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美教育哪個更好?

【僑報記者夏嘉5月15日洛杉磯報導】中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中國的想要把孩子送到美國留學,在美國的則擔心孩子的基礎教育跟不上,很多家長在討論,

究竟哪一種教育制度更好?

美國校園的華人孩子。

美國學生數學差?

不少在美國中國的家長看到,很多剛從國內來的小孩,尤其在數學水準上遠遠高於美國的孩子,很多人質疑美國教育的品質。2012年來美國的新移民楊女士說,她看過一個視頻,美國考SAT的題,

中國初二的學生中20明學生8名答滿分,其中有一個2分半答完所有題。然而,她認為並不能用品質來衡量美國的教育,中國學校的功利性教育思維也讓她感到非常不實際,小孩子學了很多很深的數理化知識,但是大多數都沒有實際用途,究竟這樣的教育對小孩是否有好處也值得深思。

在長堤的一家中學任教20多年的數學老師大衛說,美國學生的數學水準確實不高,

他教了很多班級,一般一個班級只有一半的孩子願意學習,有一半會在班上搗亂。在美國老師不可以體罰或者嚴厲批評學生,所以很難去管他們。其中也有文化的原因,在美國小孩子很多小孩子不會因為成績不好而感到羞恥。

他認為,應該讓不同學習態度的孩子進入不同的學習小組,讓願意學習的孩子獲得更多學習機會,同時也將那些不願意學習的孩子集中起來,

進行特別輔導,這樣可以讓他們在教育資源上獲得應有的分配,同時也讓課堂的教學水準得到提高。

美國學校管得松?

看似輕鬆的美國課堂,似乎會讓小留學生們從中國課堂嚴格的管理中解放出來。然而,楊女士說,不要以為美國孩子上學很輕鬆。來到美國之前,她對出國的孩子的印象就是家裡有錢、學習不好又不想丟臉的才出國,但是來到美國之後,發現在國外成績不是混出來的,

真的是要靠自己,美國這邊的教育老師是外松內緊,培養自覺性,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這樣之後的學習才不會感到特別辛苦。 認識一個猶太家庭的孩子,幾個孩子都學習很好,孩子每天只睡4個小時,真的是很拼。

ABC學區的學區總監蕭麗卿(Mary Sieu)說,目前加州在教育體系上的標準集中在培養學生在辯證思維、交流、創造力以及合作方面的能力,與中國教育系統相比,

需要機械性記憶方面的內容要少得多,留學生來了之後需要過英語關,這樣才可以在任何美國學校的系統裡獲得學業上的成功,對於海外學生來說,這是是可以在高中就完成的。

美國孩子情商高?

在學習成績之外,楊女士認為,美國的教育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她說,自己的女兒本來是一個不善於言談的女孩,來到美國之後,老師發現她寫東西的時候往往用書面文字表達不出來,但是用口頭語言表達非常清晰,因此激發她在口頭表達方面的能力,發現特質之後發揮出來,一次在高中畢業上的一次公開演講讓她特別驚訝,用英文演講獲得現場觀眾的掌聲,讓她感到很驚喜。

楊女士指出,雖然美國學校每個年級教的東西都比較泛泛,但是老師在課堂上教的不光是書本上的知識,其中有情商的東西,例如出門在外遇到不喜歡的事情不能放在臉上,在中國的學習裡幾乎沒有這樣的內容。她認為,美國教育出的孩子出更有愛心更會表達,學校會教學生如何愛自己的同學和家人,老師無形當中在授課當中會講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潛移默化來教育學生。

美國教育更公平?

美國教育還有一點讓楊女士看到的就是公平性,她認為中國教育已經半商化,在國內她曾經看到學校會因為學生家庭背景不同的區別對待,學校將教育和經濟利益相掛鉤。她的侄女家因為沒有給學校拿錢,在教室裡被安排坐到一個高個子男生的後面看不到黑板,後來是她拿了2000多塊錢給老師才讓妹妹的孩子換了作為,她說,這樣的事情在國內太多了,很多學校要學生拿錢才給換座位,現在不敢明目張膽,但是卻用各種手法讓學校家長為學生提高成績出更多錢。

她比較說,在美國他認識一個來自中國非常富有的家庭,想讓自己的孩子上東岸的一個私立高中,這個高中畢業的孩子大部分可以上常春藤,雖然他們有很多錢,但是因為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標準,最後仍然不能入學,她認為這一點很公平,在美國如果你有錢可以請老師來幫助學生,但是並不是你有錢學校可以接收你,如果要求的最低水準達不到,再有錢也沒有用。

同樣,如果小孩很有才能,雖然家裡沒有錢,但學校可以給你出錢可以上很好的大學,這一點很公平,不會讓這麼優秀的人才因為沒有錢讀不起書。她還認識一個美國孩子考SAT滿分,在當地最好的高中是第一名,但是後來也沒有進斯坦福,因為學校在招生的時候還要平衡學生的很多條件,不光是學習成績。

