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銀行理財收益“破5”,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

最近支付寶等寶寶類產品的收益情況不斷上漲,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的歷史收益率也在一路上漲,而最近“破5”的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多,這兩個消息對於投資者來說都是重大利好的消息。

面對眼花繚亂的銀行理財產品,選好“籃子”放妥“銀子”顯得尤為重要。並且要看哪個銀行的投資理財產品好,首先就需要對每個銀行的投資理財產品進行瞭解,之後通過對比進行選擇。

不同品類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低不一樣,風險大小也不一樣,

那麼應該怎麼選?

CC給大家整理了一下,挑選適合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看期限長短。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不僅要瞭解該產品的收益期,還要著重瞭解產品認購日到成立日之間是否計息,以免造成資金的時間成本損失。

第二,看投資方向。理財產品安全程度和預期收益率能否順利實現大多由投資方向決定。如果是信託理財,還要看還款來源和擔保方是否是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或政府。

如果是,則其風險相對較小,預期收益實現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第三,看風險等級。理財產品不僅有本身的投資風險,還會有其他風險存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上一般都會標明該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人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前要儘量選擇和自己風險偏好相對等的理財產品。

第四,看收益率。產品收益可分為保本保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

其中,只有保本保收益型產品的收益率是可以提前確定的,而後兩者只能看預期收益率能夠實現的概率有多少。

小竅門

1、中小銀行收益率往往更高

有的投資者認為大銀行的理財產品比中小銀行的風險更低、更靠譜,其實有些片面。銀行規模大小絕對不是判斷理財產品風險高低的標準,而且一些中小型銀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要比大銀行的高。

從過往經驗來看,預期收益排前的往往是一些規模較小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排在中間的是規模比較大的股份制銀行,而預期收益比較低的是大型國有銀行。另外,目前幾乎所有銀行理財產品都實現了到期兌付,可以說風險相當低。

2、選准管道

很多銀行都推出網上銀行專屬產品和手機銀行專屬產品,這類手機銀行專屬理財產品以高預期收益率為賣點,

一般手機銀行專屬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較同期限的傳統理財產品能高出0.1%~0.5%。或者可借助一些協力廠商應用進行挑選後購買,比如PC端的銀率網和手機端的融360等APP。

3、買理財還得買銀行發行的

上面兩個竅門都是針對銀行理財產品,但目前互聯網上理財產品滿天飛,投資者往往很難辨別清。作為投資者,先得認清哪些是銀行的,哪些是冒充的。在2013年民營銀行試點開始時,就曾出現過眾多“自封”的銀行,還有些P2P網貸、民間借貸喜歡包裝成銀行理財產品,撈一票就跑路,投資者需要仔細辨別。

原創作者微號:CC讀財

就曾出現過眾多“自封”的銀行,還有些P2P網貸、民間借貸喜歡包裝成銀行理財產品,撈一票就跑路,投資者需要仔細辨別。

原創作者微號:CC讀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