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到手之後,我們再談堅果Pro,這到底是一款怎麼樣的手機?

堅果 Pro,設計之美,同價位無出其右;高通 626,遊戲性能只能說遺憾;對於雙攝的把控,

錘子仍然沒有上道;Smartisan OS 成為了野蠻生長的創意叢林。

結論:它在今天就像是抽了其它國產手機廠一個大嘴巴的徐曉冬,不過自身也有些問題。

我們應該是第一批拿到堅果 Pro 的媒體。我本人也是從 Smartisan T1 的評測開始一直跟到現在,應該可以評論一下錘子這款新發佈的手機。

先說下我認為評價一款手機適合的三原則:

1. 只以使用者角度聊產品本身,不考慮廠商的立場。

什麼「老羅創業不容易」、「廠商克服了太多的困難」、「錘子資源太少、你還想要他怎麼樣」……類似這樣的邏輯都不構成原諒和容忍產品缺陷的理由。成年人都懂:誰家沒有難念的經?

2. 產品的好壞是和同價位的競品相比來說的。

不是跟預期比,不能說一款產品沒有吹噓的那麼好,所以很差,而是水漲船高的道理,如果它的同價競品做得更好,它那就是差的,如果突然有天競品全漲價了,

那它又變成它那個價位好的了。

3. 何謂「好」,何謂為「壞」?在諸多的維度中,個性創新的比重要大於實用性和性價比。

原因很簡單,手機已經不是從「無」到「有」的階段,而是從「有」到「好」。滿足細分領域人群的細分需求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

雖然我幹手機評測這行快五年了,但別懷疑我是否還敬業。媒體通稿我從來不看,每台手機都是換卡倒數據,當主力機使用體驗,甚至本篇文章我都是試圖用堅果 Pro 的語音輸入和大爆炸 2.0 的編輯功能去完成的。

結論,估計大家也能猜到——它就是抽了其它國產手機廠一個大嘴巴的徐曉冬,不過自身也有些問題。本文重點是對於優缺點的分析,會讓你更加瞭解這款產品。

外觀,一個字——美。

很多人對這點是有爭議的,銳利的風格讓其不合主流審美的拍,棱角分明過於硌手,只考慮視覺效果不考慮人體工學……

美醜問題是個人都可以隨便來品頭論足而無法被推翻,

在我們的採訪中朱蕭木提到:

憑藉堅果 Pro 的外觀手版,錘子拉來了上億的資金。

這點也被京東副總裁胡勝利在演講中證實。這種真金白銀的投入,遠比一些人動動嘴皮,而且沒準兒一覺醒來就變了的觀點更能說明問題。

有一個小插曲:發佈會後我飛回北京,把堅果放在籃子裡過安檢時,安檢小哥很有興趣的觀察,等我過完安檢回頭時,

發現他叫了另一個兄弟正在一起看。如果說手機具備一些社交屬性的話,我相信堅果 Pro 也能起到兩個陌生人見面時遞煙的那種破冰效果。

至於手感,確實不舒服。即使是貼上了情懷背貼,也只是保護了背後玻璃,並沒有邊緣 2.5D 打磨改善手感的作用。

但是,考慮到目前市面上千篇一律照著 iPhone 洩露圖做的圓潤手機,我相信這種個性風格一定會有不少喜愛到能忽略它手感的用戶。

整機看不到一顆螺絲,這比金屬無中斷點邊框更能提升整機的品質感。其實它的背後這塊是塑膠貼片貼上去的,揭開就能看到螺絲,這片塑膠表面噴塗質感控制得和正面的金屬非常相似,不太容易發的現其中的區別。

絕大部分玻璃與金屬邊框結合處的縫隙配合處理都非常完美,視覺上毫無寬度差,觸覺上也沒高有低落差產生的刮手感。唯獨在貼片上方這條縫隙處理得略寬,能進灰的縫隙都不是盡職盡責的好縫隙。

紅色版最難做,邊框與螢幕色差最大,有瑕疵會更突顯,金屬切邊如果是亮銀色會很難看,所以也要一起塗成紅色。堅果 Pro 的酒紅色做得有些不完美,沒有單出一個配合紅色的金屬 LOGO,而是簡單漾印。

堅果的中框不是普通的一圈金屬,而是把前面連成了一個整體,所以堅果的紅色不光是後殼和中框,也延續到了正面,是真正的 360 度紅,這對視覺美感提升説明非常大。我只是提醒:如果你拿到紅色版仔細看,會發現質感也許並不像第一眼印象中那麼驚豔。

指紋按鍵一改 M1L 的粗糙做工。堅果沒有鬆動,按感扎實。因為不同組件裝配時難免工差差異,所一以般手機指紋鍵的都是刻意設計得不平,而堅果的指紋鍵和周圍保持同一平面,好在做得比較完美。開始入手時會覺得下邊金屬部分噴塗顆粒略大,有塑膠感,剛才也提到了,這種噴塗使得後貼、指紋鍵和麵板之間不同材質也保持了很好的質感一致性,想到這兒感覺這種噴塗也能接受。

總之堅果 Pro 整體上工藝和結構控制屬於 2500 元以上檔。善意提醒:雙面玻璃非常滑,在稍微傾角的桌面,它就會背著你偷偷地追尋大地,悲劇發生後要記得,羅老師早就微笑著向你推銷過一個碎屏險,千萬別當時沒有意會。下面說幾個不是做工而是功能設計上的問題。

