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艦巨炮的象徵,它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戰列艦

如果你喜歡《夕緣》作品。歡迎訂閱推薦!先謝謝大家了~~~

建造背景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於艦載火炮射程與射速的技術原因,當時各海軍強國各類裝甲戰艦流行混裝兩種口徑主炮的方式:即兩門至四門小口徑(6-10英寸)主炮;然後在搭配10門以上(副炮)以彌補大口徑(11-13英寸)主炮火力不足問題。

早期裝甲艦最多只有前後4門主炮

1903年義大利、美國、英國的海軍艦船設計師已經提出了統一主炮的戰列艦。主張取消較小口徑副炮,增加大口徑主炮數量,大口徑火炮可以在較小口徑火炮射程以外開火,通過集中控制火炮齊射對目的地區域的火力“覆蓋”達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

隨著火力控制從概念轉為實用,上述主張也成為可能。

1904年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爆發戰爭,在對馬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將俄國太平洋第2、第3分艦隊除3艘逃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外,其餘全軍覆沒(包括擊沉、被俘和被中立國扣留),俄軍艦艇損失總計達27萬噸(比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日德蘭海戰雙方損失的總和還大)。人員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不包括受傷和在外國港口被扣留者)。

日方只損失魚雷艇3艘,人員陣亡僅117人,傷587人。

無畏號採取了最新8門主炮革命性設計

無畏號戰列艦橫空出世

馬海戰轟動了歐洲列強,海權至上大英帝國作為觀察員身份也親自目睹了這次海戰慘狀。20世紀初隨著火炮技術的進步,

艦載火炮的射速、射程和精度都大幅的提高。採用兩種口徑主炮射擊時因彈道、射速不同,彈著點觀測、火力控制都不能統一,使主炮射速和命中率都受到影響。這種弊病在的對馬海峽海戰表現的尤其明顯。英國根據對馬海戰經驗分析提出一個新型戰艦的設計方案:統一型號的10門12英寸口徑主炮,可以長時間內保持21節航速運行新型蒸汽輪機組,同時減少副炮,增加更加厚重的裝甲。
這個設計方案就是無畏號戰列艦。顯然英國人認為統一的大口徑火炮與航速的優勢是海戰的主導。

英國無畏號戰列艦

其設計藍圖於1905年5月批准。同年10月2日在朴茨茅斯海軍造船廠裝龍骨,1906年2月10日正式下水,同年10月1日即進行海試。

劃時代設計意義

無畏號戰列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是近代海軍史上第一艘採用統一型號主炮的戰列艦,也是第一艘採用蒸汽輪機驅動的主力艦,這是一艘超越以往的戰艦,在一夜間將舊式化淘汰新型軍艦。在20世紀跨時代意義不於現在21世紀新型的F22,殲20等四代戰鬥機!

無畏號在武備、動力、防護等方面都進行了革新,尤其是火力和動力裝置都成為革命性的設計,當時各海軍強國非常重視,紛紛比照而建成新型戰列艦,產生新一輪海軍軍備競賽。

英國獵戶座號無畏戰列艦

無畏號作為戰列艦建造技術的分水嶺,在無畏號之前的戰列艦被稱作“前無畏艦”也可以稱呼為“裝甲艦”。歷史開始真正進入到了“後無畏”時代既真正意義上的大艦巨炮“戰列艦”時代

服役生涯

1907年12月3日才正式服役,並擔任英國皇家海軍各本土艦隊的旗艦,直到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6年3月18日,無畏號在北海撞沉德國U-29號潛艇,由於入塢維修而錯過了日德蘭海戰。1916-1918年派往泰晤士河口巡邏。1919年轉入後備役。1921年出售拆毀。

歷史意義

無畏號的出現,對戰列艦的作戰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採用統一彈道性能的主炮,不僅使得戰艦的火力提升,而且艦上的指揮人員能夠能夠統一指揮所有主炮瞄準相同目標進行齊射,用覆蓋式的火力投射範圍,來提高主炮命中率。根據英國人自己的測試,採用統一指揮火控的8門主炮無畏艦相比之前的4主炮裝甲艦,命中率與火力提升了五倍以上!

