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泉州開元寺十四景 收藏了多少故事和傳說?(圖)

閩南網5月16日訊 聽說過“泉州十八景”,你知不知道“開元寺十四景”?

這十四景的名字特別好聽,比如白鴿聽經、桑樹白蓮,那它們的來頭如何呢?打個比方,開元寺大雄寶殿前的宋代二塔,

建的時間比東西塔早,但都沒有列入“十四景”。

開元寺十四景點 部分位置示意圖 長旺/製圖

“家園共造·共用古城”系列報導從上周起推出人文西街篇,今天要分享一篇“你不知道的開元寺”。

開元寺的“奇景”,有元代釋大圭寫的《開元寺十奇頌》,明末撰寫的《開元寺志》裡有原開元寺首座木庵大師寫下的“六殊勝”、“八吉祥”等詩句。

二者相加,就是後人口口相傳的“十四景”。

吳松柏

今天,我們邀請了福建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泉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吳松柏為講解嘉賓,介紹開元寺十四景。吳松柏從1986年至2003年間,

在開元寺任寺務委員會副主任、開元寺管理處主任,這數十年間,他對照詩文逐一諮詢參考,漸漸摸清了這十四景的位置和傳說、故事。

1.石柱牡丹

石礎花開象牡丹,無情似啟有情看。

南泉點破同春夢,智者豈無解返觀。

從西街進入開元寺,入門第一個殿叫天王殿,殿裡的石柱是唐代遺留至今的,“石柱牡丹”就在這裡。

吳松柏說,“石柱牡丹”的景觀也叫“石生牡丹”,傳說開元寺天王殿的石柱上開過牡丹花。

不過也有說法,唐代的靈芝草也叫“牡丹”,所以也可能是石生靈芝草。元代的釋大圭法師在十奇頌卷跋中提到“桑蓮瑞焉,芝草生焉”,可印證這個說法。

2.凡草不生

平白地中絕點塵,幽閒劫外不知春。

靈芝產處非為端,況許蔓蔓野草蓁。

香爐高超過兩米

3.石爐生煙

渾侖石鼎口生煙,馥鬱氤氳匝地天。

殊勝之中殊勝現,流芳千古豈徒然。

天王殿進來就是拜庭。傳說拜庭自古“凡草不生”,來到這裡的人應有清淨之心,也表達寺廟是乾淨清潔的場所。

拜庭之上又有一景,名曰“石爐生煙”。它是座高大的石香爐,高超過兩米。吳松柏說,出家人每天放入香柴,於是香煙繚繞,成為景觀。承天寺裡也有類似的景觀,名叫“獅子吐煙”,

不過石香爐的底座沒有開元寺裡的高大。

東塔石雕

4.東西石塔

團欒沒縫淩霄外,窯頂光吞日月暉。

八角層層空裡走,風雲每吐示全機。

東塔“鎮國塔”,西塔“仁壽塔”。唐朝時是木塔,高九層;後來被火燒了,北宋改建為磚塔,倒了;南宋時建成現存的石塔。石塔抗震能力強,明末泉州7.8級大地震,西塔完好無損,東塔只有塔頂上的八條鐵鍊斷了七條,東南方向第三層石斗拱掉落。上世紀90年代中葉,東塔被評為全國四大名塔之一。

5.桑樹白蓮

瑞現枯桑菡萏花,枝頭朵朵玉無瑕。

香穿長者遼天鼻,露布禪林百二家。

6.紫雲蓋地

雲垂紫氣蓋蓮宮,密蔭三千世界中。

大地眾生知覺悟,江南佛國獨為雄。

桑樹白蓮和紫雲蓋地兩處景觀彼此相關,講的是黃守恭如何獻地,桑樹如何開出了蓮花。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開工時紫色的雲彩從天空飄繞而過,所以建成後就稱為“紫雲大殿”,獻地的黃守恭後代就以“紫雲”為丁號。

7.御賜佛像

石頭泛海事非常,螺髻山青放窯光。

爍破大唐天子眼,親題禦墨潑天香。

進大雄寶殿前,抬頭能看見匾上四個不大的字“御賜佛像”。吳松柏說,剛開始匡護大師建大雄寶殿沒這麼大,只有三開間。後來開元寺規模擴大,供奉五方佛,正中的佛像是唐朝皇帝下聖旨塑造的,所以叫“御賜佛像”。我們現在看到的佛像是明朝重塑的。

大雄寶殿屋脊上白鴿常在

8.白鴿聽經

堂前聽法智如鷲,領會翻身作比丘。

卻把虛空經注遍,三千獅子一毛頭。

脊獸是漢族建築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開元寺大雄寶殿上的脊獸都是白鴿,“白鴿聽經”就從這裡說起。傳說有一隻白鴿經常飛到開元寺,聽高僧講經說法。後來它轉世為人,到開元寺當和尚,翻譯了很多經書,但既為飛禽,總還留有一些標誌,於是人們口口相傳,說這位僧人腋下還保留一支鴿毛。

