩定,皇室政治影響力下降,還有一點就是軍事上的失敗,不能區分主次矛盾,形成了速敗。

劉備因為沒有背景,純粹靠名聲與能打兩個條件支撐起自己品牌,

導致他的發展速度遠低於曹操,當曹操已經擊敗袁紹,統一北方的時候,劉備還逃跑,本來,兗州之亂,曹操一度淪陷到僅剩三城,同時期劉備卻得到徐州,勢力瞬間強大,很可惜,沒有保持住,曹操蕩平張邈之亂,逐步構築起稱雄中原的強大底蘊。劉備卻兵敗如山倒,困頓廣陵,軍吏互相殺戮為食。更甚至於反過來乞命於曹操。

好不容易在荊州佔據了荊州和益州,沒有想到的,關羽大意失荊州,丟失了荊州五群,而且更要命的是蜀國核心人才壽命大多不長,或死於非命,導致劉備伐吳的時候,帶走的都是一批不怎麼出名的武將,算是第二階梯的儲備人才,結果在夷陵之戰全軍覆沒,徹底讓蜀漢的勢力迅速降三國之中最弱。

這個時候的劉備意見無力反過來擊破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精明強悍更兼人才何其之多的曹魏,因此最終在白帝城抑鬱而亡了。對此,毛主席曾多次談論劉備,他認為劉備的優點主要於是善於用人(比如黃忠,魏延的提拔),

善於團結各方人士(比如對荊州派系,東州派系的安撫)。而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仁義為先);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伐吳)。

也正是因為劉備的缺點,不能區分主次矛盾,不能針對對待與東吳的關係,導致荊州慘敗之後,再一次夷陵慘敗。如果能夠將主要矛盾曹操作為目標,聯合東吳進一步吞噬曹魏,劉備或許還有機會贏得天下。

如果能夠將主要矛盾曹操作為目標,聯合東吳進一步吞噬曹魏,劉備或許還有機會贏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