英國新無畏:伊莉莎白女王號

正是因為無畏號相比之前的戰艦,在戰鬥力上有了成倍的提升,使得無畏艦自誕生之日起,就讓各國之前建造的戰艦紛紛落伍。然而雖然製造出無畏號的是英國,但是其他列強卻從無畏號身上看到了挑戰英國海上霸權的機會:英國皇家海軍數量龐大的裝甲主力艦因為無畏號的出現而落伍,各國只需要按照無畏號創立的新標準,建造具備類似特徵的新式戰列艦(即後無畏艦),在新式戰列艦的數量能夠多於英國,就能夠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

所以無畏艦的問世,掀起了帝國主義列強建造新式戰列艦的狂潮,尤其以德,美,日最為熱心。日本不惜血本花大價錢,同時派出相關技術人員到英國船廠學習建造技術,1911年1月17日由英國維克斯公司開工負責建造日本第一艘無畏艦:金剛號。德國在提爾皮茨領導下短時期內組建成數量龐大的公海艦隊,成為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力量。

這反過來又極大的刺激了英國,為了維持海上霸權,保持海軍優勢,必須建造更多、更強的新式戰艦。於是英國又把獵戶座號,君主號,征服者號,伊莉莎白女王號,雷神號,胡德號送下水,海上軍備競賽陷入白熱化,大艦巨炮的時代走上歷史的巔峰,列強之間的矛盾也因為軍備競賽的激烈進行而日益惡化,這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之一。[

當時各海軍強國非常重視,紛紛比照而建成新型戰列艦,產生新一輪海軍軍備競賽。

英國獵戶座號無畏戰列艦

無畏號作為戰列艦建造技術的分水嶺,在無畏號之前的戰列艦被稱作“前無畏艦”也可以稱呼為“裝甲艦”。歷史開始真正進入到了“後無畏”時代既真正意義上的大艦巨炮“戰列艦”時代

服役生涯

1907年12月3日才正式服役,並擔任英國皇家海軍各本土艦隊的旗艦,直到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6年3月18日,無畏號在北海撞沉德國U-29號潛艇,由於入塢維修而錯過了日德蘭海戰。1916-1918年派往泰晤士河口巡邏。1919年轉入後備役。1921年出售拆毀。

歷史意義

無畏號的出現,對戰列艦的作戰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採用統一彈道性能的主炮,不僅使得戰艦的火力提升,而且艦上的指揮人員能夠能夠統一指揮所有主炮瞄準相同目標進行齊射,用覆蓋式的火力投射範圍,來提高主炮命中率。根據英國人自己的測試,採用統一指揮火控的8門主炮無畏艦相比之前的4主炮裝甲艦,命中率與火力提升了五倍以上!

英國新無畏:伊莉莎白女王號

正是因為無畏號相比之前的戰艦,在戰鬥力上有了成倍的提升,使得無畏艦自誕生之日起,就讓各國之前建造的戰艦紛紛落伍。然而雖然製造出無畏號的是英國,但是其他列強卻從無畏號身上看到了挑戰英國海上霸權的機會:英國皇家海軍數量龐大的裝甲主力艦因為無畏號的出現而落伍,各國只需要按照無畏號創立的新標準,建造具備類似特徵的新式戰列艦(即後無畏艦),在新式戰列艦的數量能夠多於英國,就能夠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

所以無畏艦的問世,掀起了帝國主義列強建造新式戰列艦的狂潮,尤其以德,美,日最為熱心。日本不惜血本花大價錢,同時派出相關技術人員到英國船廠學習建造技術,1911年1月17日由英國維克斯公司開工負責建造日本第一艘無畏艦:金剛號。德國在提爾皮茨領導下短時期內組建成數量龐大的公海艦隊,成為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力量。

這反過來又極大的刺激了英國,為了維持海上霸權,保持海軍優勢,必須建造更多、更強的新式戰艦。於是英國又把獵戶座號,君主號,征服者號,伊莉莎白女王號,雷神號,胡德號送下水,海上軍備競賽陷入白熱化,大艦巨炮的時代走上歷史的巔峰,列強之間的矛盾也因為軍備競賽的激烈進行而日益惡化,這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之一。[