甘露戒壇下是一口井

9.甘露戒壇

甘露門開勢潑天,全身窯戒舍那前。

壇場層級雖華彩,當甚衲僧革履穿。

甘露戒壇在大雄寶殿後方,供奉的佛像底下有一口甘露井,北宋年間蓋起戒壇後取名為“甘露戒壇”。全國保存的戒壇只有3個,北京和杭州的戒壇都改作他用,只有泉州開元寺戒壇還保持著宗教活動。戒壇為五重簷八角攢頂式建築,屋架上的24尊斗拱飛天,就是大家熟悉的手執古老南音樂器裡的飛天。

10.古龍眼井

蝦蟆井底月渾吞,碧浸寒光絕點痕。

綆短強來深處汲,蟠龍應笑不知源。

古龍眼井在開元寺安養院前方,距離開元寺著名的龍眼品種“東壁龍眼樹”有一定的距離,吳松柏認為,二者未必有關聯。

水井旁邊原是執事寮,是開元寺開山祖師匡護祖師所居住的尊勝院,曾是元代以前全國120所開元寺的支院之一。唐朝開元年間保留至今的開元寺,福建只有福州和泉州。

11.袒膊真身

霜霜祁寒袒半肩,胸藏風月韻無邊。

戴雲虎豹常馴服,浪得虛聲遍大千。

開元寺祖師堂裡供奉著兩尊塑像,一尊是開山祖師匡護祖師,一尊是印度高僧袒膊。《紫雲開士傳》裡說,袒膊和尚從印度而來,他曾雲遊到德化戴雲山

明末泉州7.8級大地震,西塔完好無損,東塔只有塔頂上的八條鐵鍊斷了七條,東南方向第三層石斗拱掉落。上世紀90年代中葉,東塔被評為全國四大名塔之一。

5.桑樹白蓮

瑞現枯桑菡萏花,枝頭朵朵玉無瑕。

香穿長者遼天鼻,露布禪林百二家。

6.紫雲蓋地

雲垂紫氣蓋蓮宮,密蔭三千世界中。

大地眾生知覺悟,江南佛國獨為雄。

桑樹白蓮和紫雲蓋地兩處景觀彼此相關,講的是黃守恭如何獻地,桑樹如何開出了蓮花。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開工時紫色的雲彩從天空飄繞而過,所以建成後就稱為“紫雲大殿”,獻地的黃守恭後代就以“紫雲”為丁號。

7.御賜佛像

石頭泛海事非常,螺髻山青放窯光。

爍破大唐天子眼,親題禦墨潑天香。

進大雄寶殿前,抬頭能看見匾上四個不大的字“御賜佛像”。吳松柏說,剛開始匡護大師建大雄寶殿沒這麼大,只有三開間。後來開元寺規模擴大,供奉五方佛,正中的佛像是唐朝皇帝下聖旨塑造的,所以叫“御賜佛像”。我們現在看到的佛像是明朝重塑的。

大雄寶殿屋脊上白鴿常在

8.白鴿聽經

堂前聽法智如鷲,領會翻身作比丘。

卻把虛空經注遍,三千獅子一毛頭。

脊獸是漢族建築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開元寺大雄寶殿上的脊獸都是白鴿,“白鴿聽經”就從這裡說起。傳說有一隻白鴿經常飛到開元寺,聽高僧講經說法。後來它轉世為人,到開元寺當和尚,翻譯了很多經書,但既為飛禽,總還留有一些標誌,於是人們口口相傳,說這位僧人腋下還保留一支鴿毛。

甘露戒壇下是一口井

9.甘露戒壇

甘露門開勢潑天,全身窯戒舍那前。

壇場層級雖華彩,當甚衲僧革履穿。

甘露戒壇在大雄寶殿後方,供奉的佛像底下有一口甘露井,北宋年間蓋起戒壇後取名為“甘露戒壇”。全國保存的戒壇只有3個,北京和杭州的戒壇都改作他用,只有泉州開元寺戒壇還保持著宗教活動。戒壇為五重簷八角攢頂式建築,屋架上的24尊斗拱飛天,就是大家熟悉的手執古老南音樂器裡的飛天。

10.古龍眼井

蝦蟆井底月渾吞,碧浸寒光絕點痕。

綆短強來深處汲,蟠龍應笑不知源。

古龍眼井在開元寺安養院前方,距離開元寺著名的龍眼品種“東壁龍眼樹”有一定的距離,吳松柏認為,二者未必有關聯。

水井旁邊原是執事寮,是開元寺開山祖師匡護祖師所居住的尊勝院,曾是元代以前全國120所開元寺的支院之一。唐朝開元年間保留至今的開元寺,福建只有福州和泉州。

11.袒膊真身

霜霜祁寒袒半肩,胸藏風月韻無邊。

戴雲虎豹常馴服,浪得虛聲遍大千。

開元寺祖師堂裡供奉著兩尊塑像,一尊是開山祖師匡護祖師,一尊是印度高僧袒膊。《紫雲開士傳》裡說,袒膊和尚從印度而來,他曾雲遊到德化戴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