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世界都在講精細化運營,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隨著手機普及率基本飽和,互聯網已從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

除一兩年才有一次的新需求產生(如共用單車、互聯網金融),所到之處,已然處處紅海,互聯網企業增長即將由靠產品驅動轉型為由運營驅動,這是我理解王興所說的下半場的含義。

野蠻增長時代寫篇文章、做個活動就能玩轉運營,如今不再適用,這個時代賦予運營新的意義——精細化。

用戶精細化

用戶運營可說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用戶的畫像與分類。

更精准的用戶畫像。
我們日常的用戶調研及畫像,是找出典型用戶,刻畫出他是啥樣的職業、年齡、城市等,勾勒出你家用戶主要受眾。精細化還需要找出與主使用者偏離值較大的單體用戶,追蹤他們的行為模擬出結論,再從新用戶處觀察,反正結論。更精細的分類。精細分類,一可以通過用戶標籤的升級/升維,來細分用戶;二是可以指標的細分來更精細服務使用者運營,如轉化、留存這些指標,
我們下文會詳細說明。

流量精細化

流量,是不同於用戶,更大範圍的一個概念,可以粗略的理解為PV與UV的差異。

關注流量到用戶的轉化過程。包括流覽到註冊、註冊前填寫資訊等環節,盡可能關注到每一個註冊前的細節。特定的節點,需要流量留存運營。如運營同學剛做了個牛逼的H5,朋友圈紛紛轉發,流量暴增的情況下,除了轉化到註冊,留住未註冊使用者迫切需要。
如果轉化不了也留不住,那麼要學會利用它迅速變現。

資料精細化

資料本來自帶精細化屬性,但是你懂得,非生產部門接觸不到最新的業務需要,一切革新都要從業務側發起。

指標精細化。對應上文的轉化、活躍、留存、召回等指標, BI同事覺得已有足夠完善的報表,如果說不不了他們深挖指標,那麼應該是你沒想清楚怎麼精細化。方法有很多,精細時間維度與細微性,多做資料透視,
使用者群拆分與歸類,產品側的指標覆蓋到每個功能、頁面,總能找到適合於當前業務的精細方向。效果精細化。效果分工作項和指標項,指標項較簡單,時刻關注每日資料與KPI的關聯,隨時調整工作項。工作項較為繁雜且瑣碎,但一定要抽空回歸每個工作項的效果,那麼只有不到百人參加的活動,也要有一個完整的分析。

投放精細化

用戶精細化之後,對應每一類使用者、流量和資料做出相應策略,

這樣預算就被切割成無數小部分投放出去,例如A管道a策略,B管道b策略。

當資料收攏,回顧效果時,一定要達到比原來粗放式投放,有更多的單位回報,才是正路,然後不斷反覆運算,在追求單位成本撬動更大收益的路上一路跑到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無數小部分投放,在持續快跑反覆運算中,需要更強大的運營平臺來支撐。

效率精細化制定高效的運營策略。時間角度上,越接近用戶訪問時的交互,越能被用戶所感受到。從使用者生命流程各節點中,劃定指標,自動識別,自動做出相應的策略,例如從關鍵行為到做出回饋,不能超過10分鐘來要求自己。已被證明行之有效且持續進行的事項要自動化執行,新摸索出的運營策略快速體系化,不要被日趨複雜的瑣事拖住思考。

毫無疑問,精細化運營是趨勢,且趨勢已經開始吹到各位運營喵身上了。可以在各大招聘網站看到,運營需求增長強勁且有經驗的崗位起薪持續走高。當前在一些特定行業如電商、社區類,已呈現出產品運營>產品經理的態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產品運營會實現全面超越。

#專欄作家#時間角度上,越接近用戶訪問時的交互,越能被用戶所感受到。從使用者生命流程各節點中,劃定指標,自動識別,自動做出相應的策略,例如從關鍵行為到做出回饋,不能超過10分鐘來要求自己。已被證明行之有效且持續進行的事項要自動化執行,新摸索出的運營策略快速體系化,不要被日趨複雜的瑣事拖住思考。

毫無疑問,精細化運營是趨勢,且趨勢已經開始吹到各位運營喵身上了。可以在各大招聘網站看到,運營需求增長強勁且有經驗的崗位起薪持續走高。當前在一些特定行業如電商、社區類,已呈現出產品運營>產品經理的態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產品運營會實現全面超越。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