中國家長愛看成績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上大學

對於很多中國家長來說,孩子沒有上大學之外的第二種更好的選擇,因此幾乎所有家長都在培養自己的孩子走上高等教育這條路,甚至不惜一切讓孩子上常春藤名校。

劉先生20多年前來到美國,當時兒子還是在上小學,在中國也是花錢上了重點小學,但是兒子對學習的興趣並不濃,來到美國之後,兒子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優秀,後來上了當地的社區學院。

他說,兒子對繼續學習深造沒有興趣,於是選擇去當兵,當時家人都不贊同,但是這是兒子選擇的道路,他們還是同意了。當兵退伍之後,因為曾經服役,所以可以免費去上學,兒子對飛機修理非常感興趣於是選擇了修理飛機的專業,畢業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薪資待遇也很令人滿意,在工作的同時,公司還給他提供了繼續深造的機會,深造之後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職位。

劉先生認為,雖然兒子在高中之後沒有直接上大學,但這條路是兒子自己選擇的,並且之後又找到動力,畢業之後也有不錯的出路,孩子們可以有所選擇。

數學老師大衛認為,美國的教育制度並不是安排讓所有人都獲得大學教育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上大學,很多工作職位也不需要大學文憑,而且這些工作仍然有很好的薪資,但是學校應該培養一種文化讓孩子們更希望獲得更好的教育。

但是用口頭語言表達非常清晰,因此激發她在口頭表達方面的能力,發現特質之後發揮出來,一次在高中畢業上的一次公開演講讓她特別驚訝,用英文演講獲得現場觀眾的掌聲,讓她感到很驚喜。

楊女士指出,雖然美國學校每個年級教的東西都比較泛泛,但是老師在課堂上教的不光是書本上的知識,其中有情商的東西,例如出門在外遇到不喜歡的事情不能放在臉上,在中國的學習裡幾乎沒有這樣的內容。她認為,美國教育出的孩子出更有愛心更會表達,學校會教學生如何愛自己的同學和家人,老師無形當中在授課當中會講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潛移默化來教育學生。

美國教育更公平?

美國教育還有一點讓楊女士看到的就是公平性,她認為中國教育已經半商化,在國內她曾經看到學校會因為學生家庭背景不同的區別對待,學校將教育和經濟利益相掛鉤。她的侄女家因為沒有給學校拿錢,在教室裡被安排坐到一個高個子男生的後面看不到黑板,後來是她拿了2000多塊錢給老師才讓妹妹的孩子換了作為,她說,這樣的事情在國內太多了,很多學校要學生拿錢才給換座位,現在不敢明目張膽,但是卻用各種手法讓學校家長為學生提高成績出更多錢。

她比較說,在美國他認識一個來自中國非常富有的家庭,想讓自己的孩子上東岸的一個私立高中,這個高中畢業的孩子大部分可以上常春藤,雖然他們有很多錢,但是因為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標準,最後仍然不能入學,她認為這一點很公平,在美國如果你有錢可以請老師來幫助學生,但是並不是你有錢學校可以接收你,如果要求的最低水準達不到,再有錢也沒有用。

同樣,如果小孩很有才能,雖然家裡沒有錢,但學校可以給你出錢可以上很好的大學,這一點很公平,不會讓這麼優秀的人才因為沒有錢讀不起書。她還認識一個美國孩子考SAT滿分,在當地最好的高中是第一名,但是後來也沒有進斯坦福,因為學校在招生的時候還要平衡學生的很多條件,不光是學習成績。

中國家長愛看成績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上大學

對於很多中國家長來說,孩子沒有上大學之外的第二種更好的選擇,因此幾乎所有家長都在培養自己的孩子走上高等教育這條路,甚至不惜一切讓孩子上常春藤名校。

劉先生20多年前來到美國,當時兒子還是在上小學,在中國也是花錢上了重點小學,但是兒子對學習的興趣並不濃,來到美國之後,兒子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優秀,後來上了當地的社區學院。

他說,兒子對繼續學習深造沒有興趣,於是選擇去當兵,當時家人都不贊同,但是這是兒子選擇的道路,他們還是同意了。當兵退伍之後,因為曾經服役,所以可以免費去上學,兒子對飛機修理非常感興趣於是選擇了修理飛機的專業,畢業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薪資待遇也很令人滿意,在工作的同時,公司還給他提供了繼續深造的機會,深造之後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職位。

劉先生認為,雖然兒子在高中之後沒有直接上大學,但這條路是兒子自己選擇的,並且之後又找到動力,畢業之後也有不錯的出路,孩子們可以有所選擇。

數學老師大衛認為,美國的教育制度並不是安排讓所有人都獲得大學教育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上大學,很多工作職位也不需要大學文憑,而且這些工作仍然有很好的薪資,但是學校應該培養一種文化讓孩子們更希望獲得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