首先,全面屏是趨勢,而堅果卻留了一個過長的下巴。單手操作一般都以小拇指為托舉的下限,這樣大拇指能控制的範圍就十分有限,導致錘子特有的拇指下拉單手操作模式無法適應單手,功能徹底廢掉。這是由於錘子堅持學 iPhone 圓形 Home 鍵不肯做扁平導致的,iPhone 的長下巴我同樣認為是個使用上的缺陷。

第二是沒有延續音量按鍵和 SIM 卡槽合一的設計,用句老羅曾經形容 iPhone SIM 卡槽的話:「再美的傷疤也是傷疤」。其實二合一的設計很簡潔,想法很贊,最大的難點在於內部的堆疊放置。主機板在上,電池在下,按鍵如果整合 SIM 卡槽,內部需要個有個很長的空間,如果與電池做上下堆疊,手機就會很厚,如果搶佔電池空間,電池容量就會減少,如果向上放在主機板區域,按鍵位置就會很高難以操作。目前還沒有聰明兼顧的辦法,只能重新分開。

第三是放棄了左右對稱的音量和亮度調節按鍵,只留一邊,這就等於放棄了一直聲稱關心的左手人群和曾經的雙按抓拍功能。並且主流的指紋鍵都已經開始做成玻璃下一體觸摸式的,堅果仍是「老式」可按壓的機械式。其實這些選擇有邏輯上關聯。按壓鍵比觸摸式多了按下和抬起的動作,中間時長可以自由控制,這非常適合「閃念膠囊」,一會兒我會講到閃念膠囊是多麼剛需。按鍵的觸摸是返回、按下是 Home、長按是閃念膠囊。你會發現:沒有多餘的動作留給鎖屏了,只能再設獨立的開關機鎖屏鍵,而這個鍵只需要一個,既然開關鍵無法做到對稱,也就乾脆放棄了音量和亮度鍵的對稱。

同一品牌手機的設計項目和操作邏輯不停在變,雖有他的無奈,但對用戶和開發部門都不是好事,怎樣才是穩定的最優解?我大膽預測下:全面屏、少按鍵和減少機械結構是不可阻擋趨勢,這樣的大勢下,首先虛擬按鍵條會回歸,不表示這些年我們罵錯它了,它的原罪是本來可以充分利用空間放下邊,它卻擠佔了螢幕,如果是全面屏下邊沒空間了自然佔用也就佔用了,畢竟有時候還能用來顯示內容,我相信穀歌早就看穿了這一切。其次,虛擬 SIM 卡遲早會讓 SIM 卡槽徹底消失,這不是技術有門檻,而是需要蘋果帶領手機商們跟電信運營商利益 PK 的事。音量鍵也可以做成實體觸摸式,除了電源外,最後最應該保留的,就是一個結合了華為智靈鍵和錘子長按閃念膠囊功能這樣的機械按鍵,我認為它甚至會成為手機和用戶之間交互的最高優先順序。

高通 625:扶我起來,再試一下……

先看下這張規格對比表吧:

625 的各項指標怎麼比都不算優秀。是目前高通最入門的 CPU。

在「它夠不夠用?」這個問題上可以大體定性,此時此刻大部分場景是 OK 的,系統沒有明顯卡頓,雖然稍微熱一點就會鎖在 1.6G 頻率,但王者榮耀能保持 28、29 幀還算流暢。不過性能必須得著眼看未來。打開王者榮耀 60 幀高幀率模式可以發現,堅果 Pro 平時 45、48 幀左右,一團戰就降到 28、32 幀。而上一代 M1L 還能保持平時 55 幀,團戰 45 幀以上。這就是平時看起來還OK,但其實一個還遊刃有餘,一個已經強弩之末了。

系統運行在某些時候也不能算是流暢。當打開應用較多、切換應用和呼出菜單時偶有卡頓,雙攝在計算虛化效果時也是一跳一跳的。

現在 CPU 在運行不同性能要求的應用時,會執行更智慧的調頻策略,這讓以前「CPU性能越強,發熱就越高、續航就越差」的印象成為舊知。性能不強的 626 也沒能成為一顆很冷靜的 CPU,運行完一局 30 分鐘的王者榮耀,最高溫度已達 42、3 度。

續航成績到是非常確實不錯。但這主要得益於配備了 3500mAh 的大電池,在我們 B 站直播間的續航比拼中,華為 P10 迴圈播 8 小時視頻就關機了,小米 6 放了 9 小時 40 分鐘,堅果 Pro 堅持了 10 小時 42 分鐘,雖然沒到官方認為的 11 個小時,也是很不錯的成績,特別是最後的 1% 電量放了 20 分鐘才徹底黑屏,實屬良心。

所以說高通 626 是個遊戲體驗不及格,也沒帶來別的什麼好處的 CPU。為什麼堅果 Pro 還要堅持選它?這和「堅果 Pro 的 ID 本來是用在錘子 T3 身上的高端設計,為什麼發佈時改成入門的堅果品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對此老羅坦率的回答:

究竟是拿著最好的 ID 去做一個中檔價位的銷量爆款,還是做一個售價很高但只能賣幾十萬台的東西?最後開會討論的結果是做成現在這樣。

意思就是說:錘子內部做了一個簡單的單台利潤和預計銷量的乘法,選了一個利潤總值最大化的價格和配置。這麼坦誠的說利潤和產品之間利潤更重要,反而讓人無法繼續噴了,就像我吐槽了半天 M1 設計不好,老羅發佈會直接說其是「恥辱」,比我還狠,這導致我以後再也不罵 M1 了,我比較吃這套。老羅的話還隱藏另一個含意:錘子不認為粉絲們的情懷可以支撐他們賣出很多 2500 元以上的手機。想想,仿佛也對。但 1499 就能讓 625 堅果成為銷量爆款嗎?這就不得而知了……

雙攝像頭:抱歉,我還沒準備好……

雙攝是今年的主旋律。三種雙攝方案中,一大一小的搭配早在三星 S5 時代就被證明可用性差而被拋棄。此外以華為為代表的黑白加彩色,理論上能有效提升暗光下的表現,以 iPhone 為代表的廣角加長焦又提供了一個拍人像黃金的 56mm 焦距,各有特色,難以取捨。堅果 Pro 採用了黑白加彩色的方案。

華為做雙攝比較久,P10 上是一顆 1200 萬圖元的 IMX286 和一顆專門定制的 2000 萬黑白圖元的 IMX350,從拍照選項中可以看到它支援原生黑白照片以及普通拍照能合成 2000 萬圖元,這些跡象都說明華為對黑白雙攝已經玩的很深了。

堅果 Pro 主、副攝像頭都是 1300 萬圖元的 IMX258。曾經紅米 Pro 就是一顆 IMX258 加一個 500 萬的大小搭配,被定位成史上最差雙攝。去年小米 5s Plus 同樣是雙 IMX258,我認為這是一款為了上雙攝而上雙攝的手機。

在開啟最大光圈時,明顯可以看出華為 P10 的輕鬆和堅果 Pro 的吃力,邊緣處理的一踏糊塗,用堅果 Pro 拍人像時主體和背景也是非常不自然,這部分我快點帶過,因為確實是慘不忍堵。可以說堅果 Pro 的雙攝虛化在這版系統上還沒準備好,完全無法測試。只能先測下普通正常的拍照效果。

解析力上堅果比不上 2250 萬圖元的 M1L。但修正了 M1L 上的偏色,並減少了噪點,反而得到了更好的效果。沖光時,M1L 上的紫邊現象在堅果上又再次出現了。

老羅發佈會上說堅果的雙攝大幅提升了夜拍效果,這裡我修正一下:並不是說所有黑白雙攝都能提升暗光夜景,提升的原理是利用黑白攝像頭的高圖元和高進光亮,與主攝像頭彩色照片進行合成。如果兩顆是同樣的 IMX258,就像兩個克隆人一起工作,是起不到兩個能各擋一面的人組成的團隊效應。

這張夕陽下暗光就能清晰體現,我們要的是乾淨的畫面、清澈的藍天、不被光線染成一片的景物、逆光下清晰的樓體線條,華為 P10 的這些細節確實能把我感動哭,這就是單反也無法做到的黑白雙攝的威力,這才是手機拍照彎道超車單反的正途。小米 6 也還可以,但廣角加長焦雙攝方案長項在別的地方。

這張夜影更是如此,堅果僅僅是比 M1L 提升了一些,還不是雙攝起的作用。再多不就用枚舉了。

所以,堅果 Pro 拍照就是一顆 IMX258 在杠,夜景提升比較有限。大光圈的虛化演算法估計還在讓錘子工程師撓頭中。

Smartisan OS:野蠻生長的創意叢林。

One Step、Big Bang 和語音輸入(姑且算錘子身上)的發佈,讓 Smartisan OS 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不再把精力放在設計的細枝末節,而是提出了更多有實用價值的創新性功能。當時我們也評論到:創意足夠精彩,但功能點比較零散,沒能統一到一套完備的操作理念之下。

這次 Smartisian OS 的升級也加了不少功能。有些是無關痛癢的小伎倆,比如短信退訂,我都不看短信了,也不需要退訂。虛假來電功能就像小米曾經出的 Wi-Fi 密碼共用一樣,方便是方便,但都是小聰明,如果真推廣開來反而會影響別人對錘子用戶的看法。

精彩的重頭戲還是在於之前三個重磅功能的升級。

One Step 的本質是打通各個應用的界限,新版「一步」功能不光支援了更多的應用,一些小功能的增加也值得稱讚。

支援圖片的拖拽搜索,遇到不認識的事物,可以拍下來「一步」搜索,讓你更加無所不知。

支援螢幕取詞翻譯。其實使用者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潛意識會繼續跟它死磕,選中它或爆炸後翻譯更符合人性,跳出場景,打開「一步」,拉個詞典指針過來幫忙是金山詞霸時代舊的思維定式。

拖到圖釘,3.7 才推出,目前還無法體驗,它能讓一些顯示重要資訊的應用上升到鎖屏介面,這一下子拓展了「一步」的應用場景,原來不光可以應用之間拖動,也能實現顯示層級之間的跨越。

One Step 是越來越好用了。我只是在想,未來它可能會遇到一些局限。桌面系統是用「拷貝」、「粘貼」作為連接橋樑,兩端應用可以有無限種組合。而手機上應用間的一步拖拽,需要一個對一個的解決,只要沒考慮到的組合就會有溝通失敗挫敗感,比如我看到一段內容不錯,想添加到之前的某個記事本中間,抱歉,現在還只能新建。

