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崇壽·特色|手工豆腐乳,要的就是這一口忘不掉的味道!

一碗白米飯,一塊豆腐乳,滋味醇厚,回味悠長。

隨著年歲的增長,

味蕾也仿佛褪去了華衣,對樸實的味道愈發鍾情的崇壽人來說,一碟白白的腐乳,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味品。

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對豆腐的描寫很是有趣。北宋文豪蘇東坡曾以“煮豆為乳脂方酥”來稱讚豆腐的酥嫩,元代詩人鄭允端將豆腐的色香味也作了描述:“色比土酥淨,

香逾石髓堅。味之有餘美,五食勿與傳。”

清代楊夑更是盛讚“芙蓉豆腐是名湯”。但是對豆腐的衍生:豆腐乳,卻鮮有人提及。最有名氣的還要屬那清代才子李調元的《豆腐乳》了,“才聞香氣已先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

可憐風味似淮南。”

對於豆腐乳的記憶,似乎還要追溯到兒時歲月。印象中上學的早晨,奶奶會提前準備好早飯:一碟切好的醬瓜,兩三塊盛在小盅裡的“紅方”,再配上一碗軟糯香滑的白米粥,清晨不願早起的怨氣頓時在這頓早餐中消失殆盡。

味蕾之於記憶,最好的喚醒便是食物的傳承。崇壽一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老人——胡堯根至今還保留著製作豆腐乳的手藝。

30多年前,胡堯根還是村裡生產大隊的生產幹部,這生產幹部一當就是整整五年。直到兒子生病去世,胡堯根才繼承了父親豆腐乳的製作事業。從第一次做豆腐乳的生澀遲鈍到如今的熟能生巧,胡堯根用了整整30多年的時光。

由於夏天的高溫以及不斷增多的蚊蠅,

因此,冬天的低溫才是最適宜做豆腐乳的,完完整整能夠做腐乳的日子也不過4個月左右。都說日出而作,但是胡堯根每天淩晨兩三點就需要起來做豆腐。

浸泡一夜後的黃豆用石磨磨成豆漿,磨好的豆漿經過過濾、煮開、冷卻、點漿這四道工序,特別是在點漿以後,之前還是液體狀的豆漿則會慢慢冷凝成豆腐腦。

凝結好後的豆腐腦用紗布包好後再進行冷卻,紗布上面還需壓上一塊砧板,不同的是,胡堯根則是親手抬著砧板壓制,沒有比這更“手工”的方式了。

直到豆腐腦裡的水分被壓幹,豆腐也不似當初開始那般脆軟,開始變得堅硬緊實,變成名副其實的“幹豆腐”。

經過“壓榨”的豆腐被胡堯根用刀切成一塊塊大約邊長為兩三釐米長的正方體,放在籃子裡,再在籃子裡的豆腐上方蓋上一層紗布,以給豆腐進行保溫作用。

豆腐乳是時間醞釀而成的食物,甚至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食物。通風、陰涼、潮濕的房間裡是豆腐發酵的最好場所,將豆腐塊平放在籠屜內,將籠屜中控制在一定的溫度,並保持在一定的濕度,耐心地等待每一塊豆腐“變身”。

待到一段時間後,將這些小正方體型的豆腐有序地放到準備好的塑膠容器內,蓋上容器的蓋子,使其進行保溫發酵。

一塊塊四四方方的豆腐經過時間的發酵,只需十多天,就完成了生命的蛻變。豆腐變黃了,還散發出豆香味兒,再過些時日,腐乳的內心就開始變得柔軟,鮮美成熟起來了。

在前期幹豆腐製作的過程中,很多工廠作坊都已不是人力壓制,都是靠機器千斤頂來進行壓制,而在胡堯根這兒,幹豆腐的壓制也是依舊靠自己的人力,因此最後做出來的豆腐乳口感特別爽嫩。

兩毛錢一塊豆腐乳簡直算是良心價,街坊四鄰也常常會來胡堯根這兒買豆腐乳。

夾起一塊來,酥得一下子便裂開了,露出杏黃色柔軟如同成熟乳酪一樣的內芯,拿來就白飯,又滑又鮮,單純又不簡單的香味和清爽的滋味,自有一種新鮮和靈氣,遠非貼了商標售賣的玻璃瓶中的產品可比。

小小一塊豆腐乳,承載了胡堯根三十多年起早貪黑的人生,歡喜,憂愁,重逢,與別離。鹹澀濃甜的味覺之間,也映襯了餐桌上我們對這一塊腐乳不變的習慣和感情。

編輯 | 崇壽

‍設計、攝影 | 銳蜂動力文化

特別是在點漿以後,之前還是液體狀的豆漿則會慢慢冷凝成豆腐腦。

凝結好後的豆腐腦用紗布包好後再進行冷卻,紗布上面還需壓上一塊砧板,不同的是,胡堯根則是親手抬著砧板壓制,沒有比這更“手工”的方式了。

直到豆腐腦裡的水分被壓幹,豆腐也不似當初開始那般脆軟,開始變得堅硬緊實,變成名副其實的“幹豆腐”。

經過“壓榨”的豆腐被胡堯根用刀切成一塊塊大約邊長為兩三釐米長的正方體,放在籃子裡,再在籃子裡的豆腐上方蓋上一層紗布,以給豆腐進行保溫作用。

豆腐乳是時間醞釀而成的食物,甚至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食物。通風、陰涼、潮濕的房間裡是豆腐發酵的最好場所,將豆腐塊平放在籠屜內,將籠屜中控制在一定的溫度,並保持在一定的濕度,耐心地等待每一塊豆腐“變身”。

待到一段時間後,將這些小正方體型的豆腐有序地放到準備好的塑膠容器內,蓋上容器的蓋子,使其進行保溫發酵。

一塊塊四四方方的豆腐經過時間的發酵,只需十多天,就完成了生命的蛻變。豆腐變黃了,還散發出豆香味兒,再過些時日,腐乳的內心就開始變得柔軟,鮮美成熟起來了。

在前期幹豆腐製作的過程中,很多工廠作坊都已不是人力壓制,都是靠機器千斤頂來進行壓制,而在胡堯根這兒,幹豆腐的壓制也是依舊靠自己的人力,因此最後做出來的豆腐乳口感特別爽嫩。

兩毛錢一塊豆腐乳簡直算是良心價,街坊四鄰也常常會來胡堯根這兒買豆腐乳。

夾起一塊來,酥得一下子便裂開了,露出杏黃色柔軟如同成熟乳酪一樣的內芯,拿來就白飯,又滑又鮮,單純又不簡單的香味和清爽的滋味,自有一種新鮮和靈氣,遠非貼了商標售賣的玻璃瓶中的產品可比。

小小一塊豆腐乳,承載了胡堯根三十多年起早貪黑的人生,歡喜,憂愁,重逢,與別離。鹹澀濃甜的味覺之間,也映襯了餐桌上我們對這一塊腐乳不變的習慣和感情。

編輯 | 崇壽

‍設計、攝影 | 銳蜂動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