當然,各種應用溝通組合隨著時間會支援得會越來越多,直到覆蓋普通用戶絕大部分應用場景,但側邊欄能放的圖示空間終究有限。不論一步是不是手機應用之間溝通的終極方式,可以確認的是:1.5 版本的的「一步」已經是目前手機上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案。

Big Bang 功能的本質是解決在小屏、手指操作下的精准點選。包括 iPhone 在內的其它手機對文字精准點選和游標定位或多或少都延用了大屏電腦上的方式。只有錘子革命性的從手機角度去解決問題:為什麼要要求操作者細心,而不把文字目標放大呢?所以順著這個邏輯,這次 2.0 版本推出了徹底炸開功能以及之後的游標定位。

比如你要修改一段文字的中間部分,以前需要將游標小心定位,退格刪除,再重新輸入。現在是炸開後選中,直接就可以拖拽或修改了。

錘子開發了這些的方便功能,就是希望在手機上處理文字能比桌面系統下更方便,讓你徹底拋開筆記本。開篇我也提到了本篇文章在一開始,我是想嘗試用堅果 Pro 來完成的。大家猜猜我寫到哪部分時放棄的?

其實我寫第一段時就堅持不下去了。發生了什麼?

首先語音輸入法,確實用過就回不去。但這僅限於普通日常的對話,遇到少見名詞就識別不了,如果遇到某個不識別的詞出現頻率還很高,修改起來會讓你絕望。這時 Big Bang 的編輯模式並不能幫上忙,因為它在炸開後還需要進入第二層級,游標定位完再點一下才會出現輸入框,大大降低了方便性和使用欲望,它只適合大段文字多處集中批量修改的情況。如果只是改一處很小的錯詞,我還是習慣賭一把我粗大的手指能點中游標的位置。

這也不完全是語音辨識的鍋,頻繁修改在碼字時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用語音輸入「這話句還隱含著另一個含義」,很順,但回頭發現有兩個「含」字,就想把隱含改成隱藏,好不容易游標定位完,刪一個字還是改一個詞?語音輸入還是重新打字?這樣糾結的情況太多,錘子還沒有推出像電腦一樣足夠方便的定位和修改的方法。喬式智慧手機生出來就是為了人性化的體驗,而文字處理要的是機械式的高效,我不知道錘子有沒意識到挑戰這個課題背後體系級的難度。Big Bang 2.0 有進步,但當還不夠,當然如果能最終解決將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語音輸入迎來了讓它讓昇華的深度升級——閃念膠囊。

這是這版系統最重要的功能。它本質上是通過語音的對話模式,讓手機成為你隨身的秘書。當然目前這個秘書還只是個書記員。

記得之前投資圈熱過一類應用,你說一句語音,任何問題或指令,比如「明天該送女朋友什麼禮物?」「給我買本財務的入門書」……後臺幾萬個人工客服在傾聽並幫你解決問題。這當然不靠譜,但如果把人工客服換成人工智慧,這,就是手機上追求的人工智慧的標的形態。

先看啟動方式的對比,不管是什麼輔助處理器這樣的高科技,支援隨時「Hey Siri」的語音喚醒,都不如閃念膠囊按下說話,抬起結束這樣直接方便。其他家的語音助手都是模仿 Siri,跟你對話或執行一些預設好的指令。但即使是 Siri 也沒多少人覺得它好用,第一對話聊天不是剛需,第二支援執行指令的十分有限,這些年了還是導航、查天氣、定鬧鐘那麼幾項,近期一些廠商希望不光支援幾個系統應用,還能執行「給我滴滴叫輛車」,「查下這月工行流水」這類需要打通協力廠商 App 才能執行的指令。但這條路是艱辛的,因為不知道得經歷多少次談判,支持多少款應用才能從量變到質變,讓用戶打消曾經的失望,重新養成用語音發指令的習慣。

但錘子的切入點就非常實際,我執行不了指令,但我先幫你記事。用一個極度方便的調用方式,讓你養成和手機間用語音對話的習慣,等將來每支援一個新的功能指令,都會讓使用者欣喜。這兩種途徑用戶的心態和預期有非常大的區別,舉個例子就像現在的「自動駕駛」一定會讓你失望,但如果改個名叫「輔助駕駛」,沒准就會讓車主爭相買單了。

我用閃念膠囊這兩天裡,也發現了一些不便,比如如果想法太多了,歸納整理是個沉重的負擔,積累一多就債多不愁再也不想管了。再比如剛才提到的,真是一點指令都不支援,讓這個秘書導個航都聽不懂,只知道傻記。我和閃念膠囊背後的技術支持訊飛工程師溝通過,他們說區分「買瓶醬油」究竟是你明天去超市的 to-do list,還是當成指令馬上去京東個下單,只需要添加一些秘密詞就可以。希望錘子的工程師趕快添加這個功能。還比如,既然是語音記事,那不支援圖片是個硬傷,類似「這家餐廳門頭設計得不錯」這樣的閃念,無法對應相冊裡的某張照片。

雖然有這些不便,仍然不能阻擋我養成用閃念膠囊的習慣。因為它太方便了,想到什麼先跟自己的手機說的感覺太好了,仿佛我買了一個可以無話不說的朋友。老羅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切中的一些人的剛需。有時候我想為什麼這麼簡單明顯的事情,別的廠商就沒人做呢?採訪時我也問了朱蕭木這個問題,他說可能別家策略重點不在這兒吧,要我說本質原因是:

簡單有效的辦法只能從有心的實踐者中來,而不是把抄襲當成習慣的跟隨者。

Smartisan OS這次的創新依舊沒有讓我們失望,但我仍然要提醒一句:歸納整理。否則有一天過剩的創意會讓它雜亂不堪,約伯斯說過,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會對某些想法說「不」。

總結

這是一款外觀設計和系統應用遠重於硬體性能的產品,它充滿了創意靈感的光輝以及對個性審美的渴望,當然也有些不尊重「主流行規」的硬傷,註定只適合少部分人。它能賣得好嗎?恐怕仍不會達到老羅「能成」這樣的預期,但只要找到了適合它的人群,入手後就不會讓人失望。如果用我們新的對數碼產品新鮮程度的評價體系,這麼特別好玩的東西,起碼 60 天還能保持新鮮和興奮。

尾巴

我自己也回答不了我是錘粉還是錘黑這樣的問題,不管老羅是最後成功,得到一個「勇敢去闖就能顛覆行業」的結論;還是最後倒下,得到一個「不尊重行業規律就只能鼻青臉腫」的道理,似乎我都能接受。

我只是看了太多手機,覺得老羅在錘子這個小公司,能調用資源十分有限的條件下,還不放棄任何一處可以微小創新的機會,這該讓多少資源掌控力更強卻碌碌無為的國產手機廠商汗顏?

有些人覺得老羅是騙子,忽悠情懷只為做生意騙錢……而我看到他用個人做直播、脫口秀賺的幾千萬,全都投入做手機這事上,以我的人生哲學得不出那樣的結論。我很好奇,如果老羅有天有了更大的資源,能做出什麼樣的產品?

但是,考慮到目前市面上千篇一律照著 iPhone 洩露圖做的圓潤手機,我相信這種個性風格一定會有不少喜愛到能忽略它手感的用戶。

整機看不到一顆螺絲,這比金屬無中斷點邊框更能提升整機的品質感。其實它的背後這塊是塑膠貼片貼上去的,揭開就能看到螺絲,這片塑膠表面噴塗質感控制得和正面的金屬非常相似,不太容易發的現其中的區別。

絕大部分玻璃與金屬邊框結合處的縫隙配合處理都非常完美,視覺上毫無寬度差,觸覺上也沒高有低落差產生的刮手感。唯獨在貼片上方這條縫隙處理得略寬,能進灰的縫隙都不是盡職盡責的好縫隙。

紅色版最難做,邊框與螢幕色差最大,有瑕疵會更突顯,金屬切邊如果是亮銀色會很難看,所以也要一起塗成紅色。堅果 Pro 的酒紅色做得有些不完美,沒有單出一個配合紅色的金屬 LOGO,而是簡單漾印。

堅果的中框不是普通的一圈金屬,而是把前面連成了一個整體,所以堅果的紅色不光是後殼和中框,也延續到了正面,是真正的 360 度紅,這對視覺美感提升説明非常大。我只是提醒:如果你拿到紅色版仔細看,會發現質感也許並不像第一眼印象中那麼驚豔。

指紋按鍵一改 M1L 的粗糙做工。堅果沒有鬆動,按感扎實。因為不同組件裝配時難免工差差異,所一以般手機指紋鍵的都是刻意設計得不平,而堅果的指紋鍵和周圍保持同一平面,好在做得比較完美。開始入手時會覺得下邊金屬部分噴塗顆粒略大,有塑膠感,剛才也提到了,這種噴塗使得後貼、指紋鍵和麵板之間不同材質也保持了很好的質感一致性,想到這兒感覺這種噴塗也能接受。

總之堅果 Pro 整體上工藝和結構控制屬於 2500 元以上檔。善意提醒:雙面玻璃非常滑,在稍微傾角的桌面,它就會背著你偷偷地追尋大地,悲劇發生後要記得,羅老師早就微笑著向你推銷過一個碎屏險,千萬別當時沒有意會。下面說幾個不是做工而是功能設計上的問題。

首先,全面屏是趨勢,而堅果卻留了一個過長的下巴。單手操作一般都以小拇指為托舉的下限,這樣大拇指能控制的範圍就十分有限,導致錘子特有的拇指下拉單手操作模式無法適應單手,功能徹底廢掉。這是由於錘子堅持學 iPhone 圓形 Home 鍵不肯做扁平導致的,iPhone 的長下巴我同樣認為是個使用上的缺陷。

第二是沒有延續音量按鍵和 SIM 卡槽合一的設計,用句老羅曾經形容 iPhone SIM 卡槽的話:「再美的傷疤也是傷疤」。其實二合一的設計很簡潔,想法很贊,最大的難點在於內部的堆疊放置。主機板在上,電池在下,按鍵如果整合 SIM 卡槽,內部需要個有個很長的空間,如果與電池做上下堆疊,手機就會很厚,如果搶佔電池空間,電池容量就會減少,如果向上放在主機板區域,按鍵位置就會很高難以操作。目前還沒有聰明兼顧的辦法,只能重新分開。

第三是放棄了左右對稱的音量和亮度調節按鍵,只留一邊,這就等於放棄了一直聲稱關心的左手人群和曾經的雙按抓拍功能。並且主流的指紋鍵都已經開始做成玻璃下一體觸摸式的,堅果仍是「老式」可按壓的機械式。其實這些選擇有邏輯上關聯。按壓鍵比觸摸式多了按下和抬起的動作,中間時長可以自由控制,這非常適合「閃念膠囊」,一會兒我會講到閃念膠囊是多麼剛需。按鍵的觸摸是返回、按下是 Home、長按是閃念膠囊。你會發現:沒有多餘的動作留給鎖屏了,只能再設獨立的開關機鎖屏鍵,而這個鍵只需要一個,既然開關鍵無法做到對稱,也就乾脆放棄了音量和亮度鍵的對稱。

同一品牌手機的設計項目和操作邏輯不停在變,雖有他的無奈,但對用戶和開發部門都不是好事,怎樣才是穩定的最優解?我大膽預測下:全面屏、少按鍵和減少機械結構是不可阻擋趨勢,這樣的大勢下,首先虛擬按鍵條會回歸,不表示這些年我們罵錯它了,它的原罪是本來可以充分利用空間放下邊,它卻擠佔了螢幕,如果是全面屏下邊沒空間了自然佔用也就佔用了,畢竟有時候還能用來顯示內容,我相信穀歌早就看穿了這一切。其次,虛擬 SIM 卡遲早會讓 SIM 卡槽徹底消失,這不是技術有門檻,而是需要蘋果帶領手機商們跟電信運營商利益 PK 的事。音量鍵也可以做成實體觸摸式,除了電源外,最後最應該保留的,就是一個結合了華為智靈鍵和錘子長按閃念膠囊功能這樣的機械按鍵,我認為它甚至會成為手機和用戶之間交互的最高優先順序。

高通 625:扶我起來,再試一下……

先看下這張規格對比表吧:

625 的各項指標怎麼比都不算優秀。是目前高通最入門的 CPU。

在「它夠不夠用?」這個問題上可以大體定性,此時此刻大部分場景是 OK 的,系統沒有明顯卡頓,雖然稍微熱一點就會鎖在 1.6G 頻率,但王者榮耀能保持 28、29 幀還算流暢。不過性能必須得著眼看未來。打開王者榮耀 60 幀高幀率模式可以發現,堅果 Pro 平時 45、48 幀左右,一團戰就降到 28、32 幀。而上一代 M1L 還能保持平時 55 幀,團戰 45 幀以上。這就是平時看起來還OK,但其實一個還遊刃有餘,一個已經強弩之末了。

系統運行在某些時候也不能算是流暢。當打開應用較多、切換應用和呼出菜單時偶有卡頓,雙攝在計算虛化效果時也是一跳一跳的。

現在 CPU 在運行不同性能要求的應用時,會執行更智慧的調頻策略,這讓以前「CPU性能越強,發熱就越高、續航就越差」的印象成為舊知。性能不強的 626 也沒能成為一顆很冷靜的 CPU,運行完一局 30 分鐘的王者榮耀,最高溫度已達 42、3 度。

續航成績到是非常確實不錯。但這主要得益於配備了 3500mAh 的大電池,在我們 B 站直播間的續航比拼中,華為 P10 迴圈播 8 小時視頻就關機了,小米 6 放了 9 小時 40 分鐘,堅果 Pro 堅持了 10 小時 42 分鐘,雖然沒到官方認為的 11 個小時,也是很不錯的成績,特別是最後的 1% 電量放了 20 分鐘才徹底黑屏,實屬良心。

所以說高通 626 是個遊戲體驗不及格,也沒帶來別的什麼好處的 CPU。為什麼堅果 Pro 還要堅持選它?這和「堅果 Pro 的 ID 本來是用在錘子 T3 身上的高端設計,為什麼發佈時改成入門的堅果品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對此老羅坦率的回答:

究竟是拿著最好的 ID 去做一個中檔價位的銷量爆款,還是做一個售價很高但只能賣幾十萬台的東西?最後開會討論的結果是做成現在這樣。

意思就是說:錘子內部做了一個簡單的單台利潤和預計銷量的乘法,選了一個利潤總值最大化的價格和配置。這麼坦誠的說利潤和產品之間利潤更重要,反而讓人無法繼續噴了,就像我吐槽了半天 M1 設計不好,老羅發佈會直接說其是「恥辱」,比我還狠,這導致我以後再也不罵 M1 了,我比較吃這套。老羅的話還隱藏另一個含意:錘子不認為粉絲們的情懷可以支撐他們賣出很多 2500 元以上的手機。想想,仿佛也對。但 1499 就能讓 625 堅果成為銷量爆款嗎?這就不得而知了……

雙攝像頭:抱歉,我還沒準備好……

雙攝是今年的主旋律。三種雙攝方案中,一大一小的搭配早在三星 S5 時代就被證明可用性差而被拋棄。此外以華為為代表的黑白加彩色,理論上能有效提升暗光下的表現,以 iPhone 為代表的廣角加長焦又提供了一個拍人像黃金的 56mm 焦距,各有特色,難以取捨。堅果 Pro 採用了黑白加彩色的方案。

華為做雙攝比較久,P10 上是一顆 1200 萬圖元的 IMX286 和一顆專門定制的 2000 萬黑白圖元的 IMX350,從拍照選項中可以看到它支援原生黑白照片以及普通拍照能合成 2000 萬圖元,這些跡象都說明華為對黑白雙攝已經玩的很深了。

堅果 Pro 主、副攝像頭都是 1300 萬圖元的 IMX258。曾經紅米 Pro 就是一顆 IMX258 加一個 500 萬的大小搭配,被定位成史上最差雙攝。去年小米 5s Plus 同樣是雙 IMX258,我認為這是一款為了上雙攝而上雙攝的手機。

在開啟最大光圈時,明顯可以看出華為 P10 的輕鬆和堅果 Pro 的吃力,邊緣處理的一踏糊塗,用堅果 Pro 拍人像時主體和背景也是非常不自然,這部分我快點帶過,因為確實是慘不忍堵。可以說堅果 Pro 的雙攝虛化在這版系統上還沒準備好,完全無法測試。只能先測下普通正常的拍照效果。

解析力上堅果比不上 2250 萬圖元的 M1L。但修正了 M1L 上的偏色,並減少了噪點,反而得到了更好的效果。沖光時,M1L 上的紫邊現象在堅果上又再次出現了。

老羅發佈會上說堅果的雙攝大幅提升了夜拍效果,這裡我修正一下:並不是說所有黑白雙攝都能提升暗光夜景,提升的原理是利用黑白攝像頭的高圖元和高進光亮,與主攝像頭彩色照片進行合成。如果兩顆是同樣的 IMX258,就像兩個克隆人一起工作,是起不到兩個能各擋一面的人組成的團隊效應。

這張夕陽下暗光就能清晰體現,我們要的是乾淨的畫面、清澈的藍天、不被光線染成一片的景物、逆光下清晰的樓體線條,華為 P10 的這些細節確實能把我感動哭,這就是單反也無法做到的黑白雙攝的威力,這才是手機拍照彎道超車單反的正途。小米 6 也還可以,但廣角加長焦雙攝方案長項在別的地方。

這張夜影更是如此,堅果僅僅是比 M1L 提升了一些,還不是雙攝起的作用。再多不就用枚舉了。

所以,堅果 Pro 拍照就是一顆 IMX258 在杠,夜景提升比較有限。大光圈的虛化演算法估計還在讓錘子工程師撓頭中。

Smartisan OS:野蠻生長的創意叢林。

One Step、Big Bang 和語音輸入(姑且算錘子身上)的發佈,讓 Smartisan OS 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不再把精力放在設計的細枝末節,而是提出了更多有實用價值的創新性功能。當時我們也評論到:創意足夠精彩,但功能點比較零散,沒能統一到一套完備的操作理念之下。

這次 Smartisian OS 的升級也加了不少功能。有些是無關痛癢的小伎倆,比如短信退訂,我都不看短信了,也不需要退訂。虛假來電功能就像小米曾經出的 Wi-Fi 密碼共用一樣,方便是方便,但都是小聰明,如果真推廣開來反而會影響別人對錘子用戶的看法。

精彩的重頭戲還是在於之前三個重磅功能的升級。

One Step 的本質是打通各個應用的界限,新版「一步」功能不光支援了更多的應用,一些小功能的增加也值得稱讚。

支援圖片的拖拽搜索,遇到不認識的事物,可以拍下來「一步」搜索,讓你更加無所不知。

支援螢幕取詞翻譯。其實使用者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潛意識會繼續跟它死磕,選中它或爆炸後翻譯更符合人性,跳出場景,打開「一步」,拉個詞典指針過來幫忙是金山詞霸時代舊的思維定式。

拖到圖釘,3.7 才推出,目前還無法體驗,它能讓一些顯示重要資訊的應用上升到鎖屏介面,這一下子拓展了「一步」的應用場景,原來不光可以應用之間拖動,也能實現顯示層級之間的跨越。

One Step 是越來越好用了。我只是在想,未來它可能會遇到一些局限。桌面系統是用「拷貝」、「粘貼」作為連接橋樑,兩端應用可以有無限種組合。而手機上應用間的一步拖拽,需要一個對一個的解決,只要沒考慮到的組合就會有溝通失敗挫敗感,比如我看到一段內容不錯,想添加到之前的某個記事本中間,抱歉,現在還只能新建。

當然,各種應用溝通組合隨著時間會支援得會越來越多,直到覆蓋普通用戶絕大部分應用場景,但側邊欄能放的圖示空間終究有限。不論一步是不是手機應用之間溝通的終極方式,可以確認的是:1.5 版本的的「一步」已經是目前手機上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案。

Big Bang 功能的本質是解決在小屏、手指操作下的精准點選。包括 iPhone 在內的其它手機對文字精准點選和游標定位或多或少都延用了大屏電腦上的方式。只有錘子革命性的從手機角度去解決問題:為什麼要要求操作者細心,而不把文字目標放大呢?所以順著這個邏輯,這次 2.0 版本推出了徹底炸開功能以及之後的游標定位。

比如你要修改一段文字的中間部分,以前需要將游標小心定位,退格刪除,再重新輸入。現在是炸開後選中,直接就可以拖拽或修改了。

錘子開發了這些的方便功能,就是希望在手機上處理文字能比桌面系統下更方便,讓你徹底拋開筆記本。開篇我也提到了本篇文章在一開始,我是想嘗試用堅果 Pro 來完成的。大家猜猜我寫到哪部分時放棄的?

其實我寫第一段時就堅持不下去了。發生了什麼?

首先語音輸入法,確實用過就回不去。但這僅限於普通日常的對話,遇到少見名詞就識別不了,如果遇到某個不識別的詞出現頻率還很高,修改起來會讓你絕望。這時 Big Bang 的編輯模式並不能幫上忙,因為它在炸開後還需要進入第二層級,游標定位完再點一下才會出現輸入框,大大降低了方便性和使用欲望,它只適合大段文字多處集中批量修改的情況。如果只是改一處很小的錯詞,我還是習慣賭一把我粗大的手指能點中游標的位置。

這也不完全是語音辨識的鍋,頻繁修改在碼字時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用語音輸入「這話句還隱含著另一個含義」,很順,但回頭發現有兩個「含」字,就想把隱含改成隱藏,好不容易游標定位完,刪一個字還是改一個詞?語音輸入還是重新打字?這樣糾結的情況太多,錘子還沒有推出像電腦一樣足夠方便的定位和修改的方法。喬式智慧手機生出來就是為了人性化的體驗,而文字處理要的是機械式的高效,我不知道錘子有沒意識到挑戰這個課題背後體系級的難度。Big Bang 2.0 有進步,但當還不夠,當然如果能最終解決將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語音輸入迎來了讓它讓昇華的深度升級——閃念膠囊。

這是這版系統最重要的功能。它本質上是通過語音的對話模式,讓手機成為你隨身的秘書。當然目前這個秘書還只是個書記員。

記得之前投資圈熱過一類應用,你說一句語音,任何問題或指令,比如「明天該送女朋友什麼禮物?」「給我買本財務的入門書」……後臺幾萬個人工客服在傾聽並幫你解決問題。這當然不靠譜,但如果把人工客服換成人工智慧,這,就是手機上追求的人工智慧的標的形態。

先看啟動方式的對比,不管是什麼輔助處理器這樣的高科技,支援隨時「Hey Siri」的語音喚醒,都不如閃念膠囊按下說話,抬起結束這樣直接方便。其他家的語音助手都是模仿 Siri,跟你對話或執行一些預設好的指令。但即使是 Siri 也沒多少人覺得它好用,第一對話聊天不是剛需,第二支援執行指令的十分有限,這些年了還是導航、查天氣、定鬧鐘那麼幾項,近期一些廠商希望不光支援幾個系統應用,還能執行「給我滴滴叫輛車」,「查下這月工行流水」這類需要打通協力廠商 App 才能執行的指令。但這條路是艱辛的,因為不知道得經歷多少次談判,支持多少款應用才能從量變到質變,讓用戶打消曾經的失望,重新養成用語音發指令的習慣。

但錘子的切入點就非常實際,我執行不了指令,但我先幫你記事。用一個極度方便的調用方式,讓你養成和手機間用語音對話的習慣,等將來每支援一個新的功能指令,都會讓使用者欣喜。這兩種途徑用戶的心態和預期有非常大的區別,舉個例子就像現在的「自動駕駛」一定會讓你失望,但如果改個名叫「輔助駕駛」,沒准就會讓車主爭相買單了。

我用閃念膠囊這兩天裡,也發現了一些不便,比如如果想法太多了,歸納整理是個沉重的負擔,積累一多就債多不愁再也不想管了。再比如剛才提到的,真是一點指令都不支援,讓這個秘書導個航都聽不懂,只知道傻記。我和閃念膠囊背後的技術支持訊飛工程師溝通過,他們說區分「買瓶醬油」究竟是你明天去超市的 to-do list,還是當成指令馬上去京東個下單,只需要添加一些秘密詞就可以。希望錘子的工程師趕快添加這個功能。還比如,既然是語音記事,那不支援圖片是個硬傷,類似「這家餐廳門頭設計得不錯」這樣的閃念,無法對應相冊裡的某張照片。

雖然有這些不便,仍然不能阻擋我養成用閃念膠囊的習慣。因為它太方便了,想到什麼先跟自己的手機說的感覺太好了,仿佛我買了一個可以無話不說的朋友。老羅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切中的一些人的剛需。有時候我想為什麼這麼簡單明顯的事情,別的廠商就沒人做呢?採訪時我也問了朱蕭木這個問題,他說可能別家策略重點不在這兒吧,要我說本質原因是:

簡單有效的辦法只能從有心的實踐者中來,而不是把抄襲當成習慣的跟隨者。

Smartisan OS這次的創新依舊沒有讓我們失望,但我仍然要提醒一句:歸納整理。否則有一天過剩的創意會讓它雜亂不堪,約伯斯說過,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會對某些想法說「不」。

總結

這是一款外觀設計和系統應用遠重於硬體性能的產品,它充滿了創意靈感的光輝以及對個性審美的渴望,當然也有些不尊重「主流行規」的硬傷,註定只適合少部分人。它能賣得好嗎?恐怕仍不會達到老羅「能成」這樣的預期,但只要找到了適合它的人群,入手後就不會讓人失望。如果用我們新的對數碼產品新鮮程度的評價體系,這麼特別好玩的東西,起碼 60 天還能保持新鮮和興奮。

尾巴

我自己也回答不了我是錘粉還是錘黑這樣的問題,不管老羅是最後成功,得到一個「勇敢去闖就能顛覆行業」的結論;還是最後倒下,得到一個「不尊重行業規律就只能鼻青臉腫」的道理,似乎我都能接受。

我只是看了太多手機,覺得老羅在錘子這個小公司,能調用資源十分有限的條件下,還不放棄任何一處可以微小創新的機會,這該讓多少資源掌控力更強卻碌碌無為的國產手機廠商汗顏?

有些人覺得老羅是騙子,忽悠情懷只為做生意騙錢……而我看到他用個人做直播、脫口秀賺的幾千萬,全都投入做手機這事上,以我的人生哲學得不出那樣的結論。我很好奇,如果老羅有天有了更大的資源,能做出什麼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